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2022-02-16吕婷婷牛彤彤王海林尹蓉实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玻璃体敏感度

吕婷婷,牛彤彤,王海林,尹蓉实,安 燕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视网膜前纤维增生形成的机化膜[1],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和视网膜细胞向黄斑区迁移积聚有关。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IMEM,黄斑前膜撕除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2-3]。但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视网膜表层褶皱或黄斑水肿现象[4]。随着玻璃体切除术的成熟,25G等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5]。相关研究表明,在黄斑前膜撕除术时采取25G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6]。本文回顾性分析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IMEM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对象及分组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IMEM,患者经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查明确诊断为IMEM[7];年龄50~78岁。9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45眼)。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7(64.53±5.31)岁;病程6~35(20.36±3.47)个月;眼别:左眼22例,右眼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0~78(64.82±5.54)岁;病程5~36(20.52±3.75)个月;眼别:左眼21例,右眼2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眼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查BCVA,并行自动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和OCT检查。手术由同一术者进行。对照组给予黄斑前膜撕除术: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剥离前膜时选择前膜与视网膜粘连不紧密部进入,将前膜钩起分离视网膜,并夹住前膜断端后撕除,若前膜范围广应多方位剥离,最后切除周边玻璃体,必要时行气体交换,眼内填充消毒空气。观察组给予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首先行25G玻璃体切除术,然后行黄斑前膜撕除术。于距角膜边缘3.5 mm处,用25G穿刺刀建立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通道,颞下放置灌注管,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先切除轴心部玻璃体,从视盘附近吸引玻璃体界膜脱离后予以切除。剔除前膜时选择前膜与视网膜粘连不紧密的部位进入,使用25G穿刺刀钩起前膜分离视网膜,夹住前膜断端后与视网膜呈切线方向撕除,切除周边玻璃体,必要时可行气液交换,眼内填充消毒空气。2组术后予常规抗生素滴眼液滴眼。

1.3观察指标 ①BCVA:借助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转化结果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值以利于统计;②采用iTrace型视功能分析仪测定2组手术前后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③采用德国海德堡SPECTRALIS-OCT型OCT测量2组手术前后CMT;④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手术前后BCVA比较 术前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CVA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表1 特发性黄斑前膜2组手术前后BCVA比较

2.2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比较 术前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升高,观察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2。

表2 特发性黄斑前膜2组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比较

2.3手术前后CMT比较 术前2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CMT均降低,观察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3。

表3 特发性黄斑前膜2组手术前后CMT比较

2.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并发症总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组并发症均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 d点状出血自行消失,眼压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不适症状。

表4 特发性黄斑前膜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吴瑛洁等[8]研究显示,IMEM发病率为2.25%~28.90%,其中90%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黄斑前膜收缩会产生对视网膜切线方向和玻璃体后界膜牵引力,从而导致黄斑水肿和视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视力下降[9-10]。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应用于IMEM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可清除增殖膜,解除前膜对视网膜组织的牵拉,减轻水肿,恢复其原解剖形态,从而达到改善及恢复视功能的目的;此外还可避免再次手术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和经济负担[11]。

吕喆等[12]报道,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可显著改善IMEM患者视力。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术后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说明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能解除视网膜牵引力,减轻黄斑中心凹水肿,促使其恢复正常解剖形态和视网膜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视力恢复[13]。同时本研究发现,术后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升高,观察组对比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赵婷婷等[14]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能逐步恢复视神经纤维层结构,改善视功能。对比敏感度是衡量物体时所需要的物体表面最低对比度的物理量,高频、中频及低频区对比敏感度分别反映视敏度、中心视力和视觉对比度综合情况,可用于评价视功能[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组CMT均降低,观察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撕除黄斑前膜后解除了对视网膜牵引,加快消除黄斑水肿,同时黄斑前膜的撕除使细胞移行增殖失去了支架,能够抑制黄斑前膜的复发,改善视功能[17]。本研究还发现,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2种术式安全性均较高。此外本研究认为,由于长时间的黄斑病变会损害视功能,因此在患者黄斑结构损害相对较轻时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18-19]。

综上,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提高IMEM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减轻黄斑水肿。

猜你喜欢

特发性玻璃体敏感度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哪些病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