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自动落纱装置设计与拓扑优化研究
2022-02-15高贵军杨文强王唯博
郑 杰,高贵军,杨文强,王唯博
(1.太原理工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省矿山流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3.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
目前国内拥有粗纱纺机30 000台以上,纺织能力达到1.2亿锭,绝大多数纺织机(98%以上)采用人工落纱,没有自动落纱设备,每个满纱管质量大约2.5 kg,每台车一般为200个纱管,工人需要不停地取下粗纱管和放入空管,这是一个工作强度大、落纱效率低的岗位[1]。随着目前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人员工资成本的增加,落纱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自动落纱代替人工落纱成为纺织行业的趋势。
为降低工作强度和提高落纱效率,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自动落纱装置。张钊等[2]设计了一种自动落纱机自适应纱管夹持器,能够实现稳定可靠地落纱操作。贾军政[3]设计一种全新的智能落纱机,实现了拔满纱管、插空管过程自动化。张凡等[4]采用仿生学手指结构及抓取原理,设计优化一种自动落纱机械手实现多尺寸落纱。毕丽蕴等[5]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粗纱机自动落纱机器人,该自动落纱机器人与已装机运行的粗纱机配套使用实现自动落纱。上述研究中的落纱方式单次抓取纱管数量有限,机械手运动稳定性直接影响抓取效率,而且机械手抓取对纱管会造成损坏。
本文研究基于对粗纱机纺纱工艺的充分认识,对传统粗纱机进行改造,使得下龙筋可以脱离粗纱机机架,设计了一种集体自动落纱装置。该装置在不改变粗纱机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与粗纱机配套使用,不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落纱效率,避免纱管损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装置的稳定性好坏直接影响落纱工作正常进行,因此研究此装置的动态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集体自动落纱装置设计
1.1 设计原则
集体自动落纱装置需要满足一些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6]:①满足振动稳定性。落纱工作的正常进行取决于此装置的稳定性好坏。②满足结构工艺性。设计合理,便于制造,而且结构强度、刚度满足要求。③满足一定的定位精度。空满管交换需要一定的精确度要求才可实现。
1.2 工艺方案设计
粗纱机一轮纺纱结束后,下龙筋脱离粗纱机机架[7],和满纱管一同沿气动滑台水平移出,到达指定位置后限位开关控制使其停止,同时步进电动机启动带动丝杠,进而带动托板托着下龙筋和满纱管上升,到达指定位置后停止,同时开始空满管交换,交换完成后,满纱管通过导轨运输到所需要的细纱机上,空管和下龙筋则由托板托着下降,直到回到粗纱机后下龙筋复位,进行下一轮的纺纱。在各个机构的协同作用下,一轮落纱工作结束。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落纱装置的工艺流程图Fig.1 Process flow diagram of automatic doffing device
1.3 总体设计方案
对传统粗纱机进行改造,设计了一种集体自动落纱装置,可以与不同型号的粗纱机配套使用。总体设计方案装置其中一节如图2所示,具体设置落纱装置的节数由不同型号粗纱机的锭数来确定。此装置包括水平移动机构、竖直移动机构以及粗细联输送机构。水平移动机构是通过气动滑台带动下龙筋和纱管实现水平运动;竖直移动机构可以将下龙筋和纱管竖直平滑运送;粗细联输送机构可以实现空满管交换以及输送纱管。
图2 总体设计方案Fig.2 Overall design scheme
2 集体自动落纱装置的主要机构设计
2.1 水平移动机构
为使脱离的下龙筋和满纱管移出机架实现自动落纱,设计水平移动机构如图3所示,包括气动滑台、龙筋配合块和限位开关等。龙筋配合块与下龙筋间隙配合,固定在气动滑台的滑块上,一同水平移动,触发到限位开关后停止,同时启动竖直移动机构。
图3 水平移动机构Fig.3 Horizontal moving mechanism
2.2 竖直移动机构
为将水平移出的满纱管与上方导轨中的空管实现空满管交换,设计竖直移动机构如图4所示,包括步进电动机、丝杠、托板、导杆、直线轴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等。
