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再论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建设发展与国际化历程
2022-02-16李雁朱正纲崔书中梁寒王辉蔡国响许洪斌彭正党诚学武爱文杨盈赤
李雁 朱正纲 崔书中 梁寒 王辉 蔡国响 许洪斌 彭正 党诚学 武爱文 杨盈赤
腹膜癌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后者即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常见的是胃肠道肿瘤及妇科肿瘤的腹膜转移癌。根据临床确诊腹膜癌的时间不同,继发性腹膜癌可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前者是指初诊恶性肿瘤时即发现腹膜转移,包括腹水中检测到癌细胞和(或)术中发现腹膜转移;后者是指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后,随访期间发现的腹膜转移[1]。
既往腹膜癌被认为是一种终末期疾病,但近40年来,随着对腹膜癌认识的转变,肿瘤学界将其视为一种可治性区域癌转移,以此开创了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体系,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2]。但CRS+HIPEC 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对肿瘤学医师以及专科护理团队要求极高,一般只能在规范化腹膜癌诊疗中心开展此类手术。
经过20 余年的积极努力,中国的腹膜肿瘤学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一系列腹膜肿瘤学专业化诊治中心,形成了多个学术组织。本文旨在进一步总结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学术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1 中国腹膜癌新发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新发病例数是指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病例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可真实反映疾病诊治的直接需求,指导医疗资源配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发表了新发癌症病例的最新统计数据[3],其中胃癌679 100 例、结直肠癌376 300 例、卵巢癌52 100 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胃癌患者出现同时性或异时性腹膜转移的概率约为14%、33%,故中国胃癌腹膜转移年新发病例数约317 004 例;结直肠癌出现同时性或异时性腹膜转移的概率约为5.5%、3.1%[5],故中国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年新发病例数约31 721 例;新诊断的卵巢癌患者中,约56%的患者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腹膜转移[6],故中国卵巢癌腹膜转移年新发病例数约29 306 例。
此外,有研究显示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病率约为3.2/100 万,结合国内现总人口数约14 亿,得出中国腹膜假黏液瘤年新发病例数约4 480 例[7];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发病率约为1.71/100 万[8],其年新发病例数约2 394 例。
综上所述,中国年新发腹膜癌病例总数为384 905例(表1),总数甚至超过结直肠癌年新发病例数,疾病负荷之大,迫切需求大量规范化腹膜癌诊疗中心的建设,来改善目前国内腹膜癌的诊治现状。
表1 中国2015 新发癌症病例数、腹膜癌年新发例数及需规范化腹膜癌诊疗中心数
然而,目前国内仅建立了数个腹膜癌诊疗中心,远不能满足腹膜癌患者的诊治需求。据测算,一个规范的腹膜癌诊疗中心年手术量约为365 台,如要满足中国每年新发腹膜癌患者的就诊需求,需要约1 056个腹膜癌诊疗中心。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9],目前国内三级医院有2 996 个,其中三甲医院约1 580 个,所以约每1.5 个三甲医院就需要建立1个腹膜癌诊疗中心。需求远大于现有,预示在中国建立全国范围的腹膜癌诊疗中心之路任重而道远。
2 中国腹膜癌的临床研究
在近20年中,中国的腹膜癌临床研究基本上经历了5 个历程:资料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单中心研究、多中心研究、全国协作组研究到国际协作组研究。代表性成果见表2。
表2 中国腹膜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表2 中国腹膜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续表2)
3 中国腹膜癌诊治规范的形成和发展
2015年国内发表了首个《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2],详述了腹膜转移癌患者的诊断策略及标准的CRS+HIPEC 临床路径。自此以后,国内相继推出了诸多共识文件,包括原发性及复发性腹膜癌的诊疗、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和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应用等(表3)。
表3 中国学者在腹膜癌诊治领域形成的共识和指南文献
4 中国腹膜癌研究与国际协作
1980年,Spratt 首次报道了CRS+HIPEC 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研究,随后该技术不断改进;1995年,Sugarbaker 教授首次全面介绍了CRS 的技术操作流程,标志着该体系成型,并在欧美国际逐渐推广,形成了腹膜表面肿瘤学国际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自1998年召开第一届PSOGI 国际会议以来,已经举办了12 届,具体内容和成果见表4,其中第5 届PSOGI 国际会议开始,国内均积极参与,并于2021年成为东道主,主办第12 届国际腹膜癌大会。
表4 历届PSOGI 大会成果统计
表4 历届PSOGI 大会成果统计 (续表4)
5 中国腹膜肿瘤学的学科建设
综上所述,经过20 余年持续不懈努力,中国的腹膜肿瘤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在临床流行病学方面,发现每年需要专科化治疗的新发腹膜癌患者数约39 万例。2)在理论建设方面,形成了腹膜肿瘤学的两个核心理论,即肿瘤细胞选择性定植学说和肿瘤细胞包裹性增生学说。3)在关键治疗技术方面,形成了两项临床核心技术:CRS+HIPEC。CRS 是高度复杂的肿瘤外科手术,其技术要点包括腹膜外入路、三保险止血技术、从组织解剖到膜解剖、从器官外科到区域外科、复杂重建和功能替代;HIPEC 是肿瘤药物治疗学、物理治疗学和外科治疗学的有机整合,必须做好热疗温度足够、热疗时间足够、药物浓度足够、药物组合足够。4)有5 个关键因素影响临床腹膜肿瘤学的稳定发展,包括2 个患者因素:性别和体质状态;2个手术因素:腹膜切除质量和腹膜切除的CC 评分,一个系统因素为无严重不良事件。5)发展腹膜肿瘤学的“三原则”:病例选择很重要,技术培训很重要,系统管理最重要。6)国内肿瘤学家通力合作,成功主办第12 届PSOGI 大会,实现了国际组织第一次走出欧美,走进亚洲,参会人数第一,中国学者发言人数第一,成为国际腹膜肿瘤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中国腹膜肿瘤学发展事业走进了国际舞台的中央。
随着国内疾病谱的重大变化,癌症防治日益成为健康中国事业的重中之重。专业化肿瘤防治队伍的成长壮大,整合诊治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以此为基础解决国内腹膜癌诊治重大难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相信通过系统总结腹膜癌诊治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的腹膜肿瘤学事业一定会行稳致远,为健康中国新时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