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2022-02-14廖娟娟张良民段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丝肼帕金森帕金森病

廖娟娟 张良民 段灏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 宁都 342800)

帕金森病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多发的神经退行性改变,主要发病原因包括老龄、遗传、环境等,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功能衰退,随着时间的延长,退化程度也在加重,大部分患者在发病10 年后便会完全丧失活动功能,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1~2]。针对该病,目前临床上暂无特效药,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发病后患者多存在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等表现,致残率极高,临床一般通过药物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3]。

多巴丝肼片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一线药物,其临床效果理想,然而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后容易出现“开关”现象,影响患者预后,且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一般采用联合用药[4]。吡贝地尔缓释片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是烷氧基苯甲基-4(-2-嘧啶基)哌嗪衍生物,具有多巴胺生理作用,且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震颤、僵直等症状[5]。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巴丝肼片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对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肢体感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 51~74 岁,平均(62.4±2.3)岁;帕金森病Hoehn-Yahr 分级:Ⅰ~Ⅱ期 11 例,Ⅲ~Ⅳ期 20 例。对照组男 16 例,女 15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62.1±2.4)岁;帕金森病 Hoehn-Yahr 分级:Ⅰ~Ⅱ期 13 例,Ⅲ~Ⅳ期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伦理审批号:2018-21)。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病的相关诊断标准[6],患者存在肌肉强直、肢体痉挛、肢体慢性疼痛、姿势不稳、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年龄>50 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继发性颅脑神经相关疾病;有脑炎病史;伴小脑病变;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神经系统受累;伴有痴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国药准字H10930198)干预,首次剂量减半至 0.125 g,3 次 /d,之后每周比上周增加0.125 g,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调整剂量,且保证在2 g 以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吡贝地尔缓释片(国药准字J20090075)治疗,起始剂量50 mg/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最高剂量控制在150 mg 以内,每日分3 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症状评分: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7]进行评估,包括日常活动、运动能力、情绪等内容,其中日常活动积分为0~42 分,运动能力为0~64 分,情绪积分为0~16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帕金森症状越严重。(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8]进行评估,总分为 100 分,0 分≤睡眠质量差<60 分,60 分≤睡眠质量良好<90 分,90 分≤睡眠质量优秀。(3)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Barthelindex,BI)[9]进行评估,最低分为0 分,最高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便秘、口干及多汗。(5)比较两组治疗后仍存在的肢体感觉异常情况,如不宁腿综合征、肢体痉挛、肢体寒凉感及慢性疼痛感。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情绪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日常活动治疗前 治疗后运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31 31 t P 10.32±2.19 10.31±2.08 0.018 0.985 25.67±6.41*30.28±8.17*2.472 0.016 12.39±3.65 12.24±3.62 0.162 0.871 30.17±4.87*40.24±3.92*8.968 0.000 2.34±0.19 2.29±0.20 1.009 0.317 7.34±2.14*12.19±3.11*7.153 0.000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SS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1 31 t P 52.32±10.19 52.31±10.08 0.004 0.997 75.67±5.41*88.28±6.21*8.525 0.000

2.3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31 31 t P 2.19±0.22 2.10±0.19 1.724 0.090 4.21±1.33*6.19±2.17*4.331 0.000

2.4 两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肢体感觉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肢体感觉异常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帕金森病为一种老年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可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姿势稳固不能、肌僵直等,可损伤患者运动系统、神经精神系统。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引起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降低[10~11]。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处理,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为主[12]。常用药物为多巴丝肼片,其有效成分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可提高体内多巴胺受体水平,进而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及苯丙胺,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脑外组织的脱羧反应[13]。吡贝地尔缓释片为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口服给药后于血浆中的血药浓度稳定,可直接激活中脑、边缘系统及皮质中多巴胺受体活性,还可作用于新皮质系统-黑质纹状体环路中的多巴胺受体,具有拟生理活性多巴胺效应。同时还能刺激皮质脑电位活动,使脑氧代谢与脑皮质氧分压升高,改善脑灌注,抑制机体交感神经活性。吡贝地尔缓释片还能促进多巴胺与其受体结合,降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酰胺、乙酰胆碱等水平,维持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系统之间的平衡,保护中枢神经元,进而有效治疗帕金森病[14~15]。

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日常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PDSS 评分、Barthel 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多巴丝肼片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对改善患者综合能力、自主神经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可减轻患者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丝肼帕金森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在4种溶出介质中多巴丝肼片的溶出曲线评价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