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2-17何东铭

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文献思政

何东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葫芦岛校区),辽宁 葫芦岛 1250105]

高校图书馆推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理念的融合创新,是高校图书馆作为育人工作主阵地,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趋向,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深入挖掘信息素养教育思政元素凝练历程,提炼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是推动全方位育人、引发思想共鸣的精神纽带,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框架融合,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及实现路径,牢筑课程思政育人根基,是加快信息素养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使命引领。

1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1.1 理论知识融入

课程思政是一种学科德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育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承载着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双重教育功能。信息素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充分运用思政素材,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前沿,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交叉融合,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注重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渗透到信息素养教育每个环节,围绕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凝练政治认同、国家意识课程思政固有知识教育导向,逐步推进道德规范、文化自信思想共鸣,加快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形成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协同效应。

1.2 价值理念融入

价值理念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发展的思想旗帜。要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意识与信息素养教育蕴藏的德育资源,坚持理念渗透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理想信念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培养德才兼备综合型人才为价值取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基本属性规律,积极培养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思维,围绕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提炼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加强社会责任认知,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教育引导灌输与渗透相互结合,深刻领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念,运用课程思政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将其转化为先进思想文化有效教育教学载体。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

1.3 精神追求融入

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驱动,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是课程思政统筹推进的坐标航向,是信息素养教育高水平建设行动指南。以信息素养教育视野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精神追求,有利于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深入梳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关键要点,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意志体现,要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精神追求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贯穿于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精神追求的价值准则,整合德育资源融入人文素养,传承爱国主义情怀,循序渐进推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蓝图,优化配置信息素养教育蕴含的思政素材,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共进同频共振。

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2.1 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信息素养教育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以信息意识切入为基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以信息技能切入为导向拓展育人渠道、以信息伦理切入为使命引领价值取向,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动力源泉,是理论观点信息角度的评价标准和感受理解,从思政教育理念出发保持信息意识清醒,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信息技能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搜索途径及工具使用方法,课程思政要科学定位价值理念,深入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信息有效转化利用,突出思政元素与信息技能协同建设重点。信息伦理是信息开发传播,信息管理利用方面的准则和规约,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定位,坚守信息知识道德底线,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使命引领,是道德素养育人导向价值体现。

2.2 思政意识的融合点

信息素养教育蕴含多元化的信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教育与思政意识融合,是一种思政思维方式的抽象概括,是认知过程也是能动反应,是从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挖掘潜在信息思政规律,提取隐藏信息思政素材,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检索工具,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信息获取能力融合。要揭示信息的本质属性与思政意识的内在联系,辨认和识别信息,实现深层次的信息转化,将思政意识与有效贯穿于信息框架结构之中的信息理解能力融合。要鉴别信息质量,评价信息所蕴含的价值,时刻意识到信息的潜在需求,与正确有效地反映思政意识的信息表达能力相融。思政意识与信息处理能力融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读取更深层次的思政内涵,全面打破思维原有固定模式,创造性地赋予新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思政意识渗透信息能力创新关键。

2.3 思政理念的蕴藏点

信息素养教育蕴藏多维度思政理念要素,信息观念强化、信息道德培养、信息工具运用是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重要体现。要掌握运用信息的传递和分析的科学方法,将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服务意识贯穿于信息素养教育思政理念之中,逐步推进思政要素主流意识的信息观念强化。信息道德是信息采集加工的行为规范,是信息传播利用价值准则,信息道德的培养潜移默化地约束信息行为,内在的道德自觉是内心信念形成的道德底线,是信息道德培养与思政理念相互渗透融入潜在需求。信息工具的合理利用,熟练的操作体验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正确规范运用搜索引擎……信息工具运用成为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载体,是信息素养教育思政理念统筹推进交叉的重要纽带。

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基本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维目标为基本出发点,课程思政则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德育基础,文化自信作为思政教学要素从获取一般信息到挖掘潜在信息,从识别关键信息到原始数据分析结合,贯穿于链接所需概念和信息源,是系统阐述资源价值、正确梳理信息知识蕴藏的深刻内涵。人格养成作为思政育人观念,要求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整合信息资源,熟练运用搜索引擎获取数据,合理利用信息检索系统以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检索技能伦理规约的价值塑造,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比较不同角度的权威观点,分析概念的相互关系,补充原始观点的中心思想,帮助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搜集不同观点运用逻辑进行条理性验证,发挥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效应。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本质是为实现立德树人,以体现价值塑造教学方式、提炼知识传授教学要素、注重能力培养教学环节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重点教学内容

