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作区不同秋葵品种生育特性评价与营养成分分析

2022-09-06康爱霞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蕾期黄秋葵秋葵

康爱霞

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1 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耐热,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新型蔬菜,在医药和加工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 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是“高原夏菜”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 安定区秋葵种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有关单一秋葵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产量以及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旱作区不同秋葵品种的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研究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安定区秋葵种植的产量和效益, 筛选出适宜旱作区推广应用的优质秋葵品种, 我们引进了3 个优质秋葵新品种,对不同秋葵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旱作区秋葵的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定西市鲁家沟小岔口村的日光温室内, 试验地为黑麻垆土, 前茬作物为豌豆。 试验地海拔1 654 m,年平均气温7 ℃, 是全区海拔最低气温最高的乡镇。 年日照时数为2 500 小时, 光照充足, 年温差大,平均无霜期146 天,全年降水量300~400 mm,蒸发量1 500 mm 以上,蒸发量约是降水量的4 倍。

1.2 试验材料 3 种不同秋葵品种, 分别为红秋葵,果长、红色;黄秋葵,果长、浅绿;绿秋葵,果长,深绿。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 年3—10 月进行,3 月底穴盘育苗,将不同品种秋葵种子播于装有基质的72 孔穴盘内, 穴盘规格为54 cm×28 cm,覆盖1 层2~3 mm 薄沙。 苗期常规管理,只浇清水,每隔2 天浇1 次水,保证基质完全浸透,同时预防秧苗徒长。 苗龄一般控制在30~40天,4~5 叶时定植。

1.3.2 田间管理 5 月初开始定植。 采用宽窄行起垄覆膜种植,垄高0.15 m,宽行0.7 m,窄行0.5 m,行长9 m,株距按25~35 cm“品”字形双行定植, 定植后及时灌水。 定植7 天后浇缓苗水,及时中耕除草。 随着气温上升,根据秋葵长势每隔10 天左右浇水1 次;结荚盛期每隔7~8天浇水1 次;采收盛期,所需水量大,应及时维持供水。

1.3.3 测定、记载项目与方法 生育期记载:记录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采收初期、采收盛期、 采收末期的时间, 并统计采收全程天数。

主要形态特征测定: 于采收初期、 采收盛期、 采收末期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秋葵的株高、茎粗、 荚果长、 荚果横径、 茎节长度、 开展度、 分枝数、 第1 果节位等形态指标, 并统计单株结果数,记录其生育期有无畸形果、虫害等情况。

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和蔗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法、蒽酮比色法、比色法和超声法进行测定。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Duncan 新复极差法), 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制图。

2 结果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由表1 可知, 3 种秋葵同时播种, 黄秋葵出苗最早, 出苗时间为3 月30 日, 红秋葵次之, 绿秋葵出苗最晚。 3 种秋葵均于5 月初定植, 现蕾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黄秋葵最早,5 月21 日现蕾, 红秋葵次之, 绿秋葵最晚, 5月26 日才现蕾。 不同秋葵品种始花期也不同,黄秋葵开花最早, 为6 月1 日, 与现蕾期间隔时间为10 天, 红秋葵开花最晚, 始花期为6月6 日, 与现蕾期间隔12 天。 从始花期到始收期, 3 种秋葵表现也有差异, 黄秋葵开花最早, 采收也最早, 6 月6 日开始采收, 与开花时间间隔5 天; 绿秋葵次之, 开始采收的时间为6 月14 日, 与开花时间间隔9 天; 红秋葵采收最晚, 为6 月16 日, 与开花时间间隔10 天。

表1 秋葵生育期

2.2 采收期主要形态特征分析

2.2.1 株高、茎粗、荚果长及荚果横茎 从表2可知,3 种秋葵株高随时间的延长,均呈递增趋势,不同时期,各品种株高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各采收期,黄秋葵株高均高于红秋葵和绿秋葵,采收末期最高,为131.32 cm;各个时期黄秋葵茎粗均最粗, 为2.31 cm, 绿秋葵茎粗最小,为2.13 cm;从采收初期到采收末期,红秋葵荚果长度增幅最大,达1.46 cm,绿秋葵荚果长度增幅最小,为0.88 cm;黄秋葵荚果横径在采收末期最大,为3.39 cm,红秋葵平均荚果横径最小,为3.23 cm。

表2 不同采收期、株高、茎粗、荚果长及荚果横茎特征

2.2.2 茎节间长、开展度、分枝数以及第1 果节位的比较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在采收初期,绿秋葵茎节最长,为2.97 cm,采收末期黄秋葵的茎节间最长, 达到5.89 cm; 同一时期不同秋葵间的开展度无明显差异, 不同时期开展度差异显著, 采收初期绿秋葵开展度最大,为47.14 cm,红秋葵开展度最小,为38.26 cm,采收末期黄秋葵开展度最大,为96.25 cm,红秋葵的开展度仍最小,为72.96 cm。 从分枝数来看,采收初期3 种秋葵分枝数目差异不明显, 而在采收末期,黄秋葵的分枝数最多,有20 条,绿秋葵的分枝数最少,有17 条;在采收初期,3 种秋葵第1 果节位均位于第3 节, 采收盛期均位于第4 节, 采收末期只有黄秋葵第1 果节位位于第5 节,红秋葵和绿秋葵都位于第4 节。

2.2.3 单株结果数、 畸形果及虫害发生状况从表4 可以看出,在采收盛期和采收末期,平均单株结果数均为红秋葵最多, 分别为22 个和20 个;黄秋葵次之,为19 个和17 个;绿秋葵最少,为16 个和18 个。黄秋葵和绿秋葵没有畸形果, 红秋葵在采收盛期和采收末期各有1 个畸形果。 在采收初期,3 个秋葵品种均无虫害发生,而在采收盛期和采收末期,3 个品种均出现虫害。

