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中多糖化学组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022-02-15康文艺蒙丽君屈姣姣刘丽军李昌勤

食品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花中多糖抗氧化

康文艺,蒙丽君,王 莉,屈姣姣,刘丽军*,李昌勤,*

(1.河南大学 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2.开封市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南 开封 475004;3.河南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4.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国是花卉文化的发源地,3 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已有对花的记载。战国时期已有关于花栽培的文献,至秦汉时期花的记载就已较为丰富。近年来,中国的花卉产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花不仅在美化环境、城市规划、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十分高的生物学活性,据统计,在已知的花类植物中,77%的花类可以直接药用,另外还有8%的花类经过加工后也可以药用,在临床上菊花具有降火解毒、舒肝明目等功效;玫瑰花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水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清蛇毒,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月季花、杜鹃花和芍药花对治疗妇科病如闭经、月经不调等均有一定的作用[1]。

植物化学研究表明花中主要含有黄酮、挥发油、有机酸、多糖、萜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花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肿瘤和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作用,通常被认为是花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其生物学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常被忽视。然而,在近10 年内,多糖在细胞活性和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鲜见关于花中多糖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综述分析的报道。本文主要概括近5 年来自23 科植物35 种花中的近百种多糖,总结花中多糖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花中多糖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以期为花的相关保健品及辅助治疗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本研究认为,在华法林初始抗凝期间,胺碘酮能缩短华法林抗凝达标时间和INR达标维持时间,但对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抗凝总体达标率影响不明显。然而,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众多,可能会涉及到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患者的饮食结构等。本研究纳入影响因素局限,且样本量偏少,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因素研究的临床验证。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上述的评价方法对34个水电工程边坡进行稳定性分别评价。以mrqd指标为例,其综合云模型的部分MATALAB语句有:

1 花中多糖的结构研究

本综述对来自五加科、唇形科、蔷薇科、菊科、豆科、仙人掌科和锦葵科等23 科中的35 种花类近百种多糖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近年来大部分对多糖的研究仅从分子质量、单糖组成以及残基的连接位置和顺序、糖苷键的构型等方面进行一级结构的解析,部分研究通过现代光谱技术和甲基化实验等化学方法对多糖主链的构象进行二级结构的解析,但很少有对多糖空间构象和分子空间上相互作用进行高级结构的解析。何慕雪等[2]对分离得到的霸王花多糖(hylocereus undatus polysaccharide,HUP0)进行结构分析,利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high perfo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differential refraction detector,HPSEC-MALLS-RID)联用法测定该多糖的分子质量为33.24 kDa,根据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HUP0的单糖组成,结果发现HUP0只由半乳糖组成,并最终确定HUP0的结构为(1→4)-β-D-半乳聚糖。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单糖组成及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冯峰等[3]比较不同部位的霸王花粗多糖发现其多糖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采用HPLC对多糖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多糖分子质量均大于106Da,单糖组成都含有半乳糖(galactopyranose,Gal)、阿拉伯糖(arabinose,Ara)、甘露糖(mannose,Man)、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GlcA)、葡萄糖(glucose,Glc),及少量的鼠李糖(rhamnose,Rha)、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GalA)和木糖(xylose,Xyl),但单糖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Yin Zhenhua等[4]从紫荆花中分离到2 种均质杂多糖紫荆花多糖(Cercis chinensispolysaccharide,CCp)-1和CCp-2,分子质量分别为17 060 Da和8 303 Da。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析表明,CCp-1和CCp-2单糖组成相同,均由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但单糖组成的物质的量比不同。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um,IR)分析显示CCp-1和CCp-2均具有α型和β型糖苷键。三螺旋结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CCp-1和CCp-2具有三螺旋构象,呈不规则多孔层状结构。此外,甲基化和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分析表明,CCp-1至少包含5 种键型,包括1,5-Araf、1,2,4-Rhaf、1,6-Galp、1,4-Xylp和1,6-Glcp。

