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选穴规律

2022-02-16刘嫣然郭新荣王卫刚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百会太溪俞穴

刘嫣然 强 霞 贺 楠 郭新荣 王卫刚

1.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陕西咸阳 712000

围绝经期失眠症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所出现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1],其主要原因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等有关[2],且本身有睡眠障碍的女性在绝经前后更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的情况[3],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于围绝经期失眠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绿色,且有疗效的治疗方法[4]。为了更好地掌握针刺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时的选穴规律和治疗思路,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以便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策略为“睡眠障碍”or“失眠症”or“围绝经期睡眠障碍”or“围绝经期失眠症”or“更年期睡眠障碍”or“更年期失眠症”分别与“针刺”or“针灸疗法”or“温针灸”or“电针”or“皮内针”or“针药结合”相组合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1 年11 月至2021 年11 月。

1.2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围绝经期失眠症;②疗法为针刺治疗或针刺联合其他疗法;③所用穴位可以转换成国际认可的穴位名称;④文章类型: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观察疗效。

1.3 排除标准

①采取针刺方法为耳针、头针、眼针、平衡针、腕踝针等;②重复发表文章。

1.4 数据处理

将检索出的文献纳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版Note Express 进行管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 将针刺处方纳入,处方的组成为“主穴+配穴”,若文章有两组或以上处方则以单独的处方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 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 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

2 结果

2.1 文献结构组成

最终纳入文献51 篇,涉及74 个穴位,总频次为493 次,51 首处方,筛选文献步骤及结果见图1。

图1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文献筛选流程

2.2 腧穴频次结果分析

51 首处方,涉及74 个穴位,频次较多的穴位为三阴交、神门、心俞。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腧穴使用频次前20 位及所占百分比

2.3 腧穴归经结果分析

在74 个穴位中,排在前3 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见表2。

表2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所用腧穴归经分布情况

2.4 特定穴分析

74 个穴位中,涉及特殊穴的有37 个腧穴,使用频次排在前3 位依次为背俞穴(97)、原穴(85)、输穴(79)。见表3。

表3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特定穴的分布

2.5 关联规则分析

将使用频次前20 位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支持度≥20%,置信度≥90%,有18 条腧穴强关联规则,其中3 穴组合有13 条,其中最高支持度组合为三阴交-神门、百会,2 穴组合有5 条,最高支持度组合为三阴交-太溪,见表4,对频次在前20 位的腧穴进行网络分析,建立网络分析图,线段越粗代表关联性越强。见图2。

图2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腧穴复杂网络分析图

表4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相关腧穴的关联规则分析

2.6 聚类分析

将频次前20 位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 条:①申脉、照海;②四神聪、安眠;③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百会、神门、太冲;④心俞、肾俞、肝俞、脾俞;⑤关元、气海、神庭、中脘、印堂。见图3。

图3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相关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围绝经期失眠症属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之一,在古代医籍中没有明确分类叙述,多散在于各类书籍的妇人篇中,在《黄帝内经》中“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阐述了女子在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机制。《金匮要略》中所提的“百合病”“脏躁”均属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主要以肾虚为主,以心、肝、脾[5]为辅,因此治法多从这几个脏腑进行单一或联合调整,而睡眠障碍方面也要重视调整阴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阴交使用频次最多,三阴交属于肝、脾、肾经的交会穴,其可以同时调理肝、脾、肾,三阴交下分布隐神经和胫神经,其与子宫的神经阶段具有重合性,因此三阴交擅长治疗妇科疾病[6]。且诸毅晖等[7]发现经过电针神门和三阴交可以调节失眠大鼠下丘脑室核能量代谢进而有效地改善失眠。其次为神门、心俞,神门穴分布在手少阴心经,心经上行目系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诊疗思路。心俞属背俞穴,其解剖部位与心相关,从而达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再者为百会穴,百会位于督脉,具有醒脑开窍、安神益智的作用,睡眠相关的神经中枢的体表投影均在督脉的循行周边[8],因此百会是治疗失眠的有效腧穴。以上腧穴无论从调节脏腑着手,还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方法都体现了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整体观。

