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实践及启示
2022-02-17陈霞
陈 霞
(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郑州 450044)
捐赠是指没有索求地把有价值的东西给予别人。图书馆捐赠是图书馆接受读者无偿赠送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金、实物、志愿捐献、精力及技能等,从而获取其所有权和法律权利。图书馆接受师生、校友、各单位部门、社会机构等个人或集体的各类捐赠,包括图书、期刊、图片、物品、手稿、电子文献等各类文献信息;接受实物捐赠,如名人字画、手稿、书信、艺术品、仪器设备等;接受志愿者无私投入图书馆工作等。图书馆接受捐赠后,根据捐赠内容进行收藏或使用,最终服务于读者。捐赠工作是相互的,也包括校友捐赠、毕业生捐书、境外捐赠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很早就开始重视与持续发展社会捐赠[1]。近几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捐赠工作,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教高〔2015〕14 号),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积极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和资助”[2],促使捐赠工作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常规工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高校图书馆捐赠栏目不够细化,称谓各异;捐赠制度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多数制度在内容上忽视捐赠者的权益;多数缺少捐赠咨询,捐赠方式表述不一或不全面;忽视其他资源的捐赠,同质化严重,特别是缺失数字资源、特色馆藏的捐赠;捐赠服务平台、查询及展示的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实践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做法,探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示。
1 调查方法与对象说明
笔者以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 年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100 位的欧洲、美国、加拿大高校与现有文献[3-9]对图书馆捐赠的调查揭示为线索,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进行探索性预调研,最终选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47 所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实践状况。首先,笔者利用文献调研法,通过Web of Science、SCIE、SSCI 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开展文献检索,获取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相关文献。其次,利用网络调研法,通过多种搜索引擎,依次访问国外高校图书馆网站,了解其网站捐赠建设状况。除网络调查法、文献调研法外,笔者还通过在线咨询、E-mail 咨询等方法获取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相关资料。再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获取的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内容为捐赠政策、捐赠方式、捐赠内容、捐赠回馈、捐赠宣传。调查时间为2021 年10 月1 日至2021 年11 月1 日。
本文调研的47 所国外高校图书馆分别为:美国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布朗大学图书馆、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范德堡大学图书馆、威廉玛丽学院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莱斯大学图书馆;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阿尔伯塔大学图书馆、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卡尔顿大学图书馆、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萨斯喀彻温大学图书馆、麦吉尔大学图书馆;英国的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图书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华威大学图书馆、圭尔夫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法国的索邦大学图书馆、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图书馆、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弗赖堡大学图书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图书馆、莱顿大学图书馆;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图书馆;比利时的鲁汶大学图书馆;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
2 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现状分析