Qu Honglan等[30]在体外实验中发现TFPB1能够下调AKT磷酸化,下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杜星芳等[49]研究发现菜芙蓉多糖能抑制H2O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并且随着AMP质量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Chen Yiyong等[53]研究发现TFPS能延长S180小鼠存活时间,提高血浆IL-2和IPN-γ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4+/CD8+百分比。此外,TFPS显著增强了延迟型超敏反应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可以通过免疫刺激活动增强宿主对肿瘤的防御反应。Chernykh等[87]研究了菊蒿花多糖复合物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ABCB1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在transwell系统中的转运来评估体外Pgp活性,结果显示多糖降低了ABCB1的活性,通过比较非索非那定对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和普通唐花多糖复合物的表观渗透系数及其比值,发现多糖对Pgp的抑制作用强于维拉帕米。在体外实验中,菊蒿多糖复合物比经典的转运抑制剂维拉帕米更能抑制ABCB1蛋白的功能。孙翠翠等[88]的实验结果表明藏药绿萝花粗多糖能显著上调荷瘤小鼠血浆IL-2、TNF-α、IFN-γ的水平,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效果,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刘宜峰等[89]认为款冬花多糖通过增强微小RNA-99a(micro RNA-99a,miR-99a)的表达以及降低PI3K/AKT信号的转导来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表2对近年来花中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

表1 花中多糖的结构Table 1 Structures of polysaccharides in flowers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 花中多糖的生物活性

随着对花中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发现多糖是花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也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生物大分子,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花中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神经保护、保护肝脏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花中多糖在对治疗糖尿病、癌症和便秘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是保健食品和药物研究的新热点[51]。

2.1 抗氧化

Zheng Jingyun等[52]认为花中多糖大部分都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能力,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H2O2处理后的细胞活力。Chen Yiyong等[53]比较茶花粗多糖与纯化的低分子质量多糖TFPS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TFPS对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保护溴苯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而且可以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研究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也会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Hou Xiaoyan等[51]研究发现超声辅助提取的杭菊花多糖(Chrysanthemum morifoliumpolysaccharide,CMPs)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多糖的糖醛酸含量对多糖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Zhang Chaoli等[22]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分析表明,RRPS-1和RRPS-2都具有明显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0.05~3.20 mg/mL)清除能力呈质量浓度依赖性。酸性多糖RRPS-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高于中性多糖RRPS-1,这可能是由于RRPS-2中含有更多的糖醛酸。

此外,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大量的花中多糖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如霸王花[3]、木槿花多糖[54]、代代花多糖[55]、金银花多糖[56]、虫草花多糖[57]、白首乌花多糖[58]、山茶花总多糖[59]、绿萝花多糖[60]、打破碗花多糖[61]、刺槐花多糖[62]、紫藤花多糖[63]、罗汉果花多糖[64]、金蝉花多糖[65]、玫瑰茄多糖[66]、人参花多糖[67]、泡桐花多糖[68]、水芫花多糖[69],其中木槿花多糖[54]、人参花多糖[67]和泡桐花多糖[68]抗氧化活性与多糖浓度呈现剂量依赖性。一般认为花中多糖主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发挥抗氧化能力,铁皮石斛花多糖等少数多糖还具有较高的金属螯合活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受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糖苷键类型和糖醛酸含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糖醛酸被认为在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多糖中糖醛酸含量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强。低分子质量组分数量越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越高。因此,花中多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近年来花中多糖结构信息汇总如表1所示。

表2 花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Table 2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in flowers

2.2 抗炎

Georgiev等[31]研究发现薰衣草花多糖-L1和薰衣草花多糖-L2能增强中性粒细胞β2-整合素的表达,诱导ROS和巨噬细胞NO的生成,其中薰衣草花多糖-L1通过抑制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调理酵母多糖颗粒(opsonized zymosan particles,OZP)激活ROS增强β2-整合素和补体结合活性,表明薰衣草多糖具有抗炎活性。Yang Qiuxuan等[37]在药效学实验中采用氧酸钾和次黄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SD大鼠模型研究金银花多糖LJP-1的抗高尿酸活性,结果发现,LJP-1能明显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from buttermilk,XOD)活性。此外,在尿酸钠晶体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小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这些结果表明LJP-1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Fu Aikun等[70]的实验研究显示100 mg/mL紫锥菊多糖提取物(polysaccharide enriched extract ofEchinacea purpurea,EE)可以通过增加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I类分子的表达显著激活巨噬细胞。同时,EE上调了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acrophage 1,M1)的标志物,如IL-1β、IL-6、TNF-α和NO的产生。EE可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花中多糖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调节IL-2、TNF-α、IFN-γ的水平、刺激免疫活动增强宿主对肿瘤的防御反应。但是,还需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来验证花中多糖是否对正常的人类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花中多糖主要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如IL-1β、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COX-2等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可以作为开发新型天然抗痛风剂的候选药物。

