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手语新闻节目的困境及突破创新
2022-02-17杨轶男
杨轶男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哈尔滨 150090)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听障人数最多的国家, 截止到2020年的9月底,我国的听障人士达到了2780 万人,在我国的残疾人中占有30%的比例。听力障碍人群已经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人群。传统的传播媒介——电视,以其画面播报的特点成为听力障碍人群获取各类信息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电视台特别为听障人士开办的手语节目越来越多,这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通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听障人士对于这一类型的节目满意度较低。所以,对我国电视手语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够推动我们国家电视手语节目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电视手语新闻节目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各个省市级电视台先后创办了手语新闻类节目。我国于199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创办电视手语类节目,以及专为残疾人群准备的广播专栏,全面落实我国电视节目、影视作品添加字幕及解说。根据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相关规定,由人民政府创立的市级以上电视台,其电视节目应该配字幕,且每周至少要播放一次手语类的电视新闻节目;对于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等也需要配备字幕。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手语新闻节目出现在电视中,这类配有手语翻译的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把播报的内容利用声音、画面和手语同步表现出来,让听障人士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大事,这类播报方式被称为电视手语新闻。然而电视手语新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听障人士反馈,电视手语新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只有很少的听障人士会观看这类手语新闻节目。现在国内大多手语新闻节目都存在听障人士看不懂以及不愿意看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手语新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我国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发展的困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电视手语新闻类的节目很难避免手语翻译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电视台的手语新闻类节目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这类节目仅仅是兼顾听障人群的手语类新闻节目,这类节目的主播是健听人,手语主持位置相对来说比较被动,且仅仅是使用以我国《中国手语》为基准的手势汉语进行手语的翻译,并不是听障人士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自然手语。手势汉语主要是在我们国家的汉语语法基础上规范统一的手语,依照语法顺序打出手语;而自然手语主要指的是听障人士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手势语,它不一定完全对应汉语的语法规则,可以说是手语中的方言。在手语新闻节目中使用手势汉语,很多听障人士不太能够理解这类标准的手势语,也就出现了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手语教学的听障人士看不懂新闻的情况。
其次,按照相关统计,现在新闻播音员的播报语速大约是每分钟260~300 字,速度超过了正常对话的速度。很多手语主持人为了能够和有声的新闻对应起来,他们的手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手语老师再遇到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的四六句,还可能会存在内容跳跃性播报和不知所云无从翻译的情况,这也就或多或少导致了信息传递的缺失。
再次,手语新闻节目涉及到了新闻学、手语语言以及传播学等专业学科,对于专业的团队和人才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地方电视台手语新闻的体系并不完整,缺少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才导致了该类节目多而不精的现状。
最后,听障人士之间的沟通除了依靠手语进行交流之外,还依赖于对方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手势语的准确表达和听障人士之间交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关系密切。形象生动和准确简洁是手势语的重要特点。但是我国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这一节目为代表的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在画面的布局上,手语主持人的屏幕仅仅占了全屏幕约1/9,这也就使得很多听障人士看不到手语主持人的面部表情。
三、突破我国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困境的创新策略
(一)切实站在听障者角度做新闻
电视台在进行手语新闻制作的时候,应该站在听障人士的角度,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生活习惯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等等。在节目内容方面,播放和听障人士生活关系密切的信息,在词句的选择上应多用方便手语表达句式和词汇。在表达方式上应添加滚动的字幕,且放大手语主持人的画面,确保听障人士能够看到手语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在后期制作时应保证实时显示字幕和手势相匹配,结合统一,方便不同文化层次的听障人士都能够顺利观看,应该特别考虑到文盲听障人士的需求,因为他们通常只能够依靠手语翻译来理解新闻的内容。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法治频道的《点击7日》节目为例,这是一档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手语新闻,开办20 余年。该节目的首次播出日期为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传达了节目全心全意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决心。节目起初与目前国内大多数手语新闻节目相似,只是由专业的手语老师在小窗口同步传译,后来节目做出重大改革,由健听主持人学习手语,大胆尝试在节目中由一个人来同时完成语音播报和手语播报,节目播出后广受残障人士好评,主持人轶男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能用手语口播同步播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包含了新闻字幕的推送、界面画面的选择以及主持人的选择等等方面严格把关。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及主观的心理需求。
(二)启用听障者担任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主播
我国目前节目中的手语翻译很多都是女性手语老师担任的。因为女性特有的亲和力以及丰富的手语经验等因素使她们在很多竞争者中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要选择健听而不是听障人士担任手语播报员,是基于她们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并且降低人员管理的成本,片面认为手语翻译和特殊教育这两个行业的工作是可以无缝衔接的。但是实际上主持、教育以及翻译是三个不同的行业,这三个行业有着不同的规范准则以及行业门槛。且可以熟练使用手语并且健听的人群比例原本就比较少,能够达到专业播报水平的专业人才就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导致了手语翻译者多劳且分身乏术的情况。
经过调研发现,很多视听障碍者更希望看到新闻中由手语主持人担任主要播报工作,而不只是简单的由健听主持人做手语翻译。他们普遍认为听障者比健听者能够更好担任手语节目的主持工作。把手语当做是第二语言的健听主播偶尔会出现翻译失败导致内容出现偏差,而听障主播一般都可以准确的使用手语把信息表达出来,所以他们能够成为听障受众心中更加权威的人。而且和那些面部表情变化很少的健听主播相比,听障主播能够使用眼神、口型、服饰以及动作等等辅助手段更准确的把信息传递出来,听障受众会更容易获取到新闻信息。
(三)开办无障碍频道
创办专业的无障碍频道,进而达到增强传播效果、提高节目质量以及缓解频道传播压力、培养忠实听障受众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电视手语新闻节目的困境。在全媒体时代发展飞速的今天,如果利用信息共享这一资源优势,拓宽视野,放眼整个华语地区,乃至走出国门,构建手语类电视新闻节目及推广手语的共享资源体系,这样或许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劳动以及同质竞争的情况。2008年,央视网率先推出“奥运无障碍频道”,后于2009年60 周年国庆成立“无障碍国庆频道”。2010年6月,中国网络电视台“无障碍频道”正式成立,网站设立盲人、聋人、老人专区。针对听障人士有大量手语音乐、手语教学、手语新闻节目、听障人士戏剧以及影视等等,同时还有荟萃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手语电视节目,使得中国、以及国际标准手语得到了推广,给华语世界的手语爱好者以及听障人士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国际听障人士文化信息。电视媒体也可以效仿这类视频网站的做法,成立专为特殊人群服务的无障碍电视频道,做出听障人士真正喜爱的电视栏目。
结语
听障人士是整个社会不能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依法享有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获取新闻信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媒体等相关组织应当竭尽全力做好面向听障人士新闻节目,提高对手语新闻节目的重视程度,从质量以及数量两个方面不断推动手语新闻类节目的发展。同时,不断优化扩充手语新闻类节目中翻译人员的队伍,让听障人士能够准确清晰且及时的接收到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听障人士沟通方面的障碍,促进其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