2.1 捐赠政策
(1)捐赠政策发布方式。捐赠政策主要是为了使捐赠工作规范化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大多数国外高校图书馆可在其网站上找到,如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高校的图书馆均能通过其主页上的捐赠栏目或相关链接找到捐赠政策。但哈佛大学图书馆主页上未找到捐赠政策的详细内容,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捐赠政策中还推荐了其他捐赠渠道。
(2)捐赠政策名称。牛津大学图书馆捐赠政策名称为馆藏管理政策;剑桥大学为捐赠政策、档案和现代手稿馆藏发展政策;伦敦大学学院为捐赠政策、馆藏管理政策;爱丁堡大学为馆藏政策;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为礼物和遗赠政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为采购政策及捐赠;鲁汶大学为书或收藏、分馆政策;曼彻斯特大学为捐赠政策、馆藏管理政策;瓦格宁根大学为收藏礼物;阿姆斯特丹大学为捐献;莱顿大学为捐赠书籍和其他材料;柏林洪堡大学为交换和捐赠;华威大学为捐赠;索邦大学为捐赠文件;弗赖堡大学为论文、赠品和交换点;赫尔辛基大学为向图书馆捐赠、馆藏政策;隆德大学为捐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为实物捐赠接收政策;阿尔伯塔大学为实物捐赠政策;卡尔顿大学为礼物政策。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政策名称简洁、清晰,一目了然,有利于捐赠者查阅。
(3)捐赠政策内容。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政策内容往往包含总论、捐赠对象(实物捐赠、资金捐赠等)、捐赠联络方式、普通流程(接收捐赠流程、评估捐赠流程)等。捐赠政策内容规范、详细,涉及入藏与不入藏范围、流程、税收与评估等,便于捐赠者、受捐者有章可循。具体包括:①入藏标准。关于物理状态说明,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要求捐赠品无灰尘、霉菌。剑桥大学图书馆基于持有高价值馆藏的目的,例外规定可入藏物理状态不佳或有巨额保护费的稀有或独家材料[10]。关于不入藏的捐赠品,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明文规定不能保证捐赠者所有捐赠品都被收藏,对于不入藏的捐赠品不予退还,可能丢弃或转赠给其他的图书馆、社会团体、学校等,或出售,出售物品的收入用于图书馆建设。一部分收益会用来资助公益机构,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将未被纳入馆藏的赠品转赠给一个资助世界扫盲行动的机构(Better World Books)。关于入藏标准和拒藏范围,西北大学图书馆不再接受普通捐赠,如价值不大的书籍和其他物品;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接受符合支持大学教学和研究需求的图书、手稿等文献,不接受图书馆已有的文献或品相不好的文献;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只明确了拒藏范围,如教科书、大众市场平装书等。②图书馆权利。图书馆通常会制定多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表格与文件,如赠予契约、价值鉴定表单、礼物转让表格等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利,如维多利亚大学规定捐赠者获得税收收据前必须填写赠予契约。图书馆拥有捐赠所有权及处置权,可选择性入藏、编目、存储、排架、展览等,也有权拒绝并处理不入藏捐赠。同时,图书馆注重信息安全,保护捐赠者隐私,如:萨斯喀彻温大学图书馆在捐赠网页下方温馨提示,建议捐赠者不要将卡号信息通过邮箱发送给图书馆[11];圭尔夫大学图书馆提醒捐赠者不要在电话答录机上留下信用卡号码[12]。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政策内容丰富、翔实,捐赠权责明晰,政策普遍声明或规定图书馆、捐赠者、工作人员的权力与责任,捐赠品的入藏标准、不入藏范围、捐赠流程费用、评估与税收及其他捐赠的附带条件。
2.2 捐赠方式
(1)捐赠咨询。国外高校图书馆强调赠前审核,建议捐赠者提前与图书馆沟通,协调捐赠事宜,了解如何捐书、捐款,尽量提供捐赠清单、捐赠契约等。如果没有事前联系,图书馆可能拒绝捐赠,如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图书馆拒绝未联系的捐赠。捐赠实践中,由于受馆藏空间限制、高昂捐赠审查与处理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对于实物捐赠的接收是有选择性的,这就要求捐赠者在捐赠之前,及时与图书馆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捐赠咨询。如威廉玛丽学院图书馆不接受通过临时拜访和邮件主动提供的捐赠,要求捐赠人与图书馆采编部门联系,商谈是否接受捐赠;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也强调不同类型的文献捐赠须与相应负责的馆员磋商。资金捐赠也要与相关馆员联系,如卡尔顿大学图书馆。有些图书馆除了要求捐赠者对捐赠品进行价值评估、提供清单,还鼓励捐赠用于处理捐赠品所产生的费用,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范德堡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图书馆。
(2)公布联系方式。捐赠一般流程为捐赠者有捐赠意愿、联系图书馆、提供清单、选择合适捐赠方式、评估与遴选、验收、捐赠者回馈等。大部分国外高校图书馆会提供捐赠咨询联系方式,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联系对象为图书馆管理行政经理;耶鲁大学图书馆为馆藏发展部门主任;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布朗大学图书馆均为相关学科馆藏发展馆员。其中,哈佛大学图书馆由众多分馆组成,图书馆网站捐赠页面提供链接到所附属的每个分馆,详细介绍其开放对象、地址、电话、一般原则、拥有设备、收藏范围、图书馆服务(提供咨询链接)、访客政策等,让捐赠主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捐赠对象。