2.3 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免疫功能不足以抵抗细菌、病毒、真菌,而导致一系列疾病。人参的免疫调节活性与多糖的提取分离方式、单糖成分、分子质量和单糖的连接方式密切相关。Chen Dan等[11]研究认为肠道是膳食多糖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场所,肠道健康对宿主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体内实验表明TFPS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激活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小鼠结肠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Janus激酶(Janus kinase 2,JAK2)通路,提高血清中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IL-1β、IL-2和IL-6水平,在mRNA水平上增强肠黏膜完整性基因的表达,改善肠屏障。增强肠道健康是TFPS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关键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长期摄入TFPS(200 mg/(kgmb·d))对TLR4和TNF-α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表明TFPS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性利用,意味着长期摄入TFPS不会导致过度的肠道免疫反应。而TFPS可以明显升高盲肠内容物中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含量,提高肠道适应性免疫。这基本上是有利于肠道健康的作用[71]。He Yanfei等[26]的实验结果表明,PCSPA和PCSPB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NF-κB通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mRNA的表达,从而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而PCSPA的三螺旋结构可能是其增强免疫活性的原因。

研究表明多糖调节机体免疫活性可能是由于与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引发多种细胞和分子活动[18]。在体外,多糖主要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释放NO、分泌TNF-α、IL-6、IL-1β和干扰素-γ(interferon,IFN)来激活RAW264.7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补体系统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在体内,多糖能提高脾脏和胸腺等免疫器官指数,刺激淋巴细胞[72]。无论在先天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中多糖都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毒性小。同时可以减少常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如细胞毒性,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等,可以用作口服或注射药物,是一种潜在的天然免疫调节剂,也可能是畜禽工业中一种有价值的新型免疫增强剂或佐剂[73]。

多糖主要通过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促进胰岛素分泌或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等途径来治疗糖尿病,并且多糖对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等都有明显改善作用。而花中多糖不仅能降低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并且副作用少,作用靶点多,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原料[79]。

表3 花中多糖的免疫活性Table 3 Immunoregulatory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in flowers

2.4 降血糖

Zhao Chunzhi等[40]研究发现菊花粗多糖在50 g/mL时能保护胰岛细胞免受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损伤,并能清除羟自由基,减少胰岛细胞ROS生成,对四氧嘧啶或小剂量多次链脲佐菌素(multiple low doses of streptozotocin,MLD-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糖尿病活性。孟磊等[79]研究发现木槿花多糖通过改善II型糖尿病血脂代谢、氧化应激水平、激活磷脂酞肌醇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信号通路,改善肝糖原代谢发挥降糖作用。Wang Dongying等[80]以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LJP的脂质和降糖活性,结果发现LJP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食物和水摄入量以及血液中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含量以及肝脏中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浓度,证实了LJP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Chen Yiyong等[53]在体外和体内的研究中发现TFPS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能力。传统水提法得到的TFPS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微波辅助水提法得到的TF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很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TF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不同可能是由于TFPS中性多糖含量和分子质量不同。Han Quan等[81]进一步对茶花多糖(tea plant flower polysaccharide,TFP)-1和TFP-2的抗糖尿病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显示TFP-1和TFP-2(0.2~2.0 mg/mL)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此外,TFP-2连续给药3 周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并且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第二次注射四氧嘧啶后,TFPS可提高SD大鼠的体质量和生长速度,降低血糖水平。Zhao Xiangmei等[82]比较灰毡毛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华南忍冬4 种花蕾中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这4 种多糖通过降低血糖、改善高脂血症以及增加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明显改善STZ诱导大鼠的糖尿病。Guo Yu等[83]通过研究酸浆花萼多糖(Physalis alkekengipolysaccharide,PPSC)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发现PPSC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清蛋白水平,增加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PPSC对β细胞坏死有保护和逆转作用。此外,口服PPSC可上调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PI3K、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s 4,GLUT)mRNA的表达。

