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中华》与苏区国际新闻网的建立

2022-02-17武家璇

新闻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新闻台新闻网

武家璇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合肥 23060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从1927年转入农村后,办报活动也逐渐从城市过渡到农村。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2月,苏区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成为苏区新闻活动的中心媒介。1931年正是日本侵占东北的开始,也是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时期,《红色中华》在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上直接关系到中共各项国内外政策的制定。目前学界多关注苏区国际新闻产生的宣传效果以及《红色中华》的各类国际新闻的文本内容,对苏区如何获取国际新闻探讨不足,本文即是对《红色中华》国际报道研究的补充,并进一步探讨苏区时期中共的国际新闻视野。

一、1927-1931年苏区对国际新闻的获取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辗转来到江西苏区继续革命事业。与城市里编辑发行报刊不同,苏区因交通不便和技术条件限制,加之国民党军事经济双重封锁,获得报刊和消息源变得尤为困难。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大概有1/3花在报纸上,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1911年到1927年上井冈山时为止,我从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1]这也间接说明1927 到1929年间,毛泽东等在江西等地的中共领导人获得报刊及消息源是相当困难的,中共领导人又惯以书报新闻了解国内国际局势从而制定各项政策来进行革命工作。因此,及时开辟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创办苏区报刊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到:“请党中央将党内出版物(布报,《红旗》,《列宁主义概论》,《俄国革命运动史》等,我们一点都未得到)寄来外,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书名另寄来)”。同日,毛泽东又在致李立三的信中提到:“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2]上世纪20年代末,中共苏区中央局获得书刊十分困难,国际新闻大多是从上海等城市的中共秘密组织寄往苏区的报刊中获得的。除了寄送书报之外,苏区还通过与国民党展开“反围剿”的方式获取报刊。例如,毛泽东常常派出便衣到附近城镇去收集国民党及其他团体出版的报纸,每次战斗结束后报纸要作为胜利品上交,委托小商贩在敌控区的城镇代订报纸,有时甚至专门为了收集报纸而派出部队与敌人打仗。[3]中共在“反围剿”中将收集报刊及新闻材料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军事行动中又辅以情报工作,以此拓展新闻源。例如,红军在攻克福建漳州后便收集了当地来自上海、香港、汕头的报刊,报送苏区中央作为部署下一步工作的参考和报刊新闻的来源,报送内容在国际新闻方面包括了“日本向北满增兵”;“日苏不致开展,日美将先打响”等。[4]因此,中共苏区中央在创办《红色中华》前,更多的是通过书报寄送、战争缴获、秘密订阅等方式获取国际新闻的。

二、《红色中华》的创办与苏区国际新闻网的建立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创刊并随之成立新闻台,《红色中华》的通讯网和新闻台成为苏区获取国际新闻的新方式。《红色中华》创刊后在苏区建立了通讯员制度,扩大了供稿来源,苏区各地均向《红色中华》供稿,在靠近城市的苏区农村,通讯员更便于获取其他报刊和国际新闻。《红色中华》还专门设置了国际新闻版,提升了苏区对国际新闻的重视程度。新闻台主要由无线电报务人员组成,为中央领导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国际新闻,实际上起到了通讯社的作用。新闻台除了抄收国民党中央社播发的新闻稿外,还抄收了从苏联伯力播发的塔斯社英文新闻稿及其他外国通讯社的新闻稿。新闻台的建立不仅使苏区从报刊纸本上获得国际新闻,还可以利用最新的无线电技术获取国际新闻。新闻台在管理上隶属中央军委,更多的是为军委提供内部情报,工作人员以无线电技术和报务人员为主;《红色中华》归属苏区中央和宣传部门管理,更多的是将这些信息作为公开宣传的新闻材料,在苏区甚至在国统区广泛传播,其工作人员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台与《红色中华》间的交流以共享相关信息为主,尤其是国内国际各大通讯社播放的电讯,两者相互合作,重新整合了苏区的国际新闻网。

除新闻台外,中共又与世界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了联络渠道。1930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世界大会上达成了各国共产党工人通讯员及报刊之间相互联络、信件交换的共识,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逐步完善。[5]中共中央宣传部又组织了翻译科和材料科负责翻译和整理了一些国外的书报材料以及国际上关于政治经济革命运动的消息以供中央和党报参考。与各国共产党间的信息交换是由党报编辑部组织并领导的,构建了世界无产阶级间的国际通讯网。1934年3月1日《红色中华》第六版刊登了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马马梯的文章《各国共产党对于二苏大会的祝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苏区的中国共产党与美苏等国的共产党间的秘密通讯网基本建成。另外,还有一部分国际新闻来自中共在上海的秘密电台发回的专电。中共在城市中的秘密组织大多通过电台与苏区中央联系,相关的国际新闻和专电信息也都来源于与军事相关的情报。相关国际新闻被发往苏区后,经过中央审阅,向党报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向外播发的国际新闻。《红色中华》创办后,苏区的国际新闻源也逐步拓展,建立苏区及国际无产阶级通讯网、新闻台以及地下电台等均成为苏区国际新闻网的一部分。虽然苏区直接获取一手国际新闻的机会较少,但广开渠道也使得国际新闻相对客观真实,也保证了国际新闻来源的稳定性,同时也反映了苏区时期中共对国际新闻和国际局势的重视。苏区的国际新闻网也由《红色中华》为基础初步发展壮大。

三、《红色中华》的国际报道及其意义

在全国报刊索引《红色中华》数据库内检索“日本”有345 个结果、“日军”有140 个结果、“苏联”有369 个结果、“美国”有84 个结果、“美帝”有27 个结果、“英国”有49 个结果、“英美”有19 个结果、德国有41 个结果,共计约1074 篇报道。《红色中华》一共发行324 期,平均每期约有3.3 篇涉及苏美英日德法这些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国家的国际报道。从具体文本来看,《红色中华》的国际报道大多来自于纽约、华盛顿、东京、莫斯科、上海等地的电讯,路透社、塔斯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电通社等通讯社的新闻,大陆报、中央日报等报的报道,新闻台获取的广播报道以及来自上海等地的秘密专电。

《红色中华》的涉日新闻多报道日军的侵华动态及宣传国内的抗日运动;涉苏报道多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作为苏区建设的“样板”;涉美报道多报道美国国内的工人运动及美日摩擦以鼓舞苏区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活动。《红色中华》报道国际新闻是为中共领导集体及时提供国际局势变化的信息,作为调整苏区政策和国内革命方略的参考,借用国际报道来发挥党报的指导性和战斗性,促进苏区的各项建设,同时也反映了1930年代初中共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认识。

结语

《红色中华》创办前,苏区的国际新闻网尚未建立,获取国际新闻只能通过寄送报刊、“反围剿”等方式获取。随着《红色中华》的创办,苏区的国际新闻源逐步拓展并有了较为独立的新闻获取方式。《红色中华》上的国际报道反映了当时中共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认识,报道这些国际新闻也多是为了动员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土地革命。从《红色中华》的国际报道及苏区的国际新闻网的建立管窥今日中国的国际传播可知,我国媒体在向外传播自身形象的同时也需要拓展国际新闻来源,提升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和选择上也需要与中国相关并以社会效益为重。回顾革命时期的国际新闻网的建立,对反思今日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也是一项有益补充。■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新闻台新闻网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图表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
省级“两会”结束 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
红中社全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