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022-02-17李玉臣黄继辉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切块薯块徐州

李玉臣 黄继辉

1 播前准备工作

1.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的品种, 适宜徐州地区种植的品种有荷兰7 号、荷兰15,也可选用食用品质优良、适宜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

1.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4~7 天切块处理,切块尽量均匀,以30~50 g 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并去除尾芽,有腐烂的薯块要扔掉,同时用75%的酒精或者0.3%高锰酸钾浸泡刀具2分钟消毒,以防刀具带菌交叉感染。切块后种薯用药剂拌种。 经近几年实践, 亩使用先正达锐胜(30% 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40 mL+先正达亮盾(62.5 g/L 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50 mL 对水3 kg,均匀喷洒于切好的薯块上,晾干后播种。经过处理的薯块苗齐苗壮,防虫防病效果很好。

1.3 地块及茬口选择 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通透性好的沙壤土种植,地块要大,便于机械化作业,前茬作物以豆类作物及玉米为宜,减少病虫害。

1.4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一般在10月中下旬, 越早越好)即采用机械深耕, 深度30 cm 以上,经过一个冬季的冻垡,可以冻死部分病菌和害虫。 一般于立春前后土壤消冻后进行旋耕作业、 整地, 要求地表平整, 无秸秆残茬, 土壤上松下实、土地细碎,便于机械铺膜或播种。

1.5 科学施肥施药 按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配方施肥,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亩施用商品有机肥80 kg、微生物菌肥60 kg、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配比为15-6-23)80 kg,3%辛硫磷颗粒3 kg,可以满足肥料的需求,有效防控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 播种

2.1 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播种过早容易受到霜冻,过晚不利于高产, 当10 cm 地温达到7~8 ℃时即可进行播种,正常年份徐州地区一般在“雨水”前后播种。

2.2 栽培方式 根据需要可分为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两种栽培方式。

1)单垄单行。 幅宽90 cm,垄宽65~70 cm,垄高20~25 cm,垄上行距22~28 cm,邻接行距60~75 cm,播深10~12 cm,株距25~33 cm。

2)垄上双行。 幅宽120 cm,垄底宽80 cm,垄面宽60~65 cm, 垄高20~25 cm, 播深10~15 cm,行距20 cm,株距12~15 cm。 每垄种植两行,两行之间种薯交叉排列,呈“V”形或三角形。

2.3 播种密度 根据栽培品种、栽培方式确定合理的密度,徐州地区每亩4 000 株左右,亩用种110~130 kg。

2.4 播种及化学除草 使用马铃薯种植机播种,可以一次完成开沟、起垄、施药、施肥、播种、覆土、 铺设滴管、 化学除草、 覆膜等多项作业。 播种时机械动力130 马力以上, 还要安装直线行走系统, 从而保证作业播行要直, 行距一致, 株距均匀, 垄形整齐, 漏播率不得大于5%。 选用苗前除草, 亩使用90%乙草胺乳油60 mL+33%二甲戊乐灵乳油200 mL 对水30~40 kg 喷雾。 播种后浇透底水,满足马铃薯出苗期水分需求。

3 田间管理

3.1 覆土 在地下茎距膜面2 cm 左右时,使用自动上土机进行上土压膜作业,覆土厚度2~3 cm,使土层与膜面紧密贴合,确保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 覆土后使用使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500 倍液+90%乙草胺乳油1 500 倍液进行行间喷雾,可有效防除行间杂草。

3.2 病虫草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防控马铃薯病虫草害。 徐州地区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地老虎、蚜虫、二十八星瓢虫,杂草有田旋花、灰绿藜、苦苣、小蓟(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等。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的植保器械,尽量用高地隙喷药机、无人植保无人机、担架式植保机进行作业,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严防人畜中毒、生态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回收, 送到当地的农资经营门市或者回收站。

1)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气候型病害,遇阴雨及浓雾天气,该病传播很快。 发病初期,亩使用杜邦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20 g、先正达金雷(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0 g、80%烯酰·噻霉酮水分散粒剂30~40 g 对水喷雾。以上几种农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及农药残留超标。

2)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常造成死苗、死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发病, 病菌主要通过刀具切带菌的种薯时进行传播。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刀具2 分钟,彻底杀掉刀具表面的病菌;种薯切块后用10 000 倍液硫酸铜浸泡10 分钟,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发病初期亩用可杀得叁仟800~1 0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对发病植株根部浇灌,每穴0.2~0.3 kg。

3)蚜虫。 发生初期,亩用12.5%阿维·啶虫脒15~20 g 或者10%噻虫·高氯氟9~15 mL,对水30~40 kg 喷雾。

4)地老虎。 徐州地区一般在5 月上旬为害马铃薯, 防治的药剂有: 亩用5%高效氟氯氰菊酯30 或10%氯氟氰菊酯20 mL 对水30~40 kg,傍晚进行全田喷雾。

5)二十八星瓢虫。 以为害马铃薯和茄子为主, 在幼虫发生初期, 亩用5%氟氯氰菊酯30 mL+10%吡虫啉20 g 对水30~40 kg 喷雾。

6)杂草。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科学防控,若田间杂草数量较少可以人工拔除;以禾本科为主的田块, 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25~35 mL 或5%精喹禾灵50~70 mL 对水30~40 kg 喷雾; 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地块, 亩用25%的杜邦宝成干悬浮剂5~7.5 g 对水30~40 kg,田间茎叶喷雾,对防除1 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十分有效。

3.3 灌溉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保持充足的水分。 灌水时忌大水漫灌,可采用微喷、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和装备, 适时灌溉, 收获前7~10 天不宜灌水。

3.4 喷施叶面肥和膨大素 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喷施叶面肥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促进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还能延迟早衰、增强抗旱抗逆抗病性,可在防治病虫害时每亩每次使用100 g 磷酸二氢钾或100 g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马铃薯的薯块膨大初期,每亩用18%氯胆萘乙酸可湿性粉剂50 g 或60%氯化胆碱水剂10~15 g 对水喷雾, 间隔10~15 天再喷1 次,可促使薯块膨大,增加产量。

4 收获

4.1 打秧 马铃薯茎叶大部分枯黄,植株生长停止,马铃薯的表皮已经变硬,此时产量达到最高,适宜收获。徐州地区地膜马铃薯的收获期在6 月10—15 日。 视天气情况,在马铃薯收获前1~3 天用打秧机(型号1JH-210)进行灭秧作业,灭秧后需露出垄型, 保持垄型完整不伤垄。 打秧后茎秆杂草长度小于20 cm, 留茬高度小于15 cm。

4.2 收获 灭秧以后1~3 天可收获马铃薯,根据地块及其他条件, 选择使用分段式收获机械或联合收获机械, 马铃薯收获明薯率要达到98%以上,埋薯率控制在2%以下,损伤率不高于1.5%,挖掘深度≥15 cm。 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马铃薯,以保持良好的商品外观。

4.3 废膜回收 为减少地膜对土壤的污染,马铃薯收获后用残膜回收机械,回收田间残膜,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

猜你喜欢

切块薯块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比萨切块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