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生成与弥合分析

2022-02-17陈星雨郁亚雯

传媒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鸿沟智能手机群体

陈星雨 郁亚雯

一、引言

我国虽然步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进程较晚,但是老龄化速度是十分快的。根据中国发展研究金基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2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提高,老龄化速度将明显加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在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另一难题也正在向我们发起挑战——信息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我们逐渐进入了“数字治理”时代,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操纵,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智能化的笼罩下。这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其中老年群体是受其影响最大的群体。

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现状

科学技术的出现极快地推动了社会发展。淘宝购物、线上支付、外卖等等活动一部智能手机足矣。这对于熟练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来说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可是对于未能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的老年群体来说极不方便,这也使得社会开始出现了分裂。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了4296万,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73.0%。 但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规模只有1.19亿,上网群体数量仅为10.56%,是占比例最少的群体。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超过六十岁的占到了全世界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更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老龄社会,老年人这一关键人口将持续影响国家各项举措的实施,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这些老年人口中绝大部分并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现实生活中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因此对于“数字治理”是极为陌生的,未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如家庭子女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出于担心老人安全的角度选择在家中安装摄像头或者智能机器人。 原本和谐热闹有生气的家庭氛围被冷冰冰的机器所取代。 再如疫情暴发以来,健康码的推广使得人们出行离不开健康码,小到出入超市,大到出入公共场所等等都必须使用健康码。 但是由于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操作使用不够熟练,给出行造成了极大困惑。随着数字鸿沟这一问题的加剧,在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并将“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列入“十四五”时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五项提升行动之一。这一举措,也为弥合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生成分析

(一)难以逾越的思想鸿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全民生活在“数字治理”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对许多事情都难辨真假。 而老年群体绝大部分在现实传统社会中长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技能,他们坚持信奉自己的一套“真理”,排斥新鲜事物和思想[1],要想在后期让老年群体融入并接受虚拟世界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而老年人反应速度的降低,对信息鉴别的能力也大幅下降,老年人不懂如何辨别互联网真假。 一些人趁机对老年群体进行诈骗的新闻事迹早已屡见不鲜,这进一步加剧了老年群体思想上的排斥心理。再次,由于社会环境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感知器官开始老化并引发一系列身体机能的变化,如在听觉、嗅觉、视觉等方面的能力大幅下降,出现了“耳聋眼花”的现象[2]。这更造成了日常行动速度的下降,更不必提重新学习智能机器的使用了。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认知能力衰弱,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也逐渐降低,这些逐渐成为老年人接受数字产品的障碍,从而渐渐地形成了数字鸿沟。

(二)智能设备持有状况不均

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 并且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虽说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没有条件去购买智能产品更没有条件去学习它的使用。虽在现如今,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更新换代速度令人咋舌。但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许多年轻人对电子设备的追捧,并且许多年轻人认为电子设备的价值反映出了这个人的贫富程度。总之,年轻一代甚至中年一代对数码产品的追求程度可谓十分狂热,但是我们似乎遗忘了在我们身后的老年一代。对于家庭条件富裕的老人来说,一部智能手机的购买和基础使用不在话下,有大把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我们也经常走在城市街道上看见许多“潮流”的老年人在操作着智能手机。但是这类群体在我们国家毕竟只占少数。还有许多生活在山区或者家庭不富裕的老年人来说,“老年机” 或者“座机电话”才是他们的首选。由此看出,在“数字治理”时代下,“受益者”和“无关者”的分裂正在加剧。所以不得不说,大部分老年群体正在逐渐被这个信息时代抛在脚后。

(三)智能设备使用情况不理想

近年来,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国家建设取得了决定性发展,有力支撑并引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的情况,2020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388万,其中接触过网络的只有6056万,由此可见只有四分之一的老年群体接触过网络。网络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到银行办理业务到出门乘车抑或购物,人们早已离不开网络。科技产品的涌现又层出不穷,当有条件学习的老人好不容易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使用微信等功能时,更新一轮的科技产品又出现了。 就连家家户户都拥有的电视的操作方法都变得无比复杂,如控制面板或遥控器的设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还有无数的垃圾信息和广告,这更会造成老年人的误触和不知所措。与娴熟操作各种数码设备的年轻一代不同,老年人往往在这些层出不穷、操作复杂的设备面前,显得手足无措,觉得无所适从。

