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对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2022-02-16晁储平孟健
晁储平,孟健
(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枣庄 277300)
环状脱垂性混合痔初期痔核较小,排便期间不会脱出肛门外,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期,痔核逐渐变大,患者排便时会脱出肛门外,且病情会反复发作,极易引发痔核感染、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临床针对环状脱垂性混合痔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内扎外剥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发生肛缘水肿、尿潴留等风险较大,影响恢复进程[3]。近年来,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在混合痔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其具体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 年4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92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2 例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存在便血、疼痛等症状;符合本研究所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单纯外痔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肛肠疾病者;合并精神、认知障碍者;合并凝血、免疫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功能损伤者;处于妊娠、哺乳期者。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 例。对照组中25 例男,21 例女;年龄26~65 岁,平均年龄(45.58±3.94)岁;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8.11±1.39)年;疾病分期:16 例Ⅱ期,19 例Ⅲ期,11 例Ⅳ期。观察组24 例男,22 例女;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45.63±3.99)岁;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8.15±1.42)年;疾病分期:15 例Ⅱ期,18 例Ⅲ期,13 例Ⅳ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局部消毒、麻醉,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采用弯钳钳夹患者黏膜顶部,于外痔顶部,做一“V”字形切口,后切开皮下组织,剥离部分外痔,至齿线上0.5 cm,接着用另一个弯钳钳夹患者内痔基底部分;用圆针7 号丝线,自内痔基底部正中贯穿,结扎成“8”字行,使切口呈放射状。其他痔核处理方式同上。术后,将伤口处敷上碘纺纱,并以无菌棉垫包扎。观察1 周。
1.2.2 观察组
采用痔疮自动套扎术与外痔切除缝合术联合治疗。使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BN-TZQ-01 型,粤食药监械200526 60318),观察患者痔核位置、大小,通过肛门镜(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双叶型,沪食药监械20041090348)明确套扎位置。将仪器枪管枪口置于齿状线上4 cm 的3 点位,环绕肠壁套扎4 个点,设置负压吸引参数为0.08~0.09 kPa,然后将枪口对准患者痔核基底部,将枪管来回抽动,待负压表指针停止,且负压参数>0.08 MPa 后,转动绕线轮1 周,红点至原位后,将负压释放开关打开,待指针指向0 后,释放推线管,进行持续对抗牵拉,促使环套紧缩,完成4 个点套扎。于齿状线上1 cm,套扎3、5、7、11 点,观察否存在活动性渗血,若未出现,则将肛窥器撤出,实施外痔切除缝合手术。手术步骤:在齿状线下,做一放射状梭形小切口,上下切缘位于梭形切口中间位置,将外痔、结缔组织剥离并切除,切除后即可缝合切口间断,保留外痔切口。观察1 周。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并计算术中出血量。(2)肛门功能:术前、术后7 d,采用智能双导肛肠压力检测仪(合肥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ZGJ-D2 型,皖药管械20012210009)检测患者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3)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 d、术后首次排便、术后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总分1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疼痛越明显。(4)并发症:统计患者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失禁、肛门坠胀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肛门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的各项肛门功能指标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肛管收缩压、静息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肛门功能比较[(),mmHg]
表2 两组肛门功能比较[(),mmHg]
2.3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首次排便、术后7 d,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为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大便时出血、伴痔核脱出等为典型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临床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以手术为主,传统内扎外剥术可从根部将痔块缝合结扎,再予以切除,但每次痔核切除的数量有限,对于存在广泛病变者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患者疼痛明显,不利于术后恢复[7-8]。因此,临床应尽量选择疼痛轻、术后愈合快,且能够尽可能保护患者肛门功能的治疗方式。
痔疮自动套扎术起源于我国中医的传统结扎方法,能减轻对肛周组织的损伤,并阻断痔疮血供,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可对患者肛周组织皮下静脉团进行有效清理,减少水肿、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7 d肛管收缩压、静息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高,术后1 d、术后首次排便、术后7 d 的V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环形脱垂性混合痔患者中采用痔疮自动套扎术与外痔切除缝合术联合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加快肛门功能恢复。究其原因,痔疮自动套扎术利用负压原理,通过套扎胶圈,促使痔上黏膜收缩,可尽可能缩手术切口,减轻对黏膜的损伤,可加快术后恢复进程。传统内扎外剥术会对患者创面神经形成刺激,导致其痛感明显,不利于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而采用梭形切口对外痔进行切除,可极大减轻患者排便疼痛感,增加舒适感[9]。痔疮自动套扎术能够直接作用于痔核基底部黏膜组织,有效阻断血供,减轻肛门损伤,与外痔切除缝合术联合应用,利于促进组织修复、再生[10]。传统内扎外剥术肛门处残留赘皮较多,术后不便于清洁,易引起尿失禁、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而痔疮自动套扎术利用套扎器自动去除内痔组织,能够有效减少异物残留,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既可完整剥离外痔,又能切除多余皮肤,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采用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肛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