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如有人伤害了你

2022-02-16李春容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温顺小云霸凌

李春容

语言暴力是学校霸凌问题中的常见表现,帮助学生在被语言暴力欺负时有勇气应对,也是对班主任的考验。

“李老师,小云和12 班的男生在楼道里吵起来了!又哭又闹!”

看到这样的描述,你有什么联想吗?什么样的学生会被称为“温顺乖巧”呢?

我吓了一跳!赶紧奔向楼道。小云是我们班女生班长,平时一向温顺乖巧谨慎,工作认真细致,很注重自己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怎么会和别班的男孩子吵起来,还又哭又闹?

我带了两个孩子到办公室询问。小云的脸通红,还在伤心地啜泣,男生神情有些惊惶。“发生了什么?”

“他骂我公共汽车,经常骂我,不是一次了!”小云说。

“小逸,真的吗?你说过这句话?”

“……说过……”这个男生我认识,办公室的常客。我一下子火了起来,一个小男孩骂人这么恶毒?!我理解了小云的反常。但是,还是得弄清楚原委。我让小云坐下,握着她的手,向她表达我的支持,并一起耐心听小逸说。原来,小逸因为不满意小云喜欢他们班的一个男生,觉得小云配不上那个男生,所以这样骂人。随着我更多地询问,我注意到这并不是第一次,他已经多次用各种不好听的语言骂小云,但是之前小云都默默忍受了。

老师在这里展现了处理冲突的公正性,双方都能表达就不会出现偏听偏信的情况。但遇到可能会对某一方造成心理伤害的事件,更合适的方式也许是分别单独了解情况。

这确实过分了,在让小逸给小云道歉之后,我把小逸交给他的班主任。但对小云,除了安抚情绪,我还能做些别的吗?通过对小云的倾听、共情和肯定之后,她的情绪慢慢舒缓下来。然后,我开始一点一点地来帮她梳理她的心路历程:“小云,小逸以前也骂过你,为什么今天就忍受不了了?”

“他今天骂得特别难听。”

“那意思是只要你觉得不难听,别人就可以任意骂你吗?”

小云愣了愣:“我不知道,他们都经常骂着玩,我以为是开玩笑。”但据我对小逸平时行为的了解,这大概并不只是开玩笑。

学校中的暴力事件,大都是从“开玩笑”开始的,如果告诉家长或老师就是“开不起玩笑。”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开玩笑,什么不是。

“我们班上的同学有这样骂你吗?”

“没有。”

“同班同学为什么不骂你?是他们不喜欢和你玩闹?还是知道他们骂人是不对的?”

“骂人是不对的……”

“既然是不对的,为什么你要允许?是担心他不和你玩了吗?”

“不是……”

“那是担心你喜欢的那个男孩不理你吗?”

……

看来小云人际交往的边界不明晰,是非观念不够坚定,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我需要把在这类事情中应有的态度传递给她,教她保护好自己:“小云,骂人是不对的,不对的事不能纵容,这是是非问题,要坚守。如果感觉别人的言行伤害你了,要学会自我保护,明确你和别人的交往边界。比如:1. 明确地告诉对方你的愤怒,让别人知道你的边界。2. 如果做不到,也可以远离或者及时请教师长。3. 再喜欢的男孩子也不能伤害你,如果他伤害你了,这个人就不值得你喜欢。”

李老师的这段话可以作为家长或老师跟学生告知时的参考模板。

看着小云似懂非懂但乖巧点头的样子,我心里有点无力感,她真能做到吗?这让我想到我平时就有点担心她的地方——作为班长,在班级管理中也是“温顺乖巧”,这种乖巧到底来自哪里?也许我可以借着这次机会探究一下。

可能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会很喜欢“温顺乖巧”的学生,因为可以很省心。但是一个孩子为什么总是能压抑天性,温顺乖巧呢?孩子们的状况总是在提醒“高权利者们”必须要常常自我反思。

“小云,像这种担心自己喜欢的人不理自己,而放弃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情,或者虽然不愿意但是仍然忍耐的情况,平时还发生过吗?比如在班里,或者在家里?”