从经络频次来看,足太阳膀胱经频次最多,其高频次腧穴依次为心俞、肾俞、肝俞、脾俞,且心俞和肾俞频次相近,是因为心火可以温肾水,肾水可降心火,当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心肾不交则无法安神从而出现失眠[9]。而肝俞排在脾俞前,李红[10]观察到女子在围绝经期的体制多为阴虚型和气郁型,因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补肾阴的基础上要重视调畅气机,且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状态和睡眠状态会形成恶性循环[11],因此肝俞的运用多于脾俞。其次为督脉、任脉,任脉受肾精肝阴的滋养,督脉主受肾阳的温煦,两者共同调节全身的气血阴阳而得以调节女性的生理功能[12]。赵吉平教授在治疗不寐时注重阴阳跷脉的使用以调阴阳[13]。任督二脉属于奇穴,马宝璋教授曾经总结过十二经脉中的气血旺盛流于奇脉,且这些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经,因此针刺任督二脉的穴位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气血的作用[14]。综上所述,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主要思路为调气机,补气血调整阴阳。

特殊穴用到较多的是背俞穴、输穴、原穴,背俞穴所分布区域是人体的主干路脊神经,针刺则是通过刺激脑-脊髓神经通路,传输至大脑,反馈至病灶处发挥作用[15-16]。赵百孝教授也发现在背部T3~T4节段有特异性阳性反应,并总结出了“背心调神五穴”区治疗失眠[17]。其次为五输穴中的输穴,《灵枢》提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说明输穴可以治疗经脉的外周病证,因此在选用输穴多选了心经和心包经上的穴位。另外,用到频次高的原穴,原气源于肾,是人体生命力的原动力,贯通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头身四肢,针刺原穴,可以调动原气,激发身体正气,抗击外邪,贯通三焦,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变化[18]。综上所述,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时多注重扶正的思路。

从穴位配伍方面来看,支持度较高的是三阴交-神门、百会,三阴交-太溪,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太溪、百会,主要集中在三阴交、太溪、百会,三阴交为阴经的交会穴,百会为阳经的交会穴,两者相配伍可以达到调整阴阳的结果;三阴交和太溪配伍可调理各脏腑功能;太溪与百会相配体现了上下配穴的方法,太溪以滋补肾阴,百会以安神。

在聚类分析中,得出5 条结果,第1 条为申脉、照海,阴阳跷脉主司目之开阖,常用于治疗失眠。失眠还与卫气的通行有关,而卫气的主要通路为跷脉,因此跷脉畅通卫气则正常出入阴阳以司睡眠。在现代研究中,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并且发现针刺跷脉可以使失眠大鼠5-羟色胺含量回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19-21]。第2 条为四神聪、安眠,均为经外奇穴,四神聪位于头顶部,可改善脑部的微循环,调节睡眠因子的改变及调节神经系统[22],王民集教授也是常用四神聪治疗不寐[23]。第3 条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百会、神门、太冲,内关、神门共奏宁心安神的功效,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调理肝脾肾,辅助正气,祛邪外出,百会以醒脑开窍。第4 条为心俞、肾俞、肝俞、脾俞,《内经》中所提到的五脏痹与睡眠质量有关,“肝痹之症……夜卧则惊”“心弊之症,即脉弊也。心下痛,夜卧不安”。且根据“五脏调神”[24-25]理论,选取五脏的背俞穴,使五脏之神得以协调统一。第5 条为关元、气海、神庭、中脘、印堂,均属于任脉和督脉属于上下配穴[26],打通任督二脉。

综上所述,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时重视全身脏腑功能的调节,调整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状态调理冲任督,调补气血阴阳,调畅气机,再根据失眠的病理状态进行调神,治疗思路以整体观为主,特殊穴用到较多的是背俞穴、输穴、原穴,以扶正祛邪,因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主穴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百会、神门、太冲,再根据阴阳失调的理论配伍申脉、照海;运用四神聪、安眠以宁心安神;以背俞穴调理脏腑疾病,配伍心俞、肾俞、肝俞、脾俞;调理冲任督三脉则选关元、气海、神庭、中脘、印堂。希望本研究可以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百会太溪俞穴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温暖手脚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太溪穴 填精壮阳太溪妙 通络安眠堪称奇
太溪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