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分析
2022-02-17苏天行
◎苏天行
(江苏省靖江市融媒体中心,江苏 靖江 214500)
引言
对事件进行还原,提高内容叙述的完整度,并通过艺术加工阐述现象与问题,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所需着重探讨的对象,提高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性,需要由编导在现场中的设计与指导,从专业的视角完成拍摄及镜头视角的转换工作。同时,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对艺术加工和创作过程,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领域性,现已成为纪录片创作人员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就涉及对画面内容进行组织加工等多种创作问题,由此可知,电视纪录片创作必须拥有画面组成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明晰和确定的内容规划,这直接影响了纪录片创作的内涵,需要编导人员在现场控制中,担任其掌握镜头转换节奏,光影构成和画面叙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内容真实、内涵丰富、节奏流程的镜头表现中,使所创作的电视纪录片拥有更具人文色彩和艺术特色。
一、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的要求
(一)拍摄内容层面的要求
确定好拍摄主题,才能基于内容、表达视角以及光影组成明确上述几种内容的艺术关系。同时,编导现场控制工作是对纪录片艺术色彩的把握,在不脱离阐述真实事件这一前提下进行,只有当纪录片创作过程与人文色彩相互结合后,才能在拍摄内容的基础上,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以靖江印记《青春无畏》为例,在拍摄内容及画面构成上,编导利用长镜头与采访镜头等手法进行了镜头语言的创作和表达,这是通过镜头语言提高视觉艺术关系的现场控制方法,利于从浅入深地表明社会现象,也能够从时间的推进中明确拍摄内容的层级关系。而为了全方位、全面地解决人物情绪的表现及表达问题,编导还需要通过剪辑和视觉引导的方式,为表明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发展关系,以此在分-总或总-分-总的表达中,给予观看者流畅的纪录片观影体验。这就使得,可利用的画面素材成了帮助纪录片现场人员表达情感,与屏幕前的观看者进行情感对话的元素。
(二)进度控制层面的要求
为了向观看者展示流畅的故事,还需从镜头艺术层面进行现场控制方法的学习与探讨,尤其是基于进度要求,协调艺术性与纪录片创作过程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按计划完成摄影工作,给予后期工作人员更多的处理空间。这是由于纪录片的创作需要各方的配合,也需要后期人员对画面及镜头语言的剪辑,只有按照流程、按照进度要求完成现场拍摄计划,才能在人员的配合中,产生的巨大效应。这就需要现场编导依照纪录片的内核以及人物的情感诉求,合理规划现场拍摄的流程与组织方式,以此利用环境与人物的配合,光影与画面的关系,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表演状态,这是进行现场控制的一种思路,同样也是控制进度的一类办法。
比如,靖江印记《我的相声梦》的创作中,艺术表达只是帮助编导把握镜头语言的一种方法,其工作重心应落于按计划控制拍摄周期上,依靠后期剪辑等数字化的办法,确保纪录片创作的艺术特征,才能基于所拍摄的内容,通过剪辑手法的配合以及后期技术的应用,把镜头语言覆盖不到的元素融入其中,让每一个观看者都能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镜头语言以及视角关系的变化,感受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以及本土化的节目特征。
(三)剪辑及后期加工要求
镜头剪辑是有层级关系的,也具有整理视频素材的意义,可以让纪录片的镜头表达变得更流畅,也更利于观看者梳理其中阐述的问题。正因此,编导在工作现场中应致力于确保画面的流畅度,在自然的叙事节奏中,寻找独一无二的镜头语言。以便结合不同生活视角下的案例,从拍摄指导、道具使用的安排中,提高所拍摄内容的可利用价值,降低后续剪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其次,无论是环境的变化,还是说光影及色彩关系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纪录片的画面表现力,一旦画面中可利用的素材与创作内核脱离,那么将难于通过剪辑的方式,发挥出整合素材信息、减少成本投入方面的优势,这是对现场编导人员提出的工作挑战。正因如此,现场编导人员应提高拍摄画面的可利用率,这也被认为是降低拍摄成本,确保纪录片内容可以表达情感关系的必要条件。最后,有效的后期剪辑手法,是基于良好内容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编导在现场控制中,向工作人员分享更多的艺术创作手法,帮助现场人员深入了解拍摄及表演技术,以此从多种视角阐述不同局面下的故事,提高拍摄素材的可使用率。