(3)资金捐赠方式。资金捐赠多以基金会筹款或专项筹款形式进行,图书馆直接成立独立的图书馆基金会,如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莱顿大学图书馆;或在学校校友会、基金会等设立图书馆子基金或子项目,如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捐赠教科书”捐款链向学校“支持我们”栏目子选项。资金捐赠方式多种多样,有当面现金交付、工资、支票、电汇、股票、债券、房地产、遗产等方式,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图书馆接受遗产捐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支持信用卡捐赠,并接受房地产、遗产等捐赠方式。
(4)其他捐赠形式。威廉玛丽学院图书馆针对实物捐赠提供附近图书馆、慈善机构、儿童医院等捐赠点,以及网上慈善机构Better World Books 等链接,以便捐赠者快捷、高效地进行捐赠。
2.3 捐赠内容
捐赠内容包括实物捐赠,捐款,寄存与交换,志愿捐献的时间、精力及技能。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内容根据各自馆藏政策、捐赠政策文件划定捐赠范围。如牛津大学图书馆、鲁汶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捐款,志愿捐献时间、精力及技能;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捐款,寄存,志愿捐献时间、精力及技能;剑桥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捐款、寄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图书馆、阿姆斯特丹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捐款;华威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寄存;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弗赖堡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交换;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图书馆、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巴塞尔大学图书馆、隆德大学图书馆为捐款;莱顿大学图书馆、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捐款、交换;慕尼黑大学图书馆为实物捐赠。
(1)实物捐赠。耶鲁大学图书馆接受的实物捐赠有书籍、其他文化遗产资料;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有书籍、其他资料;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书籍、期刊、其他研究资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书籍、照片、地图、艺术品、音乐、电影、档案资料;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为书籍、手稿、地图、绘画、照片;布朗大学为书籍、期刊、档案资料;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为书籍、手稿、数字资源。可接受的赠书类型往往限于馆藏未能收藏的图书、名人手稿、本校教职工出版的学术著作、数字资源、部分重要期刊等,也接受仪器设备等支持学校学术教学和研究任务的材料捐赠,不同高校图书馆均有不同的重点收集对象与拒藏标准。
(2)资金捐赠。图书馆接受的资金捐赠多用于成立基金(学校基金、图书馆年度基金、纪念基金、庆祝基金等),以及支持馆藏(特色馆藏计划、数字化馆藏计划、支持采购纸质和数字资源)、支持空间建设(增加研究空间等)、学生能力培养、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发展等。支持馆藏,通过数字化项目保护和开放馆藏数字化项目筹款,如:莱顿大学图书馆获取学校基金会及社会捐款支持,开展亚洲馆藏数字化项目;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利用资金捐赠将数字化内容扩大至文化手工艺品。技术支持项目研发,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支持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数字举措、外联方案和展览计划,为学术信息资源提供先进的研究工具等特别项目;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提供支持技术基金、支持展览计划等。
(3)寄存及交换。寄存是一种“暂时捐赠”行为。寄存是指经所有权人与图书馆协商,双方订立协议,由图书馆负责保管寄存的文献。如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寄存协议签订仅限于与慈善团体、社团、企业等机构合作,寄存时间不少于20 年;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只与企业签订协议。一些图书馆对于寄存也需要收取若干费用,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需要收取寄存手续费。部分图书馆将不入藏捐赠品用于交换,如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将不需要的文献进行学科分类,制定交换文献清单,利于有意向的其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联系交换事宜,达到物尽其用、增进友谊的目的。
