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市贸易格局演化与依赖关系实证研究

2022-02-17

时代经贸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庆市伙伴进口

李 鹏

(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147)

引言及文献综述

立足“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背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地缘大战略(杜德斌、马亚华,2015;李晓、李俊久,2015),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截至2021年4月,中国同14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涉及国家突破了“一带一路”地理沿线范畴,共建“一带一路”已由中国倡议转变为全球共识(宋周莺等,2017)。梳理学者们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缘战略格局、贸易网络格局、贸易空间格局以及贸易商品格局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发现:一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宏观层面,但由于我国过去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同,各省市区外向型产业结构和外贸构成差异巨大,宏观尺度的研究结论尚不能准确反映某一省市区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关系,进而无法适用于省际外贸政策的制定;二是多数研究样本选取的都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地理空间上的65个或67个国家(张雨佳等,2017;许珂、林子赛,2021),或者东盟(杜瑜和宗会明,2020)、南亚(赵蕾等,2019)、中亚(郝瑞锋,2020)、西亚(韩永辉等,2015)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局部区域,对近几年新加入“朋友圈”的国家缺乏关注,尚未充分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包容性;三是绝大多数研究更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少或缺乏与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比较,这反倒不能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各地区贸易空间格局变化的政策效应。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双循环”发展所需的广阔战略纵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是最早开行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城市,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更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肩负着引领内陆地区构建陆海双向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经贸往来意义非凡。那么,在多重国家战略和政策持续投放西部地区的情况下,重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是否紧密,以及如何演变,成为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掌握重庆贸易空间格局演化和国别依赖关系,对于拓展西部地区战略空间、提升我国内陆开放水平至关重要,也十分迫切。基于此,本文利用2002-2019年进出口贸易数据,深入分析重庆贸易空间演变特征和贸易伙伴依赖关系,勾画未来双边贸易重点区域和领域,为内陆地区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地制宜制定外贸政策提供研究思路。

研究范围、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范围

为更加直观判断“一带一路”倡议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效应,本文将截至2021年4月,与我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140个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协议国,将暂时未签订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作为非协议国。此外,由于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贸易以及部分来自国内的转口贸易都属于国际贸易,本文将其单列为“中国港澳台及其他”。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市向140个协议国保持出口,与96个协议国存在进口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协议国在重庆市“引进来”“走出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非协议国,协议国人口总量更大、经济欠发达,重庆市加快与其贸易合作不仅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更蕴藏着巨大潜能。研究范围的基本数据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范围的基本数据特征

(二)研究方法

市场集中度指数:

借鉴经济管理分析中测算市场集中率的方法,构建进口(或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指数CRn,其中CRn表示按贸易额由高到底排序,前n个国家或地区所占贸易份额的总和,X为i地区的进口(或出口)贸易总额,X为i地区与j国(地区)进口(或出口)贸易额。该指标通过计算某一地区贸易伙伴的集中水平,反映其进出口贸易的垄断或竞争激烈程度。

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其中,RCA表示i地区与j国(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W为中国与j国(地区)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W为中国进口(或出口)贸易总额,X、X表示含义与上文相同。该指数反映了i地区在j国(地区)的贸易重要程度,大于1,表示i地区与j国(地区)的贸易具有比较优势,并且指数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同时也说明在中国与j国(地区)贸易关系中,i地区是更难被取代的中方贸易伙伴,反之亦然。

HM指数:

其中,HM表示i地区对j国(地区)的出口市场依赖程度,X表示i地区到j国(地区)的出口额,M表示i地区从j国(地区)的进口额,X表示i地区的出口总额,M表示j国(地区)的进口总额。HM的取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i地区出口对j国(地区)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越接近0,表明依赖程度越低。

(三)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重庆市的国际贸易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包括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国别(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分商品类别的进出口贸易额。涉及全国的国际贸易数据主要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包括分国别(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世界各国(地区)进出口额和我国重庆市不同商品类别的分国别进出口数据来自于国研网的国际贸易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以上绝大多数数据持续跨越2002-2019年(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普遍受到影响,其国际贸易数据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故本研究将数据采集区间锁定在2002-2019年)。另外,为消除单个年份贸易波动可能造成的个别数据异常影响,同时兼顾时效性,本文的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HM指数等重要指标采用2017、2018、2019这3年的数据平均值。

