杀伤链支撑的C2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
2022-02-17孙立健张小可张维明
孙立健 周 鋆 张小可 朱 承 张维明
1.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73 2.解放军75831部队 广东 广州 510010
军队作为具有特殊使命和任务的超大型组织,C2 组织结构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变革, 形成了特有的C2 模式和运作理念[1]. 然而, 如何对现有C2 组织结构进行刻画、分析与评估却鲜有研究, 究其原因在于C2 组织结构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前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多从结构本身出发[2-3], 缺乏结构对整体作战体系效能影响的刻画.
具体而言, 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往往以各个组织结构的负载情况为测度指标, 以完成预先设计好的使命任务为目标, 从而将C2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评估结合完成, 以期C2 组织结构中各节点在最佳负载的情况下完成使命任务[2,4]. 该分析与评估方法主要导致以下问题:
1)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采用基于效果的作战思维, 以最大效能完成事先设计的使命任务为目标. 然而, 这不仅低估了战场的复杂性, 而且人为地、主观地简化了作战双方的剧烈对抗[5]. 由于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的起点均为事先构建好的任务流程图, 因此, 任务图中任何微小变化均可能导致设计出完全不同的C2 组织结构.
2)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在设计使命任务时, 只给定了使命任务流程图中每一个任务所需的作战资源和顺序关系. 然而, 完成任务并非简单对资源进行组织, 需要考虑C2 组织结构中作战平台的位置部署和作战顺序关系.
3)在评估不同C2 组织结构时, 随着敌情的变化, C2 组织结构的效能也应不同. 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在设计使命任务时并没有考虑敌情.换言之, 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是按作战设想来完成使命任务, 并设计最佳的C2 组织结构.当面对强敌时, 战场态势并非由我方完全掌控, 提前设计的作战计划并不能完整地实施.
4)在真实的作战过程中, 从作战准备、筹划到开展行动, 决策者之间均有着不同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将决策者视为同质化的实体, 并以它们之间协同负载的最优来产生C2 组织结构, 这在真实情况中是不现实的.
为避免基于效果的作战思维的局限性, 需从最大效能发挥C2 组织结构中各决策实体和各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的角度, 研究C2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评估问题. 通常情况下, C2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以完成对敌方目标的干扰或打击为前提, 即C2 组织结构中的各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 应服务于从发现敌方目标到完成对目标打击的整个作战流程.
另一方面, C2 组织结构的分析和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如何将其化整为零, 杀伤链(kill chain)提供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然而, 目前杀伤链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 科学合理地分配和调度作战资源是闭合杀伤链的有效途径[6],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方法来为其提供支撑. 因此, 本文通过研究微观形式下的杀伤链和宏观的C2 组织结构, 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从而达到分析和评估C2 组织结构的目的.
具体而言, 本文以杀伤链为支撑, 以C2 组织结构中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能力为基础, 提出一种新的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4 个方面:
1)将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问题化整为零,通过杀伤链的方式, 将C2 组织结构整体分析与评估问题转化为对C2 组织中各个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能力的分析评估, 进而反映C2 组织结构对作战的影响;
2)提出了对杀伤链进行评估的总体原则, 主要是时间维度和作战综合能力维度;
3)在评估杀伤链的基础上, 从作战部署和C2 组织结构两个方面着手, 给出了不同C2 组织结构下打击目标的方案, 以及各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应满足的约束条件;
4)采用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论证了在作战中调整兵力部署和组织结构的优先次序.
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90年代, Lenvchuk 以美军系列C2 适应性结构(adaptive architectures for command and control,A2C2)实验想定环境为背景, 采用组织结构设计三阶段方法来研究战场空间中的兵力组织结构[7-8]. 在此基础上, 阳东升等提出C2 组织结构的分层描述与测度思想, 通过将C2 组织结构划分为使命环境层、组织过程层和组织结构层来对C2 组织结构进行评估[4].2010年, 于鸣对C2 组织结构效能测度开展研究, 提出C2 组织结构效能测度的指标体系及探索性分析模型, 构造了C2 组织结构效能测度的探索空间[9]. 在此基础上, 牟亮针对不确定使命环境下C2 组织结构能力的测度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提出了C2 组织结构的适应性优化模型以及适应性优化方法[10].
