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中医药领域中风后失眠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2022-02-16蓝百鑫莫雪妮金小钰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风图谱

蓝百鑫 莫雪妮 马 威 刘 姣 刘 娜 金小钰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 530200

中风后失眠(post-stroke insomnia,PSI)是中风后常见症状,最新meta 分析显示患病率为38.2%[1]。PSI不仅增加中风死亡和复发率,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康复等[2-3]。随着医疗技术和社会发展,医学期刊在推动和促进PSI 的理论及研究上提供大量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医学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现有文献资料,探讨PSI 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为该领域提供研究思路和推动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步骤:文献分类目录选择“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主题栏检索词为“脑卒中OR 中风OR 脑血管意外OR 脑梗死OR 脑出血OR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ND“失眠OR 不寐OR 睡眠障碍”,检索方式为主题精准,年份限定建库至2022 年3 月。初步检索出1 037 篇相关文献,剔除会议等与主题明显不相关文献后,最终获得988 篇文献。

1.2 数据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析工具为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5.8.R3c,将文献以将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入CiteSpace 软件对纳入的998 篇文献进行机构、关键词分析。软件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为1988—2022 年,时间切片为1 年;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选择策略选g-index(k=25);剪枝方式选用“Pruning sliced networks”。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分析

通过发文量,该领域自2004 年开始总体呈持续上升的状态,2020 年到达顶峰,达119 篇;虽然在2005、2008、2011、2017 年及2021 年有所回落,但发文量仍处于高位。由于本研究检索时间到2022 年3 月,所以2022 年数据骤降只因显示前3 个月的数据,并不代表研究呈断崖式下降。见图1。

图1 中医药领域研究中风后失眠相关文献的发表情况

2.2 研究作者合作可视化分析

研究作者分析见图2。图2 中有480 个节点,311 条连线,节点数远大于连线。各研究团队未见明显的核心作者,团队不紧密,合作松散,其中以丁懿为研究的核心。

图2 研究作者合作分析图谱

2.2 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通过对机构名称的筛查以及重复合并,有114 个节点,35 条线,见图3。发文量最多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14 频次,发文量≥5 篇的研究机构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

图3 研究机构合作分析图谱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 对纳入研究的988 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对高频词同义但不同表达的合并,最终可得到知识图谱,见图4。前10 的关键词分别为针刺、综述、耳穴贴压、针灸、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复杂网络、王松龄、抑郁、褪黑素。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3.2 关键词聚类 利用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聚类见图5,CiteSpace 依据模块值(Q 值)和平均轮廓值(S 值)评判图谱绘制效果。Q>0.3 意味结构是显著的,S 值0.7 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本研究Q值为0.515 9,S 值为0.824 4,所以本研究关键词聚类为有效且显著聚类。在此基础上,以发表时间为X 轴,聚类编号为Y 轴,绘制时间线图谱见图6。关键词前10 聚类分别为脑卒中、复杂网络、脑病、穴、临床观察、临床应用、头痛、综述、温胆汤、临床疗效,具体聚类标签见表1。

表1 关键词聚类标签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6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2.3.3 关键词突现 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7。中医药治疗PSI 集中于两部分,治疗观察指标、作用机制的有“血清素、褪黑素及神经递质”。同时重点聚焦研究患者症状质量的有“睡眠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其中“睡眠质量、临床疗效和神经递质”是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7 关键词突现分析

3 讨论

从发文量的不断增长上看,在增速和数量上近10 年明显提高,2019 年发文量突破100 篇,其论文数量增长反应科研力量和学科水平增长,同时这与目前老龄化导致发病率提高的背景相契合[4-5],在这背景下研究仍将呈增长的趋势。研究者以丁懿为主,研究方向是“五音调神”法治疗PSI[6],通过五音与五脏、五志相应,调节人体气血,改善身心,具有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研究机构集中在北方的大学,图谱连线提示在PSI 合作较少;相对合作是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卫星点,呈现零散的合作关系,基本现状是各大学的自身小团体研究,京津冀、长三角之间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不具有辐射局域、全国的核心的研究机构,这可能与地域限制和强调第一作者及完成单位的科研评价有关[7];不利于科研资源的集中利用,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科研,因而要打破地域限制,形成紧密的科研合作,突出核心科研机构,发挥学术研究辐射作用。

在关键词上,本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探索中医药在PSI 的研究现状,在内容关键词上归纳为3 类,总结治法、改善临床症状质量及观察治疗指标、作用机制。在治法方面,外治主要包括“针刺、针灸、耳穴贴压、穴”等关键词,在辩证突出“从痰论治、健脾调神、胃不和则卧不安”。内服方凸显“温胆汤”。在描述观察治疗、作用机制上,主要集中于血清素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褪黑素。针灸作为一种有效且低成本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PSI 治疗[8-9]。meta分析表明,针刺在治疗PSI 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0]。其通过刺激身体穴位调节心脏和大脑的功能、睡眠觉醒周期,增加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11],减少失眠的时间和减轻不适症状。常用的穴位有神庭、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照海、安眠等[12],同时针刺联合灸法、耳穴治疗PSI 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13-14]。“从痰论治、健脾调神、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辩证可知,脾作为生痰之源,痰邪导致脾胃运行失调,进而痰邪越发严重;进而导致气机失调、“阳不入阴,阴阳失交”,进而“卧不安”[15]。而温胆汤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对痰热内扰证的失眠初期患者效果明显[16]。现代研究发现,中风后炎症和氧化应激不仅引发神经系统病理性损伤,在睡眠方面也明显改变。李莉等[17]通过小鼠模型实验表明,温胆汤通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机制,进而改善睡眠剥夺的症状。而药理学也发现温胆汤对中风后炎症和氧化应激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对抗继发性病理损伤[18]。中风后失眠的患者其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疲劳感导致的体能下降;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方面尤其表现明显[19-20]。不仅阻碍康复进程,同时提高中风的复发率[21]。动物研究证明,中风失眠模型小鼠的血管生成、轴突萌发和突触生成呈一个负向调节,加重脑损伤,最终阻碍了神经系统的恢复[22-23]。5-HT作为与睡眠-觉醒周期关系密切的神经递质,主要功能是促进觉醒和抑制快速眼动睡眠。在动物模型上,5-HT 通过激发或抑制腹外侧视前区域神经元,先激发睡眠的稳态驱动并参与睡眠的准备和启动,接着抑制觉醒系统并维持慢波睡眠[24]。而中风造成脑器质性损伤,使5-HT 信号通路或分泌功能受损,引起睡眠-觉醒功能障碍而失眠[24]。褪黑素作为松果体分泌的神经递质,具有独特的昼夜分泌节律,与睡眠昼夜节律有相应的关系,褪黑素紊乱是中风患者失眠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中风后失眠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夜间褪黑素水平显著降低[25],这可能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各中医药大学合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针灸的治疗机制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PSI 目前机制尚未明确,以后的研究建议加大对基础方面的研究。同样,本研究为了分析统计结果更加清晰规范,在分析过程中利用软件进行同义关键词合并,不排除课题组在合并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本研究结果是基于中国知网单个数据库,文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文章关键词较为混乱,在对该领域的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风图谱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绘一张成长图谱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