小云闻言,慢慢低下了头,揪着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慢慢说道:“其实我一直都挺怕别人不理我的。我怕同学们不理我,我怕老师不理我,我更怕爸爸妈妈不理我。”她的眼圈红了。

“怕爸爸妈妈不理你?”我轻声地重复了这句话。

“我怕他们不要我了。”她抱住了双臂,似乎是一个保护的姿势。

我有点为她难受。为什么会有害怕爸爸妈妈不要她的感受呢?“小云,爸爸妈妈经常对你表达爱吗?语言或者行动,比如抱你、亲你?”

李老师在这个部分的询问是很见心理学功底的。在这里,可以看到这组问题直接找到了学生忍受语言暴力的核心原因: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导致了孩子会试图用退缩、隐忍、舍弃自我需要来寻求稳定关系。但必须要注意:不建议没有心理咨询师培养训练的班主任模仿!因为打开孩子的创伤,如果没有缝合和治疗的能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二次创伤!!!

“妈妈有,爸爸很少。”

“小云,爸爸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

“很严厉。我很害怕爸爸生气……小时候有一次,因为我做得不好,爸爸就把我丢在学校门口。”

看来我必须和家长取得联系了。不过当下,我得先照顾好小云:“小时候的那件事,后来爸爸有主动和你交流过吗?”

“没有。”

“那你有主动和爸爸说你当时的委屈和害怕吗?”

“没有。”

“你平时在家里有直接明确地向爸爸妈妈表达过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和对事件的看法吗? ”

“没有。”

“小云,你是个乖孩子,今天发生的这些事,你不要责备自己,也不要否认自己。只是你胆子比较小,不会表达。今天开始,我们首先学习如何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好”。

我鼓励她每天在家校本上写四句话:“我喜欢(欣赏)爸爸妈妈……;我不喜欢(欣赏)爸爸妈妈……;我喜欢(欣赏)某某同学……;我不喜欢(欣赏)某某同学……”。

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班级活动中,长期做,帮助学生们练习情绪表达和他人认知能力。

此后,我联系了小云的家长,并进行了深入交谈,请他们积极主动回应孩子的感受。一个月后我感觉小云表达流畅了很多,我順势对小云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云每天回家与爸爸妈妈沟通自己的感受,爸爸妈妈也要回应小云的感受。

很明显,小云的精神状态轻松快乐了很多。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小云:“你接受了你喜欢的那个男孩不喜欢你的事实了吗?”

“接受了。我们都有选择朋友的自由。”

“那你以后会怎么和小逸交往?”

“我会远离他,如果他再骂我,我会直接表达我的反抗和讨厌。”看来是记住了我教给她的基本交往原则。

“是的,小云宝贝,好好努力,你值得更好的朋友。加油哦!”

我用力地抱了抱她。

小云笑着回教室了。

案例点评

曹慧,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讲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班主任、心理老师培训工作。

关系需要:被霸凌者的核心需要之一

文/曹慧

虽然因为李老师的及时介入,文中小云的经历可能还不能称之为被霸凌,但是小云的故事与常见的被霸凌者非常相似——因亲密关系中的关系需要的缺失,从而允许别人伤害自己,以此试图获取他人与自己的链接。为此,不惜失去自我边界,放弃自我保护。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关系需要是最底层的核心需要之一。当一个人在关系需要上没有满足的时候,常常会回避或焦虑(即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其共同点是:内心充满了对亲近、安全、稳定的关系的渴望,但是又认为自己得不到(或不配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为了减少自己求而不得的痛苦,那么通常的选择就是:或者不跟人交往,或者为了维持关系而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相对于内在的煎熬,被欺负也可以忍受了。

解法很简单:由真正重要的人给予真正的爱。当关系需要得到满足,自我也就有力量了。

你是怎么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呢?欢迎将你的做法发给曹慧老师(caohui@bjie.ac.cn)。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温顺小云霸凌
逆转人生
罗平记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云彩大作战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变化的小云
假面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