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22-02-15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特色

肖 贵 清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擘画了2035年中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战略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党逐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较为系统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础上,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的深刻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战略部署。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性特征,更有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825页。。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五个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2)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474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的现代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关系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将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从整体上迈入现代社会,其规模将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复杂任务,其实现路径、发展动力和建设方式也必定带有中国的特点。中国如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将彻底改变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现代化版图,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进步;将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定于一尊的格局,创造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社会撕裂的现代化发展悖论明显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页。。改革开放以来,党紧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坚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妥善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更好推动共同富裕的稳步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求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2—23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不能无节制地索取。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在新时代,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的理念,将生产端和治理端相结合,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污染防治与生态系统保护,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地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紧跟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不走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着眼于人类文明进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3—24页。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主体、道路、内容、成效、意义等,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干什么、怎么干和干成什么等重大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必由之路,回答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什么”的理论之问。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0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主体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党自始至终是领航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干”的实践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具有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提升政治文明,健全人民当家做主体系的根本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建设精神文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始终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世界意义,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要“干成什么”的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1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平等交流、合作共赢的现代化。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原则,提倡“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明优越”(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3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境界,不仅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发展的红利,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了系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以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丰富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实践路径。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同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的发展对于推动世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身的特点,“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23页。。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启了三次科技革命进程,是探索人类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但西方文明不等于世界文明,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现代化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存在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证明,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世界上不存在现成的、唯一的现代化模板,各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还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适应现代化发展潮流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范式的超越。西式现代化曾经创造了现代化文明成果,但西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依靠对外扩张、暴力掠夺的道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这条道路带来严重的两极分化、物质膨胀、阶级对立等弊病。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国家通过血腥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走向现代化的老路,开创了一条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新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范式的超越。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经验,为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弊端、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顽疾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和秩序。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他国颐指气使甚至漠视他国主权,实行长臂管辖。近年来,逆全球化思维和冷战思维不断抬头,多个地区热冲突演变升级,全球治理形势愈加复杂。中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在国际争端和冲突中以对话、协商的态度应对分歧和冲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2年5月19日。。中国积极投身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朝着公平正义方向变革。

二、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部署。“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4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重点谋划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勾画了路线图、时间表和突破口。

(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4页。的两个阶段战略部署,提出要分“两步走”稳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中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164页。,勾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

2021年,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页。,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163页。。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盛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一个承上启下、前后递进的历史进程。其中,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阶段和题中之义。因此,规划好、实施好、完成好这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十分关键。

就时间安排而言,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的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基于这种判断,党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阶段,彰显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153页。的过程。

就任务目标而言,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图景更加清晰。党的十九大整体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报告中多次使用“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基本形成”等字样,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等,勾画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更为具体、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规划部署,在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同时,增加“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17)《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89—790页。等内容,这些新目标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要求,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综合国力、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8个方面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包括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等。这些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将逐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三)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在规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同时,又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5页。高质量完成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才能打造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五年,也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1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77页。,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20)《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80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重点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六个方面(21)参见:《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792—793页。对“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做出部署。党的二十大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任务目标,主要包含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地位和贡献等方面(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5页。。如期高质量完成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和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2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6页。所谓“伟大”“前途光明”,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惠及民众、泽被世界的伟大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已经找到实现这一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所谓“艰巨”“任重道远”,是指这项任务、这条道路前所未有,征程充满挑战。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多发性问题,不确定和难预料的未知因素增多,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立足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新征程中的机遇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危险及考验,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项重大原则。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政治保证、发展道路、价值归宿、根本动力和实践路径。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立足新时代新方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3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使党始终成为经历各种风险考验的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创造百年辉煌、创造人间奇迹的成功密码。“两个确立”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25)《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22页。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前者规定了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后者明确了发展的途径和特点。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页。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相统一,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二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原则。“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2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页。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必须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处理,把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坚持道路自信和战略定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民族和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会有一套就灵的统一模板。党在不断实践、接力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封闭僵化无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改旗易帜会把中国现代化引上邪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立足中国实际、总结历史经验、经过反复探索走出的一条新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鲜明体现着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171页。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一是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二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体智慧和磅礴力量。三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6页。作为一个专题,提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唯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0)《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729页。改革开放从根本上破除了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激发了社会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并使中国发展有了更加宽广的世界场域。当前,中国已经拥有了开启新征程的雄厚物质基础和战略平台,但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难题和困难、风险和挑战。今后,我们仍然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此,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变”“立”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制度条件,充分彰显制度优势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力,并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范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国家总体安全。三是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积极营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氛围。改革开放精神是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是党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近代中国,同国内外敌人、同各种困难和挑战做斗争贯穿于党的百年历程。斗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制胜法宝。一是要正确理解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把握好斗争的目标和方向。斗争精神是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品格,是革命战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新时代担当奋斗精神的综合体现,凝聚着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26页。二是要正确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具体表现,进行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了新时代伟大斗争具体内容,这包括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做斗争,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做斗争,与一切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瘴痼疾做斗争,与一切腐败行为做斗争,等等。斗争的形势是复杂的,内容是多样的,时间是长期的。因此,要适应新的历史特点和斗争的具体实际,既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要善于斗争、善于胜利。三是在斗争中进一步锻炼党、锻炼人民。要在复杂的斗争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为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可能出现的更为严峻的斗争形势和更为艰巨的斗争任务做准备。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特色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