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使命、挑战和对策
——以宁波图书馆阅读推进工作为例

2022-02-17徐益波宣晓晏

图书馆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全民图书馆

徐益波 宣晓晏

(1.宁波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010;2.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北京 100029;3.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 北京 100084)

1 引言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及自身发展的诸多重大变化、多期叠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但个别国家和政治势力企图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国际冲突将更加尖锐,并可能继续在多个领域全方位围堵遏制中国发展。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发展,而是各种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力量角逐和竞争。因此,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心是要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人力资本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使文化需求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文化、教育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将更加注重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全民阅读作为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延伸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发挥它在特殊形势下的重要作用。从功能上来看,全民阅读通过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公众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从阅读对象来看,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文献,也包含新型的数字化文献;从目标来看,它通过提升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国家软实力发展。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需要在精神层面进行相应的提高,而全民阅读将在多领域满足这一发展需要。

2 全民阅读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使命

新时代是“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挑战,其核心是“变”,其本质是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的重塑与完善。全民阅读对于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比过去更加紧密。

2.1 全民阅读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在全球治理体系亟待重塑的变局下,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刺激人的学习需求迅速增长,这为全民阅读的深度推广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全民阅读又为提升国民素质、增长文化素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缓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等提供了基础,并进一步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和土壤。在此历史背景下,全民阅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更紧迫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2.1.1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和文化需求已成为衡量人民美好生活指数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中等收入人群大幅增长、大众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消费和教育消费潜力巨大。财政部数据显示,2007—2017 年各项居民消费支出总体增加,其中必需品消费比重下降,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而“文化教育类消费”属于居民生活中改善型消费类型,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阅读需求是精神文化需求中最基础、最广泛、最易实现的,也是人民群众实现继续教育和自我成长的便捷方式,因此,人民的阅读需求在新时代必然会迎来大幅增长。全民阅读推广对于满足人民的阅读需求,进而满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具有直接意义。

2.1.2 提升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竞争转换成文化、教育等软实力竞争。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应该更自信、开放、包容,要借鉴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学习有益的价值观念、原则、话语体系、沟通机制,服务与服从于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秩序重塑。阅读不仅是营造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普遍方式,更是开启民智、增强文化向心力的重要武器。但是,从2020 年4 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来看,尽管国民综合阅读率已实现大幅攀升,但人民对于阅读的满足感却并不高,在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多、阅读丰足[1]。可见,阅读尽管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文化知识获取方式,但如果缺乏良好引导,也容易陷入“做无用功”的境地。因此,全民阅读工作对于引导良性阅读、增强阅读带来的文化满足感、精神获得感,体现阅读带来的教育功能、自我提升功能,具有基础的意义。

2.1.3 发展知识经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虽然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国际尖锐冲突以及经济增长的自身规律等各种因素,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但国内经济在国际经济普遍下行的浪潮中仍逆势增长。随着人均GDP 再次攀升,产业结构也得到持续转型升级,知识产业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知识经济也将随之成为新时代刺激国民经济再次腾飞的新支撑。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应景、最切题的文化消费模式,在数字与网络时代,汲取知识养分的门槛将越来越低。新时代的阅读需求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现新的增长。全民阅读工作是提前布局时代需求、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的有力措施,对于加速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1.4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城乡文化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的客观存在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程度加深,城乡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势必进一步加深。以治理城市文化的模式治理乡村文化,是导致乡村文化消失的直接原因。从另一层面来说,文化的多元化存在本就是文化丰富性所在,在城乡文化治理中,首先要正视文化差异,以多元化治理协调城乡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是百花齐放、相互争艳的结果,而不是文化设施和基础建设的不足或文化信息的闭塞导致的单一化发展。阅读是保障文化多元化和丰富性的基础条件之一,填补了农村地区由于文化基础设施不足而带来的文化鸿沟,是实现文化多元治理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全面的全民阅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的意义。

