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输血大讲堂的网络在线继续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2-17于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讲堂医学专家

于洋

从1900年ABO血型被发现至今,现代输血医学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输血医学发展迅猛,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众多分支领域,包含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血液免疫学、病毒学、输血技术学、单采治疗学、组织工程学、基因工程学、细胞治疗学、低温生物学等,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输血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其学科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7]。我国输血医学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与世界同步,但当前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并不完全匹配[8-10]。

人才培养是带动学科发展的源动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在学历教育尚未形成体系的大背景下,继续教育成为输血医学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继续教育通常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学历教育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对于医疗机构广大一线专业人员,在职(岗位)继续教育是改善知识结构、拓展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输血医学既要从行业层面推动学历教育逐步实现正规化,更应重视继续教育对于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继续教育不需要太多的政策支撑,且形式多样、容易开展,只需要把行业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创建了中国输血大讲堂在线继续教育直播平台,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现将过去四年多直播平台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国输血大讲堂网络在线直播平台,2017年5月由笔者创立。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邀请输血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青年技术骨干进行网络在线直播授课。每次授课1.5小时,授课专家有充足的时间围绕一个专业问题讲解透彻,避免囫囵吞枣。观众来自全国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采供血机构、输血医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输血相关专业教师及医学生等,专业包括输血医师、技师、护士及科研、教学岗位等。

2.2 问卷调查:2021年9月14日~2021年9月21日期间通过问卷星软件系统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共有1 266人参加匿名在线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众人群的基本构成情况(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喜欢的学术讲座类型、听课获得的帮助、对课程设置、讲课效果的评价情况等。

结 果

1 在线课程概况 2017年5月11日~2021年9月16日期间邀请131位专家,包括知名专家(国家级学术组织副主委以上)20人(占15.3%)、资深学者(省级学术组织副主委以上)39人(占29.8%)、优秀青年技术骨干72人(占54.9%),共完成166期、249个学时的网络授课,超过6.3万人次收看了大讲堂直播讲座,场均听课人数达到380人。

2 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2.1 观众年龄(A)构成:40≤A<50岁和30≤A<40岁这两个年龄段比例最大,分别占36.26%和35.86%,而30岁以内年龄段的只占10.19%(见图1)。

图1 观众年龄分布情况

2.2 观众学历构成:研究生(硕、博)学历占17.54%,本科学历占71.25%,大专学历占10.03%,中专学历占1.11%(见图2)。

图2 观众学历分布情况

2.3 观众专业背景构成:技师(士)占87.36%,医师(士)占9.00%,护师(士)占1.34%,科研人员占0.48%(见图3)。

图3 观众专业背景构成情况

2.4 观众最喜欢的学术讲座类型:特殊案例分析占87.91%,技术方法应用占81.99%,系统经验总结占81.36%,专题前沿进展占65.88%(见图4)。

图4 观众最喜欢的学术讲座类型分布

2.5 大讲堂给观众带来的最大帮助:提高临床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占89.02%、增强基础理论水平占84.36%、完善对输血医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占83.89%、开拓学科视野占81.04%,有助于改善与临床之间的协作关系占64.14%和锻炼临床思维占63.35%(见图5)。

图5 大讲堂给观众带来的最大帮助情况分布

2.6 讲座内容安排满意度(S1)和整体师资能力水平满意度(S2):S1≥90、80≤S1<90和70≤S1< 80分别占61.45%、30.88%和5.85%;S2≥90、80≤S2<90和70≤S2<80分别占68.01%、25.91%和5.06%(见表1)。

表1 讲座内容安排和整体师资能力水平满意度调查结果

2.7 意见或建议:258份调查表填写了意见或建议,但内容比较分散,相对集中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增加视频回放功能(27.51%)、增加讨论互动环节(3.5%)、多邀请临床专业的授课专家(1.94%)。

讨 论

学历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基石,是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国输血医学高等教育起步晚,至今仍未建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只有南方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吉林医药学院、蚌埠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不超过10家医学院校先后在本科生教育中开设输血医学专业课程,且只能以“输血医学方向”之名寄身在检验医学、临床医学或其他专业门下[11-14]。迄今为止输血医学依旧未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无相应的专业代码。严格意义上说,输血医学至今未被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同时,输血医学也未建立起自己的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住培、专培),输血医师培训缺乏制度保障[15]。