贸易空间格局及演化

(一)空间演化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我国制造业重镇,重庆市的汽摩、笔电、化工等产品和服务大胆“走出去”,2019年出口额达538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37亿美元,仅40余个国家出口额高于我国重庆市,显示其世界贸易地位举足轻重,尤以工业产品出口为主,显示出“重庆制造”在海外市场的强大竞争力。贸易空间格局演化表现如表2、表3所示:第一,重庆进口来源地由欧美市场全面转向亚洲市场,2019年亚洲市场约占80%,且集中于东亚和东盟10国,分别占44.7%和33.5%。第二,重庆出口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均质,不再局限在周边邻国或地区,而是广泛参与欧美市场竞争,近几年稳定表现为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分天下”格局,2019年分别占34.5%、28.3%和26.7%,展现了重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第三,重庆进口贸易份额由非协议国大幅度向“一带一路”协议国转移,外贸进口对“一带一路”协议国的偏好程度显著高于外贸出口,2019年向协议国进口比重超过50%,而出口贸易演变特征恰好相反,向协议国出口贸易份额由60%下降至30%左右,向非协议国出口贸易比重则由30%左右上升到60%以上。

表2 重庆分地域进口份额构成变化(单位:%)

表3 重庆分地域出口份额构成变化(单位:%)

(二)商品结构演化特征

为便于研究,本文对国际贸易商品按HS编码进行初步归类。HS编码是世界海关组织统一执行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该制度将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类,其中01类为活动物、动物产品;02类为植物产品;03类为动植物油脂及分解产品、精制食用油脂、动植物蜡;04类包括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05类为矿产品;06类为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07类为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08类包括生皮、皮革、毛皮及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09类包括木及木制品、木炭、软木及软木制品,稻草、秸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蓝筐及柳条编结品;10类包括木桨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桨,回收(废碎)纸或纸板,纸、纸板及其制品;11类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2类包括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13类包括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14类为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15类为贱金属及其制品;16类包括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象、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17类为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18类包括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19类为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20类为杂项制品;21类为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玩,22类为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将第01-05类商品归为初级产品,第07-09、11-12类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16-20类归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余类别归为资源加工型产品。从2002-2019年的动态数据来看(见表4和表5),重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重庆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2010年后大力发展出口导向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来,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进口贸易方面,近年来对第16类机电产品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巨大需求,占进口额60%-70%,对05类矿产品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和06类化工、15类金属制品为代表的资源加工型产品的需求波动下降,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逐步提高。2019年,进口额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第16类机电产品、第05类矿产品、第07类塑料制品、第06类化工产品、第15类金属制品。出口贸易方面,机电类产品一骑绝尘,增长迅速,占出口总额比重由2002年的23%增长到2019年的79%,其它工业产品出口占比均明显下滑,导致重庆过去以化工、纺织、机电、汽摩等多元产品出口结构,彻底转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集中单一外贸出口结构。2019年,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商品分别是第16类机电产品、第17类汽摩产品、第20类杂项制品、第15类金属制品、第06类化工产品。研究另外发现,重庆进出口商品均呈现出资本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进口额和出口额“双高”,但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初级产品一直是贸易逆差,并逐步扩大,资源加工型产品由顺差转为逆差,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顺差也在波动下降。以上说明,重庆当前的外贸市场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但对初级产品、资源加工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正在逐步扩大。

表4 重庆分商品类型进口额占比变化(单位:%)

表5 重庆分商品类型出口额占比变化(单位:%)

(三)贸易市场集中度演化

通过对重庆市进出口贸易市场集中度指数计算发现,虽然重庆的外贸伙伴国或地区较多,但无论进口或出口,均相对集中在几个贸易大国或地区上。2019年,从前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进口额超过重庆进口总额的80%,即进口CR10达到82%,向2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超过出口总额的80%,即出口CR20达到80.6%。CR5、CR10、CR15和CR20的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数均高于出口,表明重庆进口对外贸大国或地区的选择偏好更强。从时间顺序来看,进口CR5、CR10、CR15和CR20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不过CR10、CR15和CR20波幅不大,说明进口的贸易伙伴仅存在微弱的分散化和多元化趋势。出口CR5、CR10、CR15和CR20指数均呈现先降后升的总体态势,特别是2009年以后,上升幅度较大,说明重庆出口市场虽然逐步扩大、贸易伙伴数量增长较快,但贸易份额却呈现出越来越向贸易大国或地区集中的特点。重庆进出口贸易的市场集中度如图1所示。