二、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的价值
(一)降低环境因素的限制
视觉化的信息载体影视作品创作的内核,在纪录片创作中应基于此进行创作内涵的探析,而对外在环境的使用,是提高纪录片创作人文性的最重要一环,也是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通过先进开放的拍摄理念以及配合特有的环境,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纪录片表演者情感的方式,这对纪录片的表达及创作而言至关重要。同时,环境因素对纪录片拍摄还有一定的限制影响,这是由于虽然天气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编导表达特有的情感,但恶劣环境的影响,往往不利于编导人员通过拍摄内容与环境要素的配合,阐述特有的情感关系,这将对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产生更多影响。而在进行现场控制工作中,利用人造光模拟特定的场景以及还原纵深关系,可以减少环境因素的限制,使整个纪录片的创作,在内容、光影以及可传播方面具有优势。可见,在现场控制工作中,编导人员首先应基于对画面表达的分析,更好地使用环境要素进行创作和表达。其次,编导人员还应根据画面道具和可使用的元素进行分析,以此确保画面中主体关系和纵深关系明确,将环境及天气的变化作为辅助创作的要素,完成本职工作。
(二)减少人员调度的影响
纪录片的制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这是由于纪录片创作对光影、收声的要求较高,通过故事阐述观点,结合纪录片中人物的语言侧面反映现象,是纪录片这一创作内容的固有特点,也只有基于此进行现场控制工作的探讨和分析,才能通过对拍摄人员、打光人员以及收声人员的安排,配合现代化的纪录片创作方式,优化现场拍摄中各方人员的工作组成,基于纪录片制作和生产的流程,通过工作安排以及技术指导的方式,提高纪录片拍摄效率。例如,纪录片节目《陈函辉》,为了更具体深入地向观看者介绍纪录片内容,需要对现场的人员进行细分,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的特点,对画面表现、镜头语言以及收声方面的要求,帮助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工作配合与合作,现场为工作人员答疑解惑,包括职能的划分、构图外人员的站位等。最后,减少人员影响的第二大价值在于降低纪录片制作与拍摄的难度,使拍摄的素材更加符合艺术表达的要求,确保后续的剪辑工作不会对观看者造成逻辑关系的影响,并且能够基于纪录片表达的内核,在内容与制作方法上进行更多的探讨,使现场拍摄工作的职能划分明确,把握纪录片现场控制工作需要整合的信息多、效率要求快、内容质量高的特点。
(三)避免拍摄技术受限
通过对节目《陈函辉》拍摄手法进行梳理可知,这类纪录片的创作在内容体量上更小,在固定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把握内容与镜头切换的特点,可更贴切地表达出陈函辉怀揣遗憾而去,留给靖江和临海无限思念的情感。这是由于此种纪录片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投入上都具有精简的特点,这使得拍摄方法成了现场编导控制工作的核心,只有平衡视觉表达和画面构成的关系,并基于纪录片阐述的问题,投入相关研究,才能通过对前期拍摄手法的控制以及后期剪辑工作的配合,确保题材和内容不会受限,也利于后期人员的剪辑。此外,细究拍摄层面的问题,对本项工作影响颇深的是镜头语言的动静设计以及镜头切换与内容进展的衔接。也只有通过编导人员对现场镜头的控制,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一纪录片的拍摄理念,为观看者提供视觉信息、引导信息流畅的纪录片内容,使整个纪录片的创作更加立体,并从全景、分景以及细部配合中,落实纪录片编导人员的想法,使现场控制工作更具效率。最后,现场编导人员应对关键帧这一摄影要素进行提取,因为这是表达镜头冲击力、情感冲击力的元素,甚至影响了纪录片拍摄的最终效果。除此之外,依靠关键帧进行剪辑是较为简单的工作方式,有利于缩减纪录片拍摄的周期,使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尽可能丰富,逻辑关系尽可能明显。
