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
2022-02-17冯艳荣
冯艳荣
(甘肃省酒泉市第八中学,甘肃酒泉 735000)
心理健康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能手。”这充分证明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设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而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来说,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又和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从课程内容来看,基础课程学习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心理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预设和生成的结合,更加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以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二者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相互弥补的基础上协同共进,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2]。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共同教育目标都是“育人”,以顺应“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宗旨,通过二者的协同构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能够坚持德育观念的引导,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重人的自然属性,更加注重人的社会性。在德育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能够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性,通过德育教育将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渗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从幼小年龄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能够充分吸收心理健康的优势,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德育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学生面临更多的家庭、社会等问题,很多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价值观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等问题,导致学生道德行为失范,从而对生活问题产生焦虑,最终学生会出现焦虑、悲观、孤僻等心理问题,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能够充分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从结果出发探究学生的德育问题,从而丰富和拓展德育教学的内容,促进德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三、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德育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思想、逻辑都处于正在发展起步的阶段,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德育活动的引领,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在活动中纠正学生对于生活、交往和事物的认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3]。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知识的宣讲,提高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助推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班会课程中组织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网络搜集相关的德育小故事、德育小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直接了解相关的德育知识,在活动中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心理教育的相关知识,促进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效整合。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学生观看完毕之后询问学生的观后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对故事的理解中懂得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的道理,培养学生“礼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不仅要照顾别人,也要照顾自己。我们不能一味地忍让,也不能太过于自我,要学会让自己平等参与、分享果实,懂得分享和礼让。”通过教师的一番言论,培养学生谦让的传统美德,避免学生出现过于自我、不懂得分享的心理问题,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
(二)注重情感教育疏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从情感教育着手,用爱来换取小学生的真情,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加对学生的关心、接纳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多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针对小学生来说,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学生的情绪等都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教师平时要常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真诚的话语打动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情感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以酒泉市第八中学四年级张亮同学的心理教育为例,张亮同学是家中的独生子,家境条件较好,并且家庭关系和睦,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但是他的班主任在设立情感疏导的平台之后,张亮便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认为班上的同学不愿意和自己交朋友,自己在学校孤立无援,非常孤单,没有学习、生活的动力。班主任在了解情况之后,发现张亮由于自身是独生子,自我性格有一些自私固执,经常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张亮朋友。班主任便和张亮进行了友好的沟通交流,以学校中午食堂的排队就餐问题作出了详细解释。“小亮,中午和小朋友一起就餐的过程中你为什么要一个人占两个人的位置呢?”张亮说出自己的理由,他觉得一个位置对他来说有些拥挤,不方便自己吃饭。教师接着说:“你如果占用两个位置,其他的同学是不是就要和别人共用一个位置,他们两个人不是更不方便吗?小亮,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相互照顾别人的感受,要在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让他人方便,这样才能拉近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哦。”一开始他还是无法接受,老师就多次和他进行交流,通过老师不懈的情感疏导,张亮同学慢慢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慢慢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教师和学生通过适当的沟通,能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改变自己。通过种疏导,师生之间传递情感,以情感教育为依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构建游戏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游戏活动是增进师生了解的重要形式。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纯理论的说教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特别有利于教师实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游戏中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发挥游戏活动的最大效益,更好地治愈学生的心理问题[4]。
例如,针对友情方面的教育问题,教师可以构建合作型的游戏活动,在合作中带领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在合作中获得安全感,同时观察学生是否在和学生相处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两人三足的小游戏,倡导学生自由组队,和自己的好朋友通过两人三足的形式走到规定的目的地,比一比哪个团队的默契度最好,哪一组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在自由结组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有好多可以选择的好朋友,而有的学生到最后也迟迟没有一同进行游戏的伙伴,教师这时就可以发现学生在交友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没有伙伴的学生结为一组,同时在游戏中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利用合作游戏减弱学生的孤独感,为学生找寻合适的伙伴。
针对亲情方面的教育问题,教师可以构建亲子类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和学生一同举办亲子类大型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亲情方面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家长和学生为一组的“你划我猜”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示自己想要表达的词汇,家长通过对学生行为的理解猜出学生想要表达的词汇。这个游戏十分考验家长和学生的熟悉程度,检验家长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学生是否和家长存在某些方面的隔阂等,帮助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开展德育专题研究,促进德育和心理教育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开展德育专题的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5]。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展开德育专题的研究,从德育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出发探究二者的关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德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整合平台,将德育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以信息为指导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众号,通过这种方式搜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德育问题,让学生及教师和教育公众号实现“一对一”交流,鼓励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公众号的建设中,在公众号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实时推送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信息,在搜集推送的过程中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德育专题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点,从而在资料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德育视野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注重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在调节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学习德育知识,在德育活动中感悟心理健康教育,将这两个方面紧紧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