部份花中多糖的免疫活性总结如表3所示。

2.5 抗凝血

张晓凤[24]的体内抗凝血实验结果显示2-Ib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凝血共同途径3 种途径达到抗凝血作用。Yin Zhenhua等[4]从紫荆花中分离得到的杂多糖CCp-1和CCp-2在体外凝血实验中能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通路和凝血酶活性,控制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化,具有良好的促凝作用。此外,该学者又通过测定APTT、TT、P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表征LLp-1a和LLP-3的体外凝血活性,发现LLp-1a和LLP-3在体外均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而LLp-1b在体外具有促凝活性[27]。Wang Lili等[41]通过测定APTT、TT、PT和FIB评价罗布麻花多糖Vp2a和Vp3的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Vp2a-II可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抑制血液凝固,Vp3主要通过外源性途径和凝血途径抑制血液凝固,具有抗凝血活性。但这些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6 缓解便秘

Wang Jinmei等[84]研究发现菊花多糖能显著提高大鼠粪粒水分含量和小肠推进率,恢复结肠组织病理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肠道蠕动。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菊花多糖可以通过调控大鼠肉瘤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5的表达,减轻肠道病变,增强肠道稳态,增加氨基酸摄取,促进肠道运动,缓解便秘。Chen Dan等[85]在体外模拟厌氧条件下,研究TFPS对正常和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环境具有益生菌促进作用,但TFPS对IBD可能具有促炎作用而非治疗作用,其体内实际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Chen Dan等[10]又进一步研究发现TFPS在唾液、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等模拟消化模型中未被降解,而TFPS的分子质量以及总碳水化合物和还原糖经人粪便微生物菌群发酵后均有所下降,说明TFPS可被人类粪便微生物菌群利用。此外,TFPS体外发酵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别是提高了拟杆菌门与厚壁菌的比例,并丰富了普雷沃氏菌。

多糖由于其不可消化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可到达远端肠道,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这是调节肠道稳态和免疫反应的重要途径[86]。茶花和雪菊花可作为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食品的原材料。

花类资源在中国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多糖通常被认为是花中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在保健品、辅助治疗药物、化妆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作为稠化剂或胶凝剂的应用潜力[48],还可以作为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和天然食品添加剂[52]。

2.7 抗肿瘤

提取方法对多糖的得率、糖含量、单糖组成和结构性质也有显著影响。Guo Huan等[5]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从雪菊花中分离得到3 种不同的多糖,分别是热水提取雪菊花多糖(hot water extraction of snow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SCP-W)、超声提取雪菊花多糖(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of snow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SCP-U)和微波提取雪菊花多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snow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SCP-M),研究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雪菊花多糖化学结构有显著影响。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这3 种多糖的单糖成分相似,均含有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但具体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乳突根治术能够清除患者中耳内各部位的病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中耳炎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不够,而且耳部的生理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很多患者对乳突根治术保持怀疑的心理,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康复。本文中,对80例行乳突根治术的中耳炎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采用HPLC方法对添加可可碱的发酵液进行含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为期10 d的发酵对发酵液中可可碱的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这意味着发酵液中的可可碱可能不能被冠突散囊菌生长繁殖所直接利用,这可能与咖啡碱较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由图3可知,发酵结束时在发酵液中能检测到少量的咖啡碱,这说明冠突散囊菌可能能以可可碱为前提合成咖啡碱。

2.8 保护肝脏

刘泽鑫等[58]通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体内实验发现白首乌花多糖可以通过提高肝脏抗氧化酶的活力,降低肝脏MDA脂质过氧化能力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保护肝损伤作用。刘广庆等[90]在体内实验中发现虫草花多糖通过抑制肝脏炎症和抑制肝实质细胞凋亡来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孙华林等[91]研究发现洛神花多糖能有效减少胃黏膜组织溃疡、减轻肝脏肿胀与肝细胞变性坏死,具有良好的保护肝脏能力。由此可见,花中多糖主要通过改善肝脏炎症来发挥良好的保护肝脏效果,能够为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9 神经保护

Su Danying等[35]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研究发现LJPB2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在中脑动脉栓塞/再灌注诱导的脑损伤大鼠中,LJPB2通过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iNOS活性和NO的产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梗死体积。Liu Qin等[38]利用硫黄素T(thioflavin T,ThT)荧光光谱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LFA03-a,结果表明,LFA03-a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淀粉样肽42(amyloid beta 42 peptide,Aβ42)的聚集,并阻碍Aβ42的寡聚。此外,LFA03-a轻度诱导PC12细胞分化,促进神经细胞产生。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花中多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天然药物制剂,在治疗和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10 其他