图4 竖直移动机构Fig.4 Vertical moving mechanism
2台步进电动机各有自己的从控制器,主控制器向从控制器同时发出脉冲信号,同时编码器时刻检测2台电动机转速,使转速误差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实现2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
步进电动机启动带动丝杠转动,进而带动托板托着下龙筋和满纱管竖直移动,触发到限位开关后停止,同时粗细联输送机构启动,双方协同配合下完成空满管交换。
2.3 粗细联输送机构
输送纱管是落纱工作的最后一步,为实现空满管交换和输送纱管,设计了粗细联输送机构,包括导槽、行走机构、吊锭等。粗细联输送机构如图5所示,导槽固定在机架上,行走机构在导槽中运动。空满管交换完成后,满纱管随行走机构运输到所需要的细纱机上,空管在下龙筋上随着托板竖直下降,直到回到粗纱机进行新一轮的纺纱。
图5 粗细联输送机构Fig.5 Combined conveying mechanism of roving frame and spinning frame
3 落纱架的模态分析
落纱架是竖直移动机构的关键部位,其稳定性对落纱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落纱架中的托板是板焊接式结构,各连接处有倒角、螺纹孔,为了加快分析速度和提高网格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简化,省略倒角、螺纹孔这些对动态特性影响小的结构[8]。简化后的落纱架模型如图6所示,表1为各部件的材料属性。
图6 落纱架简化模型Fig.6 Simplified model of doffing frame
表1 各部件的材料属性Tab.1 Material properties of each component
由于落纱架各个组件结构存在差异,采用以六面体、楔形和四面体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各个组件进行网格划分,落纱架网格划分图如图7所示,整体共有28 132个节点,18 462 个单元。
图7 落纱架网格划分图Fig.7 Grid division diagram of doffing frame
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设定:整体设置通用接触;下龙筋在托板上,随托板同时升降,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因此设为绑定约束;导杆上下端完全固定;托板升降只有Y方向一个平移自由度,其他自由度均被限制。
3.1 模态分析理论
模态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系统自身的共振频率和振型,同时是后续谐响应分析的基础。
将系统离散成有限个节点和单元后,得到的振动微分方程[9]见式(1):
(1)
系统的固有特性只与自身属性有关,故F(t)=0,从而得到无阻尼C=0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见式(2):
(2)
设系统的响应:
x=αsin(ωit+φ)
(3)
式(3)中:α为系统的n阶振型向量;ω为系统的各阶自然圆频率,Hz;φ为系统的振动初相位;t为系统的时间,s。
将此响应代入式(2)中,得到对应的特征方程:
(4)
使式(4)成立,则式(5)为:
(5)
方程值ω1,ω2,…,ωn为系统的每一阶自然圆频率,且有ω1<ω2<…<ωn,对应的频率为fi=ωi/2π。系统一般存在n个共振频率和振型,ω1为系统的第1 阶共振频率,它常常对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键影响。
3.2 模态分析求解
考虑到落纱装置工作过程中,其中步进电动机工作时最高转速n为1 000 r/min,所引起的激振频率[10]f=n/60≈16.67 Hz,取安全系数为1.5。因此为了避免共振,落纱架的固有频率应尽量避开电机的激振频率:16.67×1.5=25.005 Hz。
运用ABAQUS对落纱架进行模态分析,求解方法采用Lanczos法,依据电动机的激振频率,选取前4阶振型如图8所示。
图8 前4阶振型图Fig.8 The first 4 modes.(a)First mode;(b)Second mode;(c)Third mode;(d)Fourth mode
根据模态分析的振型图和模态分析结果表2可得:其中第1阶固有频率偏低,接近电动机的激振频率,因此有必要改进结构提高固有频率,使其尽量远离电动机的激振频率;产生最大变形的地方位于托板的边缘处,后续将进行拓扑优化改进托板结构。
表2 模态分析结果Tab.2 Modal analysis results.
