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探讨

2022-02-17杨延春

新闻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内容

杨延春

(云南广播电视台 昆明 650106)

电视作为早期的传媒工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随之产生的电视新闻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科技发展蒸蒸日上,作为载体的电视更新换代,与之相应的电视新闻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地改变与创新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历程

编辑包括对信息素材的搜集分类,浓缩与提炼观点,分析与整合等一系列过程,是一则新闻报道的地基,是一则完整新闻呈现过程的基础工程。我们不仅要通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闻去洞察这个世界,也要洞穿这则新闻背后的产生过程,去了解新闻的由来,了解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去探索它的发展规律。

(一)新闻编辑理念的伊始

1958年,以北京电视台试播为首拉开了电视台播报的帷幕,电视就此融入人们的生活。初始时期,电视的功能和作用并不是如当今这般丰富。电视的产生顺应了早期政治宣传的需求,它服务于政党阶层,将政府的宣言作为核心播报内容。以中国首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为例,它顺应时政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时更新不同时期的时政播报内容,将宣传时政热点、军事要闻作为首要任务。

随着作为初始载体的电视产生,新闻应运而生。最初的新闻传播形式比较单一,以图片、图像及口述为主。当时的新闻播放对标电影播放的逻辑,追求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注重通过开头和结尾串联成一条故事链,以此达到预想的播放效果。预先准备好的图片素材,搭配字正腔圆的官方解说词,无疑是当时的新闻传播主流形式。

与新闻的初始载体电视一样,新闻在产生之初极具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标准依然是第一标准,政府所要宣传的内容在新闻播报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基于此种背景之下,新闻播报的真实性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凸显得尤为重要。但囿于设备条件的落后性,图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出现,对于当时新闻领域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限制。

(二)新闻发展的过渡期

随着时代的开放性发展,电视节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逐渐抛弃了固化的阶级观念,为新闻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日后新闻播报频道细分化奠定了基础。先前受限于设备的录制时长较短,按照既定的解说词配合事先排序的照片依次进行播放,使得新闻节目的播放时长较短。对此,中央电视台推陈出新,积极鼓励并创造多样化的新闻播报形式,如鼓励作者依据自己的调查情况出镜进行现场报道。同时,就实际情况做出策略调整,摒弃单一而冗长的新闻报道,主张精炼新闻内容,明确报道定位,依照先前以故事链播报的方式,呈现出主旨清晰内容精简的完整报道。此外,摄影和播放技术的提高,使得新闻领域的发展如虎添翼,人们相应地改变固有形式,使新闻传播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1]。

由此,我们能够发现新闻业随着时间轴的延长而同步向上发展的规律,新闻开始打破原有的桎梏,走向了独属于自己的行业生态模式,同时也激发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播放形式。尽管如此,这不代表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到终端,这只是一个行业在不断探索中进行自我完善并逐步向前发展的过渡期,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新闻内容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新闻业的发展势态远远不止于此,它的前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广阔。

(三)新闻编辑体系雏形初显

为了顺应社会改革的情况,电视传媒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注重走品质发展道路,新闻播报也开始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主张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新闻节目花样倍出,新闻频道多元迸发,各个地方台也紧随朝流推出新闻节目,新闻播放时间得到延长,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新闻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空前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时空》的开播造就了新闻下移的创举,这档节目聚焦于社会现实,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性,改变了普通民众观念中新闻高高在上且服务于政党意志的传统印象,使得新闻在老百姓心中变得更加接地气、民众化,更多的访谈类新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整体上讲,新闻编辑理念的雏形在这个时期已经初显,并为后来新闻播报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

(四)现代新闻体系的形成

随后,中国进入了急速发展的快车道,与世界的交集也越来越密切,新闻也随之与世界建立起了纽带。新闻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但这也意味着大型新闻的播报需要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其时效性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新闻行业的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行业发展模式得到规范,娱乐性新闻出现场合受到限制,新闻内容要契合社会主义发展观。新闻直播的开展无疑是锦上添花之举,极大提高了新闻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在这期间,中国的新闻行业注重自我优化,对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及严谨性都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现代新闻体系初步完备,新闻涵盖内容广泛,下至民生,上至时政,成就了中国新闻发展的一段繁荣历史。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创新策略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空前扩展,信息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获取便捷程度也大大提升。对于传统电视新闻来说,这无疑是新型科技带来的重创,但同时也是一次涅槃的机会。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加速器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是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亟待探讨的问题,毫无疑问,推动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一)准确把控电视新闻的分寸和定位

借助网络发展的通道,新闻编辑不仅要准确把控新闻内容的深度,明确辨别新闻内容的真假,使新闻传播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还需要对受众群体有精准定位,明确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差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向不同的群体进行精准推送。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也应认识到自身在舆论传播与引导方面的作用,意识到自身的影响力及担负的社会责任,在满足受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控舆论方向,起到正面引导作用[3]。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也要严格求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及权威性,避免误导民众。

(二)深挖新闻评析内涵

广大受众在关注实时新闻之外,也渴望通过不同的观念和评析汲取养分,不断更新并深化自己的认知。所以,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兼顾“量”与“质”的并行标准,通过不断更新与挖掘素材取得“量化”的同时,也需要在新闻领域进行深耕,扩大新闻的内涵,提高新闻的深度,多进行实地走访,多倾听不同的声音,多了解不同的观点,提高对信息把握的全面性和对内容创作的严谨性,满足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以此达到“质化”[4]。

(三)对新闻篇幅进行有效增减

电视新闻编辑应以新闻内容的价值需求和受众的收视效果为衡量标准,针对不同的要求对新闻的篇幅进行科学有效的删减与补充,提炼出更具内涵的信息。当电视新闻的篇幅过于冗长时,可以选择对新闻信息进行拆分浓缩,精简准确地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旨,采用多标题的形式对信息进行串联,增强整体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而当篇幅过于简短时,则可以选择更多的关联性强,契合度高的素材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多素材的分析进一步强化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保证新闻信息的全面和新闻内容的深度。

(四)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双重加持

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冲击,实现电视新闻创新迫在眉睫。这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拥有灵敏的社会感知力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职业素养等软实力,也需要提升电视新闻排版技巧和编排手段等硬实力,以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视角,呈现出新闻报道的内容[5]。第一,标题要做到既有信息含量,又足够吸睛,将要闻置于显眼的位置,能在第一时间产生视觉冲击的效果;第二,不断更新和改变电视新闻的编排方式,以新闻内容为核心,合理选择排版的形式,加强排版形式的多样性,避免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第三,保证电视新闻信息编排的逻辑性。例如,在长篇新闻后面可补充短片段或者精简评要等。只有兼具新闻编辑工作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才能提高新闻编辑在传媒领域的地位,助推其创新发展的进程。

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电视新闻编辑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新闻媒体的发展壮大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向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方向前进。在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夹击之下,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着挑战,在网络世界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充分借助网络空间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让网络成为自己的助燃剂,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实现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