总的来讲, 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采用基于效果的作战思维, 以完成使命任务的效果来评价整个C2 组织结构. 换言之, 传统的C2 组织结构设计和评估方法是建立在人为设定的使命任务上的. 然而,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使命任务的微小调整可能导致生成的最优C2 组织结构完全不同, 传统基于理想情况下的使命任务来设计评估C2 组织结构是不可靠的.
因此, 为克服传统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的不足, 需要设计新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从而保证C2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近年来, 众多的学者以发挥C2 组织结构中所有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效能为研究的出发点, 采用基于能力的作战思维, 来弥补基于效果的作战思维的不足. 因此, 杀伤链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杀伤链作战概念起始于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大规模狩猎”行动, 也称为打击链, 是指探测目标、瞄准目标、与敌方交战, 并评估交战结果的闭环过程. 美空军将这一闭环过程分为6 个阶段, 分别为发现find、定位fix、跟踪track、瞄准target、交战engage 和评估assess, 即F2T2EA[11]. 在此基础上, 基于杀伤链的一系列理论被提出, 如基于作战任务规划的杀伤链循环(plan based OODA, P-OODA)模型、基于兰彻斯特方程的信息战简化扩展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erve, orient, decide, act; OODA)模型和筹划-准备-执行-评估(planning, readiness, execution, assessment;PREA)环模型[12-15]等. 除此之外, 张小可等提出作战环理论, 来评估我方作战平台对敌方所产生的威胁率, 进而提出作战平台发展的建议[16].
总的来讲, 现有的研究工作缺乏考虑整个C2 组织结构对作战体系整体作战能力的影响. 这是由于暂没有一种有效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来分析评估不同C2 组织结构下整个作战体系能力的变化和差异.
因此, 本文以杀伤链为支撑, 提出一种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从而对C2 组织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估, 进而为指挥机关调整C2组织结构和进行作战平台部署提供参考.
2 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本节主要介绍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将杀伤链的概念引入C2 组织结构的评估中.
2.1 基本定义
根据C2 组织结构的特点, 本文引入作战平台(combat platform)、决策实体(decision-making entity)、C2 组织结构和敌方目标单元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
定义1 作战平台是指针对特定类型的敌方目标单元, 具备侦察、干扰和打击等能力的基本作战单元. 记作战平台为w, 可用集合表示作战平台集合, 其中, w∈W, Kw表示作战平台的数量. 作战平台通常受作战平台类型、作战平台能力、作战平台能力范围、作战平台地理位置和作战平台负载的限制. 因此, 作战平台w 可以表示为
其中, Type 表示该作战平台的类型, 通常为侦察(reconnoiter, R)、支援(assist, A)和打击(incapacitate, I)等. 侦察型作战平台主要用于侦察、预警敌方目标单元, 如侦察卫星、雷达等. 支援型作战平台主要用于补充侦察、监视敌方目标单元和火力锁定敌方目标单元等, 如无人侦察机、预警机和火控雷达等. 打击型作战平台主要用于联合火力打击或干扰摧毁敌方目标单元, 如导弹、巡航弹、歼击机、坦克、网络攻击和电子干扰机等. Superior 表示该作战平台的上级单元, 通常为某一级指挥机关或指挥员. Capacity表示该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 如侦察能力、打击能力等. 通常情况下, 综合能力可通过构建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来表示. Time 表示该作战平台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时间, 如侦察到敌方目标单元所消耗的时间、武器从发射到命中目标所消耗的时间. PositionX、PositionY 表示作战平台实际的地理位置.MaxRange 表示该作战平台的最大作战距离, 如导弹的有效射程等. MaxLood 表示该作战平台的最大负载程度, 即该作战平台可实际参与杀伤链的次数, 如打击型作战平台的导弹数量等.
