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医交融背景下的医学生义诊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2-02-15黄明明于子洋刘丽婷孟子霞陈晓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义诊医学生

黄明明 李 杰※ 于子洋 吴 童 刘丽婷 孟子霞 陈晓扬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在此次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中,广大医务人员用责任之心、仁爱之心、精诚之心为“医者仁心”做出全新注解。从他们身上,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爱国精神、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上医治未病,治病如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据统计,受疫情影响,今年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大幅度增多。医生这份职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在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完善的思政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义诊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走向“医生”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有效环节[2],此文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不同年级阶段的在校医学生的义诊现状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医学生对义诊活动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可以根据目前的义诊现况,了解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将思政教育融入义诊实践活动和医学专业课程等相关内容中去,有助于医学生向医生的顺利转变[3]。

1 医学生义诊实践现状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3 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是本科五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本次研究共发放370 份调查问卷,共收回319 份问卷,有效问卷315 份,回收率为86.2%(319/370),其中大学五年级回收问卷128 份,研究生一年级回收86 份,研究生二年级回收101 份。用Excel 2010 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与整理,同时进行分类汇总计频数,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医学生参加义诊实践活动的比例较高,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义诊活动的学生比例高达81.27%(256/315)。见图1。调查显示,在义诊实践中,学生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大学生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方式,同时也是其自身价值观、人生观构建重塑的基础。

图1 义诊活动总体情况

根据调查,23.81%(75/315)的学生暂时没有参加过义诊的经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力不从心;亦有部分是由于无法找到相关的渠道;17.33%(13/75)的学生是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见图1)。学校在组织参加义诊活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校内设有岐黄爱心社、岐黄志愿者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等共23 个志愿组织,力求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将北中医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子。

在调查参加义诊实践的意义时,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义诊实践活动,体会到临床医生复杂的工作环境,树立了对医学的正确认识,坚定从医的信念;45.42%(109/240)的学生通过义诊,对从医道路深入思考,对未来规划明确;义诊中的成就感与人生价值的体现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获得成就感,还是在义诊过程中对选择医生这条道路的思考与规划,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医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

2 医学生义诊实践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本科五年级和研究生一、二年级的学生,所以,本次调查结果只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3 个年级阶段学生参加义诊活动的情况;其次,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实际参加义诊活动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影响。

2.1 医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高年级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更热衷于参加义诊实践,其中,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参与的比例更高。这些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服务意识与奉献意识较强,更愿意通过义诊融入医生的身份中去,体验医生复杂的工作环境,从而坚定从医的信念,树立对医学正确的认识。见表1。

表1 各背景因素参加义诊活动数据统计表

性别与政治面貌的差异与义诊相关问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学历和专业与义诊实践的经历、参加义诊的意愿之间存在负相关,与参加义诊的频率、动机、以及义诊中担任的角色存在正相关,在学校中所担任的职务与组织开展义诊活动的原因之间存在正相关。见表2。

表2 各背景因素与参加义诊情况相关性分析

所以,总的来看,学校里虽然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参加义诊的比例更高,但是性别不是影响参加义诊活动的主要因素,更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作为一所中医药院校,男女生比例的差异本身较大,女生远多于男生。而学历与专业之间的差异显示,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更愿意参加义诊活动,且临床专业较基础专业义诊的意愿更强烈。研究生一年级及临床专业的学生更愿意在义诊中充当组织者,锻炼自己,而本科五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义诊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这与我们一概认为的高年级的学生更乐于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的印象不符,这恰恰也说明了,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仍需继续加强。高校要一直贯彻“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核心思想,即把“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也得到升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2 医学院校相关因素的影响 可以发现,学校对大学生义诊实践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与学生主动参加义诊活动的意愿及频率呈正相关,其中,学校是否组织义诊活动、提供经费、配备指导老师以及义诊前的培训与学生是否有义诊实践的经历正相关,即学校的支持与重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选择参加与否。义诊实践是连接理论与临床的纽带,在义诊中,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所学习的医学专业的认可和信心。见表3。

表3 学校因素与义诊情况相关性分析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目前也在秉承“育人育德”并重的教学理念,积极全方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医学生义诊的支持力度会对学生参加医疗活动的积极性产生影响,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支持与重视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医学生的主动服务社会意识,锻炼团队协作、组织领导及医患沟通等诸多能力[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义诊实践是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临床,完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因此,需要社会、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5],协同推进培养医学人才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育人育才机制。

3 医学生义诊实践优化措施

3.1 增强理论积累 提高自身能力 学生初入校门,对未知的内容充满向往和求知欲,这往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6],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教育、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使其尽快适应医学生的生活,了解医学专业的方向和要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去学习和探索医学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可开设相关的经典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卫生法规、医师法等,并逐步构建医学生医德理论课程体系,使课程中传达的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医德教育的养成能够贯穿医学学习的全过程[7]。也可采取新型的SSP(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与学生积极互动,将医德医风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去,强化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增强中医专业荣誉感,以课程为载体,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行医道路奠定坚实的医德医风基础[8]。

3.3 营造德医交融的氛围 构建良好医疗环境 义诊实践是医学生接触社会和临床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义诊实践的形式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敬畏生命,对患者保持同情怜悯之心[9]。在学校和社会对义诊活动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中,医者仁心的种子于无声之中播撒于医学生的心田;在日积月累的医学人文教育熏陶中,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有利于更好地营造一个徳医交融医疗氛围[10],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 结语

新形势下,“德医交融”的大背景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1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现有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信念,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政影响,将有助于“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顺利转变。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其意识形态的建设[12],推进义诊实践、专业课程等医学相关内容与思政教育的互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医者初心”精神的代际传递,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育人育才机制。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义诊医学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暨扶贫义诊活动在奉节举行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学术思想概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刘铜华教授团队介绍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数据驱动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参书题录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海内外专家联袂义诊 合奏中医惠侨最强音——江苏2018年“中医关怀团”南美慰侨义诊纪实
爱心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