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钹子书发展的现状调查及策略思考
2022-02-16陆玎鋆
陆玎鋆
摘要:平湖钹子书是流传于嘉兴平湖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①。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人物访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使人们了解平湖钹子书的发展传承现状,并对钹子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钹子书 现状调查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01-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其独有的历史渊源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②由此守住文化自信,尤其是非物质文化,是当下发展必须重视的课题。平湖钹子书③是嘉兴平湖地区著名的传统曲艺,用吴语平湖口音表达,表演者左手持钹子,右手执竹筷,边敲边唱,其中包含说、噱、唱、演,听众以农民为主。传承和发展好平湖钹子书,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和范围
2021.05—2021.08笔者辗转嘉兴平湖开展实地调研,拜访了国家级第九代钹子书传承人戎永鑫、平湖民俗专家张玉观、艺人宋卫华、校园传承负责人邵婷婷,同时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小学生书面问卷108份、电子问卷342分份,涉及全市15所小学(实验小学、平师附小、东湖小学、艺术小学、百花小学、叔同小学、广陈中心小学、新仓小学、新埭小學、曹桥小学、行知小学、乍浦小学、文欣小学、崇文小学文、世外经开小学)。收集中学生书面问卷调查126份,及电子问卷49份,涉及平湖市全市15所中学(东湖中学、稚川中学、文涛中学、城关中学、当湖高中、平湖中学、爱心高级中学、新埭中学、行知中学、曹桥中学、职业高中、林埭中学、世外经开中学、杭州湾中学乍浦校区等),另还收集了262份社会电子问卷,数据范围较广,能全面展现出平湖钹子书的发展现状。
二、平湖钹子书发展现状调查
(一)钹子书过往历史梳理
钹子书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起源④有两种不同表述:一说是在明万历年间,平湖秀才范昶受平湖和松江发生的引发民众公愤“民抄董宦”案影响而首先创作的;另一说由《松江县志》记载,钹子书的祖师爷为清光绪年间一个名叫褚兰芳的南汇人。20世纪50—60年代是钹子书的繁荣期。1958平湖县曲艺团建立,并获浙江省曲艺工作先进县称号;同年7月传承人徐阿培参加全国曲艺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⑤。那时钹子书前辈们常以师门为户而立,口传心授。演唱从一人档,发展成二人档、三人档、群唱和表演唱,演出场地也从立白地、书台、茶馆演变成舞台。
文革期间钹子书遭遇了禁演,曲艺团解散,直至80年代钹子书才得以复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趋于多样化,钹子书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环境的变迁,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传承危机与发展困境。
(二)钹子书传承人调查情况
平湖钹子书自产生以来人才辈出,鼎盛期表演艺人达到100多人。截止2021年底不完全统计,平湖市3个街道6个乡镇 52个社区82个村,真正从事钹子书的艺人只剩不到30人,原谱系中的传承人大多已流失,现如今有第九代传承人戎永鑫;国家级传承人第九代传承人徐文珠;嘉兴市级传承人王伟良(戎永鑫徒弟);平湖市级传承人张玉观、徐鲍培、宋洪兵;民间传承艺人杨秀娟、沈仿明、张晓光、王纪宋卫华、张良华、任芳、个全美、肖方英等;校园传承负责人邵婷婷。钹子书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传承人徐阿培想收传承人,但没人愿意学,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感叹:“找个传承人比登天还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人年纪渐增,如今谱系中只剩下第九代传人74岁的戎永鑫先生和64岁的徐文珠女士在从事着钹子书的传承工作。另有一些非谱系中的民间传承人也为钹子书做出了贡献,如77岁的民俗专家张玉观先生,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于2014年出版了《平湖钹子书》,填补了钹子书理论空白,还发表了多篇关于钹子书的论文,丰富了钹子书的传统文化底蕴。他和戎永鑫主编出版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丛书——平湖钹子书》和《平湖非遗系——情凝乡音平湖钹子书优秀作品选》,奠定了钹子书理论研究的基石,为平湖非遗文化留下了珍贵资料。
本次社会调查中显示,74.05%的人认为钹子书受老年人喜欢(图1),而目前钹子书传承人中几乎都是老年人,钹子书年轻传承人后继乏力。实地调研显示50%的人身边没有一个会唱钹子书的(图2),人们对其传承人的知晓度低,只有27.1%的人能说出个别传承人姓名(图3)。同时在有关传播渠道的调查中显示,44.62%的人从未在媒体中看到过钹子书视频,只有28.75%的人在短视频中看到过。2020年徐文珠在政府助力下招收了四个年轻徒弟,举行了拜师仪式。2021年平湖市教研室引领的“平湖市钹子书传承与研究团队”成立;同年“平湖钹子书传承团队”成立,致力于培养钹子书中青年表演人才。
(三)钹子书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1.政府助推情况调查
