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按摩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2-16郭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患肢股骨康复训练

郭凯

(新泰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新泰 271200)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支撑全身体重,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可导致股骨连续性中断或完整性破坏,继而造成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骨折的重要手段,能够修复与复位骨折端,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1]。目前,功能康复训练是促进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可靠手段,但因康复周期较长,加之术区出血、疼痛、肿胀等因素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干扰了训练效果[2]。手法按摩是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其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发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散结等功效,利于刺激患肢周围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4 月—2022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探讨手法按摩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2 例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第4 版[4]中股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 或MRI 检查证实;成功实施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单侧发病;新鲜骨折;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排除标准:股骨骨折前存在躯体功能障碍;合并其他骨折;病理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脏器功能损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患有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性17 例,女性14例;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45.65±8.06)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5 例,股骨髁上骨折16 例;手术类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6 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15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8 例,坠落伤8 例,压砸伤5 例。研究组: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龄27~64 岁,平均年龄(45.60±7.85)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6 例,股骨髁上骨折15 例;手术类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5 例,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16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9 例,坠落伤7 例,压砸伤5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完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取得同意权;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术后第1 天~1 周:嘱患者取平卧体位,进行被动膝关节屈曲、肱四头肌收缩与踝泵训练,10 min/次,3 次/d;(2)术后2~4 周: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膝关节屈曲训练,并逐渐增加屈曲角度,10 min/次,5 次/d;(3)术后5~9 周:指导患者进行侧抬腿、直抬腿、后抬腿训练,10 min/次,5 次/d;(4)术后10~12 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从体重的1/8 开始直至完全负重,5 min/次,3 次/d。功能康复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全程由专业人员指导,出院后由家属监督完成。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法按摩干预。在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后,即术后2 周左右,进行手法按摩,具体如下:操作者手掌伸开放在患者大腿上,以揉法、拿法与一指禅推法反复按摩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肌肉群,重点在瘢痕处施术,15 min/次;手握患者脚踝部,稍用力牵拉并上下抖动,5 min/次;一手握住患者脚踝部,另一手扶其膝部,缓慢弯曲膝关节,之后伸直,5 min/次;取承山穴、阳陵泉穴、委中穴、伏兔穴、环跳穴、足三里穴、髀关穴进行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感受到酸麻、微胀为宜,5 min/次;手掌放在患肢表面进行反复摩擦,5 min/次。手法按摩35 min/次,1 次/d。

两组均干预至术后12 周。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及干预12 周后,采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表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量表包括跛行、闭锁感、支撑、疼痛、不稳定、肿胀、下蹲与爬楼梯等项目,评分范围0~100 分,分值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愈合延迟等。(3)干预前及干预12 周后,采用Ba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量表包括进食、转移、步行、洗澡等10 个项目,评分范围0~100 分,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后,两组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Ba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周后,两组的Ba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Ba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现主要采用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然而,骨伤与手术刺激均可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肢体血液回流与营养物质供给障碍,加之术后软组织疼痛与肿胀的影响,延长了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周期[5]。

功能康复训练是促进股骨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维持患肢肌腱的活性与功能,预防患肢韧带挛缩,促进组织修复与软骨再生[6]。针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踝泵训练可加快患肢血液循环与肿胀消退;肱四头肌收缩训练能够维持肌力,预防周围组织粘连;被动膝关节屈曲、抬腿训练则增加了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维持患肢关节的稳定性与耐力[7];负重训练提高了肌肉的灵巧度与肌力,促进骨折愈合。中医认为,股骨骨折术后局部聚集大量离经之血,致使经脉闭阻,气血瘀滞[8]。手法按摩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的自然疗法,其能通过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按、拿等手法,调节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9]。本研究中,针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患肢进行反复摩擦,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处血供,利于营养物质供应。按揉承山、阳陵泉、委中等穴能激发经络之气,具有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为功能训练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 周后,研究组的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a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活动患肢周围关节,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与运动耐力,保障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手法按摩可对患肢周围血液循环产生良性刺激,具有消肿止痛、宣通气血的功效,利于成骨细胞与软骨母细胞生长,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进一步改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保障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有研究发现,股骨骨折术后患者长期处于制动状态,不仅干扰了关节功能恢复,且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康复训练受股骨骨折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训练效果,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按摩能够借助外力促进患肢周围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与肌力萎缩,继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手法按摩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股骨康复训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