四、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

(一)在政策层面上,完善政策法规

数字化和老龄化之间的复杂矛盾决定了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格局。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打造纸质社会和数字社会相结合的办事方法,出台明确规定各地不得采取一刀切政策——完全杜绝纸质化办理事务。 要充分考虑到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条件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其次,可以通过完善政策的可行性和普适性,打造政府、企业、社会联合健康发展的联动协调机制[3]。比如在北京朝阳医院,专门开设了老年患者无电子设备通道,老年人在智能终端前,刷一下养老助残卡,就可以完成来访登记,身份证查验和体温测量。不仅如此,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其余各省市也逐渐做出响应,如浙江政府出台的“最多跑一次”政策,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方便了老年人办理业务。但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大不相同,所以解决数字鸿沟采取的措施难以做到全国统一。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个地区,各个人群,避免出现一刀切。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确实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但相关部门也已经逐渐意识并重视到这个问题,要真正让所有智能技术及时“适老化”。

(二)在技术层面上,优化智能手机功能

要想更进一步减轻数字鸿沟这一问题,这就要求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设计需要深度把握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服务、使用、操作等多方面的需要。但是现如今手机品牌多样任人挑选,功能也十分强大,大到手机跟踪定位,小到游戏放松,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智能产品运营商的产品定位也大多都以年轻群体为消费对象。比如苹果手机一年发行一代新手机,“果粉”也追捧这种行为。但是在狂欢的同时,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老年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一辈子的传统生活使他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网络上的虚拟方式。 而且功能复杂,“指纹解锁”“密码解锁”“人脸识别”等等,对孤身一人的老年人来说是难以明白和掌握的[4]。拿健康码使用为例,出示健康码需要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进而进行信息填写。有些老年人不识字难以自己填写信息; 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打字,随时弹出来的广告使得老年人不知所措等等。因此,产品设计公司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要并针对此需求设计不同产品。 可以考虑进行市场调研或者产品试用或邀请老年人参与产品研发过程,根据老年人的普遍需求适度调整,这样即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有用的建议,还深度了解了老年人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这一做法在国外早已实施,美国俄勒冈大学就曾邀请许多老年人参与到学校的“生活实验计划”当中去,帮助研发老年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遥控器。 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特征,开发设计出方便老年人使用的设备,同时兼具容易操作,安全性高,防欺诈的功能,这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三)在社会层面上,组织帮扶解决困难

在面对老年人数字鸿沟这一问题时,不仅仅需要政府来主导解决,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帮助减轻这一问题。面对老年人始终学不会操作智能设备时,许多人都采取的放任态度,十分没有耐心甚至还会引发家庭争吵或者社区争吵。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也反映了现如今对老年人不友好不够耐心的态度。如今老年群体陷入数字困境深感无措,全社会更应该给予帮助。比如在电视台增设“数字教育频道”,因为电视是中国许多老年人娱乐、获取当下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专门的教学频道,详细地向老年人解释智能设备的具体操作。又或者以老年人视角来拍摄广告,以便向老年人宣传智能设备的必要性。还可以发挥社区基层的作用,面对老年人群体开设学习课程,还可以邀请高校学生志愿者参加,帮助老年人学习一些智能手机基本技巧。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现如今许多地方已经探讨出适合老年人的扶持信息技术。比如在福州市,许多社区陆续给老年人制作佩戴二维码胸卡,这样就减轻了老年人出行乘车的恐慌心理,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有利于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体系。

五、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有了手机可以做任何事情,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手机。购物不再用出门、联系不再用书信、消费不再用现金、出行不再用钱包等等现象早已经司空见惯了[5]。但这种方式的迅速转变只花了几年时间,这自然使得老年人一时间难以接受。所以也就造成了老年人难以跟随时代发展前进的步伐,出现了老年群体与年轻一代和中年一代之间的数字鸿沟。 老年群体是数字治理化时代的“弱势群体”,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困住了不少没有手机或者只有老年手机的老年人。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老年人共享时代红利,让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浪潮的成果真正惠及全社会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各个阶层如国家层面、学者、社会层面等纷纷出谋划策,争取推动全社会的适老化升级与改造,在城市借助社区力量开展社区教学,在乡村大力推行“数字乡村建设”并且加大乡村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帮助银发一族更放心,更便捷地适应并融入数字化时代。希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待着以技术的发展弥合“数字鸿沟”。只有科技成果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老年人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收获幸福与安全感。

猜你喜欢

鸿沟智能手机群体
智能手机是座矿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鸿沟为界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