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内功广东造船业完善产业链
2022-02-15邝展婷
本刊记者 邝展婷
“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到产业链整体的补充完善,我们从‘练内功’开始,推动智能制造落地、推动本地配套的发展,从而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介绍,近年来,广东省船舶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船企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船舶总装建造的社会配套本地化率也在稳定上升。
2021年,虽然仍受疫情影响,但广东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上升幅度较大,同比增长77.22%;截止到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同比增长42.06%。
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落地
在广东,既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这样的第一梯队大型央企,也有众多中小型船舶企业,她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2021年11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举行数字化转型咨询项目启动会,携手华为开启数字化转型新进程。华为专家团队将对广船国际技术中心、科技信息部、组织人事部、财务中心、生产管理中心等11个部门以及生产现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全面梳理广船国际数字化转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信息化远景目标及实施路线,提交信息化规划方案。
据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进,广船国际计划将逐步实现: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构建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快速敏捷开发,加速业务持续创新;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持续推进研发设计平台、资源一体化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使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实现必要的数字化管理,充分感知企业运行状态,通过分析、预测,以及算法模型,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这可以说是广东船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式举措。
在龙穴造船基地,依托深中通道项目,广船国际与黄埔文冲联合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上海中船临港船舶装备有限公司,已经建设了“三线一系统”:平面分段生产流水线、小组立智能焊接流水线、板材/型材切割改造升级工程和车间信息化管控系统,将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设备建设上,广船国际把研发设计平台、资源一体化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综合管理平台这四大信息化平台作为建设重点,加快一体化平台全面上线运用,推进外部协同平台建设,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持续推进3DE及AM研发设计平台应用,提升设计建模出图效率;推进生产资源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优化完善落地执行,推进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黄埔文冲则构建数字化船坞系统,应用三维模拟搭载技术,通过在船坞边设置永久坐标,在虚拟系统中形成船坞三维坐标系统,将船坞三维坐标系与设计系统中的船舶三维模型坐标系相统一,通过与预设坐标点与实际坐标点的对比,实现分段搭载的快速定位、比对、调整。
多点开花的“头部”企业为广东船舶工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而中小船企则通过卓有成效的信息化“补课”,规范船舶建造全流程的精益管理和设计水平,加速智能化步伐。从2019年起,广东船协就开展了船舶生产条件评价、船舶设计单位设计资质评价工作,推动地方船企、尤其是中小民营船企练好内功。
广东船协的船舶生产条件评价依托广东省船舶行业专家智库进行。调研组围绕着“质量、效率、效益、安全、环保”五个重点方面,分别对生产车间、室内仓库、室内加工车间、码头、安全生产、危险品仓库等全流程进行了检查,抽查管理文档、调取控制文件,对基础管理软件应用实效性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评审。同时,专家组还会根据智能制造、碳减排等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对船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船舶设计单位设计资质评价,从基础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以及技术装备和应用等方面对船舶设计单位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级别,为船东和船企选择船舶设计单位提供参考,便于船级社、船检单位开展工作,同时,也为符合资质的船舶设计单位拓展市场保驾护航。
3年来,广东省已有20余家中小民营船企通过了船舶生产条件评价,获得了相应证书,帮助他们开展经营接单工作。通过“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促进优质船舶产能拓展市场,间接推动低端产能的自然淘汰。据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远舟科技英辉南方牢牢把握数字化造船技术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步上升到了CAD/CAM(设计软件采用SHIP CONSTRUCTORS)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层面,在铝合金船艇制造设备方面,应用数控等离子切割等设备和技术,实现控制层的控制和闭环;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在取得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管理体系安全四合一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也在向数字化转型方面努力;广东凯力船艇、江龙船艇等也紧跟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广东船舶产业的竞争力,从2021年新承接订单数据可见一斑。
产业链完善:逐步突破配套“老大难”问题
配套,一直是广东船舶工业的“老大难”问题。广东省的传统工业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行业的配套能力相对薄弱,而船舶工业的配套产业更是呈现出产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少、自主研发能力弱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船舶建造的需求。
船用设备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一个大型造船总装企业船用设备是影响船舶成本、性能、效益、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化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船舶配套业最发达的当属长三角地区,但是外地配套存在较高的运输成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等压力,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配套周期不可控、工程技术人员流动难等问题,也是对船企的一大挑战。
广东船协会长殷学明指出,要为广东船舶企业的总装生产提供完善的社会配套,必须培育、扶持本地优质配套企业,提升广东省船舶配套产业链供应链能力,构建安全的配套产业链供应链。
为此,广东船协发挥平台作用,多次召开了船舶配套供需信息对接专项工作的相关会议,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多家船舶企业、配套企业以及有志于涉足船舶行业的制造企业,共同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探索陆用产品“下海”。2020年,广东船协通过制定专业的船舶配套企业评价标准,选定推荐了13家制造企业进入船企配套名单目录,并协助多家企业与船企达成了合作。2021年,广东船协针对广东船舶制造中的配套瓶颈问题,进一步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在分段配套方面,向着大型船企豪华客滚船、公务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产品订单比例增加,以及船舶轻量化的行业趋势发展,对本地分段配套、尤其是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制造的需求正在增加。广东船协计划发挥本地中小型铝合金船艇建造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本地总装、本地配套的社会化配套模式。
在舾装配套方面,广东船协则致力于推动陆用产品制造企业“下海”“上船”,完善本地船舶配套产业链。如电缆、油漆、消防设备、金属构件等产品,在广东有相当成熟的制造配套,其生产的智能化程度高、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较好、规模化生产成本可控,但过去都以陆用市场为主。在船协、船企和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广东鹏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澳通电缆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成功完成相关认证,开拓了船舶配套市场。
对于提升船舶配套本土化率,船企同样积极性高涨。广船国际副总经理金利潮表示,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三分之二,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本地船舶配套产业链、打造配套供应链工作十分有意义。
近年来,广船国际致力于提高豪华客滚船的内装配套国产化率。在阿尔及利亚豪华客滚船生产准备阶段,广船国际设计建造团队就主动走访广东广州、中山、佛山等地的家装企业,根据内装设计风格和船舶配套产品技术要求,寻找合作对象。“广东本地的内装产品,其实在技术指标、生产能力等方面都与船舶配套需求相差无几,只是一直没有开拓船海市场。”该船技术经理汪建华介绍,同行的船东方设计技术人员都对广东本地内装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赞不绝口。在船企和内装产品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阿尔及利亚豪华客滚船实现了内装配套国产化率近100%的突破。而在阿尔及利亚豪华客滚船的示范下,此后建造的豪华客滚船内装配套国产化也实现了大幅提升。“不仅能降低船舶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物资纳期、产品调试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可控度大幅提升!”汪建华说。
推动陆用产品“下海”并不是船舶行业的一厢情愿。2021年10月22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智能装备制造、商用空调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11月5日,格力电器又与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在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豪华邮轮产业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主要研究推进陆用空调系统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应用及可能涉及的技术方面的合作,还考虑将在海门邮轮配套产业园内的项目进行合资合作等。
去年11月19日,2021年船舶配套供需信息对接会在广州举行,吸引了省内船体、通信设备、电子电器设备、主机、螺旋桨、发电机、救生设备、居装、涂装等相关专业的众多配套企业参加,促成了多项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