2.2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使命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全民阅读核心在于优质的内容阅读、经典阅读、深入阅读。《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国民阅读综合指数年年增长,却并没有带来文化获得感的增长。数字科技的发展给阅读活动的开展带来巨大的便利,数字阅读的时间大为增长,然而仅有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获得感是多的或比较多,绝大部分国民并没有因为阅读时间、阅读手段的增加而收获更多阅读获得感和满足感。究其实质,是因为阅读带来的文化满足感与文化自信心,绝大部分来自经典阅读、深入阅读。数字阅读带来了阅读便利,但我们分析、处理海量文化知识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因而,数字阅读不能取代传统纸质阅读带来的文化知识处理能力、获取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公共图书馆是纸质图书阅读最广泛、便捷、平等的场域,对于经典阅读和深入阅读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信息社会,公共图书馆对于提升文化获得感、阅读满足感和文化自信心的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承载着提升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使命。

2.2.1 体现全民阅读公益性、普及性和社会教育性

公共图书馆拥有的丰富阅读资源和专业管理结构,是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推广的条件保障和有力支撑。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使其在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中处于领衔者地位,它面向大众免费开放,保障了公民平等阅读的权利,也保障了公众接受终身教育、平等教育的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

2.2.2 开展公共阅读,承担公共场域职能

丰富的阅读活动的开展,如读书会、专题讲座、知识沙龙等阅读文化活动,对于交流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不仅承担着提供公共阅读场地的基本职能,更承担着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教育职能,引导读者开展健康阅读、有益阅读。公共图书馆很多时候会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其意义正在于此。

2.2.3 保障社会文化普及和教育公平正义

我国公共图书馆经多年发展,已真正步入全民免费时代,彰显了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为社会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免费阅读提供了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国公民平等享受阅读、获得多样化教育的权利。

3 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的不断深入,阅读指数和阅读人群数也在不断增长,但总体来说,纸质阅读率仍然增速较缓;而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对阅读媒介的革新,数字阅读的增长率十分迅速。

2020 年4 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自1999 年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至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 年的80.8%提升了0.3 个百分点。其中传统的纸质阅读增长速度较缓,尤其是报刊阅读增长率呈负数;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 阅读等)增速较快,2019 年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9.3%,较2018 年的76.2%上升了3.1 个百分点。2019 年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2018 年的69.3%上升了2.3 个百分点;7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8 年的73.7%上升了2.4 个百分点。另外,终端设备的有声阅读App 也实现较快增长,并逐步成为全民阅读新增长点。据统计,2019 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较2018 年的平均水平(26.0%)提高了4.3 个百分点[1]。总体来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虽然减缓了纸质阅读率的增速,却使综合阅读率大大提高,整体阅读人群实现持续增长。随着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迭代,这一增长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深入,尽管综合阅读率和阅读指数不断攀升,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归根结底,当前全民阅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和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契合,滞后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文化获得感、阅读满足感不足。

数字化技术使国民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变得异常便利,国民阅读综合指数和人数也随之持续增长。就《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统计情况来看,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阅读的特征明显,深度阅读行为的占比一直偏低。阅读综合指数的增长并没有提升文化知识获得感的增长。在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1]。可见,深度阅读增长才能带来文化知识获得感的增长,新闻阅读、社交娱乐等阅读量的增长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深度需求。因此,尽管客观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在不断增长,但国民主观认定的阅读数量却没有增长,获得感不足。公共阅读的引领力不足和全民阅读氛围形成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3.1 公共阅读的引领力不足

公共阅读的引领作用对于培养国民正确的阅读观和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文化类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投入尚不足

文化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图书馆等,是营造阅读文化氛围、促进深入阅读的重要场所,在全民阅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然而相比其他领域,当前全国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基础设置的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量明显低于中央财政支出增长,公共文化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一些地方财政缺乏对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等维护运营的经常性投入,出现有钱建设、无钱维护运营的问题。