三、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
(一)制定拍摄预案
拍摄预案影响了纪录片制作与内容呈现的方式,在当前时代下,各类型纪录片作品频出,使得纪录片最终呈现出的方式发生了较多改变,但无论是按照时间长度进行划分,还是从拍摄语言的视角下探讨,类型细分的过程,使得纪录片的制作标准以及制作要求逐渐增长。但细究起来,进行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在于选定拍摄预案,并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编导人员的现场控制中,确保制作的内容能够解决预案的最终形态,这对纪录片的创作以及对画面素材的再挖掘来说具有更好的增益作用。比如,《靖江印记》:青春无畏的制作,这是种类型特征明显的作品,使得整个纪录片的创作更需要拍摄预案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做好内容的分化工作,不仅可有效减少编导在现场控制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挑战,还能以预案为线索,通过对画面元素的运用,探索出纪录片艺术表达的新方向、新途径。因此,现场编导人员在进行纪录片拍摄中,需要重视前期预案的影响,合理组织各项资源的投入外,通过对现场拍摄素材的挖掘与整合使用,确保纪录片拍摄的艺术性和人文特征,这是赋予纪录片精神价值的重要条件。
(二)加强现场管理
对编导工作的流程以及分项内容进行分析可知,编导首先应对固定镜头的拍摄方法进行布置,从中按职能分配人员进行拍摄工作,还需对纪录片拍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拍摄团队的人员、设备和道具的使用情况,加强各个拍摄环节的衔接度,这意味着能够使各岗位人员在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易于按照拍摄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可见,编导现场管理工作的价值,在于对拍摄预案的交底与组织,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或许无法确保整个拍摄工作的艺术性特征,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只有在职能明确的基础上,确保纪录片在固定周期中完成,才能解决现场控制工作中的顽固问题,有机会减少纪录片拍摄工作在人力及物力上的投入成本以及编导现场控制工作的影响范围,使所有纪录片拍摄问题都能落实到个人层面。最后,电视纪录片创作作为一项集艺术性、人文性为一体的内容呈现方式,需要内容的完整,也需要进行流程及成本上的优化,而做好编导现场控制工作,能够带动拍摄效率的提升,也能赋予后期剪辑人员更多的工作空间,使整个拍摄镜头更加流程、逻辑关系更加明显。
(三)运用镜头语言
无论是电影艺术还是电视纪录片的表达,都是在镜头语言的应用中,快速理清任务关系和故事内核的先决条件。同时,镜头语言需要与道具元素配合,也需要在大环境中进行设置,因此,编导现场控制工作,不应仅局限于道具和人员工作的控制上,还应通过对镜头语言的控制以及对道具等拍摄素材的挖掘,认识到不同镜头语言对表达内容、表达人文属性起到的重要影响。例如,靖江印记《我的相声梦》的纪录片拍摄中,拍摄人员主动改变了以前的镜头运用关系,以内容制作与情感表达为方向,在探索镜头语言转换方式的基础上,挖掘了更多可用的机位和素材,配合画面纵深感的设置,能够使故事与采访过程的衔接度更高,使运用镜头语言的技法和拍摄内容的表达更加丰富,也在镜头语言的转换下,落实了编导的创作意图。最后,设备的保护以及高精尖设备的使用,也是编导的现场控制工作,基于上述两个要求,确保高精尖设备能够得到妥善的使用,可在内容层面融入更多的创作思想,在人文特征上发挥出编导现场控制工作的价值。
四、结语
电视纪录片编导的现场工作,不应仅从设备、人员以及成本投入的角度进行介入分析,还应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性以及现场的设计和艺术指导中进行,以便从更加专业的视角,展示人物和视角关系,并通过镜头的转换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作。需要编导具备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依照内容规划的方式,赋予电视纪录片更多的内在价值,使本身的工作能够对纪录片拍摄起到直接影响,确保纪录片创作的内涵,也能够更好地掌握镜头转换节奏和画面叙事的相关方法,达到丰富内涵、确保节奏流程的目的外,使所创作的电视纪录片成为更具人文色彩和艺术内容的艺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