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文献信息检索利用、信息素养通识、文献写作等相关内容开展,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信息知识获取、信息工具与检索技巧、信息需求与表达为核心。课程思政作为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点内容,以培养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价值理念,将民族情怀贯穿于教学体系当中。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课程内容选择应以信息意识培养为重点内容,逐步丰富信息意识培养的思政知识,以信息意识为价值引导,合理运用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践行积极传播正能量的意识理念,内容体系的时效性和合理性要以信息伦理为核心内容,在传授信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以信息道德准则为认同标准、信息行为规范为体会、以信息伦理规约为约束,将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3.3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难点教学方法

高校图书馆要突破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法,建立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新思维和新模式,筛选阅读参考资料,整理课件视频等平台教学资源,提供精细化的思维导图、内容丰富的电子信息文献。课程思政应遵循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规律,有机融合德育元素于教学思路之中,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教学融入线上思政,信息化辅助坚持正面引导,“体验式”教学开展活动思政,注重实际感受,能动的理解和认同,“情景式”教学认知元素思政,以情感共鸣为融合标准,“讨论式”教学启发课堂思政,潜移默化地寓道德教育于思维意识之中“互动式”教学渗透理念思政,明辨是非从被动转向主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参与式”教学内化要素思政,知识传授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融合的独特体验,“案例式”教学体会素材思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4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关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效果最直观反馈,教学评价是课程施教者与受教者双向反馈互动交流的关键,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效果,要通过教学互动实时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教学互动要保证互动质量与互动频率相辅相成,可通过特定互动区域如邮箱、微信公众号、qq交流群、微博、线上、线下交流会,以周期性的方式展开交流,周期的设定需要教学人员根据教学进度实际情况自主拟定,以精准化的流程设置进行教学效果互动,互动频率过高会过度消耗教学设计相关人员的大量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的互动质量,互动频率过低不能及时反馈教学实施效果,不能实时了解受教者对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效果的直观体验,不能及时了解受教者对教学效果的感受,会降低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不利于思政要素的深入挖掘和教学设计的效果提升,信息反馈获取渠道的掌控要做到张弛有度,要从多个维度分析评价内容,凝练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导向,合理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加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体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3.5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核心教学过程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传授,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以自然接受的方式使受教者产生思想共鸣,启迪受教者的思维用以指导行为和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是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重要标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安排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教学进度开展过快,不利于思政要素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融入,可能导致思政元素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影响思政意识的形成;教学进度安排过慢,会造成思政要素教学过程中思政思维的间断,破坏思政思维整体形成过程的连贯性,因而教育者要根据教学实际把握进度安排。教学内容传授既是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学风格的展现,内容传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思政素材的提炼、授课形式多样化、思政理念内涵渗透、课程互动活跃度等都是外在是因素,起到决定作用的内在因素是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政治导向,担负起神圣使命。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体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课堂教学质量,让被教育者在愉越的氛围中,由思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认同,由主动思政认同转化为思政的价值观念内化,进而领会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

4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4.1 信息工具检索体现人文素养

信息工具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信息工具的熟练运用是信息检索所需掌握的必要技能,合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相关文献信息检索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体现,人文素养作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信息工具检索操作行为的认知、信息工具检索操作范围的把控、信息工具检索操作标准的程度。信息工具检索的操作行为,要求行为主体能够准确把握所需获取信息的深刻内涵,对所需信息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价值规律,坚守信息工具检索操作行为的道德底线,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对所获取信息进行预判、以严谨的信息工具检索操作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地将所获取信息应用于具体情境,培养信息检索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信息检索工具操作范围的把控,要求操作主体明确所需信息获取渠道,以内在的道德观念约束信息检索工具的操控范围,提升信息工具检索的自律意识,运用具体的信息工具检索的准则执行外在标准,对信息检索的操控范围进行严格把控,将信息获取的机械化外在动作,转换成指导性的内在主观意识用以操控工具检索范围。信息工具检索操作标准的程度,要求操作主体操作信息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必须是有控制性的意愿接受、信息工具检索操作标准标必须是可观察的、信息工具检索操作标准必须是可测量的,操作主体的主动参与并且有选择性的注意,使得信息工具检索操作标准的程度具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衡量。以积极的态度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以严谨的行为规范约束信息工具使用技能,以习惯的养成为目标坚守信息工具检索的操作标准,是人文素养的价值取向。

