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渗透教学的策略

2022-02-16朱世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关系德育小学

朱世锋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学校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模式导向下,很多教师习惯于采取枯燥乏味但时效更高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难免让学生在长期枯燥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厌倦心理,多年的学习生涯充斥着课本上的专业性知识。导致对于思想品德、体育运动、美术、音乐、劳动、传统文化等内容不太关注,也没有太多的课程分配,难以帮助学生养成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因而,为了帮助小学生接受更加全面、更加综合性的新时代教育,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和具体教学的关系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关系

教育事业是国家得以繁荣昌盛的关键所在,无论我国处于哪一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整体教育事业给予着极大的重视。尤其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处于高速的成长和塑造阶段,需要我们以正向引导者的身份,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发挥科学且高效的教育启发作用。针对大多数学校中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对思想品德、体育运动、美术、音乐、劳动、传统文化等内容不太关注,导致学生难以养成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为帮助小学生接受更加全面、更加综合性的新时代教育,下面针对小学生德育和具体教学的关系展开深入探析。

一、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分析

小学生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普遍以课本知识为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更加关注于考试成绩的好坏。为了达到更好的考试成绩,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都指向性地服务于期末考试的书本内容。相对而言,思想品德作为一种更为抽象且难以通过试卷进行考察的学科,往往被教师忽视,没有系统的教学课程安排,也没有严格的期末考核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欠缺良多。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从个人品德、思想观念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内在涵养的教育学科,是学生得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小学阶段的莘莘学子构建起良好的学习观念,还可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将德育贯彻融合在小学生的日常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督促小学生群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向阳光的思想状态,学生极易因为眼前的挫折而妄自菲薄、自我怀疑,甚至走向自甘堕落的消极状态。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单一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疏导,而不关注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引导,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片面发展的状况,难以维系终身性的个人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唯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日常学科教育工作之中,才能以正确的精神内核引领学生更加热情积极地投身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思想品德高尚的学生往往能够正确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科学处理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教学应该保持水乳交融的关系,以各自的优点促进对方的成长,从而在学生培育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

二、小学德育与教学实践交流共通的教学策略

1.互为因果,共通发展

德育和小学日常教学应该在教师的合理协调中互为因果,以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促成学科教育的正向发展,以深入贯彻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养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品德修养。很多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忽视个人品德的培养,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优异,但是在日常与同学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经常因为自身的品德缺陷而陷入各种矛盾之中。因而,我们应当鼓励任课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让学生以良好的品德涵养促进健康学习态度的生成。

2.加强德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占比

德育属于个人涵养建设内容,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这一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中,德育内容通常占比较小,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作为出发点,适当增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修订适合小学生群体使用的品德教育书本。让相关学科教师共同讨论设计具体的德育教学内容,积极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开展丰富的品德教育。

把品德教育课程充分列入小学生日常教学课程之中,以系统而全面的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同时,品德教育内容大多以抽象的理论知识出现在书本之上,这些抽象内容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容易因为课本内容的枯燥乏味而难以在具体的品德课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而,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把具体的德育知识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具体品德表现,及时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道德修养的行为,并且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品德思想以指导具体的行为实践。

在期末的课程考核内容中,增设学生个人品德修养考核指标,但是不可以采取书面试卷的方式进行品德考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个人记录册的形式,对于每个学生每天、每周的品德表现作出过程性记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互相评价判断的活动中,学生互相审视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给出纠正方案,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注意到自己的类似行为。

3.贯彻落实德育的普及宣传工作

以大力宣传的方式,让教师、家长及学生自己,深刻意识到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除了要引导学生和教师充分关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提升,还要积极举办各种德育宣传及演讲活动,邀请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充分学习,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校還要以德育教学实践竞赛的形式,鼓励教师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品德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师品德修养,从而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德育教师在良性竞争中探索到更好的品德教育教学方案,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证明后,再推行于全校师生之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帮助小学生群体更好地投身于文化课学习的内生性力量。我们要充分地把德育融合在学生的各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更好的道德品质面对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德育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而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同时也要充分浸润在每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品学兼优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邹敏仪.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 2016(28):24.

[2]骆国权.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6):21.

[3]何东波.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 2017(21):87.

[4]赵英平.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 2016(5).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关系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