图1 重庆进出口贸易的市场集中度

进一步分析前10位贸易伙伴构成发现,进口和出口贸易伙伴存在显著不同。表6显示,进口贸易方面,过去重庆市主要从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地区进口,而近年来进口贸易伙伴转移到亚洲地区。2019年前7位进口贸易伙伴均为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来源前3强变化。前10位进口贸易伙伴中,非协议国数量由2005年的8个下降到2019年的4个,显示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拓宽了从亚洲市场的进口渠道,极大改善了重庆市进口贸易空间格局。而表7的出口贸易伙伴变化显示,过去重庆更多面向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欠发达地区出口,如今转为面向美国、德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出口,2019年重庆出口贸易份额前3强分别是美国、德国、韩国。前10位出口贸易伙伴中,非协议国数量由2002年的3个上升到2019年的7个,重庆出口贸易总体上受欧美传统几个大国市场牵制程度较高,与“一带一路”协议国的联系还有待加强。

表6 重庆市进口贸易额度排名前10国家和地区

表7 重庆出口贸易额度排名前10国家和地区

(四)分商品贸易伙伴格局

基于重庆市进出口贸易商品集中度较高的特点,本文重点剖析2019年进出口贸易额前5的商品贸易伙伴格局(见图2)。进口方面,贸易额第一位的16类机电产品,其进口来源地依次是中国台湾、越南、韩国、转口贸易和马来西亚,向5个地区进口额均达到30亿美元以上,市场集中度CR5达83.6%;进口贸易额第二位的05类矿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是澳大利亚,进口额近8亿美元,其次是巴西、南非、墨西哥、韩国,进口额约2亿美元,市场集中度CR5达到73.6%;进口贸易额第三位的07类塑料制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是泰国,进口额约5亿美元,其次是马来西亚、韩国、沙特阿拉伯和转口贸易,市场集中度CR5达到77.6%;进口贸易额第四位的06类化工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是日本(进口额约3亿美元)、韩国(进口额约2.7亿美元),其次是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市场集中度CR5达到73.7%;进口贸易额第五位的15类金属制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是智利,进口额约3亿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市场集中度CR5为65%。总体来看,进口贸易前5位商品的贸易市场集中度均较高,除05类矿产品外,其他商品对亚洲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协议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更加青睐,受非协议国牵制较少,显示出“一带一路”倡议对重庆市主要进口商品维持稳定格局的重要性。

图2 重庆前5类进口商品的主要贸易伙伴(单位:万美元)

出口方面(见图3),贸易额第一位的16类机电产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出口额126亿美元,其次是德国、荷兰和韩国,市场集中度CR5为58.3%;贸易额第二位的17类汽摩产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墨西哥(出口额4.7亿美元)、菲律宾、沙特、美国和秘鲁,市场集中度CR5仅为38.5%;贸易额第三位的20类杂项制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马来西亚(出口额1.4亿美元)、英国、新加坡、美国和德国,市场集中度CR5为43%;贸易额第四位的15类金属制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马来西亚(出口额1.3亿美元)、越南、新加坡、美国和柬埔寨,市场集中度CR5仅为33%;贸易额第五位的06类化工产品,其最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印度(出口额1.3亿美元)、日本、美国、韩国和马来西亚,市场集中度CR5仅为37.9%。可以看到出口贸易前5位的商品除了机电产品外,其他商品的市场集中度CR5均不超过50%,显示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性较高。但同时也发现,这5类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均有美国,特别是贸易额第一位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不仅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商品,其贸易伙伴更是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等非协议国身上,揭示出重庆电子信息产品面向“一带一路”协议国的出口市场还有待培育和加强,出口贸易“去美国化”愈发重要。

图3 重庆前5类出口商品的主要贸易伙伴(单位:万美元)

贸易伙伴依赖关系分析

(一)贸易伙伴重要性分析

与重庆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谁更重要,不能简单用进出口贸易额度排序作为判断贸易伙伴依赖关系的依据,还需通过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做进一步分析。计算2017-2019年RCA指数平均值发现,进口RCA指数大于1的有19个国家(见表8),说明针对这些国家的进口来源,重庆市比我国其他省市平均进口份额更多,是更不易被替代的中方贸易伙伴。值得注意的是,这19个国家均为“一带一路”协议国,总进口份额约占47.31%,揭示出重庆市在进口贸易方面对我国“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具有重要贡献。进口RCA指数前三的分别是拉丁美洲的圭亚那、非洲的科特迪瓦和亚洲的东帝汶,但重庆从这三个国家总进口额不足0.2%;其次是东盟的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三国,不仅进口RCA指数较高,而且从这三个国家进口贸易份额也大,共24.21%;另外,菲律宾、智利、韩国、新西兰、新加坡等作为重庆进口贸易大国(排在重庆进口贸易额前20),同时也是重庆进口贸易依赖的重要国家。