2.4 捐赠回馈与宣传
(1)捐赠回馈。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回馈方式多种多样,如出具捐赠证明、表彰捐赠者、制作个人藏书标签、赠予捐赠出版物、仪式致谢、致函答谢、给予酬金与减税、冠名、授予纪念牌等。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规定捐赠者每捐赠100卷至少获得1 000 美元的感谢酬劳;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邀请资金捐赠金额达到一定数量的捐赠者进入学校会员圈,不同的金额拥有不同级别的会员圈,如顶级会员圈、荣誉会员圈、传承会员圈等;麦吉尔大学图书馆内设捐赠树来表彰捐款1 万美元以上的个人/组织;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捐赠主体可以申请借阅卡,根据图书馆政策借阅图书资料、使用学术期刊,享受学院出版社20%的折扣、订阅图书馆每月电讯;哈佛大学图书馆通过理财的方式获利,提供捐赠回馈返利服务;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给予捐赠者免税待遇;威廉玛丽学院图书馆提倡冠名捐赠;莱顿大学图书馆以特殊贡献者命名图书室。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设置分层回馈,鼓励长期捐赠,普遍给予高额捐赠者额外回馈,倡导捐赠者不断向图书馆献爱心,支持图书馆建设。
(2)捐赠宣传。国外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举办网上展览(捐赠主题展、捐赠精品室)、新闻报道、捐赠仪式、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捐赠宣传。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为捐赠仪式、展览、新闻稿、赠书OPAC 查询;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为展览、研讨会、新闻稿、赠书 OPAC 查询;布朗大学图书馆为捐赠仪式、新闻稿;弗赖堡大学图书馆设捐赠展览区;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为展览、新闻稿。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网站设有不同的栏目,如捐赠政策、捐赠表单、筹款项目、捐赠名录、新闻动态、捐赠寄语、常见问题等,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叙述详尽,但各有侧重点。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突出捐赠的动机;威廉玛丽学院图书馆鼓励捐赠者申请馆内的志愿者或实习生岗位,倡导在时间上的捐赠也同样具有意义与价值。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网站设计较为成熟,从网页设计、捐赠表单的制定到捐赠品展示,流程清晰,各种宣传形式分布合理、有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捐赠展示与宣传体系。
3 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对我国的启示
3.1 注重捐赠网站建设,合理设置捐赠栏目
(1)重视捐赠网站建设。捐赠网站主要体现为捐赠系统、平台等方面,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开展在线捐赠系统服务;哈佛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网站设置捐赠子网站;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在学校捐赠网站设置图书馆捐赠子网站;莱斯大学图书馆直接利用学校捐赠网站开展图书馆捐赠活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重视捐赠网站建设,可以建设与完善捐赠系统、平台,如中南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捐赠系统、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平台等,也可以在图书馆网站设置捐赠子网站,或者将图书馆捐赠网页或网站与学校捐赠网站链接。
(2)注意合理设置捐赠栏目与统一称谓。捐赠栏目的设置直接影响读者对捐赠信息的关注与读取,故应具有导向性[13]。国外高校图书馆主页上的捐赠栏目,名称多为“支持图书馆”“给予图书馆”“捐赠”等。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直接在一级栏目中设置捐赠栏目“给予”,可见其对捐赠的重视程度。笔者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捐赠栏目设置应置于读者服务(服务、服务导航、常见服务链接等)一级类目下,便于读者理解与查阅。捐赠服务栏目称谓尽量做到统一,如捐赠,既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也包括数字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利于提高捐赠的导向性并促进捐赠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捐赠不再局限于线下服务,线上服务已成为新趋势。没有捐赠栏目的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补齐短板,在网站上设立捐赠栏目,并在首页的醒目位置予以体现,有条件的可将捐赠栏目的链接加入“快捷通道”“常见链接”等中,便于读者直接浏览捐赠栏目。已设立捐赠栏目的高校图书馆应再接再厉,栏目称谓要求简洁、易懂、全面、直观,如捐赠名称尽可能减少网站的层级,以二级类目为主,便于激发读者的捐赠意愿。
3.2 完善捐赠制度,规范捐赠管理
