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庆环城游憩带发展定位与完善建议探究

2022-02-15杨璐曾莉周霞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重庆

杨璐 曾莉 周霞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当前,以打造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环城游憩带,成为很多大都市周边农村发展经济的主要选择。环城游憩带的开发,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重庆环城游憩带建设实际,分析其旅游资源特色,从资源、主题、形象、市场等方面明确定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重庆

中图分类号:TU982.29;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庆市典型环城游憩带发展研究”(20SKGH338)。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环城游憩带建设热潮高涨,即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于环城游憩带理论,将乡村旅游融入环城游憩带体系,推进城乡资源有序融合,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业态。重庆市在推进大旅游战略中,将环城游憩带建设作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近郊假日乡村旅游资源,这既能够为城市群体提供多样化旅游目的地选择,又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围绕重庆环城游憩带旅游现状,就其定位和发展建议展开阐述。

(一)环城游憩带的发育机理

环城游憩带的发育、成长机理,主要由旅游消费需求来推动[1]。结合中心城市的发展规模及特点,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涓流效应”,即主要依靠内核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形成由内而外的逐层释放的旅游效应[2]。在城市周围分布着不同密度的游憩地,这些圈层之间交流、互融、互促,形成以城市为“核”的游憩带模式。另一种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即结合城市现有发展体量和规模,在城市中心地带兴建中央商务区和休闲区,以培育城市休闲经济“增长极”。在这种模式下,环城游憩带以产业、人才、资本集聚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休闲产业链。环城游憩带的发育与成长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且与城市周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市场需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环城游憩带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环城游憩带主要有卫星模式、哑铃模式、泛三角模式等[3]。对于卫星模式,其在空间形态上呈现群聚式分布,以城市为核心,周边游憩地的分布相对“均势”或“密集”,这些游憩地对城市的依赖性更强,如上海、温州等城市,由中心商务圈向周边辐射不同的游憩圈层和板块。随着重庆对近郊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圈层结构也呈现出放射性空间模式。对于哑铃模式,主要是卫星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现为“新、旧”两个城市之间通过彼此互动、吸引而形成的类似“哑铃”的城市模式,如新城与旧城之间,由两个城市作为内核向外辐射近郊游憩地。一些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市场接纳度高的游憩地,会带动周边的次级游憩带,形成“带中带”模式,如广西的桂林,以山水旅游为主打品牌,以漓江为纽带,建成了阳朔旅游中心。同样,重庆以三峡风光带为纽带,以此形成宜昌双核游憩带。对于泛三角模式,以资源可共享、可互补的三角地区为主,不依靠核心城市,各个城市之间形成合围格局,共同打造跨区域的环城游憩带。

(一)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重庆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古村落文化,使其具有极高的环城游憩带开发价值。重庆市区周边,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如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山等。整个地势由南向北,沿长江倾斜。在气候条件方面,重庆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霜雪天气少,多雾少日照,但降水充沛。在水利条件方面,重庆水网密布,如长江、嘉陵江以及其他河流形成不同的水系特点。另外,重庆周边温泉较多、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体形态多样,水体资源、森林资源为当地开发环城游憩带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样,在人文资源方面,重庆独具山城特色,融合了巴渝文化、红岩文化、火锅文化、码头文化、山水文化、山地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特色,为环城游憩带旅游注入了人文魅力。在周边乡村,古村落、古镇较多,古朴的人文景观丰富,特别是独特的地域文化遗址,为游憩休闲旅游提供了多样体验。

(二)多类型游憩资源组合,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山川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景点较多,不同旅游形态的组合,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在重庆周边乡村,水域风光、人文遗址遗迹、地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文化富集,同时集聚了山、水、林、泉、洞、河、溪、瀑、谷等诸多游憩地类型。这些资源可以达到良好的互补效应,满足近郊短途旅游。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便于多类型巧妙组合,如云篆山、桥口坝温泉形成的山水组合;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形成的小三峡组合;东温泉、姜家溶洞、樵坪山形成的山水洞林组合等。在环城游憩地空间组合上,从整体性、邻近性组织衔接中,打造“两环、两江、六山”链式游憩带。

(三)市场需求较大,具备良好开发前景

重庆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与较大的旅游需求具有高度的吻合性。重庆旅游资源丰富,周边近郊乡村个性化的山水风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使游客在近郊休闲游憩旅游中,既能够体验到多元化文化,又能获得身心放松。另外,重庆作为直辖市,人口及经济辐射带动力强,经贸往来催生商务旅游增长态势,更适宜环城游憩带开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勢,重庆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实现乡村各类文化优势互补,打造独具特色的环城游憩带。