3.1.2 供需错位、供给缺位问题依旧存在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还不到位,供需错位现象还较为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资源依旧紧张,既有总量的不足,也有结构的错配。2019 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达90 135万,比上年增长9.9%,而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仅为121.4 平方米,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状况频现。同时,区域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如市图书馆和县级、乡镇图书馆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导致部分图书馆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另一部分图书馆无人问津、资源闲置的现象。

3.1.3 图书和阅读服务供给存在“格式化”现象

内容缺乏创新性,居民对阅读服务的差异化、精品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有效供给不足;惠及普通大众的阅读类公共服务供给多,面向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不识字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少;传统业态的阅读文化公共服务供给多,与新业态相结合的供给少。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和不识字群体的“听书”“评书”等阅读文化新业态,政策性的公共服务尚显不足,如何运用政策保障人民平等享有阅读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向,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抓手。

3.1.4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标率逐年递增,但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用发挥不充分。例如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有助于促进优质图书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扩大资源供给,但实施效果尚不够明显。再加上人、财、物等体制机制原因,总馆对各分馆和基层图书馆的带动能力还十分有限,尚未形成良性、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3.2 全民阅读氛围营造不足

全民阅读工作的本质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学习的需求,引领高素质社会的建成。因此,推广全民阅读本身并不是工作目的,而是工作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从引导全民阅读到全民主动阅读。然而,当前全民阅读存在的深入阅读不足、阅读获得感不足等问题,与全民阅读氛围营造不足有很大因果关系。如农村书屋等部分基层公共阅读机构,存在公共阅读应付执行和居民弱参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社会化发展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在扩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社会力量承接主体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流动性过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推广;社会承接主体的逐利本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带来了一定冲击;政府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方式薄弱,制约了阅读文化的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成效。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阅读型社会的建设,要以文化为底蕴,以增强文化认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建立文化自信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阅读文化的推进工作,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相对较少,因为阅读空间的建设投资回报率低、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而社会力量不足,也制约了全民阅读的长远发展。

3.2.2 区、县、乡镇、村、社区各级图书馆发展不平衡

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或“有钱建造、没钱维护”等原因,其文化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与东部特大城市群和中西部大城市等文化基础设施完善的文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技术和阅读文化的融合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建设差距的加大,比如农村、贫困地区网络信息基建落后,导致阅读文化工作引导不易。此外,对老龄群体和不识字群体的阅读引导也存在不足,导致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信息茧房”效应和数字化基建落后,导致良莠不齐的阅读资源充斥农村居民的手机、电脑等阅读终端,而农村居民对网络阅读资源的鉴别能力弱,无法迅速识别、处理和屏蔽不良信息,加速了信息孤岛的出现,阻碍了优质文化的吸收。

3.2.3 基层阅读机构数字化发展不足

对于数字阅读带来的诸多问题,基层机构缺乏提前思考和有效应对措施。数字化阅读率逐年快速增长,已在各大阅读介质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化阅读对阅读率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作用,但碎片化阅读倾向明显,深入阅读、有效阅读明显不足,网络书籍阅读和网络报刊阅读所占比例很低。这就需要数字化技术和阅读行为进一步深度融合,更需要引导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方向,以避免数字阅读的固有弊病。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文化云等数字化平台更新速度较慢、分析能力较差、用户体验不佳,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还不够。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各自为政,造成信息闭塞、资源闲置,“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的智慧化程度还不够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赋能作用还不够突出。信息技术更多地被应用在阅读资源数据的收集、供给环节上,而在文化引导、服务交互、效果反馈等环节应用较少,没有建立“阅读资源搜集—信息交互—效果反馈”的回路,良好的阅读公共信息服务“供给—需求互动”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3.2.4 高校图书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流高校对于城市文化学习氛围、精神内涵的提升,对城市文化的积淀、拓展等,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如何共享高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发挥其引领作用,是应对全民阅读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宁波市全民阅读工作和同级别的15 个副省级城市对比情况来看,虽然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明指数均位于前列,但其全民阅读指数却相对滞后。在同类副省级城市中,宁波是唯一没有985、211 高校的城市,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也显不足。一流大学对国内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容小觑,常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智库,对城市的文化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宁波虽然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优越,基础教育扎实,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相当落后,这是导致宁波文化向外扩散存在局限的重要原因,也是宁波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吸附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阅读文化的推广并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高校在其中的引领力量也极为重要。高校引领力的不足,是宁波阅读文化建设收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教育建设和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代人不间断、高水平的投入和维持。

