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研究

2022-05-30赵秋璇

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慧理论图书馆

赵秋璇

(江苏省射阳县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300)

近年来,随着AI、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新兴技术为驱动,场景理论在图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样的趋势下,读者对图书馆的阅读服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图书馆阅读空间智慧化、趣味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新芝加哥社会学派提出了场景理论,并将场景理论作为研究城市与社区的全新机制,将文化看作是后工业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书馆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服务机构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利用融合场景理论打造智慧阅读空间,增强文化服务的交互性,进一步满足读者的文化体验需求。笔者通过概述场景理论相关内容,借鉴场景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从实践创新角度出发,将场景理论融合入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提出了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的新思路,以期为不同类型图书馆建设智慧阅读空间提供借鉴,满足当前智能时代图书馆创新转型的需求。

1 场景理论相关概述

1.1 场景理论内涵

场景理论(The Theory Scenes)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特里·克拉克(Therry clark)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学术研究范式,其核心观点是从文化价值消费角度将不同形式的空间看做是蕴含文化价值的符号,即“场景”。场景理论起源于后工业时代,研究聚焦于传统以生产生活为核心的物理空间逐渐解体,以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创意等新兴技术产业在城市发展中日益占据主导位置,以消费和文化主导的新型空间快速成型的大背景。在学术研究中,“场景”具有两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场景产生必须以物质空间为载体,与物质空间形态及基础设施具有密切联系,独立的文化设施或是单独的物理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歌剧院、音乐厅、美术馆等均是能供人们进行文化体验的文化服务设施;第二层含义是场景的存在形式超越了物理空间。在特定的文化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信息与群体之间会产生内在联系及价值意识,这些价值意识会反映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场景”本质上是更高级形式的文化空间,是文化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既有文化空间的属性,也在文化空间中聚集了多种文化价值意识与文化消费符号。

场景理论揭示了物理空间设施与用户深度结合成的特定场景,这些场景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价值倾向,不同形式的文化符号会吸引不同的用户进行积极的文化生产、消费与创作,进一步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场景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为文化服务空间的打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把文化空间研究从物理与社会维度拓展到了文化消费实践层面,有利于进一步从文化消费视角探讨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归纳出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发展的具象[1]。

1.2 场景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加快,国内众多图书馆均开展了基于场景理论的各项应用实践。例如,曹淑平等基于场景理论,从场景概念与运行机制角度出发,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进行了研究,从信息共享、技术手段、感知空间3个维度建构了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场景[2]。刘中华、焦基鹏等学者对“文化记忆+场景服务”进行了研究,收集了上海地区众多文化记忆机构在“非遗+文旅”方面的应用实践案例与成功经验,在传统“非遗+文旅”文化记忆服务方法基础上,构建了“非遗+文旅”的文化记忆场景服务模式[3]。李昊远、龚景兴等学者以城市阅读空间作为研究课题,对后工业时代依托城市发展产生的场景理论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依托场景理论的城市阅读空间服务场景内涵进行了重点解读,总结了城市阅读服务空间的场景生成策略[4]。此外,温州图书馆以“温州城市记忆”为背景,结合场景理论打造了主题为“忆-温州”的城市文化共享空间,通过走访调查、名人回忆、资料搜集、主题策划、自制展板、内容导读、陈展设计等方式打造沉浸式服务场景,让城市居民能追溯城市记忆,铭记历史文化。综上,场景理论已经对图书馆主题文化空间、阅读推广服务、智慧阅读服务、城市文化记忆记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引进新兴智能技术建构智慧阅读空间,提升阅读服务效能[5]。

2 场景理论应用于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的适应性分析

2.1 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场景理论与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内在逻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场景理论的目的是从文化空间角度对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研究,从文化消费与文化实践、文化资源供给与文化服务、文化服务的价值倾向性等角度对文化空间的现实价值评估研究,总结出具体的理论经验,进一步完善文化空间建设。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是伴随智能技术发展兴起的一种文化空间模式,包含实体空间、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等要素,以满足公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具体化的服务场景将文化资源蕴含的价值思想以具化呈现,面向公民教化理想、培育态度,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带动公民进行文化实践与消费,推动文化创新[6]。这与场景理论的内涵高度契合——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能够促进公民文化实践与消费,公民在文化实践与消费过程中创造出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可以反作用于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推动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文化转型与升级,如图1所示。