定义2 决策实体是作战指挥中的指挥员或指挥机关, 是C2 组织结构中负责组织和调度的单元.决策实体模型是对决策实体的综合决策能力和行为的描述. 每完成一次决策, 决策实体需要消耗相应的决策时间. 通常情况下, 其综合决策能力和决策时间受工作负载(参与多少个作战环节或杀伤链)、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者决策能力等的影响.
其中, Level 表示该决策实体的级别, 如军(J)、师(S)、旅(L)和营(Y)等. Superior 表示该决策实体的上级指挥机关或指挥员. Capacity 表示该决策实体的综合决策能力, Time 表示综合决策所需要消耗的时间.MaxLood 表示该决策实体的最大负载程度, 即可以同时指挥其下级的数量.
定义3 C2 组织结构是由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共同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通常情况下, 决策实体之间呈树状层次化结构. 同时, 末端叶子节点的决策实体对作战平台进行控制. 如图1 所示, 其中, 三角形表示决策实体, 即, 不同的颜色表示该决策实体的级别. 圆形表示作战平台, 即, 其中, 绿色表示侦察型作战平台, 橙色表示支援型作战平台, 蓝色表示打击型作战平台.图中的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的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通过层次化的C2 组织结构, 可以构建完整的作战体系, 完成对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
图1 C2 组织结构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定义4 敌方目标单元是具有一定抗毁伤能力的敌方决策实体或作战平台. 记t 为敌方目标单元,为敌方目标单元的集合, Kt表示敌方目标单元的数量. 敌方目标单元可以表示为t=〈PositionX, PositionY, Invulnerability, Priority〉(3)其中, PositionX、PositionY 表示该敌方目标单元实际的地理位置. Invulnerability 表示该敌方目标单元的抗毁伤能力. Priority 表示该敌方目标单元的被打击优先级.
2.2 杀伤链的构建
杀伤链是用来表示从发现敌方目标单元到完成打击敌方目标单元的链路, 其中间节点主要为我方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 由于杀伤链具有明显的信息传递关系和打击关系, 因此, 可通过有向边来表示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之间的连接顺序, 即采用弧(arc)表示作战平台之间完成打击敌方目标单元的顺序关系.
杀伤链的构建一般先受作战平台地理位置和综合能力的限制, 然后决策实体才对其发挥影响. 因此,当不考虑决策实体时, 杀伤链主要用于表示作战平台对敌方目标单元的“侦察-支援-打击”关系, 即. 考虑模型的一般性, 本文构建的杀伤链主要采用3 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对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即侦察后直接打击、侦察后再进行一次支援并打击、侦察后再进行两次支援并打击.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 可以计算得到3 种不同类型的杀伤链, 其数学表达为
如图2 所示,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 可以构建得到3 种类型的杀伤链, 其构建原则包括以下7 点.
图2 杀伤链的构建Fig.2 Construction of the kill chain
1)当敌方目标单元位于侦察型作战平台的有效侦察范围内时, 侦察型作战平台首先完成侦察, 获取敌方目标单元的初始位置;
2)敌方目标单元在支援型作战平台的支援范围内时, 该作战平台才能完成支援行动;
3)第2 次支援的支援型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需大于第1 次支援的支援型作战平台;
4)敌方目标单元在打击型作战平台的打击范围内时, 该作战平台才能完成对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
5)打击型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大于敌方目标单元的抗毁伤能力;
6)优先打击优先级高的敌方目标单元;
7)构建杀伤链时需满足各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不超过最大负载程度的约束.
此时,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 其3 条杀伤链可以表示为
在当前兵力部署下, 当对所有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和敌方目标单元的抗毁伤能力进行遍历后, 便可以计算得到不考虑决策实体时针对所有敌方目标单元的所有杀伤链.