花中多糖除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外,还具有抑菌、治疗骨质疏松、保护淋巴细胞等作用,如玫瑰花蕾多糖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衰老能力[20]。Zhang Chaoli等[22]采用质量法测定了RRPS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甘油和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甘油和壳聚糖相比,RRPS-2具有一定的保湿活性,并推测RRPS-2较强的保水能力可能源于其醛酸含量和空间网结构。还发现RRPS-2具有较强的体外保湿活性,在制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秋葵花多糖具有稳定的热性质,在不同浓度下表现为剪切变稀和正常牛顿流体性质,在材料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潜力[46]。郭孟璧等[92]通过研究发现大麻雌株花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效果,对大肠埃希菌等其他8 种人体致病菌无抑菌活性,并且在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高。Chen Xiaoxia等[42-43]研究发现0.13 μmol/L HLP50-1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具有明显的增殖、分化和矿化作用,而在0.17 μmol/L和0.34 μmol/L下,HLP50-2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两种多糖都具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候选药物。在功能食品、保健品、药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毒性研究中,月季、菊花和桂花提取物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安全水平为百万分之百,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健康产品,具有不同的健康效益[52]。Magdalena等[93]研究发现地榆花和小蓬草花中多酚-多糖的结合物在维持骨髓性白血病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同时,能保护外周血单核细胞免受γ辐射的损伤,可以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的淋巴细胞免受辐射损伤,符合潜在应用于放射防护的标准。Li Liyan等[94]利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研究发现槐花多糖通过MAPK通路显著下调户外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照射HaCaT细胞中JNK磷酸化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有效保护HaCaT角质形成细胞免受UVB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对UVB诱导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代代花多糖具有镇静、利尿及减慢心率的功能,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无任何毒副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新药,并不断扩展其在保健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代代花多糖能降低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脊髓反射机能亢进,也可用于缓解急性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95]。

4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44~80岁,中位年龄64岁;胰腺头颈部肿瘤34例,体尾部肿瘤7例;病灶直径1.6~8.2 cm,中位直径3.7 cm;CA19-9水平2~1 600 IU/ml,中位水平500 IU/ml;16例装有胆管支架,11例转移后接受其他治疗(其中2 例接受TACE、3例口服抗肿瘤中药、2 例射频消融、3例吉西他滨化疗、1例接受I125内照射),32例联合口服S-1。截止2017年8月31日,37例患者死亡,4例存活。中位生存期352 d(84~697 d)。

3 结 语

如果和周围的其他国风相比较,则《唐风》的特点更为突出。 《魏风·葛屦》:“维是偏心,是以为刺”,《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种决绝的态度,《唐风》中绝不会有。 《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这种热烈直率的表达,《唐风》中也看不到。 一切都是那么幽深厚重。

虽然对花中多糖的多种药理活性已经有所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作用靶点、毒性实验、体内外实验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对多糖进行结构表征是研究多糖各种活性的前提。但由于多糖结构(包括一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的复杂性以及纯化工作的繁琐性,极大限制了多糖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加强对多糖的鉴定与分析。首先,多数多糖的纯化工作并不完全,仅通过分子质量分布是否单一来评价其均一性并不严谨。对此,Amicucci等[96]将结构复杂的多糖氧化分解为低聚糖后采用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特点的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对其检测。其次,多糖在体内的构象时刻变化,并且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某一条件下多糖的稳定构象并不一定是其发挥活性时的最佳构象,因此研究多糖进入体内后与受体结合、发挥活性时的构象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和分析作用机制十分重要。

民族主义的再度形塑——谈大江健三郎“反核”文学的思想内涵 ………………………………… 张 剑(1.103)

目前的多糖研究多集中在生物活性层面,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构效关系也不明确,目前主要使用化学方法与仪器方法对多糖的构象进行研究,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也逐渐在多糖构象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此外大部分生物活性研究也仅进行体外实验,而对体内生物活性并没有进行相关研究,应加强对花中多糖活性的体内和临床研究以揭示其结构-活性关系,为开发安全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等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花中多糖抗氧化
菠萝蜜多糖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逍遥散对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浅谈高温抗氧化涂料在LF炉石墨电极的应用
基于陇药黄芪多糖的提取与修饰研究
咏菊
花中四君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式染色布花工艺
留住容颜之抗氧化
沙蒿多糖乳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