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服装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2-02-16于素利
于素利
(河南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的融合愈发深入。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1]。为人们思考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条件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校教学革新指明方向。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校纷纷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融入先进教育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2,3]。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为实现卓越教育的有效方法,并逐渐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改革[4,5]。OBE理念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契合度[6],将OBE教育理念引入混合式教学,能进一步探索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
1 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是一种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Spady在1981年提出,目前广泛运用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7]。OBE理念强调实现所有学生受教育后获得的能力和水平,教学实施也围绕预期学习结果来进行设计、组织和重构。与传统教育以“灌输式”“教师主导”为主要方式的教育理念相比,OBE“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获得,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教了什么”,学生成了教学中的真正责任者。OBE理念下的知识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知识串联和拓展应用,能实现知识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与结构重组的转换,这与服装专业实践性强、与产业结合紧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将OBE教育理念融入服装专业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符合大力发展智能教育的时代要求,能有效促进服装专业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重构。
2 OBE理念下“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以“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是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构成部位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掌握服装工程技术一般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课程。将OBE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产业岗位要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2.1 设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评价的依据和准则[8],明确课程目标是基于OBE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基于OBE依据预想学习成果反向设计的理念指导下,定义学习产出范围,确定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的课程学习目标。
2.1.1 知识目标
了解服装工业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现阶段服装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基础知识,掌握服装(裙子、裤子)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掌握服装工艺制作流程,具有在本专业领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能力目标
能独立进行服装(裙子、裤子)的结构设计与制作,能根据企业生产要求,完成前后片和零部件的毛样、净样、衬样等各类生产样板的绘制,并能按工艺流程制作样衣;初步具备造型分析、结构设计、成衣制作、版型修正的技术能力。
2.1.3 素质目标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正确的服装审美观和创作观;具有艺工结合的岗位能力和操作规范、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职业素养;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自觉弘扬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2 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在OBE理念下,着重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调研,通过分析职业类别、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构建符合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和项目化教学,将教学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融入每个模块和项目中。模块化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操作模块,每个模块包括若干个知识点和项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按照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进行设置,保证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今后从事工作应掌握的服装造型分析能力、版型设计、工艺制作、样板修正等知识技能,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2个模块,以及人体测量、原型裙样衣与修正、裙子产品设计开发、原型裤样衣与修正、裤子产品设计与开发5个项目开展模块与项目化教学,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
2.3 教学流程与方法设计
采用课前自学、课中重点讲解(示范操作)、课后知识拓展的模块化、项目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文以裙子产品设计与开发项目中的子任务——波浪褶裙的设计制作为例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2.3.1 课前
通过课程微信群发布线上学习任务,依托智慧树、学习通、微助教等线上教学平台,将课程中波浪褶的概念、造型特点、造型方法等知识点制作成视频,与收集的相关教学资源一起上传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学习资源进行自学。
2.3.2 课中
教师重点讲解、难点解析与操作示范。针对课前的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波浪褶裙的造型方法,波浪褶的造型方法为剪开、加量、画顺三步,由于所加褶量变量,学生后期很难把握,针对这一难点,通过列举褶量为1/3内弧线、1/2内弧线和1倍内弧线3种加量值,结合样衣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褶量呈现的造型效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波浪褶的加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造型要求、面料特性和审美喜好进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实践去验证理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项目任务的实践环节以线下为主,通过模拟企业项目按照团队分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式教学。教师首先明确“制作波浪褶裙”这一项目任务,选择一款波浪褶裙进行操作示范,按照样板——裁剪——制作——后期整理的实践流程,使学生理解并具备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及岗位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2.3.3 课后
知识拓展与辅导。将波浪褶的造型方法与分割、抽褶结合进行知识综合应用,要求学生结合市场设计系列波浪褶裙,绘制结构图并制作小比例样衣,达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参照后台学生观看学习资源的数据,及时掌握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根据学生在线课堂的签到、互动频率、活跃程度等方面,分析出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提交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辅导,确保不少一人、不落一个,符合OBE实现所有学生受教育后的能力和水平的教育理念。
2.4 多元化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课程内容实施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实行评判的一种形式,也是后续课程目标优化和持续改进的依据和参考[9]。在传统教学中,通常采用一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被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很难全面、客观、科学评估学生的成果达成。因此,基于OBE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机制。过程评价既包括学生线上学习时的签到、课程资源学习情况、课堂互动、作业、单元测验等;也包括在实践模块中完成项目任务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操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课外知识拓展等,这些共同组成学生考核中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结果评价为期末的成衣综合设计与制作,包括造型设计、结构图绘制及成衣制作,占总成绩的50%。在结果评价中,除任课教师外,还邀请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人员参评,从成衣造型的新颖性、版型的准确性、工艺制作的完成度等方面进行,既体现服装结构工艺的严谨规范,又强调服装造型的创新。通过以上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从而保护、促进、推动学习成果的达成。
2.5 实施成效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利用项目驱动、技能大赛和专题设计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产业需要,将相关岗位任务融入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达到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操作技能的娴熟规范。在分组协同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专业的技术能力,也历练具备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3 总结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融入“学生主体、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成果导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本文以“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为例,将OBE理念应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实现了预期学习成果的产出,为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