多年来,平湖政府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建立传习基地等,多措助助力推钹子书发展(如图4)。
在社区活动调查中显示,30.92%的人所属社区开展过钹子书活动,39.31%的人所在社区没有开展过钹子书活动,29.77%的人表示不关心也不知道。在多选题“钹子书适宜开展的场地”调查中显示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占77.1%,老年人活动中心占71.37%,茶馆39.31%,乡村礼堂38.93%,中小学31.3%,商业活动场所19.85%。传承基地的调研中还发现,非遗申报成功后的第一年资金全面、到位,开展活动丰富,但接下来几年资金溃乏,导致传承活动逐渐减少。
2.民众态度意识调查
关于群众对非遗文化的态度意识调查,从人们对钹子书的知晓、喜爱程度、道具的了解等多角度展开,结果显示有52.58%的人愿意参加相关公益学习,69.85%的人对钹子书有了解,在道具使用上只有39.69%的人知道一钹一筷的表演形式。钹子书是用方言表演的,其中有42.37%的人感到方言亲切朴素,37.4%的人觉得使用方言提升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97.3%的人对钹子书的发展持支持鼓励态度。
3.乡村发展情况调查
张玉观老先生率先在钟埭镇做起了钹子书推广工作,2015年2月份沈家弄村文化礼堂开展了历时7天的传统长篇钹子书《玉麒麟》的演出,此后也陆续有钹子书作品在乡镇文艺演出中展演。政府积极开展推进钹子书进农村活动,2018年钹子书发源地广陈镇山塘村钹子书场投入使用,用于钹子书培训及演出工作。由传承人徐文珠及戎永鑫、徐全妹等人组成的广陈钹子书艺术团成立,在书场内开展专场演出、钹子书研讨会、培训活动等。钹子书团队的建设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吸引了更多钹子书爱好者加入队伍,钹子书成了广陈镇的文化标识。如图5在平湖各乡镇开展情况调查中显示,传承基地除了当湖街道,乡村各镇中广陈镇的钹子书活动相对丰富。反观其他乡镇地区,钹子书活动相对较少,钹子书在各区域的社会影响力不同。
4.校园发展情况调查
传承对象的调查中显示,58.4%的人认为钹子书适合在小学开展传承,平湖钹子书的校园传承之路,从第一个传承基地广陈小学开始,由邵婷婷负责,分别邀请张玉观、徐文珠、戎永鑫、王伟良来传习班授课。十几年来传习学生达四百多人次,创编了十多首儿童钹子书作品。2019广小的钹子书节目《说善》登上第三届中国浙江全国曲艺传承发展论坛,2021年由邵婷婷老师代表平湖钹子书项目在嘉兴市第22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音乐专场活动中作主题交流,并带领学生展演。
近几年钹子书其他教学基地在东湖小学、经开幼儿园、稚川中学相继成立。但据调查,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些基地的传承发展没有起色。在一项有关平湖母语的校园调查中显示,只有22.25%的人很会说平湖话,剩下77.75%的会说一点或不会(图6),这也给钹子书发展造成了困扰。
另外在学生们对钹子书的兴趣度调查中显示,会唱钹子书的有11.25%,86.96%的人根本不会唱;有43.48%的人从未听过,48.85%的人听过1—2次,只有7.67%的人听过很多次。另外认为钹子书好听的有47.06%,认为一般的有42.71%,而10.23%的人认为不太好听。钹子书并不是只适合老年人的传统曲艺,学校的传承也颇具潜力,毕竟85.1%%的孩子很愿意去尝试学习钹子书。
两项校园调查(图7、8)显示:学校的钹子书教学活动少,课时安排不足。另外调查中发现教师缺乏专业的钹子书训练;唯一的教材《平湖钹子书基础教材》理论构建完整,缺乏操作性,直到2021年还未正式出版;从教具方面来看,没有充足的乐器“钹子”以及其他辅助器具。
三、钹子书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综上可知,平湖钹子书正在复苏和发展,政府的助推在钹字书的采集、保护、传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出现了发展区域分化明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助力不均,资金不持续,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如何以优带劣、持续发展,使钹子书在丰富全市居民日常生活方面做出成效,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次,媒体传播力欠缺,现有传播渠道利用不充分,群众知晓度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传承。当下,信息媒体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再者,由于普通话普及率高,孩子的方言支撑削弱,使得钹子书发展遇到了阻碍,在信息高度发达、文化包容度愈强的今天,加强方言保护刻不容缓。最后,教育主管部门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和系统发展规划,缺乏校本教材以及学校统一的课程指导意见,钹子书校园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四、钹子书发展传承的策略思考
(一)加强媒体传播
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⑥出台,在这种良好背景下要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新媒体时代民俗文化发展的瓶颈,加强钹子书文化传播力度,多方位打造钹子书文化,守住非遗文化。
1.设钹子书特色栏目
利用稳定的信息渠道,开设本地钹子书栏目,如采用固定时间、开场白等,展现一种精神归属感,传递家乡的味道,让百姓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营造乡土话题,激起沉淀在百姓心底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2.护方言多元传承
