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传信录》版本与价值考述*
2022-02-17塔娜
塔 娜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1)
古代琉球地处太平洋,位于今日本西南部冲绳一带。琉球,“《隋书》《宋史》皆曰‘琉球’,《元史》则曰‘瑠求’”。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遣史诏谕琉球,“此琉球通中国之始”。明朝与琉球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琉球成为了与明清政府往来最为频繁的藩国之一。
明清两朝五百年间(公元1372—1866年),中央朝廷共遣赴琉球册使24次,正副册使44位[1]。册使多留有使录和志略,包括张学礼《中山纪录略》、汪楫《中山沿革志》、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等,这些藩邦史志,因“孜孜采访”而得,内容真实、丰富详尽,完整记录了明清与琉球的政治往来、琉球的社会状况等。在这传世的二十余部使录志略中,以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最为珍贵。《中山传信录》流传版本众多、内容丰富、价值多重、影响深远,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1 徐葆光与《中山传信录》
徐葆光,“字亮直,官翰林院编修,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奉旨充册封琉球副使,赐正一品,麟蟒服”[2]。“葆光长身玉立,仪度秀伟,诗文雅瞻,兼攻书法,喜交当世文人,名满一时”[2]。徐葆光一生著述颇丰,纂有《中山传信录》六卷、《二友斋文集》十二卷、《诗集》二十卷、《词》一卷、《海舶集》三卷、《淳化阁帖考》十卷、《水经注钞》两卷等。
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清廷派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为册封副使,赴琉球冊封中山王。徐葆光总结前使航海之经验,“涉鱼龙窟穴”“掀风鼓浪”[3],不畏险阻,顺利抵达琉球,完成了册封使命。自“乙亥六月”至“明年二月”,徐葆光在琉球八个月期间①,不辱君命,“公事毕,间与其陪臣搜岩剔壑,挥笔赋诗”“以文章华国,政事经邦”[3]。徐葆光之著述《中山传信录》,皆为亲自考证,“所言证之史牒”“不支不漏、有典有则”[3]。
《中山传信录》之中山为王号,旧时习以“琉球为国名,中山为王号”。录,又曰“记录”。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是一部有关此次赴琉球使事日程、册封仪礼、口述见闻等内容的史录,是研究清朝与琉球政治关系、琉球社会历史、航海状况、文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被誉为有关琉球的“百科全书”。
翁长祚评价徐葆光及《中山传信录》,“涉海探奇,停骖吮墨,详慎苦心,实所亲见。”[3]汪士称:“盖将归而著述,以为得之传闻,不如目见者之为真也。”[3]
2 《中山传信录》版本流传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徐葆光回国后,将《中山传信录》上下两册“缥装锦里,以为使归之献”,呈给康熙皇帝。后原书“既陈乙览,藏之秘府”“兹出副墨排纂,分为六卷,而少加详焉;命曰《中山传信录》”[3],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其副本正式刊行。
《中山传信录》自成书以来,广为流传,主要版本包括六卷本、节略本、日本重刻本和法国耶稣会员宋君荣翻译本等。根据《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记录,《中山传信录》收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孝慈堂书目》《振绮堂书目》《拜经楼书目》《稽瑞楼书目》等二十余部书目史部地理类外纪中。根据以上存目信息,按照卷帙附录内容,《中山传信录》的刊本大体分为以下3类:《中山传信录六卷》《中山传信录六卷附录一卷》《中山传信录六卷附建道中诗一卷舶中集一卷游泰山诗一卷》。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统计,现存《中山传信录六卷》本主要藏于国家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地;《中山传信录六卷附录一卷》主要藏于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地;《中山传信录六卷附建道中诗一卷舶中集一卷游泰山诗一卷》主要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地。
总体看,清康熙六十年徐葆光刊刻的《中山传信录》六卷本藏量最多,流传最为广泛。此外,《中山传信录》还有节略本、日本重刻本,法国耶稣会员宋君荣翻译本等。
节略本《中山传信录》一卷,收录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季秋郑光祖青玉山房藏版《舟车所至》、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上海着易堂铅印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4]。
根据鞠德源[5]等专家学者考证,日本刻本《中山传信录》共有五种刊行本:明和三年(公元1766年)京都兰园刻本、明和三年(公元1766年)京都酉山房钱屋善兵卫重印本、明和三年(公元1766年)京都文锦堂林伊兵卫重印本、明和九年(公元1772年)重刻本、天保十一年(公元1840年)平安星文堂石田治兵卫重刻本。目前《重刻中山传信录》京都兰园刻本,藏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地;平安星文堂重刻本存于辽宁省图书馆[6]以及日本等地。
法国译本是由法国耶稣会宋君荣节译,并附有《琉球诸岛图》。据费赖之《如华耶稣会士列传》记载,“宋君荣之《琉球回忆录》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1年)寄往巴黎者”[7]。宋荣君译《琉球诸岛图》载于《方豪六十自订稿》[7]。
综上所述,《中山传信录》流传版本众多,但均以刻本的形式存世,体例基本保持不变,内容方面经专家学者考证有细微的修订。日本学者喜纳祥子曾对13部现存的清康熙六十年刊刻《中山传信录》进行版本进行比对(包括日本藏本5部、上海藏本6部,国图藏本1部、天津图书馆藏本1部),发现清康熙六十年《中山传信录》共有六6个修订本,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方位等[5]。