2.3 杀伤链的优化
作战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主要是通过决策实体完成的. 即2.2 节中杀伤链的信息传递关系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假定决策实体只能指挥到相应的下级决策实体或作战平台和向相应的上级进行请示汇报, 则当作战平台分属不同的决策实体时, 作战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需要跨多级决策实体完成, 即
其中, M 表示作战平台传递信息时所需要的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数量. 当杀伤链中所有作战平台的信息传递关系通过式(11)表示后, 可以得到优化后杀伤链.
如图3 所示, 在图1 所示的C2 组织结构中, 侦察型作战平台w1在向支援型作战平台w3传递信息时, 需要逐级经过3 个决策实体. 同理, 当2.2 节中的杀伤链遍历所有参与的决策实体后, 便可以完成杀伤链的优化. 此时,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 其3 条杀伤链分别可以表示为
图3 杀伤链的优化Fig.3 Optimization of the kill chain
2.4 C2 组织结构的评估
通常情况下, 杀伤链越长, 参与打击的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就会越多, 杀伤链的综合能力增加, 同时,杀伤链执行所需的时间也会增长. 同样, 杀伤链越短,参与打击的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就会越少, 杀伤链的综合能力下降, 但杀伤链执行所需的时间减少.
因此, 在评估C2 组织结构前, 需要对每一条杀伤链进行评估. 显然, 杀伤链的综合能力和所需时间由经过它的每一个节点和边决定. 其中, 节点包括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 主要影响杀伤链执行作战行动的实际效能和实际所消耗的时间. 边主要表示杀伤链中各节点的通信关系, 如请示或下发命令等, 主要影响杀伤链所需的时间.
基于此, 杀伤链的综合能力可以表示为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 相较于决策实体完成决策和作战平台执行活动所需的时间, 通信所消耗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 杀伤链所消耗的时间可以表示为
同样, 通过对所有敌方目标单元的杀伤链进行统计, 可以得到各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参与打击任务的负载(即参与的次数)、打击每个敌方目标单元的综合能力、时间和综合评分, 从而可以判断该C2 组织结构是否与作战平台性能、作战平台部署相一致, 各级决策实体综合能力是否达标、消耗时间是否过长, 部分决策实体是否冗余等, 进而为改进C2 组织结构和C2 流程、提升各级决策实体综合决策能力、调整作战平台部署情况、发展新型作战平台提供参考.
3 实验与结果
本节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来完成对C2 组织结构和作战平台部署等的综合评估, 从而为提升作战体系整体作战能力提供参考.
3.1 C2 组织结构与作战平台部署
C2 组织结构中各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均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 如层次化树状结构. 因此, 本文构造如图4 所示的C2 组织结构, 其中包含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两部分. 决策实体有J1~Y18. 其中, J1 表示第1 军, L1~L7 表示第1 旅~第7 旅, Y1~Y18 为第1 营~第18 营. 作战平台有R1~I14. 其中, R1~R7 表示第1 号~第7 号侦察型作战平台, A1~A9 表示第1号~第9 号支援型作战平台, I1~I14 表示第1 号~第14 号打击型作战平台. 作战平台的实际部署情况如图5 所示, 图中圆形面积与该作战平台的综合能力大小呈正相关. 另外, 图5 中的T1~T15 表示第1 号~第15 号敌方目标单元. 所有作战平台和敌方目标单元均随机分布在(0, 0)到(1 000, 1 000)的区域内.
图4 C2 组织结构Fig.4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图5 作战平台部署图Fig.5 Deployment diagram of combat platforms
3.2 杀伤链评估指标的构建
杀伤链中经过的每一个作战平台或决策实体均会促进该杀伤链综合能力的提升, 否则该节点可以从C2 组织结构中进行删除或淘汰. 为简化实验计算,假定C2 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综合能力和时间均为常数, 即杀伤链中的每一个节点的Capacity 和Time 均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 当杀伤链的各节点互相独立时, 它的综合能力可以表示为
同样, 杀伤链中的每一个节点均会增加该杀伤链时间, 即该杀伤链所消耗的时间为
为保证杀伤链的综合能力越大和时间越少时该杀伤链的综合评分越高, 令表示为
显然, 实际作战中式(18)~式(20)均可采用其他更加符合作战需求的法则进行计算.