表3 不同采收期茎节间长、开展度、分枝数以及第1 果节位特征

表4 不同采收期单株结果数、畸形果及虫害情况

2.3 不同采收期营养成分分析

2.3.1 含水量 由图1 可以看出,在采收初期,绿秋葵中的含水量最高,为42.26%,黄秋葵中的含水量最低,为38.52%,3 种秋葵无显著性差异;在采收盛期,黄秋葵中的含水量最高,为45.13%,绿秋葵次之,为42.36%,红秋葵中含水量最少,为40.26%,3 种秋葵差异不显著;在采收末期, 含水量大小为黄秋葵>红秋葵>绿秋葵,无显著性差异。

图1 不同采收期含水量比较

2.3.2 可溶性糖含量

从图2 可以看出,在收获之初,红秋葵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12 mg/g,绿秋葵可溶性糖含量最低, 仅为1.32 mg/g, 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采收盛期黄秋葵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4.13 mg/g,绿秋葵含量最少,为2.99 mg/g,3 种秋葵之间差异显著; 采收末期黄秋葵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为1.56 mg/g, 红秋葵含量最低,为1.20 mg/g,红秋葵与绿秋葵无显著性差异,黄秋葵与红秋葵、绿秋葵之间差异显著。

图2 不同采收期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2.3.3 果糖含量

由图3 可以看出,在采收初期,红秋葵果糖含量最高,为0.69 mg/g,绿秋葵含量最少,仅为0.25 mg/g,3 种秋葵间差异性显著; 采收盛期,黄秋葵果糖含量最高,为1.04 mg/g,红秋葵含量最少,为0.8 mg/g,黄秋葵与红秋葵、绿秋葵差异显著;采收末期,红秋葵果糖含量最高,为0.39 mg/g,绿秋葵含量最低,仅为0.24 mg/g,红秋葵与绿秋葵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黄秋葵与红秋葵、绿秋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图3 不同采收期果糖含量比较

2.3.4 蔗糖含量 由图4 可以看出, 在采收初期,红秋葵蔗糖含量最高,为10.17 mg/g,黄秋葵含量最少, 为5.4 mg/g, 红秋葵与黄秋葵、 绿秋葵差异显著; 采收盛期, 黄秋葵蔗糖含量最高,为7.58 mg/g, 绿秋葵含量最少, 为4.87 mg/g,3 种秋葵间蔗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 采收末期,黄秋葵蔗糖含量最高,为5.27 mg/g,绿秋葵含量最低,仅为4.49 mg/g,红秋葵与绿秋葵蔗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黄秋葵与红秋葵、绿秋葵差异显著。

图4 不同采收期蔗糖含量比较

2.3.5 粗脂肪含量

由图5 可以看出,在采收初期,红秋葵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92%,黄秋葵中含量最低,为2.78%,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采收盛期,黄秋葵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96%,红秋葵粗脂肪含量最低,为2.87%,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采收末期,绿秋葵粗脂肪含量最高,为3.1%,红秋葵粗脂肪含量最低,为2.79%,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图5 不同采收期粗脂肪含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果荚中所含的可溶性糖和果糖具有增加皮肤弹性、去除皮肤褐色斑点等美容效果。 秋葵含水量是反映秋葵生理状态和成熟度的指标,也是农作物产品质量检验和测定的重要标准。 秋葵的可溶性糖是重要质量指标,提高可溶性糖等相关物质的含量是未来科技人员选育的主要方向,也可为制定优质栽培技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同一地区不同秋葵品种的生育期、 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均有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管理办法相同的情况下,黄秋葵出苗最早,3 种秋葵出苗期、 开花期和收获期相差较大,黄秋葵的现蕾期、始花期和采收期均最早;红秋葵与绿秋葵的现蕾期、 开花期与采收期的时间接近,变幅在10 天之内。 虽然3 种秋葵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始收期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采收全程的天数却相差不大,均在70 天左右(表1)。 总的来说,从播种到出苗需要4~8 天,从出苗到出芽需要52~56 天,从出芽到收获需要15~22 天。 在采收盛期和采收末期, 黄秋葵中的含水量都是最高的, 分别为45.13%和44.26%(图1)。 综合比较,黄秋葵中的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最高,红秋葵次之,绿秋葵最低(图2 和图3);而蔗糖含量却是红秋葵中最多,黄秋葵次之,绿秋葵最低(图4);随着收获时间的延长, 红秋葵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黄秋葵粗脂肪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绿秋葵中的粗脂肪含量呈递增的趋势(图5)。

3.2 结论 经综合评比,黄秋葵在定西市安定区种植之后,其出苗期、现蕾期、始花期、始收期均比其他两种秋葵要早,株高、茎粗、荚果横茎、茎节、开展度与其他两种秋葵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采收期,黄秋葵的单株结果数也较多,3 个采收期均未出现畸形果,而且其营养成分(如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绿秋葵的出苗期、现蕾期、采收期较晚,荚果、茎节最短,开展度较小,单株结果数和分枝数居中,绿秋葵中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较低。

所以,黄秋葵更适宜在旱作区生长,其荚果中的营养成分也更高,可大面积进行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现蕾期黄秋葵秋葵
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抽薹性状鉴定评价
施氮对现蕾期和开花期甜菊生长及甜菊糖苷的影响
无公害黄秋葵种植技术浅析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高蛋白饲草串叶松香草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分析
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研究
秋葵变变变
秋葵小炒
黄秋葵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