4 公共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践路径——以宁波图书馆为例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凸显对四个重点群体的阅读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二是推动基层人民的阅读活动,使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等切实发挥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建设农村(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三是指导广大青少年阅读,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校和社区图书馆,保障青少年优质的阅读环境是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工作;四是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阅读。针对以上阅读群体,宁波图书馆进行了积极的建设探索。

4.1 构建多元立体公共阅读体系

4.1.1 重视公共阅读体系规划的编制

宁波图书馆应从公共文化发展及推动全民阅读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本地区的公共阅读体系建设,在编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框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编制宁波地区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立足当地,统筹兼顾城乡差异,充分统筹宁波当地的公共阅读资源,以“规划先行”的理念来保障公共阅读体系建设所需的资金、土地、场所、人员、机制等要素,确保公共阅读空间的科学布局,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

4.1.2 加强公共阅读资源的整合

我们应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会阅读组织、各类教育机构等进行资源整合,丰富全民阅读推广主体,共同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的展开[2]。当前,宁波图书馆已基本形成公共阅读资源的初步整合,但目前拥有高质量馆藏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尚未被纳入公共阅读体系当中。如何促使高校图书馆融入全民阅读推广,充分利用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宁波高校资源,为全民阅读工作和宁波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建议将高校图书馆并入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一卡通业务,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各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读资源,将分散的公共阅读与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一个高度共享、有序运行的集成系统,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公共阅读服务的需求。其次,建议将高校优质的人才资源投入基层阅读活动当中,以各类讲座、网络课堂分享等形式,塑造品牌活动,共同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再次,充分发挥社会阅读组织、民营教育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促使高校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加深,调动全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阅读文化发展。

4.1.3 向基层公共阅读体系建设倾斜

尽管近几年农村公共阅读体系建设在设施保障、资源建设、服务规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针对性不强,公共阅读管理不到位,文化阵地效果发挥不明显,阅读推广服务少等问题。建议建立基层公共阅读体系建设保障机制,一方面从资金上保障基层公共阅读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协同共享模式,重新分配、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切实提高基层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图书馆应重视24 小时书屋的推广建设[3]。当前,24小时书屋作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阅读体验新形式,有利于方便市民阅读,延伸图书馆免费服务半径,值得大力推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亟需政府在规划、场地、资金投入、运行机制上给予充分保障。

4.2 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构建起真正符合全民阅读活动需要的新模式,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

4.2.1 建立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的提供者,更是信息的筛选者、引领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构建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是公共阅读服务的重要内容。宁波网络图书馆免费向全市市民提供各类数字资源的浏览、阅读、下载服务。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读者数据库,根据读者职业和阅读兴趣划分阅读项目,形成阅读推广特色,定期开展针对目标人群的阅读推广活动,争取从需求侧出发,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爱上阅读。

4.2.2 创新阅读方式

如推广电视阅读。2015 年,宁波图书馆和宁波华数合作新建电视图书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实现纸质文献、有声读物、视频三者有机结合的阅读模式。在此成功经验上,建议根据宁波地方特色推出“乡音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等,兼顾老年阅读人群和不识字人群的阅读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2.3 创新阅读交流方式

