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线上资源荐购服务探究*
——以天津地区高校为例
2022-05-30曲舒怡
曲舒怡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1 高校图书馆资源荐购概述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历来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基础[1],其中读者资源荐购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2]。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线上资源荐购,这样就摆脱了原有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使图书馆荐购服务“随时随地”都在读者身边。
天津地区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笔者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的院校库,选取天津地区19所主要本科院校为样本进行调研,旨在考察这些样本高校图书馆开展线上资源荐购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用虚拟学习社区的思路来优化资源荐购服务。
2 样本高校图书馆线上资源荐购开展情况调研
门户网站是图书馆进行宣传和服务的基础阵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很多机构开展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笔者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利用网络检索的方法,对19所样本高校图书馆官网主页进行访问,并参考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其开展的线上资源荐购服务进行了统计。笔者所列内容以网站和微信公众号2021年8月版本为准。未在图书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标注服务入口,事实上会影响普通读者的荐购体验,故本调研将其归为未开通线上服务。下面将分成几个维度进行阐释。
2.1 各高校图书馆官网开通线上荐购服务概况
19所院校中12所高校在图书馆官网链接了线上荐购服务;5所高校图书馆暂未开通线上荐购服务;1所高校图书馆官网系统维护更新中不能打开;还有1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在官网链接线上荐购服务,但是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了该服务,故笔者也将其视为开通了线上荐购服务的高校。开通该服务的高校共13所,占调研高校总数的68.4%,接下来的各项统计主要针对开通服务的13所高校。
对于该项服务的名称,各高校大多有“荐购”“推荐”“资源”等字样,方便读者直接明了地了解这一服务的内涵。在开展了线上荐购服务的13所高校中,大多数学校在其图书馆官方主页的显著位置(一二级目录)设置有服务链接,读者可以方便快速地找到链接入口并直接点击进入荐购栏目,了解荐购规则和具体途径。
表1 各高校图书馆官网开通线上荐购服务的概况
2.2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服务的形式
在13所开展了线上荐购服务的高校中,除了两所高校需要内网登录无法查询之外,有9所高校提供了荐购邮箱,读者可以将填写好的荐购申请表发到指定邮箱;有9所高校提供了办公电话,方便读者咨询;有5所高校提供了办公QQ,可以及时沟通;有10所高校提供了电子表单,上面详细列出了荐购图书所必需的题名、ISBN号、出版社、著者等书目信息,使荐购服务更加精准。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还有6所高校图书馆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嵌入了荐购服务,这样就使读者在移动端的资源荐购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是在官网公布了荐购服务联系人的个人微信号,便于读者咨询。
荐购系统作为读者向图书馆推荐资源的平台也被一些高校采用。天津大学除了使用OPAC系统中的荐购服务,还引进了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的“芸台购”系统;天津理工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引进了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畅想之星”平台;天津师范大学引进了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云田智慧图书馆”;还有天津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引进了超星“学习通”,并利用其中的读者荐购模块完成荐购服务。这些荐购平台整合了出版社、图书馆和馆配商等各方资源,借助技术部门的支持推动了图书馆纸电一体化的馆藏建设[3]。调研中大部分高校都是多种荐购方式并存,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方便的荐购形式。
2.3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资源的类型
各高校大部分荐购资源还是主要集中在纸质图书,而电子书、有声读物、电子期刊、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荐购还不多。其中支持电子期刊荐购的有天津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支持电子书荐购的有天津理工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支持数据库荐购的有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和天津农学院。提供电子资源荐购的高校在整体调研高校中所占比例还不太高,各高校有必要紧跟时代形势,丰富荐购类型。
表2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服务的形式
表3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资源的类型
2.4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服务的反馈情况
开展了荐购服务之后,及时反馈图书采编进度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乎荐购服务的跟踪效果和读者后续的参与热情。在调查的13所高校中,除了南开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无法登录校园内网以外,剩下的11所院校中有5所高校可以查询荐购服务后续情况。其中天津大学可以登录OPAC个人账号在荐购历史列表中查看所荐购图书的处理状态;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嵌入的荐书系统自带反馈功能,反馈相对及时精确;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采用邮件回复等人工服务,反馈会有一定滞后性。其余的6所高校则没有查询到后续反馈情况,荐购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3 高校图书馆线上资源荐购服务调研分析
以天津地区部分高校为样本,通过整体对比不难发现,这些高校开展资源荐购服务由来已久,有着比较成熟的荐购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渠道;然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线上荐购普及度不高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样本高校图书馆还未能全面普及(不到70%)线上形式的荐购服务,尤其是在官网设立荐购服务栏目的普及度还不高,还有一些图书馆官网栏目设置不够醒目。事实上读者荐购栏目的开设位置、登录方式、操作难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读者荐购的参与度[4]。另外,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可能由于其学科类书籍的专业性和稀缺性,更多的还是沿用采访人员统一采购的传统形式,而忽视了读者荐购服务。
3.2 荐购形式分散无整合