表8 重庆进口RCA指数大于1的贸易伙伴情况

出口RCA指数大于1的国家有44个(见表9),向这些国家出口占重庆总出口份额的66.35%,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区,重庆市具有地区显性比较优势,出口产品更受到这些国家青睐。上述44个国家中,非协议国达20个,贸易份额占55.4%,尤以美国、德国、荷兰、墨西哥等贸易大国为主。另外发现,进口和出口RCA指数均大于1的有韩国、马来西亚、圭亚那、厄瓜多尔、乌拉圭、智利、新西兰、莫桑比克等8个国家,他们既是重庆市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理应成为重庆未来深化“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合作的最佳对象。以重庆与智利进出口贸易为例,2019年重庆从智利进口锂、铜等矿产品和金属制品原材料超过3亿美元,同时向智利出口汽摩整车产品超过1亿美元,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已建立的良好跨国贸易关系,继续深化双边贸易合作,拓展产品贸易领域,实现合作共赢。

表9 重庆出口RCA指数大于1的贸易伙伴情况

(二)出口市场依赖分析

前文分析发现,重庆市的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遍布各大洲,应该说外贸市场可选择性和可替代性会更强,但果真如此吗?通过对出口市场HM指数的分析(见表10),发现重庆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程度较为显著,其HM指数达到27.15%,随后呈断崖式下跌,排名第二的德国为11.51%,第三的韩国为5.07%,HM指数排4-9位的国家和地区在2%-5%区间,10位以后均在2%以下,这一格局造成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形成对美国市场的有效替代,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反而容易被相互替代。另外也发现,HM指数前30位国家和地区中,非协议国有12个,且排名靠前,显示出近年来重庆市出口市场存在严重的欧美发达地区依赖,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恶化的情形下,蕴藏着较高的外贸市场风险,须格外谨慎。

表10 重庆出口HM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和地区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02-2019年重庆市的贸易数据,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数、地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HM指数等,对重庆市的贸易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对比研究重庆市与“一带一路”协议国和非协议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并发现:第一,重庆市进口贸易份额逐步由欧美的非协议国大幅度向亚洲的协议国转移,尤以东亚和东盟市场为主。原因在于重庆进口需求结构的转型,一方面重庆对亚洲市场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亚洲市场的崛起,重庆所需的集成电路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更多从中国台湾、越南、韩国等进口,对欧洲、北美市场形成了有效的进口替代。第二,重庆市出口贸易份额由协议国大幅度向非协议国转移,美国成为重庆市出口依赖最严重的非协议国。原因在于重庆市出口产品结构越来越单一,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到出口总额的近80%,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伙伴更是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等非协议国身上。第三,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19个国家是重庆市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全是“一带一路”协议国。德国、美国、荷兰、墨西哥等44个国家是重庆市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但其中20个为贸易份额较高的非协议国。韩国、马来西亚、圭亚那、厄瓜多尔、乌拉圭、智利、新西兰、莫桑比克8个国家既是重庆市重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应该成为重庆市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合作、拓宽贸易市场的首选对象。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判断,“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以重庆市为代表的西部内陆地区进口贸易形成持续稳定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对出口贸易格局的优化还有待加强。重庆市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之一,虽然当前电子信息产品尚具备广泛的市场竞争力,但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化、电子信息出口市场偏欧美化所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和电子信息产业周期波动双重影响下,重庆市的出口市场还将面临严峻的不确定性。研究建议西部内陆地区在未来对外贸易合作中:一是加强与非洲、拉丁美洲的贸易合作,近年来,非洲与拉丁美洲国家积极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国家普遍是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未来或将成为我国西部省市突破北美“封锁”的重要贸易渠道;二是加快调整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积极扩大汽摩、装备、化工、消费品等产品的出口份额,着力改善过分集中于电子产品的单一出口贸易格局;三是深化“一带一路”贸易通道建设,借助已经运营相对成熟的渝新欧通道和正在着力培育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盟、西亚、中东、东欧、非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出口产品市场,形成产品多元、国别多样的国际贸易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依赖;四是巩固双边贸易良好关系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以点带面拓宽双边贸易合作领域,增强西部省市各类产品在“一带一路”协议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重庆市伙伴进口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我的“好伙伴”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进口食品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