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海情》电视剧对中国脱贫故事的创新表达
2022-02-16司洁
司洁
摘要:当下,脱贫攻坚题材剧《山海情》已成为讲述征战贫困、情满山海、不惧过去、拥抱未来的中国脱贫故事的新代表。该剧以闽宁镇的变迁为现实蓝本,通过对西海固地区闽宁扶贫模式的深度诠释,再现了偏远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一艰难历程,而这一历程恰恰亦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本位的执政理念,通过重视基层群众自治,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奋斗历程的生动呈现,该剧在大时代与小人物的映衬结合中立体展现了干群合力、跨地合作、年轻人发力共建“塞上小江南”的奋斗图景。
关键词:《山海情》电视剧 脱贫故事 创新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169-03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大地上的贫困问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2021年的1月12日,以扶贫为主题的23集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各大卫视黄金时段首播,这部电视剧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创新性地表达了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脱贫故事。
一、描绘了一幅党带领人民实践脱贫的美好画面
(一)突出了党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执政理念
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回顾我国在脱贫路上的奋斗历程,处处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足迹。脱贫工作其实在20世纪就被我们党安排在发展规划之中,可以追溯的最早的脱贫单位是1986年成立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随后1993年将该机构改名,现用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而电视剧《山海情》中的故事就是以这个时期为时间起点的,闽宁携手扶贫,是国家“全国一盘棋”战略的体现,更体现了党中央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的执政理念。剧中无论是西海固本地的党员干部,还是来自福建负责支援工作的党员干部,他们每个人都恪守“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与乡亲们共同进退,只要是与乡亲们有关的事都是大事,他们深入群众,用心交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事无巨细地推进工程建设,帮助农民解决蘑菇滞销的问题,在他们身上深切的体现出党员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只有思想“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中的表现,才是真正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良苦用心。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中国人民的承诺,让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我们党牢牢地将这一理念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为人民谋福利。
(二)再现了党带领人民探索基层民主的伟大实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建促脱贫”已经成为深化贫困治理的制度之一,深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顶层设计及政策践行相嵌构的体系化战略之中,从“扶贫攻坚”到“脱贫攻坚”的转变,离不开党带领人民进行基层群众自治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调动起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胡锦涛也多次指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基层民主所讨论的事项都是与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的事情,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彭真同志作为村民自治的积极倡导者,早在1987年就曾经指出:“农民群众把一个村的事情管好了,逐渐就会管一个乡的事情,把一个乡的事情管好了,逐渐就会管一个县的事情,逐步锻炼,提高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向上延伸,逐步扩大民主范围。”
剧中,以马得福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层党员干部,从接到扶贫任务开始就立刻投身到实际工作中,从7户吊庄移民动员到整村搬遷,村头一次次响起的喇叭,以及一次次将百姓们组织起来的动员大会,从挨家挨户吃闭门羹到村民们自发聚在一起商量种植销售蘑菇的途径,积极参与到移民新村的建设。通过村民自治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从被动的接受组织安排到携手共创美好家园,从一人带头到形成村民委员会共同商议。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感受到基层民主所讨论的都是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是百姓们看的到、摸得着,可以实实在在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事情,也是让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勾勒了一幅群体人物多元使命共塑美好家园的集体群像
(一)启蒙人物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展现责任担当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启蒙运动是很重要的思想资源”,启蒙者始终一马当先,成为金滩村致富路上的风向标。
基层干部马得福,在“苦瘠甲天下”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靠知识走出大山的他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放弃了去大城市打拼的机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自身所学所得反哺家乡,脚踏实地地投身于建设家乡的实践中。积极完成移民工作,解决安家难、通电难、浇水难的问题,在双孢菇滞销遇到人生岔路口时,面对危险但让人保持警觉的“独木桥”以及平坦但使人麻痹的“高速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难题。在磨砺中,基层干部马得福守住了自己的初心,锻炼了自己坚韧执着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成为带领群众追逐未来的第一领军人。除了马得福这样的主线人物之外,宁夏当地的基层干部还有干练女青年杨县长,在本剧一开头便雷厉风行的下达扶贫任务和吊庄移民计划,在农民种菇的表彰会上,批评了村干部形式主义的不良作风,并在知道蘑菇滞销时,给出积极的解决方案,把蘑菇引进机关食堂,组建销售队伍,提供蘑菇售卖渠道。可以说,作为启蒙者的杨县长成为了当地基层官员的写照。