我国高校图书馆捐赠制度多针对书刊捐赠,如入藏原则、不入藏原因、入藏图书权益处理、回馈说明、展示与宣传等。而国外高校图书馆更关注特殊捐赠、重视普通捐赠赠前审核、注重所有权和处置权、突出捐赠回馈层次分明、强化捐赠展示与宣传等[14]。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捐赠说明、捐赠条例、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捐赠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捐赠者与图书馆双方相关协议说明和捐赠条例、管理办法、须知、说明等制度,应尽可能使相关制度明晰、易操作、规范、细致。
(1)规范捐赠者与图书馆双方相关协议与流程。图书捐赠是图书馆丰富馆藏文献的重要方式。为了明确受赠双方的权责,打消捐赠者的顾虑,双方需要签署相关协议。捐赠必须对图书保存条件、方法、时间、版权等问题进行约定。在签订协议前,图书馆有义务将利害关系告知捐赠人。为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有学者建议对捐赠进行投保,鉴于目前国内尚没有图书馆险种,可以暂时利用财产险和艺术品险种投保[16]。规范捐赠流程包含赠前审核、查重、咨询、入藏评估、签订协议、颁发捐赠证书或捐赠铭牌、建立档案、获取反馈等。所有捐赠由基金会、文库等相应部门统一管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并定期向捐赠者汇报捐赠的使用情况。
(2)进一步完善捐赠管理办法、条例、须知、说明等制度建设。捐赠政策包含文献捐赠原则及处理办法、公开捐赠和内部捐赠政策的声明,内容详细而具体。捐赠政策细则为:征集捐赠,明确负责捐赠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捐赠需求,明确该馆馆藏发展的需求;接受/拒绝,明确拒绝捐赠的原因(馆藏、服务、预算方面都有比较清楚的解释);捐赠类型,明确该馆理想的捐赠类型(主要包括资金、多类型文献);捐赠者,介绍捐赠者;评估捐赠,评估捐赠文献价值;感谢声明,感谢捐赠者的方式[15]。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捐赠原则,如:凡符合条件的文献将被纳入馆藏;不符合条件文献将不予入藏;其他特殊规定。二是入藏文献管理,包括对文献的处理(捐赠回执、捐赠图书查重、馆际交换、转赠、处理)和宣传利用(专门的捐赠仪式、出具捐赠证书等)。三是入藏方式,包括单册入藏、冠名专架等。四是相关权益,包括图书馆权益、捐赠者权益。在制度建设中要补充与完善捐赠者权益,这恰恰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所欠缺的。捐赠者权利应包含捐赠的文献是捐赠者合法财产、尊重捐赠者的意愿、捐赠者的查询与利用权等权利。捐赠者义务包括捐赠者对捐赠文献内容的合法性负责等。五是受赠方式,如赠前审核、捐赠咨询、公布联系方式、资金捐赠支付方式、现场捐赠、邮寄捐赠、上门提取等,图书馆应与捐赠者充分沟通,确定具体受赠方式。
可见,高校图书馆捐赠应具备以上两种制度,对于较大批量或特别珍贵的文献捐赠,除按正常管理办法外,还应与捐赠者签订捐赠协议,而捐赠管理办法、条例、须知、说明等捐赠制度规范了捐赠者与图书馆的权利与义务。因此,不同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选择地补充与完善捐赠制度,做好接受捐赠的工作,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重视赠前审核,丰富捐赠方式
(1)强化赠前审核和捐赠咨询。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普遍做法,重视捐赠前的联系和审核工作,把握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进一步加强捐赠咨询服务,提升捐赠者认可度和满意度。对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强化捐赠咨询服务,提供详细的地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鼓励有捐赠意向者与图书馆联络人联系,并提供社会捐赠与受赠的法律法规、协议文本、捐赠程序等咨询。
(2)丰富捐赠方式。捐赠方式多种多样,不但有传统的邮寄捐赠、现场捐赠、上门提取,也有新兴的线上捐赠、系统捐赠等,需要相应岗位开展这项工作。因此,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捐赠联系方式,由交换捐赠馆员负责。交换捐赠馆员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与捐赠者沟通交流。这项工作实践性很强,情况多样[17]。到馆捐赠与邮寄捐赠的联系方式详细而具体,包括不同校区的图书馆地址、邮编、图书馆接受捐赠部门、具体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QQ 等。上门提取是指任何个人或机构如有大批捐赠可事先电话联系,对于大批量或重要的捐赠,可由图书馆派工作人员提取或以其他方式收存,要求捐赠人提供地址与联系方式,约定时间即可。资金捐赠需谨慎,最好先进行捐赠咨询,了解相关捐赠程序与要求,合理进行认捐。如读者可以在学校基金会捐赠平台点选“图书馆发展基金”项目进行认捐。捐赠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以人民币、美元、港币三种货币捐赠。对于珍贵捐赠,图书馆应组织举办捐赠仪式并做专题报道。平时图书馆也可以发放一些捐赠活动福利,比如为认捐活动参与者准备定制纪念品,鼓励大家踊跃参与捐赠活动。个别特殊要求如对国内非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文献资源以及直接从港澳台及境外通过邮寄捐赠的文献资源(图书馆联系批量捐赠、珍贵捐赠等除外),均需捐赠者填写并提交个人信息登记表,之后图书馆方可向捐赠者出具捐赠证明。以上捐赠服务方式,不同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以期达到最好效果。
3.4 拓宽捐赠渠道,充实捐赠内容
图书馆应依自身情况积极拓展捐赠渠道,如在捐款上可借鉴阿姆斯特丹大学图书馆在学校基金会设置 “泰阿蒂斯图书馆基金”子基金,并以“学术文化遗产”项目争取大学基金会支持的做法。寄存文献将与学校图书馆所藏其他文献一样面向读者开放使用,但所有权人可对寄存文献的利用附加限制条件。所有权人可随时取回寄存的文献,收回时须提前一个月备函通知学校图书馆。寄存文献如有遗失或污损,由学校图书馆根据协议负责赔偿,但因不可抗力而致损失则不在赔偿之列。委托寄存协议可参照华威大学图书馆《寄存协议》制定,包含寄存品为寄存者所有、寄存时间、图书馆职责与权力、寄存者承担的各种费用等。