图1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服务场景

2.2 文化服务的拓展性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改变了传统以实体阅读空间为中心的文化服务模式,扩大了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范围,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借助智能技术与移动网络随时随地为公民提供获取知识的阅读空间,使公民更为便捷地获取图书馆使用场景,更有效地进行文化资源共享与学习。同时,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构建为公民的文化交流、文化消费与实践提供了实体空间,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平等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在阅读交流中形成良好的认知,构建出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7]。例如,北京798“悦”读共享空间是朝阳区图书馆联合798艺术区面向社区进行文化服务的阅读共享空间,通过引入AI、AR|VR、物联网技术建构了面向社区读者的智慧服务模式,侧重于科普服务与文化普及,根据社区读者的兴趣偏好在空间中常年举办读者沙龙、读书会、科学交流会、诵读会、故事会等活动,并结合“悦读”App为读者随时随地提供虚拟化的图书馆场景,使读者能够沉浸式阅读学习,在虚拟社区与其他读者广泛交流,构建出和谐的社群关系。

2.3 文化价值的倾向性

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使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价值进一步彰显,通过智慧阅读空间的服务使文化价值观在个体、集体、社会群体间得到广泛传播,公民的意识、思维、价值观、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也能进一步通过智慧阅读空间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以智能技术为依托,以实体空间和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基础,通过举办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活动普及文化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公民的精神文化视野。杭州市图书馆联合文化馆、博物馆打造了国内首家历史文化主题的智慧阅读空间,通过建立西湖历史VR体验馆、开展智慧阅读体验日等方式,使公民借助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快速感受智慧阅读场景,受到经典历史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变革

3.1 技术赋能,突破服务场地限制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建设,可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AR/VR等新兴技术建立智慧服务系统,将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转化为各类型数据资源进行“云”存储,并将各类主题文化空间以场景数据的形式转化为虚拟“云”,依靠“云”存储、“云”空间为读者提供“云”服务,这样不仅能打破图书馆实体空间的限制,还能摆脱传统实体馆藏文献资源不足的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借助移动终端进入虚拟空间,漫步“云”世界,享受360度“云”场景,全景化参与读书“云”论坛,使读者随时随地畅享“知识海洋”。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结合场景理论,从文化实践与文化消费角度出发,以馆藏资源为基础,应用智能技术建立了“虚拟阅读空间”,将各类珍本古籍、经典著作转化为场景数据资源,存储到“云”空间,并设置了包括互动游戏、趣味导读、经典解析等服务场景,师生读者应用可穿戴设备能便捷进行“虚拟阅读”,使师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

3.2 场景结合,提升读者服务体验

场景理论与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实体阅读空间与虚拟化阅读情景的叠合,可以让读者在享受实体阅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进行虚拟化场景体验,真正做到“场”“景”契合,塑造出沉浸式阅读氛围,通过情景互动、交流带入,在全面提升读者阅读学习体验的基础上,促进读者进一步文化实践,使不同读者的阅读经验和学习技巧在虚拟社区汇聚,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8]。例如,合肥市图书馆打造的瑶海书城阅读空间,以实体阅读空间为依托,在空间内部环境布置上设置了环形健身步道和大量绿植,并将各类实体出版物转化为3D立体化视图或是3D影像,让读者在阅读健身的同时也能沉浸式阅读,全方位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