在继续教育层面,输血医学与其他大多数医学专业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从业人员系统地获取输血医学最新资讯、及时更新专业背景知识的渠道包括:内部培训、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参加专题培训班、到上级医院或出国进修等方式。但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员能够获得这样的继续教育机会,尤其是省市三级医院以下的医疗机构,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继续教育资源,很难获得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无法通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笔者创建了中国输血大讲堂这样一个继续教育平台,探索在线继续教育新模式。

中国输血大讲堂立足三基培训,注重学科融合及多学科协作,以夯实输血相关基础理论、拓展输血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输血医学基本技能为目标。经过4年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①师资队伍强大:大讲堂运作团队放眼全国邀请、遴选授课专家,调动整个行业优质教学资源,形成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师资团队,既强调老专家的权威性,又鼓励青年学者的创新思维;在学科分布上以临床输血专家为主,又大量邀请采供血机构、科研机构、临床相关专业的专家加入,努力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授课专家熟悉自己授课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能够层次清晰地将最新进展用简洁的语言、直观的数据展示给观众,让广大基层输血工作者能够足不出户,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及时更新。②兼顾广度和深度:在课程安排上,优先考虑一线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实验室技术、实验室管理及特殊疑难案例处置,又兼顾适应证管控、输血治疗、专科输血及临床思维培养,同时还广泛关注行业最新科研进展,国际上流行的新技术、新项目与新方法,力求理论联系实际。③高强度直播频率:大讲堂授课频次从最初的每月2次,后调整为每周1次,高频次授课使广大输血从业人员能够短时期内获得足够数量的行业资讯。

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共计1 266人完成问卷,其中40岁≤年龄<50岁和30岁≤年龄<40岁这两个年龄段比例最大,分别是36.26%和35.86%,而30岁以内刚参加工作的这个年龄段的只占10.19%(见图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从事输血医学的年轻人主动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不高;观众学历构成:以本科学历为主,中专、大专合计占11.14%,研究生学历合计占17.54%(见图2),这与临床其他专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业人员中医护人员占比过低(见图3),间接反映出目前的输血医学,尤其是临床输血还是以实验室工作为主,输血治疗普及程度偏低,与二级学科赋予临床输血的职能还有较大差距;观众最喜欢的学术讲座类型数据(见图4)提示观众的兴趣点主要还是围绕日常工作,对于学科进展、科研创新的关注度不高,这可能与观众的知识结构和目前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关,也可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整个输血医学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观众对于大讲堂讲座内容安排和整体师资能力水平都给与了高度认可(见表1),后续工作中还应加强引导,让更多的观众关注与其工作不直接相关、但间接相关的内容,以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水平;大讲堂在提高临床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增强基础理论水平、完善对输血医学学科的整体认识、改善与临床之间的协作关系、锻炼临床思维等方面为听众带来了较大帮助(见图5)。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输血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为行业制定继续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持。当然,大讲堂直播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回收的调查表中258份填写了意见或建议,相对集中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增加视频回放功能、增加讨论互动环节和多邀请临床专业授课专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讲课平台功能,逐步增加互动环节,提供交流渠道和机会,进一步提升在线继续教育的效率。视频回放涉及授课专家的授权问题,我们会争取将更多的讲课视频通过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来实现反复收看。同时,网络问卷调查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其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续排课过程中会考虑邀请更多与输血相关的临床专家参与授课,也可以采取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快速普及,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为输血医学继续教育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利用各种传统和新兴的直播平台,不需要专业设备,只需要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就能够把身处全国各地的输血同行们聚拢在一起,交流最新学术动态、分享经典案例与探讨法规指南。直播平台可以打破传统学术交流方式中的话语权控制,让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有可展示的机会,让更多年轻学者以及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登上行业发展的舞台。在线网络直播这种模式必将推动输血医学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会反向促进学历教育的体系化建设,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进步。最后,笔者在这里呼吁:希望有更多专家、从业人员、相关企业积极地参与到输血医学网络在线继续教育活动中来,为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致谢:感谢所有授课专家的精彩分享,感谢全体主持人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爱心企业及直播平台的大力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大讲堂医学专家
瞎闹腾大讲堂
致谢审稿专家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别样”履职大讲堂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