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

2022-02-17谢丽亚

传媒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综艺形式互联网+

谢丽亚

电视综艺节目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新型节目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赢得了快速的发展机遇,推出了更加多样化且符合不同年龄群体观看要求的综艺节目,其播放形式更加灵活,且信息传播速度较以往明显增快,这给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带来极大挑战。电视综艺节目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特点,推进互联网和综艺节目互相融合。

一、电视综艺节目简述

(一)电视综艺节目含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音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在电子技术和特殊表现手法的帮助下,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节目形式,它灵活利用了时空转换效果和声光效果等,为群众提供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其发展过程中还糅合了音乐和舞蹈以及游戏竞赛等多种娱乐化内容,戏剧、小品、相声等在综艺节目中也有所体现。电视综艺节目在此基础上对其文艺形态进行了整合和二次创作加工,既保留了原有艺术形式的特色,又带有电子创作特征,为节目赋予了独特的艺术色彩,可以满足群众不同方向的文化需求,因而可以快速赢得群众的欢迎[1]。

(二)电视综艺节目特征

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融合了多种艺术种类,节目呈现出综合性特征。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舞台上可以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灵活调整节目主题,例如添加音乐元素、舞蹈元素或者文学元素等。在以文娱影视为主的综艺节目中,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可以根据节目嘉宾特征灵活选取3~4个小栏目来灵活搭配,可有效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向群众展示多样化综艺节目特色。其次,电视综艺节目并不是完全固定化的,其选择的形式和内容等相对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和综艺节目发展方向等灵活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并由专业的创作人员对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融入具备社会热点性质的娱乐性新闻和趣味性新闻,根据综艺节目的整体基调,为其赋予文化内涵和科技特征。可以灵活地将多个板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既具备各自特色又整体和谐的综艺板块,部分形式甚至从来没有在群众面前展现过,因而可以受到群众的欢迎。例如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在设置相应板块时,除了设置常规板块之外,还选择将穿越性场景和武侠场景以及社会热点等融合到一起,可以让群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将群众带入综艺节目所设置的武侠或玄幻背景当中,满足群众的“武侠梦”,这也为电视综艺节目吸引了更多受众。此外,电视综艺节目播出时,应考虑节目的整体播出效果和群众的工作时间等,选择通过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向群众播放。观众可以选择观看直播来第一时间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走向并观察综艺节目上嘉宾的动态; 也可以选择经过后期剪辑的录播,可以观看到更加密集的综艺节目笑点和爆点,收获更加优质的观看体验。最后,电视综艺节目具备较强的娱乐性特征,其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并向大众宣传文化娱乐知识和基础常识,让群众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了解国家基础文化和科学知识,可以实现文化娱乐两开花的目的,为全民素养提升做贡献。

(三)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原因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媒体平台,群众获取信息时可选择的途径也明显增多,特别是在观看新闻等固定栏目时,受时空等的限制明显下降。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各类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向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体平台获取相关内容,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灵活,但是受到其播出时长和具体时段的影响,一般会在固定时间播出。但其较长节目时长与群众当前紧凑工作生活节奏之间存在冲突,很多观众没有时间观看电视综艺节目,导致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互联网融合,根据群众的收看特点,将电视综艺节目投放到网络上,并及时推出经典片段剪辑等方式来迎合群众的碎片化收看需求,为电视综艺节目赢得更多的群众关注[2]。例如,近几年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取得了良好成绩,而真人秀节目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后期对群众的吸引不足。同时,真人秀节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又造成了固定观众的分流,导致真人秀节目的受众逐渐下降。为打破这一现象,电视综艺节目必须加强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根据互联网提供的群众观看需求对电视综艺节目调整需要展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保障电视综艺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二、“互联网+”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创新遇到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较高

在互联网时代,电视综艺节目为了进一步提高收视率,一般会选择通过明星效应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而明星的出场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节目录制过程中还要照顾明星的需求,就导致其资金投入较以往明显增多。尽管节目更新速度较以往也明显加快,但是很多电视综艺节目并没有对其内容进行深耕,这就导致在明星入场之后,电视综艺节目质量较以往并没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创作团队认为,只要综艺节目的场景和服化道投入到位,观众就会对其产生认可,因而将节目制作资金大量投入到大规模的场景布置和主持人及嘉宾的服装道具上,但是对电视综艺节目内容关注较少,对电视综艺节目编辑和导演之间的配合等也没有过多关注,电视综艺节目播出之后给人以相对空洞的感觉。 虽然非常精致,但是其内容经不起推敲,综艺节目的整体节奏相对比较拖沓,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弱,这都会影响群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观感体验,导致电视综艺节目播出效果下降。