3.3 机制创新,打造图书馆智慧服务新模式

场景理论与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管理机制和阅读服务机制创新,场景服务、共享服务、沉浸式体验、情景式阅读将成为图书馆转型的新的着力点,公民参与文化实践与文化消费的热情将全面提升。在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中,不同的阅读资源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智慧阅读服务的范围将进一步延伸,服务内容将更加多样,除了提供传统的文献服务,还将引入更多的新型服务方式[9]。例如,浙江图书馆打造的“悦享”主题阅读空间,不仅依靠5G网络为读者提供文献在线阅读服务,还引入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了线下共享阅读系统,到馆读者随时借助智能设备进入虚拟化沉浸场景进行阅读,便捷获取阅读资源,使图书馆智慧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4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构建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需要从技术、资源、空间3个维度进行建设(如图2所示),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场景需求,从实体物理空间与虚拟阅读场景呈现出不同的阅读服务场景,满足用户智慧阅读的服务需求。在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资源获取方面要从数字阅读资源与场景阅读资源两个方面建设,实现对读者智慧阅读服务场景需求的精准感知,推进5G网络服务体系完善,串联起不同的服务场景,实现读者与智能设备、智慧阅读场景、阅读资源的精准匹配,并使用大数据、物联网、VR|AR技术实现知识资源的高效处理与场景的呈现,使读者从实体空间与虚拟场景两个方面进行智慧阅读。

图2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层次框架

4.1 资源维度

场景理论认为,知识资源是阅读空间开展服务的产品,而数字文献资源、场景阅读资源是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空间的重要支持要素。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依靠数字技术与虚拟处理技术将实体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阅读资源,通过实体空间与数字“云”实现本地共享与“云”端共享,保障读者能便捷获取数字阅读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有效获取场景阅读资源,将数字阅读资源转化为3D阅读资源和虚拟阅读资源,应用多种数字设备为读者垂直提供智慧阅读场景,为读者提供智慧答疑、智能导航、智慧咨询、智慧推送等服务,保障各类阅读资源在智慧服务场景中得到最大化应用。法国巴黎图书馆针对馆藏实体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字阅读资源数据库和场景阅读资源数据库,并使用云存储技术建立了“云”共享体系,支持读者从不同的接口获取阅读资源,方便读者及时获取阅读场景[10]。

4.2 技术维度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构建需要使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技术。5G网络为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提供底层网络框架,依靠高带宽、高信息传输、高稳定性保障数字阅读资源与场景数据高效传输,并与智能感知设备、传感器设备、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共享,为智慧服务场景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大数据和云计算需要为智慧阅读空间提供数据分析与算力支持,依靠算法工具实现对各类知识资源深度挖掘与分析,使用Hadoop集群对阅读场景信息、环境信息、读者信息精准分析,精准定位读者的兴趣偏好,帮助读者及时匹配智慧阅读场景。物联网系统使各类智能设备高效连接起来,各类数字终端、移动设备、智能设备进行数据共享与场景感知,帮助读者高效获取智慧阅读服务场景。例如,芬兰颂歌中央图书馆为了提升阅读空间的智慧化程度,空间中设置了众多智能阅读终端,移动阅览器、平板电脑、自助读书机、VR头盔随处可见,读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既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获取数字阅读资源,也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获取虚拟阅读场景,进行沉浸式阅读。

4.3 空间维度

场景理论认为“空间”是服务场景生成的重要支持要素,也是引导读者进行文化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引导符号。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需要通过丰富实体空间、智慧、创意与文化的内涵以提升空间的阅读体验。一方面,图书馆需要实体空间内的设施,增强空间的舒适性、协调性、美观性,以此增强图书馆实体空间的阅读体验性,保障读者在实体空间的阅读场景获得良好体验;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做好虚拟阅读空间建设,要在全面采集读者信息、读者数据的基础上,对读者的行为态势精准感知,再根据读者阅读资源使用状态使读者能完全沉浸在虚拟场景服务中,保障虚拟场景元素、虚拟场景布局、虚拟场景规划能与读者的兴趣偏好相适应,提升读者对虚拟阅读场景服务的满意度。例如,荷兰鹿特丹中央图书馆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提升阅读服务的智慧程度,建立了“馆创”智慧阅读空间,除了合理规划馆内空间区域,布置可移动设施,提升实体空间舒适性之外,还建立了线上虚拟阅读社区,开通了远程访问端口,支持市民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虚拟化阅读,极大提升了市民的阅读体验。

5 结语

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是智能时代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区别于传统阅读服务模式的全新范式,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打破了技术壁垒、资源壁垒,使图书馆的功能进一步拓展。融合场景理论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阅读推广方式、阅读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维度实现了全面创新变革,各类新兴技术的深度聚合赋予了阅读服务智能化特征,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使阅读空间具备了更明显的共享化特征,这对改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给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智慧理论图书馆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