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

2022-02-15田克勤唐立平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田克勤,唐立平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立党立国到兴党兴国,再到强党强国,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凸显了党不断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融入党的指导思想并用以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赓续党的指导思想使之与时俱进,不断真正解决实践问题、彰显巨大实践成就。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系统总结党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的宝贵经验,深入揭示其理论特质、政治品格及其强大政治优势,对于党在新时代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

科学理论只有随着时代和实际发展变化而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永葆其科学性和生命力。百年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地将之融入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并用以武装全党和指导全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才成功锻造成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这是党百年奋斗获得的最宝贵经验和根本成功之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最宝贵经验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基本纲领,确立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初心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然而,党在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90页。中怎样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极为困难、极为特殊的问题,或者说怎样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来自俄国的列宁主义变成“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第390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执行上级决议和指示,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中国革命特殊的复杂问题。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56页。的斗争中,在对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验的总结中,毛泽东首先提出了必须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6)《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1页。等正确主张和原则。党开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极复杂、斗争极困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7)《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52—953页。,运用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在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新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遵义会议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第390页。——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确立,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上,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走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并对世界政治格局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对中国社会建设的指导上,引领中国胜利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党自身建设的指导上,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强化思想建党,形成党的“三大作风”“三大法宝”,使党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功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任务。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最重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阐明了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3页。,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66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在新阶段的赓续,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理论成果。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43页。的任务。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将其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这一创新成果写入党章。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引下,党确定了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正确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带领人民“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这一指导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又一科学成果。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在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带领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1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页。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最基本经验。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并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42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党带领人民在新形势下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最鲜活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出发,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两个结合”概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书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下简称“两化”)的光辉典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十九大将这一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确立习近平在全党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开辟“两化”新境界的明确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两化”理论创新成果。

在这一思想科学指引下,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的中国发生了全方位、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从对党的建设的引领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伟大工程持续推进并取得全面进展,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在自我革命的锻造中更加坚强;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引领看,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同时代发展、同中国具体实际新要求相结合,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从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看,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掀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崭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民族复兴伟业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彰显出非凡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把“中国化时代化(‘两化’)”创新成果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青年,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获得的最基本经验,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所获得的最宝贵经验,也是经过历史检验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结论。

二、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理论特质和政治品格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建党百年讲话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重要论断。这两个“行”不可分割,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没有“马克思主义行”(1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就没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没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就不会持续有“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两化”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为“两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也是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第1版。。这是基于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本质认识所做出的重要判断,也是被党百年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个基本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超越时空的科学属性和理论特质,赋予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进而集中展现了党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如何对待自己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彰显了共产党人鲜明的人民立场和自我革命的最大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7页。,“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9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本质和发展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与其他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区别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对以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人类先进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它把唯物辩证观点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他们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4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方法论与世界观一致性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在本质上的统一,反复强调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两化”的历史进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毋庸置疑。但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党内也曾存在着诸如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从反对以“本本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以主观主义(包含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到反对以“僵化、半僵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再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23)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仰。党的历史表明,当以错误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而当以主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党和国家事业就会得到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4)《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1页。。只有依据中国国情创新性发展,才能科学地指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取得成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两化”获得的宝贵经验。

进入新时代,党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发生了伟大变革。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更加团结统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能够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及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历史性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够开创新局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自强之所以能够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所以能够更加充实、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转折和全局性变化,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之所以能够越走越宽广,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之所以能够显著提升,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引领。