已经开展了该项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一定程度上存在多种荐购方式并存而导致的功能分散的问题。读者需要在不同荐购媒介之间切换,无法达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体验。如一位读者被一本感兴趣的图书所吸引,想要推荐图书馆购买,他需要首先登录图书馆OPAC系统查询是否已收录该书,如果没有收录,则需要比对荐购规则查看该书是否符合荐购图书的条件,如果符合条件,则需要通过其他网站查询到这本书的ISBN号、著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必要信息;然后再登录PC端或移动客户端填写信息完成荐购。整个荐购过程读者需要在多个媒介之间切换,这对于操作不熟练的新手读者来说更为复杂繁琐。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引入了馆配商的资源荐购系统,如“云田智慧图书馆”、“畅想之星”平台和“芸台购”等,这些平台功能相对完善,但是也面临着每年招投标更换馆配商从而带来的更换平台的麻烦[3]。
3.3 荐购资源类型单一,不符合发展趋势
调研中各高校图书馆荐购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大多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期刊和各种电子资源的荐购不普遍。近年来,移动设备的普及和资源更新换代的加快使得移动阅读和电子读物成为了很多读者的选择。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采购经费有所缩减,馆内纸本图书流通借阅率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5]。在这样的形势下,丰富馆藏资源的类型,提高馆藏质量和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馆藏采购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要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3.4 荐购后续进度反馈不及时
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及时公开资源荐购反馈机制,这是整个资源荐购服务的关键一环,缺少了这个环节,整个服务就不能形成完整闭环,有可能导致读者提交了荐购信息之后,迟迟得不到相关反馈,不清楚自己的荐购是否被采纳以及资源采购和上架流通的进展情况。而未被采纳的荐购资源,读者也不清楚具体被拒的原因。这些都会导致读者荐购耐心和热情的丧失,从而使资源荐购服务陷入死循环。
表4 各高校图书馆线上荐购服务的反馈情况
3.5 参与荐购的各方互动交流有限
资源荐购让读者从文献资源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转变成了资源建设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提升了读者参与图书馆事务的主人翁意识。但与此同时,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不多,只是单纯的提出荐购和决定是否采纳的联系,没有更多的关于读者实际需求方面的沟通。而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知识分享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很多读者之间的共同爱好和学习潜力还没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参与资源荐购的读者作为活跃人群,应该在图书馆服务宣传、阅读推广等其他各项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高校图书馆线上资源荐购服务优化方案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各种不同类型学习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协作的网络空间。社区中有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用户之间的协作程度更高、团队意识更强、虚拟服务更加到位[7]。笔者尝试用虚拟学习社区的思路来优化图书馆线上资源荐购服务,将分散的荐购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利用社区的交互性来弥补其形式单一、互动不足等缺陷。其解决方案如下。
4.1 整合资源荐购系统
优化方案采用了读者熟悉的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作为参考咨询的媒介嵌入虚拟学习社区系统中,方便馆员与读者在线及时沟通;将邮箱链接到系统中,可实现其收到荐购申请后能及时自动回复;加入站内信,使读者可以通过登录虚拟学习社区查阅站内信接收最新通知。
针对荐购平台分散等问题,虚拟学习社区将出版社或合作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导入,通过后台系统实现书目数据合并删除、自动查重并与其他荐购信息比对,从而降低复购率[8],提高采编人员的采购效率。系统查重后建成书目信息库,每本图书的题名、ISBN、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内容概述等信息一目了然。读者通过认证登录社区后,可浏览平台上所有的书目信息,并可以通过社区系统直接向图书馆荐书。同时整合微信公众号等其他渠道获得的荐购信息,整理生成统一的荐购汇总。
荐购系统可链接外部资源,如Google图书搜索、百度图书搜索等大型图书搜索引擎和当当网、豆瓣网、卓越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的图书排行榜、评分和网友评论信息等,辅助读者选择图书。考虑到采购成本的加大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可加大对电子书和电子期刊的推荐以及对有声读物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推广,以此来改变荐购资源单一的问题。
4.2 丰富资源建设内涵
在原有服务基础上,虚拟学习社区还升级了线上荐购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增加新到书刊和荐购书刊的网上展示环节,可以允许读者在线阅读,提高资源的借阅率。开放社区读者对于荐购图书的评价和打分功能,以此来督促提高荐购资源的质量。开发虚拟学习社区移动终端,使读者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在虚拟学习社区App上通过扫描图书二维码,拍摄封面进行图像识别等便捷方式来上传荐书数据[8]。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挖掘荐购信息,分析读者兴趣,个性化地推荐读者感兴趣的书目。建立荐书人档案库,并邀请积极荐书的读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共建。同时这些荐书人也可能成为图书馆服务宣传和阅读推广的志愿者,加大和读者的线下互动和培训指导等,鼓励这些读者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4.3 建立基于交互性的用户个人空间
Web2.0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借助Web2.0的相关技术和理念构建起来,侧重开放获取、交流互动、协作学习和知识共享,因此在虚拟学习社区优化方案中,用户个人空间的设计更加注重交互性。读者可以登录个人账号荐购书刊,查阅荐购进度、荐购历史、借阅历史等;通过站内信和邮件群组服务,用户可以接收图书馆通知,并评论留言,增加与图书馆员的交流互动。同时设有交友功能,通过提供“同类热读书籍”“该作者的其他著作”“同样荐购过此书的读者”等信息,让有共同阅读爱好的读者可以互加好友,分享知识,形成书友网络。系统还设计有协作功能,读者可以发起讨论和投票,邀请好友读书,成立线上读书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云上读书”活动,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涵。
4.4 制定配套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
虚拟学习社区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其顺利运行。优化方案明确了资源荐购的规则和流程,提高荐购服务的效率;推行实名制认证,约束用户行为,杜绝信息垃圾、恶意评论以及乱打广告等不文明现象,加强图书管理员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监管。
社区建立激励机制,荐购书目一旦被采纳入库,荐购人享有优先借阅权;增加读者对荐购书刊的点赞功能,荐购书刊被更多人点赞,则可以计入荐购人的个人积分,并享有更多荐购优惠条件。完善荐购资源评价系统,促进荐购人注重荐购图书的质量,防止重复低质的资源荐购。
社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兼容性,方便读者一站式无缝连接各类终端。在助力反馈方面,系统通过自动邮箱回复,公开更新采购进度等功能设置,将后续状态告知读者,使荐购服务形成完整闭环,这也是对图书馆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表5 虚拟学习社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