(一)对游憩主题的定位

明确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主题,发掘重庆周边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是环城游憩带开发的关键点之一。重庆环城游憩带主题的定位,可以突出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娱乐、文化体验等4类主题。针对观光旅游,应充分依托周边乡村的山水资源,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观光体验,如农家田园风光使游客回归乡村,找回田园乐趣,放松紧张心情,重拾自然快乐。同样,重庆周边的江、山、城等资源,山城夜景也独具魅力。针对休闲度假,要考虑短程旅游需求,结合乡村的森林植被、温泉等资源,满足游客短期休闲度假需要。在康养娱乐旅游主题方面,主要开展越野跑、登山、泡温泉、休闲体育运动等项目,结合周边山水资源,延伸多样化娱乐场地。在文化体验主题方面,主要是整合重庆周边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资源,如3 000多年的巴渝文化古城,以及其他文化体验游项目。

(二)对游憩形象的定位

在环城游憩带形象打造上,要整合山、泉、森林、峡谷、田园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结合不同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展开多类型组合,如红岩文化、火锅文化纵横交织,将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有机衔接。要挖掘重庆周边游憩地的特色资源,将“绿色”“文化”“动感”“魅力”作为宣传形象,如依山傍水的山城夜景,滚烫麻辣的火锅文化,独特地质地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人文景观、山地森林,彰显重庆山城绿环的游憩形象。

(三)对游憩产品的定位

环城游憩带的开发,要注重对周边产业的有效整合。重庆在打造环城游憩带过程中,要将城市旅游、乡村振兴、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巧妙整合游憩带产品资源,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要以水体观光、地文景观、建筑观光、农业观光为开发重点,以历史文化遗址观光为主,涵盖名人故居、红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以及温泉度假旅游、森林康养旅游等。另外,在猎奇探险、商务经贸、庆典活动等方面,要注重多样化游憩产品的开发与组合,提升环城游憩带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对游憩市场的定位

重庆在整合环城游憩带资源时,要注重客源市场的全面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季节,对周边乡村游憩地进行梳理和规划,打造精品游憩产品,满足更多游客需求[4]。首先是对目标客源的分析。城市客源是维系环城游憩带旅游市场的主体客源,要关注重庆城市游客的出游选择,将重庆人游重庆、重庆人宣传重庆作为重庆环城游憩带建设的重要目标,打造“一小时游憩经济圈”,突出家庭短时短距旅游、学生文旅游、会议商客游憩主体。其次是对次级客源的挖掘与吸引,重庆要打造环城游憩带旅游品牌,将周边省份如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游客吸引过来,着力推荐休闲观光、游憩娱乐。

从环城游憩带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休闲性、观赏价值、历史文化资源、区位条件等是重要因子。同样,还要考虑环城游憩地自身的环境质量、设施配套等条件。本文结合重庆周边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对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科学定位,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不能粗放,更不能随意。要对城市周边各类型旅游资源禀赋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分析,明确开发主题,做好统筹和发展定位。对于客源市场的分析,要以城市游客为主体,在旅游资源及产品服务上,将文化、休闲、观光、体验等整合起来。二是结合重庆地域实际,做好有序规划。一方面,对周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挖掘,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游憩地;另一方面,注重满足周边省份及海内外游客的需求,提升游憩地旅游质量和服务水平。近期,要做好点状圈层的有序开发。参考“增长极”战略,选定重点近郊乡村,以贴近内环、交通易达性高的景点为主,培育一级旅游圈层,如白公馆、磁器口、歌乐山、缙云山、金刀峡、北温泉等景点。中期,引入“点-轴”渐进式游憩带格局,对周边山体风貌与主要旅游景点进行整体开发。在轴线带上,由单体分布向周边有潜质的景点进行开发,形成二级旅游圈层,如东温泉、大学城、圣灯山、龙兴古镇、华岩寺等。远期,立足二级旅游轴线,加大对周边近郊乡村旅游地的整合与拓展延伸,如加强乡村游憩地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游憩带旅游服务水平。要重视“一小时经济圈”与“一心两带”旅游线路的组合,由主产区向渝东北、渝东南延伸,實现环城游憩带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多维协同[5]。三是优化重庆及周边交通网络,打造便捷的城市游客与游憩地交通,提高游憩地可进入性,实现环城旅游资源与周边省份旅游资源的互补,如开辟多条游憩地旅游专线,构建不同旅游主题的游憩地组合模式,满足多元化游憩旅游要素的整合需求。

不同城市近郊周边,如果旅游资源没有特色,则难以准确定位旅游主题,也会导致开发不当,影响旅游资源最佳化配置。重庆以“山城”“江城”闻名,在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主城旅游资源和近郊周边游憩地的整合,科学统筹与规划,打造特色环城旅游产业,真正促进周边乡村经济的发展。

[1] 黄庆香,董慧敏.大都市边缘“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探索[J].经济师,2021(6):134.

[2] 程勇辉,袁金明.环城游憩带理论下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研究:以光明村旅游区域为例[J].区域治理,2019(38):251-253.

[3] 刘颂,李春晖,赖思琪.上海市环城绿带的游憩转型潜力分析及策略[J].上海城市规划,2019(3):77-83.

[4] 陶少华,吉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经验、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重庆市的调查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1(3):52-59.

[5] 鲁宜苓,孙根年,刘焱,等.区域旅游双核结构与川渝地区旅游协同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11):1388-1393.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TWO DAYS IN CHONGQING 重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