加强方言宣传,如制作一些有趣的方言宣传广告语,开展方言活动秀、直播秀等;借助方言歌曲、抖音明星效应等时尚元素,吸引更多民众共同参与方言的学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民众坚持方言民谣创作,不断增加群众对方言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保护好方言的传承,对平湖方言文字进行梳理,完善方言校园教材,融入学校教育。在校园开设适量的方言课,成立一些方言广播站,增加地方文化认同感。鼓励社会人士、学生踊跃成为方言的传播者和形象大使,积极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投身于方言传承和保护事业中。
(二)开展常态演出
非遗文化的传承沿袭须依托个人或团体的表演艺术,让钹子书成为大众文化,成为人们庆典时的一种风俗习惯,必须坚持常态化演出。利用传统节假日、周末等百姓闲暇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展演,在百姓生活区附近的活动室、公园、广场、乡镇文化礼堂、新旧祠堂等简易场所开展活动,使百姓们随时随地接触到钹子书,常态化的演出让其更具有生命力。
(三)健全人才战略
钹子书主要靠口传身授,其传播载体是传承人,所以传承人的培训、发展和健全尤为重要,健全传承人人才战略是关键。首先,要多为传承人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其专业研究能力,从单位、学校、社区街道等内部出發,组织传承培训活动,发展培养青年传承人。
其次加强校园传承教师培训,组建学校钹子书工作小组,完善钹子书校本教材,并有计划地在学校开展和普及。支持鼓励传承人、钹子书爱好者等几代人共同参与到传承和发展中,自觉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多渠道提高钹子书传承人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更多具有群众影响力的传承人、民间艺人纳入到政府支持的保护范畴,让全民参与到传承人的保护中来。建设好传承人队伍,针对不同级别的传承人,制定相宜的管理条例和保护制度。加强对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督促的同时,多给传承人指导帮助和优惠政策,尤其是给那些年事已高、生活困难的传承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施文旅合作
在广陈镇,以钹子书为切口的旅游模式已经启动,以此为契机,打造文旅结合的平湖钹子书文化名片。如以平湖钹子书为核心,融入其他非遗项目,比如:西瓜灯节等,让非遗文化与当地的(南河头、东湖景区、樱花小镇等)旅游业结合,发展成一条独特的民间研学旅游路线,探索集观景、民俗风光、演出活动为一体的产业化结构模式,让人们在旅途中感受钹子书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平湖人民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态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钹子书文化的商业价值,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促进融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⑦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钹子书只有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提升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第一,在原有表演基础上,可融入其他的创编方式,将单纯的演唱与小品表演、故事情节等相融合,在唱的基础上多加一些“演”;又如钹子与其他乐器合作等。第二,对原有的舞蹈动作进行重构,在保留原来钹子敲击及演唱方式的基础上,将演员的体态律动、队伍编排加入新元素,给观众带来钹子书表演新体验,并衍化出更多表演方式。第三,在音乐伴奏的选择以及服装、道具的择取方面可贴近潮流,运用现代审美方式制作伴奏音乐,调整服装道具,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第四,曲目内容提升创新,鼓励更多校园传承人对钹子书曲目进行内容改编和创新,如在唱词中融入校纪校规、道德风尚、生活趣事、校园明星故事等,或对旋律进行一定的融合、改编、提升,创作一些符合孩子的校园新作品。
参考文献:
[1]平湖市文化局文化志编撰组编.平湖市文化志(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栾桂娟.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张玉观.平湖民间文化丛書一水乡风情[M].郑州:河南文心出版社,2008.
[4]曾恋.四川清音传承方式的演变与新模式探索[J].艺术评鉴,2020(06):35-36.
[5]曾大地.地方戏曲在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研[J].成才之路,2020(33).
[6]冯光钰.对曲艺音乐现状及前景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04).
①资料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第二批非遗项目 序号:759 ,项目编号:V-66。
②《跟习近平总书记学中华文化传承之道》,人民网,2019-06-24。
③平湖市文化局文化志编撰组编:《平湖市文化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④庄文生主编:《浙江省平湖县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