(二)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理论特质是政治品格的基础,政治品格是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2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8页。,“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9页。。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社会占统治地位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理论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页。,“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0页。。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突出强调了无产阶级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承担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深刻道理。马克思主义这一鲜明的政治品格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因而又能够同时站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人民军队的宗旨、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宗旨,到明确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作为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到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0)《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9页。,到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再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3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1页。重大论断,党始终厚植人民情怀、坚定人民立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3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48页。,也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与人民立场、无产阶级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0页。这一政治品格摆脱了其他政党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深刻地宣示了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这个根本道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政治品格,牢牢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3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1—12页。,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基本历史经验之一,并一再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7页。,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又是对其理论特质和政治品格的进一步彰显。马克思指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就是说,这种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也不怕同现有各种势力发生冲突。”(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页。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5页。,深刻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仅要具有进行最彻底革命的精神,也要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对同盟的组织建设等问题的规定,到《共产党宣言》对共产党人提出严格的政治要求,再到《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提出“每一支部应对接受的会员的品行负责”(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4页。,重视无产阶级政党成员的素质建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正确对待自己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4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70页。。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如果我们思想中、工作中有了缺点错误,要随时准备修正”(41)《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页。,因为只有真理才符合人民,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通过实行正确的、认真的而不是歪曲的、敷衍的自我批评,自己解决自己的错误,可以有效地抵抗各种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侵蚀党的肌体。自我批评也因而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典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坚持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作为党最鲜明的品格、党最大的优势,以严密的自我革命制度约束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应对化解“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巨大风险挑战,使一个时期以来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独有的政治品质,通过一次次的自我批评、自我修复、自我革命进行深刻锻造、高度淬炼,党才历经风雨而不倒、渡尽难关而奋起,化危为机、由弱变强,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彰显出党的强大政治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优势集中体现为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42)李婧、田克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1期。,正在彰显其强大的制度优势和生机活力。党的自我革命所引领的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不仅拥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两化”最新成果的指引,更拥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严密的中国特色制度体系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充分体现了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和全权性,“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政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新型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同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制度创新,等等,这些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方面制度是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的科学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已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作用”(43)李婧、田克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与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两化”创新成果为科学引领,系统解决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对待自己等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4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时代新征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地指导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化”最新成果,其出场和在场都深刻“反映着时代变革的规律,体现着时代进步的贡献,预示着时代发展的方向”(45)田克勤:《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赓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继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是持续提升全党的凝聚力、动员力、创造力的根本路径。

(一)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过去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今后继续成功的根本思想保证。

不断谱写“两化”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4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9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永葆青春活力、站在时代前沿,就在于其是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理论,能够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这一理论特质决定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时代特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样态,开拓新境界。

不断谱写“两化”新篇章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回望党百年奋斗历史,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社会变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之所以能够彰显出其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依据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与时俱进地推进“两化”理论创新。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面对时代、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党进一步深入回答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两化”新境界,这是党继续走向成功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二)“两个结合”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途径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需要为基础,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4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这就深刻揭示了推进 “两个结合”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同当代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内在逻辑及其重大意义,进而为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开辟“两化”新境界、谱写“两化”新篇章指明了根本方向。

谱写“两化”新篇章,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应首要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及“两化”的态度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两化”同样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必须要有始终如一的态度,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准确掌握,并付诸实践;就是实事求是,以真理的精神对待真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客观的、全面的、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着眼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就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要求,不断回答和解决党和国家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4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60页。、如何“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4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37页。、“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50)习近平:《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2022年1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页。等事关人民生活幸福、事关中国以及世界未来发展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谱写实践基础上的“两化”新篇章。

谱写“两化”新篇章,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结合的提出,是对“第一个结合”认识持续深化、不断升华的结果,同“第一个结合”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结合的提出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不仅继续证明了坚持“第一个结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而且证明了坚持“第一个结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证明了提出“第二个结合”的必要性。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民为邦本、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基本理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5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之“根”、之“魂”。只有不断推动植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漫长而璀璨发展的历史,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昭示的民族共同体发展和民族多元一体演进路向,持续弘扬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深刻诠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意涵;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原则,以新时代中国理论与实践激活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使得中华文化日益贴近时代;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大地上牢牢扎根;必须坚持把这些思想的精华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贴近群众生活,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认识、认同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以及二者的结合,不断夯实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历史与群众基础。

(三)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谱写“两化”新篇章,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集中体现为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总的观点、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开辟“两化”新境界,必须准确把握好蕴含于这一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重把握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理论意蕴。

第一,准确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革命,生动诠释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这一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推进“两化”理论创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以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础性力量,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的动力,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作为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以人民所喜爱、认同、拥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指引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谱写“两化”的新篇章。

第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理论自信。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成果自信精神的丰富发展。这一思想在创立、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展现了强烈的理论自信,饱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5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62页。党理论自信的底气源自百年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两化”创新成果指导中国伟大社会实践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源自这一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特质。这一思想在当今世界西方强势话语仍然遮蔽真理的语境下,自觉、自为地进行中国理论的建构与创新,深耕了理论自信的动力源泉,夯实了理论自信的制度基础,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也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底色,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担当。

第三,准确把握这一思想蕴含的思想方法论。“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这就是方法论。”(5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0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着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任务中,创立了其思想方法论。这一思想方法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论的普遍性,如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历史主义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论等,其中系统分析方法突出强调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5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又体现了基于指导新时代实践的特殊性,如突出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方法论,抓住突出问题以破解矛盾的问题导向方法论,从中国与世界的普遍联系中谋中国人民幸福、谋人类进步和世界大同的胸怀天下方法等。这些方法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两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总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科学引领作用,深刻感悟贯彻其中的理论定力、理论创造,常学、常悟、常进,做到学之而后知之、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坚定地以这一思想为指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