3.3 杀伤链的构建
根据图5 中的作战平台部署情况和图4 中的C2 组织结构, 采用第2 节中所示的方法, 可以计算得到针对所有敌方目标单元的杀伤链. 以敌方目标单元T1 为例, 表1 为计算得到的所有杀伤链及该杀伤链的综合能力、时间和综合评分. 其中, d'表示当前杀伤链中所参与决策实体的最高级别. 从表1 可看出,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1, 可以计算得到12 条杀伤链来完成对该单元的打击任务. 这12 条杀伤链分别由不同的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来完成, 因此, 综合能力和时间各不相同, 参与的最高级决策实体也不同. 当采用式(20)对12 条杀伤链进行评估时, 可以分别得到它们的综合评分. 此时, 可以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1 来选择出评分最高的杀伤链, 即Φc*(T1)=Φc(T1, 10).
3.4 C2 组织结构的评估
当对所有的敌方目标单元T1, …, T15 进行计算后, 可以得到针对该单元的评分最高的杀伤链Φc*(T1), …, Φc*(T15), 如表2 所示. 表2 中越靠上的敌方目标单元的被打击优先级越高. 基于此, 可以得到针对每一个敌方目标单元的最优杀伤链, 同时可以得到该杀伤链的综合能力和时间, 从而评估完成该打击任务的可行性. 正如表1 和表2 所示, 当敌方目标单元T1 的被打击优先级较低时, 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便优先完成对其余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 此时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负载能力耗尽. 因此, 即使存在打击敌方目标单元T1 的杀伤链, 实际上也是无法满足作战需要的.另一方面,其中,Φc*(T2),Φc*(T7),Φc*(T8), Φc*(T9), Φc*(T12), Φc*(T14)为空集, 即没有有效的杀伤链可以完成对这些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 这是由于在作战过程中, 受限于我方作战平台部署和作战平台性能, 可能导致侦察型作战平台无法侦察到敌方目标单元, 或没有打击型作战平台来完成对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 因此, 采用本文提出的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可以分析评估C2 组织结构中各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现状,从而为C2 组织结构中各节点的调整改变提供依据和验证手段.
表1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1,当前C2 组织结构和作战平台部署情况下的实验结果Table 1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urrent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ployment status of combat platforms on enemy target unit T1
表2 当前C2 组织结构和作战平台部署情况下的实验结果Table 2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urrent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ployment status of combat platforms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杀伤链均需跨军级决策实体才能完成对敌方目标单元的打击任务. 另外, 当对所有的最优杀伤链进行统计后, 可以得到每一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负载情况, 如表3 所示.因此, 指挥员或指挥机关可以根据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负载情况、打击敌方目标单元的综合能力和时间, 来完成对作战平台部署和C2 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作战体系的整体能力.
从表3 中可以看出, 部分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如J1、L1、R1 等承担了大量的任务. 以Φc*(T13)为例, 从作战平台部署上来看, 作战平台R4、A8、A7、I2 分别位于敌方目标单元附近;然而, 从C2 组织结构上来看,作战平台分属Y12、Y14、Y13 和Y4.因此,Φc*(T13)出现了严重的C2 组织结构与作战平台部署不匹配的情况. 因此, 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可以完成对C2 组织结构中作战平台部署和C2 组织结构匹配程度的分析与评估.