3 《中山传信录》史料价值分析
《中山传信录》凡六卷,“首则著其扬帆奉使为封舟图”“中列中山王国”“又为之表其世系”“又为之定其针路”“终为之图写土产、卉木、动植之物”全书体例编排有序,“文辞可观,娓娓有致”[3],内容丰富,价值多重。
3.1 完整保存了琉球社会历史风貌
《中山传信录》是明清时期琉球史录中内容最完备,记录最详尽的一部。它全面记述了古代琉球航向交通、琉球王统世系、中琉封贡、琉球地理、琉球文化宗教、经济生产、语言风俗、自然景观等,是研究清代琉球社会、中琉关系史最重要材料之一,因其“研究贡献最大”,至今“如同百科全书为世人所珍重”[8]。
《中山传信录》体例完整、内容详实,旁征博采,参考了《隋书》《北史》《元史》《唐书》《明实录》《大明一统志》《疏域周咨录》《世缵图》《郑若曾琉球图》《中山沿革志》《指南广义》《中山世鉴》《杜氏通典》以及大量前任封使纪录,因前之使录“所载山川、风俗、物产,皆多舛漏”,徐葆光乃“证之史牒”“考其制度礼仪,观风问俗,下至一物异状,必询名以得其实”,反复核实,去伪存信,“旧居小楼,备其形状、右图左录,信而有徵”[3]。
《中山传信录》全书配图封舟到港图、针路图、天使馆图、谕祭先王寺图、册封中山王图、琉球国王印、中山王图、中山王仪仗图、中山王府中秋宴图、重阳宴图、琉球星野图、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冠服图、官民帽、衣、带、板舞图、屋宇图、器皿、烟架、枕、碗、扇、陶器、女集图、舟、轿、马、弓、物产等。其中“针路图”较前之史录更为准确,是中琉航海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详细记录了琉球疆域界限及琉球三十六岛屿方位;“三十六种姓世系图”②反映了明清时期赴琉球海外移民情况;“天妃灵应图”“圣寺祭品图”“女集图”“板舞图”“屋宇图”重现了琉球社会生产状况、自然景观、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习俗;“重阳宴图”“冠服”“琉球国王印”等图以及全书最后附“琉球语”列表,是中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中山王图”“册封中山王”等完整记录、保留了琉球王世袭、琉球王宫原貌,这些图更成为现今冲绳县“首里王城”管理财团组织复原王宫盛典的主要参考蓝本[9]。
《中山传信录》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琉球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等,被誉为有关琉球的“百科全书”,其作者徐葆光被称为“琉球文化的恩人”。2005年,日本冲绳专门成立了“徐葆光纪念事业期成会”,并竖“徐葆光彰显之碑”以资纪念徐葆光以及他为琉球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3.2 绘制琉球地图——在中琉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山传信录》因绘制完成了中琉历史上第一份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而享誉盛名,被认为是“空前绝后之巨著”[2],在中琉关系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徐葆光出使琉球,一为册封中山王世子尚敬,二为测量、绘制琉球地图。这与当时雍正皇帝组织大量人力,利用西洋测绘方式绘制《皇舆全览图》有重要的关系,“舆图幅员,了如指掌,海外弹丸,今见准的,智能量海,功媲指南矣”[3]。徐葆光在《奉使琉球诗》中亦说:“琉球弹丸缀闽海,得此可补东海荒。”[10]据记载,当时清廷“特遣内廷八品官平安,监生丰盛额同往测量”[3]。由于皇命在身,徐葆光抵达琉球,就“致语国王,求示《中山世鉴》及山川图籍”[3],开始着手绘制地图。
琉球向无地图。对于徐葆光之请求,琉球王积极配合,先“令通国百官臣庶,奉迎诏勅测量御器,安于天使馆中”[3],又“命紫金大夫程顺则为图,径丈有奇,东西南北,方位略定”[3],命程顺则草绘三十六岛图。此草图因“其水程之远近、土产之硗瘠、有司受事之定制,则俱未详焉”[3],徐葆光等人“与大夫蔡温遍游中山,山南诸胜,登高四眺”“与其大夫之通文字,译词者遍游山海间,远近形势,皆在目中”“周咨博采,私联黍合,又与中山人士反复互定”[3],经过实地考证、查访测量,最终绘制了中琉双方互相认定的《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中山传信录》副本正式刊行。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册封使臣周煌所著《琉球国志略》引用、效仿了《中山传信录》大量内容,可以说是对《中山传信录》的补充与修正。琉球著名政治家蔡温修纂的琉球国史《中山世谱》《琉球由来记》《中山世谱附卷》《球阳》等,大量参考和引用了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徐葆光绘制《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得到了清政府和琉球的受命和委派,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具有官方性质的测绘行为,是清代中琉藩属关系的友好体现。绘制完成的地图,在中琉双方互证的基础上,明确了琉球辖属范围及中琉边界。《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具有实证作用和法律效力,在中琉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3 记录了中琉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
中琉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能载记入史册的两件大事,一为中琉间的封藩朝贡,二为明清政府向琉球派遣“闽人三十六姓”。对于这两部分内容,《中山传信录》较前史录都有非常细致的记载,可以说是对明清相关史料的补充与修正。
