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中汤加减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

2022-02-16黄梅王兴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胃脘汤加减胃炎

黄梅,王兴艳

(1.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康复科,江苏徐州 221100;2.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消化科,江苏徐州 221100)

慢性胃炎是以有规律的上腹部胀痛、食欲不佳、反酸嗳气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发病原因较多,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逐渐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可能导致胃穿孔及癌变[1]。慢性胃炎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加重病情。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采用抑酸、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药物,但长期用药的效果不佳,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2]。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认为该病分为肝胃不和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及脾胃虚寒型等证型,并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主张采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理中汤加减是温中散寒的名方,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可针对患者胃脘部不适进行对症治疗,以健胃护脾、祛邪安正,促使患者机体快速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1年12 月收治的62 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理中汤加减对其中医症状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2 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胃肠X 线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具有胃脘隐痛、胀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脉弱、舌淡等中医症状表现[4]。排除标准:确诊胃癌;发生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患有肝胆等消化系统病症;合并言语障碍、精神及神志障碍。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1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6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53.72±1.34)岁;病程6 个月~13年,平均病程(7.10±2.48)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7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 例。治疗组中男14 例,女17 例;年龄32~74 岁,平均年龄(54.01±1.32)岁;病程7 个月~14 年,平均病程(7.32±1.53)年;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92,规格:20 mg/粒)口服,每次1 粒,每日1次,于早餐前30 min 服用;同时给予患者胶体果铋胶胶囊(四川峨眉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22,规格:50 mg/粒)口服,每次1 粒,每日3次,于早中晚三餐前30 min 服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基本方:干姜10 g、白芍10 g、灸甘草10 g、陈皮10 g、白术15 g、木香15 g、茯苓15 g、黄芪25 g、党参30 g;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与枳壳;反酸者,加吴茱萸与瓦楞子;大便稀溏者,加山药与石榴皮;胃阴亏虚者,加麦门冬与石斛;剧烈上腹痛者,加延胡索。药物每日1 剂,水煎后取300 mL 药液,于早晚分2 次温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依据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5]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分为临床痊愈、改善和无效。经4 周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腺体萎缩均消失,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反应显著好转,为临床痊愈;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减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腺体萎缩减轻2 级以上或恢复正常,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反应区域缩小50%以上,为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均无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改善率。(2)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参考文献[6]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包括胃脘胀痛、食少纳差与大便稀溏,每项评分均为0~3 分,依次代表无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3)症状缓解时间:统计两组腹痛、恶心呕吐及便溏的缓解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中医症状积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脘胀痛、食少纳差及大便稀溏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痛、食少纳差及大便稀溏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腹痛、恶心呕吐及便溏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7]。慢性胃炎的发病隐匿而缓慢,患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胃胀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且症状程度随患者情绪波动、环境温度及进食情况发生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出现头晕、全身乏力、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症状,且迁延不愈,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仍未阐明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变化、饮食不节、过度精神刺激、自身免疫反应、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遗传因素等[8]。

中医学中无慢性胃炎病名,多将其归入“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现代中医学将慢性胃炎的病因总结为内伤情志、外感六淫、饮食失调与脾胃虚寒。脾胃同在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一纳一运,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中焦气机,若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必然使整个气机的流畅受阻,引起脾胃阳气不足、脾胃虚寒[9]。患者脾胃虚寒,其脾胃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胃黏膜重建与再生能力障碍,使得胃黏膜在重建时发生病变,甚至发生萎缩消失,引发慢性胃炎,从而使患者出现胃脘隐痛、胀满、食少纳差、神倦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

理中汤为张仲景名方,收录于《伤寒论》中,是历代医家推崇的治疗脾胃虚寒证的名方。其基本方由干姜、党参、白术、灸甘草组成,其中干姜为君药,可温中焦之寒;党参为臣药,与干姜配伍,可起到温补作用,加速脾胃功能恢复;白术为佐药,可健脾胃、祛湿邪;灸甘草为使药,可补脾胃,既能增强党参的补气作用,又能调和诸药药性,促使药力持续起效;另外,黄芪可补气固表,陈皮可健脾和胃,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等;依据患者病症予以加减,诸药合用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肯定。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中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胃脘汤加减胃炎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