为弥补传统借书模式读者之间无法进行阅读心得交流的遗憾,图书馆可以建立图书二维码阅读心得体会交流平台。读者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获取其他读者的读书体会,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悟,实现相互交流与探讨,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深度。此外,图书馆还可搭建新型文化交流平台,丰富服务形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服务活动。要主动借助于各方面的力量,多策划开展新书推荐会、读书会、专题研讨会、主题征文和演讲等活动,从不同角度满足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创造与分享的需要。

4.2.4 创新信用借还模式

宁波图书馆创新推出了基于图书馆O2O 模式的“天一约书”服务,市民凭借信用记录,不用办理借书证,就能享受线上借阅、线下配送的信用借书服务,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

4.3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空间和资源优势,为推进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4]。

4.3.1 优化完善相关环境设施

维护和继续投入设施建设,争取加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才能充分落实《公共图书馆法》。图书馆应根据本市人口的增长水平逐步增置足够的馆藏和设施,保障市民能长久拥有舒适、优质的阅读体验,筑起宁波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另外,宁波图书馆可增设24 小时阅读空间,给喜欢夜读的市民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4.3.2 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生活习俗的阅读环境

进一步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将图书阅读与民众更为感兴趣的活动相结合,是下一步工作中建议考虑的重要方向。以宁波为例,可以考虑将当地的美食文化、海洋文化与阅读空间建设相结合,营造群众喜欢和更易接受的休闲阅读环境。

4.3.3 打造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服务

加强部分阅读活动的针对性,对特定人群进行全民阅读引导,增强阅读趣味。比如对青少年、学龄前儿童、离退休老人、有自我提升需求的中青年等等。对不同社群展开多样阅读活动。比如,率先在机关开展读书推广活动。由行政机关带头设立读书角、读书园地等公共阅读空间,图书馆将其作为网点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定期更新图书和开展人员培训,率先在机关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培养“知识型、思想型、书香型”干部,形成全民阅读的带动效应。

4.3.4 打造阅读文化品牌,突出引领作用

统筹安排阅读推广活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策划阅读活动季,加强普适性阅读活动的打造,比如传统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等。图书馆是除学校之外,最平等、最便捷的全民教育获得方式,也是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打造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力度,使这些品牌活动深入年轻群体,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打造“天一游子”“宁波帮”等更多阅读文化品牌,通过数字技术,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宁波游子也能共享带有家乡文化烙印的阅读文化,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提升影响力和宣传度。

4.4 多渠道合作共赢

公共图书馆应跟随“互联网+”这一时代潮流,促进多方合作共赢[5]。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针对性专题合作,为本地区广大农村读者推送符合其需要的资料,实现读者在农村也能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阅读。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公共阅读空间,在公共图书馆助推全民阅读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借助社会的力量,利用政府购买等方式深化阅读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共建家乡阅读文化。如在相关公共场所合作开发中小型的开放式阅读空间——馆外阅览室,让阅读深入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拉近市民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三是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建宁波公共阅读空间,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等,衔接大型公共图书馆或公共阅读空间,通过建设城市绿道、户外阅读空间等,促进开放共享的文化阅读氛围形成,增强公共阅读空间的有效连通性,提高可达性,打造具有丰富阅读体验的公共空间。四是合作建设区域性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为顺应时代发展,图书馆可以模仿当下流行的O2O 模式,与商家合作建设区域性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将图书馆的海量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使广大读者利用手机App 就可实现移动阅读,以此有效增强读者黏性,利于推进全民阅读。

5 结语

新时代全民阅读推广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诸多重要问题不可能只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单一机制有效解决。而全民阅读工作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功能,若只依靠公共图书馆或者文化行政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部门、跨领域的长期协同推进,更有待纳入国家层面的系统安排和总体设计,才能有效发挥其战略作用。公共图书馆需要从增强阅读引领力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切入,以宁波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措施和经验为例,展开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民的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全民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图书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