《中山传信录》卷二“牓记附录”中,因“前明洪武中山王察度始通于朝传代十六世,世世请封,封使三十余人具列正史,而稗载多有舛”,徐葆光“按史书之一以遣使之年为定,不以册封行者姓名不能备考”[3],详细核查,罗列了明清两朝册封琉球国王及册封使臣相关信息。徐葆光对中琉封贡关系的梳理,为世人了解中琉封贡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山传信录》卷三卷五,均载有“闽人三十六姓”的相关内容。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因琉球航海业落后,明朝为保持与琉球的朝贡关系曾向琉球“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闽人到琉球后,促进了琉球航海技术的发展,对琉球的外交往来、文化传播、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山传信录》中,徐葆光注意到了“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的重要的贡献,因此求访三十六姓的存在情况,并绘制了蔡、郑、林、金等姓氏世系图。
《中山传信录》中“中琉封贡列表”“闽人三十六姓”世系图,完整阐释了中琉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缘由和历史脉络,这其中正体现了明清两朝“诏谕四海”“待以宽和”“怀柔远人”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向世人说明了在与明清两朝建立宗藩关系后,琉球如何从“商贾不通”“不驾舟楫”一跃成为了海上贸易中介,社会形态如何从“原始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此外,《中山传信录》中有大量中琉民族交往交融的史实记载,包括“琉球五月五竞渡龙舟”“端午插蒲艾,饮菖蒲酒”“家家有机,无女不能织”“贡舶式略如福州鸟船”[3]“各岛渐通中国字,购蓄中国书籍,有能读上谕十六条及能读诗者矣”[3]等,这些都佐证了明清两朝对琉球的生活习俗、生产技术、手工艺、经济贸易、政治宗教等影响,琉球的兴盛离不开与明清两朝的交流交往交融。
3.4 为论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提供原始而有力的证据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中《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岛图》,确定了中琉边界,以姑米山为界,“见姑米山,乃琉球者也”,并指出“以上八岛,俱属八重山,国人称之皆曰八重山,此琉球极西南属界也”[3],八岛不包括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不隶属于琉球国。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的纂绘,以及在国际社会的流播,为论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提供原始而有力的证据。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中山传信录》正式成书后,在琉球国内、日本、英国、法国等地广泛传播。琉球国在致送明清政府的文书中,一致惯称“琉球三十六岛”之说,《中山传信录》为其提供了可靠的地图依据,此后琉球国史《中山世谱》的编纂也采用了此说法,绘制了与徐葆光《琉球三十六岛图》基本一致的岛屿图,明确了琉球所辖区域,不包括台湾附属岛、钓鱼屿等。
《中山传信录》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户部良熙著《大岛笔记》、田村登撰《中山特产考》等均采用了徐葆光三十六岛之说。《重刻中山传信录》中序作者游伯和也未否定三十六岛图,而是照搬翻刻原图。在同一时期,有关琉球的众多日本文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仙台人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其中参考《中山传信录》之《琉球地图》《琉球三十六图》《针路图》等,综合绘制了一幅彩图,将三十六岛图注写“领属”,而钓鱼岛等诸岛标有“台湾三县之图”。《三国通览图说》很好地说明了当时日本人的国家领属观念已经非常清晰,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也很明确,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归中国所有,无可辩驳。
《中山传信录》在英、法等国的翻译与传播,为世界了解中琉藩属关系以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山传信录》成书第二年,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节译部分内容,参照《琉球地图》等绘制了《琉球诸岛图》,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式介绍到法国,后曾一度成为西方国家东方航海的活动指南;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奉乾隆皇帝之命,参照《中山传信录》之《琉球地图》等绘制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地图《坤舆全图》;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英国塞母尔顿于年编绘的《中国分省暨日本列岛图》、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英国热阿罗史密斯·艾伦编绘的《世界地图》等,均沿用了蒋友仁法译《坤舆全图》,仍属徐葆光之绘图体系,承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之领土。
“享有国际地位者,则只有徐葆光之《中山传信录》”。《中山传信录》,最先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与琉球的藩属关系及中琉海上疆界,最早让国际社会广泛承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山传信录》,为当今钓鱼岛主权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4 结语
《中山传信录》内容丰富记述详实、配图精美传神如真、征访校核去讹存,完整而又全面地记录了明清时期琉球的社会历史风貌,是研究琉球历史、中琉民族关系史、钓鱼岛归属问题等的一部重要著作。《中山传信录》因其不可多得的价值,被世人所尊崇,被誉为琉球的“百科全书”“集大成者”,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利用,以发挥其更重要的价值。
注释:
① 从康熙五十八年六月初一至翌年二月十六日,共计二百五十二天。
② 明代朱元璋时期,曾派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的海外派遣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