(二)节目创新不足

对当前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很多频道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是对外引进优秀综艺模式来进行本土化演绎,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导致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3]。也有部分地区通过多年深耕打造了符合地区特色的综艺节目,但是该类综艺节目取得成果之后,一般会引来其他电视台的跟风模仿,导致大量同质化内容在短时间内快速出现,这将严重打击群众的观看兴趣。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该综艺节目开辟了国内相亲综艺的先河,孟非和乐嘉光头二人组的形象赢得了许多观众的欢迎。而这一节目引来了许多地方电视台的争相模仿,先后推出了男选女版相亲综艺、女选男版相亲综艺、老年版相亲综艺等。虽然形式略有创新,淘汰机制也有所差异,但是究其本质,换汤不换药,节目的复制性较为明显。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相亲节目输出之后,群众早就没了观看的兴趣,电视台也转而开辟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如果电视综艺节目长期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而不根据本地的特色和电视台创新方向来对综艺节目进行创新改革,其播出影响力将逐渐下降。 电视综艺节目应当牢牢把握内容关和创新关,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深入调研群众需求,结合电视综艺节目的管理模式和节目创作团队特长来革新电视综艺节目创办方案,提高电视综艺节目质量。

(三)过分娱乐而忽视内涵

部分综艺节目为了吸引更多的固定受众,选择通过泛娱乐化的方式来吸引群众,没有过多关注其综艺笑点中的价值取向。部分内容并没有对群众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向群众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等,只是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提高节目收视率,严重违背了综艺节目创办的初衷,导致综艺节目与全民文化素养提升目标相背离。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应当明确自身社会导向作用,主动承担自身社会责任,主动向群众宣传正能量的内容和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节目质量。

三、“互联网+”视域下电视节目融合创新措施

(一)细化节目题材

首先,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审慎对待文化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形势。 根据不同类型节目的特点,结合电视综艺节目的重点发展方向来确定其选取的节目题材,并以标准化的方式将题材呈现出来。推进电视综艺节目和互联网不断融合,在考虑观众需求的基础上,改进节目播出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目质量[4]。第二,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其欣赏能力的重视,除了要制造适量笑点来吸引群众关注之外,也应当加强对节目整体质量和文艺性质的重视,通过在节目中穿插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科技知识等来提高节目的整体内涵。 而这就需要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人员加强对节目的深度挖掘,根据节目所选择的计划、题材及其具体走向来调整节目编制方案,打造更具内涵的电视综艺节目,保障电视节目的文化性特征。第三,电视综艺节目创作团队应当积极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了解群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需求和主流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视综艺节目所处电视频道的整体风格和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确定新的发展方向,并落实精细化管理原则,及时对综艺节目播出效果进行反思,以向群众传递正能量为目标来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进行精细化打磨,在此基础上对电视综艺节目定位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节目特色。最后,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方也应当加强对群众心理需求的重视,结合市场上综艺节目特点和群众对电视综艺节目的需求,从综艺节目背景和选材出发,不断丰富和完善电视综艺节目内容,提高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节奏感,打造更高质量的综艺节目。

(二)创新综艺节目形式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时,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结合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定位来对节目形式进行调整,继而保障电视综艺节目的市场关注效果。为此,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前应当及时调整信息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从传统的单向线性信息传播转向交互性传播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群众沟通,向观众征集电视综艺节目革新意见并在留言区等位置积极与群众展开互动。这样一来,电视综艺团队可以收集更加全面的受众信息,并根据受众需求来调整综艺节目制作形式,可以在电视综艺节目中推行古今相结合、东西方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效果,并为其设置艺术环节来提升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信息,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厚度,以有效调动观众的观看热情。例如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其形式相对比较新颖,同时涉及诸多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群众观看综艺节目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给群众以诗词美、文字美的熏陶,可以引导社会关注文化、关注艺术,帮助群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提升自身文学修养。

(三)推进多平台联动

电视综艺节目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积极探索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除了要对节目内容进行革新之外,也应当结合“互联网+”视域下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特点,及时对其信息传播方式和节目呈现形式进行调整,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来向群众宣传节目的内容,通过对综艺节目合理剪辑来满足群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以有效调动群众的观看兴趣,提升电视综艺节目话题讨论度,后期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会随之提升。通过调查群众的视频观看需求可以发现,当前群众更习惯于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获取信息,且由于当前群众的工作生活节奏相对较快,群众一般会选择碎片花阅读的方式来快速浏览电视综艺节目。综艺节目应当参考群众的视频阅读需求来对其播出形式和平台投放形式等进行调整,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等宣传综艺节目爆点,并利用短视频等平台的留言区与群众在线互动,允许群众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实时观看直播,可以有效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群众会利用弹幕等工具主动表达自己对节目的看法,这就为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团队提供了新的调查群众综艺观看需求的渠道。电视综艺节目制片方应当充分收集观众所反馈的各项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和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方向来调整节目创新要点,并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来对电视综艺节目投放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让其以更符合各平台视频播放特征的方式投放出来,可以吸引不同平台的观众观看电视综艺节目,为电视综艺节目创新争取更多群众反馈,继而推动电视综艺节目在新时期实现创新发展目标,保证节目整体竞争力。

四、结语

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互联网+”下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特点,从市场用户需求出发,对综艺节目形式、内容和投放平台等进行调整。进一步丰富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内涵,拓宽电视综艺节目宣传路径,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观看,提高电视综艺节目整体收视率。

猜你喜欢

综艺形式互联网+
小议过去进行时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