4.2 历史资料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历史资料相关信息文献展示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追求,历史资料展示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体验性目标,是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的认同,是课程思政思政要素的融合体会、是对信息运动规律抽象概括的总体认知,是信息主体对信息行为效果能动反映的内化过程。图书馆历史资料展示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历程的凝炼,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历史资料展示可以藏书的来源与地方文化相互融合为基本出发点,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史为镜映射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历程,进而约束信息主体的行为方式,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效。历史资料展示也可以古籍典藏为基础资料进行深入解读,沿信息素养教育主线,以思政要素为价值导向,相互促进、协同驱动渗透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的历史资料是高校成立初衷,是育人理念的价值传承,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珍贵信息文献典藏资源,图书馆是链接人与知识的纽带,历史资料的搜集、信息资源的整理、纸质文献的保管、典籍记录的收藏、工具书的历史都是一个阶段民族文化的特殊烙印,重视爱国主义使命引领、民族情怀的责任担当是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是展现历史资料相关信息文献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价值引领。

4.3 阅读素材推广厚植家国情怀

信息素养教育以多元化的信息文献资源合理利用为基本出发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以信息文献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切入点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素材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德育功能的渗透方式,阅读素材推广的质量和效果是培养家国情怀的关键。阅读素材推广应以信息文献需求及范围为架构,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元素,信息文献素材推广以针对信息主体需求为定位,需求定位以洞悉前沿视野为执行标准,以素材推广有效激励为目标导向,以信息文献情感共鸣为内在要求,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思想启迪为价值体现,只有准确定位信息主体信息文献需求,合理界定信息文献的涵盖范围,才能有效推广信息文献资源。阅读素材推广应以信息文献多元化的信息体验感受进行熏陶,充分发挥信息文献资源的价值,着重信息文献对读者提供的感受和体验,激发积极参与热情,培养信息文献有效获取能力,全方位进行信息意识教育引导,激发信息获取的主动意识,由被动的信息文献阅读内化为主观的信息文献获取行为的认同,有效地激发阅读信息文献素材的内动力,精准化地展现信息文献思政内涵。素材的推广应注重思政要素融入,有助于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阅读素材推广可以提升个人品格,可以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有助于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厚植家国情怀育人功能的重要展现。

4.4 文献分析评价传承立德树人

文献分析评价是信息主体对相关领域系统的认知和体会。对信息文献进行分析与评论,需要信息主体参阅大量信息文献,掌握相关领域信息资源,能够准确地对信息文献进行概括,并直接提取信息文献的重点内容。信息文献的分析评价是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思维方式的启发,文献分析评价是以道德约束为操作标准,是对评论者自身能力的综合展现,评论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有效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地对信息文献进行有效评析,是对评论者职业操守以及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信息文献的分析评价还应与立德树人的理念传承融为一体,文献的评价分析不仅仅是对内容的抽象概括和观点的论证解析,也是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思政要素的价值传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是信息素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体现。从信息文献评价中提炼思政元素,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模块整合,信息文献分析评论所蕴藏的深刻价值内涵至关重要,价值内涵是历史思维方式的广度延伸、是辩证思维方式的德育元素挖掘、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深度解读、是创新思维方式的意识融合,推论相关信息文献的关联性,通过资料文献的信息比对,依据相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综合诠释信息文献的观点,是评论者系统的总结信息文献的内容精髓,只有对文献信息的观点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准确、客观的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5 论文撰写践行信息伦理规范

论文撰写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掌握理论研究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需要的信息与数据,论述要真实可靠地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关联,论证要严密充分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运用所学知识对搜集到的信息开展研究。论文撰写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体现,也是课程思政德育元素充分发挥的关键,融入了课程思政的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要坚持注重实效原则,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论文撰写运用丰富的知识对自然规律深入理解,是对专业领域范畴内容的深刻解读,是对论文主题内容认知的升华。论文选题之前需查阅大量信息文献资料,信息文献的查阅还要具备一定的检索技能,要求能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资料或数据来源要符合伦理要求并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文献,摘要和引言的思路梳理需规范和严谨,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强化信息伦理意识,以内在的信息伦理规约严格进行约束,培养尊重其他作者知识产权的行为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检索并比较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灵活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文献资料,整合专业领域信息资源,以专业信息素养伦理规范提炼相关观点,以伦理准则为内在制约对信息源进行识别、以严谨的信息伦理理论认知收集和整理资料,注重理论思维的价值导向,以自律的行为方式指导信息文献检索途径,遵循伦理道德标准,养成良好信息文献检索习惯。论文撰写的信息伦理规范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是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交融互促,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是信息素养教育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道德准则,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相互交融是时代要求,是对教学环节知识目标的认同、是教学要素技能目标的深刻体会、是教学方式思维目标的内化。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就是将课程思政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贯穿于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设计的始终,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的系统化融入是关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认知还要继续深入,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猜你喜欢

育人文献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