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年代》出圈下南京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理路探析

2022-02-17相婷婷

传媒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雨花南京

相婷婷 周 鹏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南京多元历史文化内涵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六朝古都”、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南京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贯穿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孕育出以“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梅园精神” 等为代表的南京红色文化。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南京军区军史馆时,特别叮嘱军区领导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南京红色文化的时代感,传承和发扬南京红色文化英勇无畏、团结协作、爱国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涵,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意义

南京是中国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政治中心、洋务运动的主要城市、“中华民国”诞生地。1927—1949年间,南京先后成为国民党政权的首都或汪伪政权的都城,一度成为压制、打击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事业和杀害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白色恐怖核心区。[2]童本勤指出,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是“雨花精神”“梅园精神”的形成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隐蔽战线斗争的主阵地,[3]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无论是从历史、文艺、经济层面,还是从学术、教育维度,南京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都具有的独特价值。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全面、分布广泛,在加强公众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发展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新时代,更要充分利用好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继续弘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心中种下红色火种,赓续红色血脉,焕发时代光芒。

二、南京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现状——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例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已有诸多专家学者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 李梦琦认为,目前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手段陈旧,缺乏吸引力、重活动轻效果、红色精神价值挖掘不深,对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不够以及产业化水平较低等,是当前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当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胡枫以南京邮电大学的红色文化教育为例,从资源的丰富性、精神的感知度、实践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该校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京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现状,笔者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青年学生为主体,就其对南京红色文化代表之一的“雨花英烈精神”的了解程度展开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并对问卷结果展开了分析。

(一)了解不深

雨花台烈士陵园作为南京红色文化的物质承载和现实反映,集中展现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进行的不懈奋斗和牺牲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4]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观看过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的祭祀追忆活动。而对于雨花英烈,大部分受访者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都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对于雨花烈士事迹的了解甚少,半数以上的人都不了解或没听过烈士们的事迹。甚至有26.88%的人一个雨花烈士事迹都没有听过,这对绝大多数所在地为南京的受访者来说,情况堪忧。

(二)重视不够

通过调研,绝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为开展南京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尽管思想上认识到位,尚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接受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方面,如浏览红色影视剧、参观红色景区、阅读红色书籍等,46.88%的人每个月花费时间在1 小时以下,1-5 小时的占14.38%,只有极少数的人每个月在红色文化教育上投入5个小时以上。相比之下,有34.38%的人在红色文化教育上几乎不花时间。在当今泛娱乐化时代下,大多数人受着短视频、综艺、韩剧、爆米花电影等的刺激,尽管在思想上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躬身践行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三)年龄断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通过线上调研和线下实际走访发现,年龄断层是雨花英烈精神传承不容忽视并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参观调研现场,更多的是中小学少年“参观部队”和中老年“参观部队”,青年人的面孔出现相对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雨花英烈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年人应当也必须主动去学习、传承和发扬包括雨花英烈精神在内的南京红色文化,勇于担当,敢做先锋,而不做过客、不当看客,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三、《觉醒年代》的“出圈”对南京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启示

2021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热度不减,豆瓣评分高达9.3,并吸引了以90后、00后为主要受众的B站影视解说UP主的关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觉醒年代》以生动、立体的时代“建党史”“觉醒史”感召着青年观众,在多元丰富的思想争鸣中回溯传统,收获海纳百川的心态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觉醒年代》在青年群体中的走红,也给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思考。

(一)多方合作、系统整合,多渠道推广红色文化资源

《觉醒年代》的走红绝非偶然。一方面,编剧龙平平是长期从事党的当代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的专家,使得该剧充分具有实现历史真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其出品单位可以看出,除了有专业的影视传媒公司外,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也对该剧进行支持把控,同时,还得到了多个基金项目的扶持,才成就了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觉醒年代》的辉煌。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盘活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出一条自上而下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推广红色文化资源。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单个的展览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相对独立的,零散的,对公众的教育意义也相对薄弱。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下的多方合作开发宣传,能够打破不同类型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壁垒,破除孤岛,将红色文化资源连点成线,由线到面,让公众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整体、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如在南京市委网信办的牵头指导下,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推出“聆听红色巴士课堂”,将张闻天陈列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渡江胜利纪念碑等多处南京红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出一堂穿梭南京城区、贯穿百年历史的精品党课,带领群众边乘车边学习。南京市档案馆联合南京地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10条南京地铁线路为背景,串联40个站点附近共计75处红色印记点的红色故事,开发地铁版“红色地图”,吸引公众寻访打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挖掘内涵,讲好故事,推动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始终是核心。只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在信息爆炸时代吸引公众目光。《觉醒年代》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全面、分布广泛,要讲好红色故事,在青年人心中播下红色火种,就必须从小处入手,着眼于细节,挖掘出事件、人物背后充满人文精神和情怀的感人故事,才能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如由江苏开放大学自主开发的《信仰的力量》电视系列片,以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20名雨花英烈的感人故事,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本次调研中,受访者最为熟知的雨花英烈丁香的感人事迹,恰恰就是《信仰的力量》开篇所讲述的内容。

(三)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多元化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优秀的内容也需要创新表达形式,强化科技赋能,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吸引公众的眼球。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不应局限于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中传统、单调的参观、讲解,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音频、视频、模型、景观配置等形式,利用新媒体丰富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示红色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故事的生动性、吸引力、感受力,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感官需求,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面,才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接受与认可。

比如运用VR技术,构建红色文化实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公众以沉浸式、立体式的全新方式,感受真实热血的红色历史;以多种网络视听平台为主阵地,通过手绘漫画、系列微视频等更贴近青年人的表达方式,提高红色文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接地气地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

(四)打造品牌,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化进程

除了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多元化展示外,打造南京特色红色文化品牌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充分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旅游产业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制造系列红色文化周边系列产品,如音像作品、文学作品、休闲娱乐、游戏软件等,实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产业发展,形成协调发展机制,打造南京红色文化品牌,在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又为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提供有利契机。

四、结语

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类型多样,集中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国民党统治覆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在全国红色文化遗产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只有不断加强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协调合作,系统保护、通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讲好红色故事,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多元化展示红色文化魅力,增强红色文化资源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发扬的可持续。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雨花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觉醒年代》里的红色地标
史诗巨制《觉醒年代》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南京·九间堂
晴雨花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