4 托板优化设计
4.1 拓扑优化理论
拓扑优化是在给定的负载工况、约束条件下,在给定的部位优化材料分布的方法。
根据托板结构,采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变密度法(SIMP法),其在假定的密度和材料弹性模量之间引入惩罚因子,假定设计材料密度与其弹性模量的非线性关系,引入的惩罚因子在(0,1)之间,使密度值从中间向(0,1)接近,从而把找寻结构最优的拓扑问题转化为找寻最优材料分布的问题;引入SIMP法后的结构的材料弹性模量、刚度矩阵、柔度和敏度如下所示[11]:
(6)
ΔE=E0-Emin
(7)
Emin=E0/1 000
(8)
式中:Ep为插值后的弹性模量;Emin为空洞弹性模量;E0为固体弹性模量;xi为单元i的设计变量;p为惩罚因子;K为整体刚度矩阵;Ki为单元刚度矩阵;C(x)为结构柔度值;U为位移向量;C′(x)为结构灵敏度。
4.2 托板拓扑优化
为提高落纱架的固有频率及实现托板的轻量化设计,采用应变能最小化(即柔度最小化)来最大化落纱架刚度作为拓扑优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设计区域的重量约束,基于SIMP法建立托板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9)
式中:xi为单元密度设计变量;n为离散后的单元数;M(x)为优化后的托板质量,kg;M*为托板原始质量约束;F为载荷向量。
将托板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分析之后,进入优化模块进行分析,如图9所示,经过20次迭代后,目标函数趋于收敛,得到托板材料的最佳分布密度云图,如图10所示,灰色区域的单元密度趋于1,此区域结构材料保留,黑色区域的单元密度趋于0,此区域结构材料可以部分去除。
图9 目标函数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曲线Fig.9 Change curv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with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图10 托板材料分布密度云图Fig.10 Distribution density cloud map of pallet material
结合托板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托板强度的前提下,依据拓扑优化的材料分布情况和实际工艺性[12],对原托板结构进行如下改进:①合理去除部分材料;②在薄弱部位处增加三角肋板。改进后的托板实体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改进后的托板实体模型Fig.11 Improved pallet solid model
5 优化前后的落纱架的动态特性分析
5.1 模态分析
将改进后的托板装配到落纱架中,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再次进行模态分析,原结构与优化后的结果对比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优化前后落纱架的振型基本不变,优化后的托板质量减少了5.2%,同时落纱架的各阶固有频率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前2阶固有频率提高了25.4%和37.4%,因此达到了提高落纱架固有频率及实现托板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表3 结构优化前后结果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5.2 谐响应分析
谐响应分析[13]常用于确定系统在承受随时间按正弦(简谐)规律变化的载荷时的稳态响应,分析的目的是得出振幅-频率响应曲线,使研究工作者能够预测共振及其他由受迫振动引发的不利影响。由经典力学可知谐响应分析的微分方程:
(10)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发现变形最大的部位在托板边缘处,因此对这个位置进行谐响应分析,考虑到丝杠带动托板升降有提升力,因此设置托板Y方向2个等大的提升力作为谐振力进行分析,分别得到结构优化前后X、Y、Z3个方向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14]以及总位移-频率曲线,如图12~15所示。
图12 X方向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Fig.12 X-direction displacement-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图13 Y方向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Fig.13 Y-direction displacement-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图14 Z方向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Fig.14 Z-direction displacement-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图15 总位移-频率响应曲线Fig.15 Total displacement-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依据托板优化前后落纱架的位移—频率响应曲线图和表4可得:落纱架在30 Hz和70 Hz左右(接近模态分析中的第1阶和第3阶固有频率)时的振幅较大,并且优化后的X、Y、Z3个方向的位移响应峰值对应的频率均有所提高,位移响应峰值均有所减少,X、Y、Z3个方向位移峰值分别减少了16.2%、52.5%、63.2%,总位移峰值减少了54.8%,因此落纱架的动态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表4 结构优化前后位移峰值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peak displacements before and aft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6 结 论
针对传统粗纱机人工落纱效率低和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粗纱机进行技术改造,设计了一种集体自动落纱装置,包括水平移动机构、竖直移动机构以及粗细联输送机构。此装置可与不同型号的粗纱机配套使用,不仅降低工作强度,还大大提高落纱效率,同时避免纱管损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因装置的稳定性好坏直接影响落纱工作正常进行,故分析了关键部位落纱架优化前后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托板的质量减少了5.2%,落纱架前2阶共振频率提高了25.4%和37.4%,托板边缘处X、Y、Z3个方向振幅峰值分别减少了16.2%、52.5%、63.2%,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验证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变密度法对于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为后续整体装置的样机试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