国外高校图书馆捐赠品种多样,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研究报告、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正式出版的文献;碑帖、书画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图片、照片等;其他有收藏价值的学术研究档案及专题资料;数字资源;古币、纪念章、集邮册、字画等实物;其他有特殊价值的捐赠文献;资金;设备等。当前捐赠者多是捐献一些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但是随着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和图书馆服务的改变,实体收藏不再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的重点[18],更多的是数字资源或电子书。高校图书馆虽然鼓励读者赠书,但对接受捐赠文献范围做了限制,例如普通图书收藏要求内容健康、适合大学及以上的读者阅读、本馆尚未收藏或虽有收藏但复本不足。有史料价值的学术研究档案以及与本校发展历史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及实物等专题特色或载体特色馆藏,不受阅读层次和复本数量的限制。境外机构或个人向图书馆捐赠各类文献,应根据《关于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赠送境外出版物有关事项的通知》(新出联〔2010〕13 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履行审批和报备手续。符合入藏标准的文献经分类加工后纳入图书馆馆藏,面向读者开放使用。经费捐赠要求捐赠专项经费用于大型图书购置、捐赠事务运行等。馆藏捐赠应符合本馆馆藏发展政策,不能因为捐赠而改变馆藏规划。这就需要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捐赠,因为捐赠往往是计划之外的,捐赠图书的时间与图书馆需要某种图书的时间不合拍,除非复本不足或缺失,才有可能收藏,也就是馆藏计划不能依靠读者捐赠来完成。捐赠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益补充形式,捐赠应是无偿和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藏书发展政策有选择地接受捐赠,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明确捐赠方向,特别是资金捐赠,可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资金捐赠形式,如成立基金、支持馆藏、支持空间、学生能力培养、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发展等一些做法,做到捐款用途多样,项目筹款专款专用。如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利用捐款改善了一站式检索平台。图书馆可合理利用捐款开展提质改造工作,包括空间设施改造及网络软硬件升级等。
3.5 强化捐赠宣传推广,发挥捐赠价值及影响力
(1)培育捐赠文化。普林斯顿大学年度捐赠工作建立在频繁联络基础上,以感情认同培育捐赠文化,注重对“普林斯顿人”的认同;通过不断鼓励参与捐赠及捐赠回馈,培育捐赠参与文化、捐赠信任文化和捐赠投资文化等[19]。普林斯顿大学年度捐赠对捐赠文化培育的重视,能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强化和优化捐赠工作提供借鉴。
(2)强化捐赠宣传推广。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完善的文献征集通知,可以扩大捐赠工作的影响范围[20]。完善文献征集通知如征集范围、征集时间与形式、征集方法与典藏、联系方式等均要做出明确说明。高校图书馆通过校报、校刊、馆刊、学校宣传栏、学校与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于重大、珍贵文献捐赠,图书馆将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捐赠仪式并做专题报道;根据入藏文献的特点直接上架或陈列于赠书阅览区等特定区域,或图书馆捐赠平台。对国内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在进行捐赠登记后,向捐赠者出具捐赠证明以示鼓励和感谢。通常情况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一般不专设捐赠部门,也没有募捐规划。国外高校图书馆通常会设置捐赠办公室,制定捐赠政策与岗位职责,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捐赠宣传推广,除本馆网站、校内外宣传外,尤其重视社交媒体运营,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社交平台。例如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Facebook上发布“培养阅读兴趣”项目,寻找贩卖报纸、收取捐款的志愿者。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应始终贯彻“以(潜在)捐赠人为中心”的理念,善于运用知名社交平台,定期做好对捐赠名录、捐赠查询、捐赠平台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加强捐赠宣传推广,扩大影响范围;同时,在捐赠展示与宣传过程中,应尊重捐赠者意愿,注重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例如图书馆允许捐赠者化名、匿名捐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