表3 当前C2 组织结构中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负载情况Table 3 Load status of decision-making entities and combat platforms in the current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3.5 C2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评估
不同的C2 组织结构会对作战体系的整体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一种有效的C2 组织结构评估方法应反映这一实际情况. 为此, 在保证作战平台部署情况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调整为图6 所示的C2组织结构并重新计算针对各敌方目标单元的杀伤链.如表4 和表5 所示, 当改变C2 组织结构后, 绝大多数针对敌方目标单元的杀伤链均发生了变化, 并得到了不同的综合能力和时间, 进而导致了决策实体负载的变化. 以敌方目标单元T13 为例, C2 组织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针对该单元的杀伤链中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发生了变化. 因此, 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可以反映不同C2 组织结构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
表5 调整C2 组织结构后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负载情况Table 5 Load status of decision-making entities and combat platforms when adjusted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图6 调整后的C2 组织结构Fig.6 Adjusted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然而, 调整C2 组织结构将会对整个作战体系产生全局的影响. 同时, 从表4 中可以看出, 仅改变C2组织结构并不能在作战平台层面上生成新的杀伤链,即仍无法对敌方目标单元T2、T7、T8、T9、T12 和T14 进行打击. 因此, 需要对作战平台的部署情况进行调整.
表4 调整C2 组织结构后的实验结果Table 4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adjusted C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3.6 作战平台部署的调整与评估
当作战平台部署和综合能力发生变化时, C2 组织结构的整体效能同样会产生大的变化. 为验证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作战平台部署情况和作战平台综合能力做出调整. 在图4 所示的C2 组织结构和图5 所示的作战平台部署基础上, 将侦察型作战平台R2 从位置(898, 923)部署为(300, 300), R5 从位置(891, 853)部署为(100, 50), 并提升打击型作战平台I6 的综合能力. 通过计算, 可以计算得到针对各敌方目标单元的杀伤链与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的负载情况, 如表6和表7 所示. 从表6 中可以看出, 相比于调整C2 组织结构, 作战平台的微小调整对作战体系的整体能力产生了更加显著的影响. 其中,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2 和T12 得到了新的杀伤链, 另外, 针对敌方目标单元T3 和T10 的杀伤链同样产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当作战平台部署和C2 组织结构出现矛盾时, 应优先调整作战平台部署和提升作战平台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现有作战体系的效能. 在此基础上, 对C2 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保障作战体系的高效运行.
表6 调整作战平台部署后的实验结果Table 6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adjusted the deployment of combat platforms
从表7 中可以看出, 能力提升后的打击型作战平台I6 参与了新杀伤链的生成, 可见尖端作战平台在提升作战体系效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7 调整作战平台部署后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的负载情况Table 7 Load status of decision-making entities and platforms when adjusted the deployment of combat platforms
显然, 当敌情发生变化, 即当更改敌方目标单元位置、抗毁伤能力或被打击优先级时, 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会计算得到不同的结果, 从而反映敌情变化后C2 组织结构和作战平台部署的合理性, 因此, 本文不再赘述.
3.7 讨论
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通过构建杀伤链, 可以有效地完成对C2 组织结构的评估, 如C2 组织结构中的各个作战平台和决策实体是否具有良好的作战能力, C2 组织结构中决策实体和作战平台之间的C2 关系是否合理, 负载情况是否过载、作战平台的部署方式是否可行等.
除此之外, 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有很强的扩展性. 当对C2 组织结构中的组织结构、C2 流程进行更加细化的研究时, 即作战平台类型更加复杂、行动方式更加具体、指挥权限更加严格、指挥流程更加严谨等, 仍可以通过采用构建杀伤链的方式, 来完成对敌方目标单元威胁的评估, 进而完成对整个C2 组织结构和作战体系能力的评估, 从而为指挥员或指挥机关进行作战行动提供参考.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杀伤链支撑的C2 组织结构分析与评估方法. 该方法采用基于能力的作战思想, 以杀伤链为支撑, 基于作战平台部署情况和C2 组织结构来构建杀伤链.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杀伤链进行评估分析, 给出针对每个敌方目标单元的最优杀伤链, 从而完成对整个C2 组织结构中的C2 组织结构、作战平台部署和负载情况等的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