此外,来自福建的扶贫干部吴月娟与陈金山,以及帮助当地村民走上养菇致富路的凌一农教授更是为西海固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挂职副县长陈金山,带着一口闽普“闯”进百废待兴的金滩村,通过科技手段,帮助农民找到新的产业致富路,借助劳务输出政策,为麦苗等年轻人寻找外出务工的机会,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技能。除了扶贫干部的扶贫工作,福建的专家学者凌一农教授手把手教给村民如何种植蘑菇,更是在目睹蘑菇滞销后,亲力亲为地为村民建立销售网,自垫资金,纾解金滩村蘑菇保价的费用。他们以农业技术传授和劳务输出为主的这种帮扶,不仅起到了扶贫功能,还起到了扶智的作用,引导这些从大山中走出的朴实村民们积极打开思想,接受新事物。吴月娟、陈金山、凌一农发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帮助当地的农民解决生计问题,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大公无私、百折不挠的品质,为对口扶贫事业所做的贡献,正是推动我们这个时代不断前进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他们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值得弘扬的一类群体。
(二)先进个人奋斗路上不怕困难,成就自我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想要拔掉“穷根”,不仅要靠中央的顶层设计、福建干群的对口帮扶,还要有村里的年轻一代踏实肯干,开拓未来。剧集开篇是五六个少年企图“逃离”大山的场景,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他们身上有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战胜贫困,改变命运。
马得宝在得知双孢菇种植推行受阻之时,主动请缨成为政策推行的先行者,给予了扶贫工作极大的支持,对吊庄农民致富起到了引领作用。在积累一定资金后又转向建筑行业,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并承接了移民村的建设工作。白麦苗作为第一批劳务输出到福建打工的女工,凭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克服了一系列的磨难,最终从手笨脑子慢的小女工转变成为高素质的企业白领。李水花是一位认命但不认输的农村妇女,带着残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大踏步赶上扶贫快车,跟着凌教授学习种植技术,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依靠种植双孢菇,开小卖部脱贫,到后来在闽宁镇开超市致富,从贫困村的苦难女性到成为开发区妇女干部的完美蜕变,至刚至柔的她就像是一朵坚毅而通透的太阳花,越是风吹日晒,越是不折不挠。
最后一集,马得福和他的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再次来到了涌泉村,和开篇的“逃跑计划”形成鲜明的对比,昔日的少年没有放弃那片荒山秃岭,他们坚持拼搏奋斗,通过智慧和努力最终战胜贫困,改变命运,用勤劳肯干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力将苦瘠贫地绘成了葱翠的青山,让涌泉村成为“水最甜的地方”,甜在奋斗出的幸福,甜在“山海情”结出的“扶贫”硕果。
三、展现了一幅自强不息民族魂的中国脱贫故事新图景
(一)闽宁手足情深协作脱贫展现中国精神新风貌
《山海情》情谊延绵山海之间,华夏儿女相互帮扶,协作脱贫,颂扬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西部“花儿”,也是对“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民的礼赞。通过剧情中从“闽宁村”到“闽宁镇”的建设轨迹,将兄弟省区携手扶贫的图景呈现出来。从剧名来看,“山”指的发展严重受限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海”主要是指经济文化富庶的福建沿海地区,“情”表达两地携手脱贫攻坚所建立的深厚情谊。从《山海情》电视剧的宣传海报上来看,一幅辽阔的中国地图上放大的闽宁两地,他们隔海相望,以马得福、马得宝、李水花等人为代表的西海固人,背上行囊,张开怀抱,大踏步迎接以陈金山、吴月娟、凌一农团队、支教老师郭闽航等来宁参与建设的党员干部和劳动者们,山海相会,共绘全面奔小康的时代蓝图。在福建干部專家各行各业的帮扶下,借助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创业劳动(如种菇、打工、办厂、开店、教书等)相结合,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二)不惧过去、开拓未来,共圆中国梦
《山海情》电视剧的故事始于1991年,终于2016年,短短20多年间,村里的年轻一代从当初听别人描述未来到通过踏实肯干来开拓未来。剧作的结尾,涌泉村要整村搬迁,老一辈们出于故土难离的情感,固守“根脉”文化,搬迁意味着放弃祖祖辈辈所打拼的成果,去追求一种不具确定性的未来。为了移民成功,村干部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得花广播提出先人是根,后人也是根;老村有根,新村亦有根;勿忘老根,培育新根,生活才能富有根源和多源的活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改变了村民们的观念,奠定了同意迁村移民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四、结语
《山海情》电视剧带领我们回顾了这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凸显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奋斗的可贵,诠释了党带领下的伟大扶贫实践,中国偏远地区终于走出了一条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脱贫道路。同时,该剧也展现了那个年代青年们不惧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意志。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传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时代信仰,引发时代共鸣,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兆霞.以党建促脱贫:一项政治社会学视角的中国减贫经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24-32.
[2]彭真.彭真文选(1941-199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8.
[3]李宏图,邓安庆,李向平,等.启蒙与现代性(笔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7-3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