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2022-02-15李志宇
李志宇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辽宁 沈阳 110040)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便次少、便难、便干并伴有腹胀等症状[1]。便秘作为临床常见病亦是难治病,大多数便秘患者,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方式为改善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作息、排便习惯,同时配合药物[2]。短期内治疗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药物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病情反复,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慢传输型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其以症状记载,病机分虚实,病变在大肠,多与肺、脾相关[3]。根据针灸学理论,将药线与针具结合,穴位埋线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循行、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从而对疾病起到治疗的效果[4]。本次试验通过对82 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穴位埋线对本病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年1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2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4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 例。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22 例;年龄为30~62 岁,平均年龄(46.44±3.37)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26±3.18)年;排便间期5~9 d,平均排便间期(7.42±1.36)d。治疗组男性17 例,女性24 例;年龄为32~60 岁,平均年龄(47.59±3.08)岁;病程3~14 年,平均病程(6.11±2.77)年;排便间期4~10 d,平均排便间期(7.15±2.79)d,2 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6];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依从性良好;结肠传输试验阳性;无其他严重消化道疾病。排除标准: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便秘;对所应用药物过敏或拒绝穴位埋线治疗者;以及精神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2 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41 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482),2 mg/次,1 次/d,疗程4周。嘱多食粗粮、蔬菜、水果,摄水量充分,按时如厕,注意减少排便时间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操作:取羊肠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650800)浸入火麻仁滤液中,1 h后取出。将药线裁剪成2 cm 左右,消毒穴位处皮肤,使用镊子将药线放入埋线针针管内。取穴位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偏历;手太阴肺经:列缺、尺泽;其他配穴:天枢、支沟。右手持埋线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深度为1~1.5 寸,行针得气后,推针芯的同时缓慢退针管,从而将羊肠线留于体内。疗程4 周。
1.4 观察指标 对2 组患者排便困难、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采取5 级评分法,记为1~5 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越差,反之,得分越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于治疗前后填写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 量表),以评估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其内容包括生理、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等4 个维度进行分析。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患者3 d 内排便次数、大便质地等进行观察记录。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症状明显改善,3 d 内至少有1 次排便,便质软而润,排便过程基本通畅,用时较少;有效:症状有所好转,3 d内排便至少1 次,便质稍干,排便需用力;无效:症状无改善,3 d 内无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症状积分 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呈下降趋势(P <0.05),且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显著(P <0.05)。见表1。
表1 2 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1 2 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生活质量评估 2 组患者治疗后PAC-QOL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见表2。
表2 2 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PAC-QOL 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PAC-QOL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为较治疗前减少值(治疗前-治疗后)。
2.3 临床疗效评价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9%(33/4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39/41),治疗组临床疗效更佳(P <0.05)。见表3。
表3 2 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便秘其病位在大肠,病因复杂,多由于感受外邪、内伤杂病、饮食和情志失调所导致,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便秘与肺的脏腑功能亦密切相关[8,9]。穴位埋线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新型针灸疗法。通过将药物浸泡过的医用羊肠线埋入指定的穴位皮肤里,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本次试验选取的穴位中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主要针对本经脏腑病证,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疗效确切。列缺属肺经,络大肠经,可疏通大肠经气血,助大肠发挥其功能。二者联用为原络配穴,不仅能调节肺与大肠两脏,还能调理人体全身气血的运行,沟通了机体内外。研究证实,针刺偏历可加快胃肠内血液流动,促进肠内吸收和废物的排泄,进而改善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症状。临床观察发现,尺泽除可显著缓解患者肺系疾病外,针刺尺泽对结肠蠕动亦有调整作用,可使正常人阑尾运动增强,排空时间缩短[10]。天枢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便秘。有研究表明,对天枢施予针刺,可有效缓解肠道功能失常,改善肠腑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双向调节胃肠道功能,发挥促进排便的作用。支沟能降逆气、通理肠胃,为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对于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排便困难等症状。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法可以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增加排便次数,改善大便质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