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前标准成本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

2022-02-14

时代商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制造费用分摊成本法

郑 伟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2400)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要想获取低成本收益,实现核算的准确性以及管控的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下,准确的费用分配会有助于缩减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良好的成本管控离不开信息化的工具,科学的成本核算方式更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能够为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长期经营决策奠定重要基础[1],同时将信息融入企业财务核算实现真正的精益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标准成本法概述

(一)生产成本的内涵

生产成本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作为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内部指标。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

(二)标准成本法的内涵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将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购进、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标准价格计量,同时通过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对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进行登记、分摊和结转,期末再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按照所依据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划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等。这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结算价格法,在分配生产费用时根据事先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单位成本和各个车间耗用的劳务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三)标准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的成本信息,及时反应各类成本项目不同原因的差异,便于考核相关部门及责任人业绩;因其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对于单件小批的生产模式而言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成本差异和动因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使预算的编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避免相同产品由于不同月份工作量不同而导致成本忽高忽低的状况,为制订产品销售价格及时提供依据。其基本程序在于:

首先,要为产品制定标准,根据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分别制定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标准费率和标准工时;其次,组织按照标准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实际成本的归集,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分析;最后进行标准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与会计处理。

二、A公司标准成本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A公司简介

A公司是一家生产煤矿井下综采设备液压支架、配件、控制系统的制造企业,所生产产品相对比较单一。A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单式生产。A公司近年来围绕“一高一低”和“一架三翼”的生产架构,投入较多资金加强重大技术装备改造,大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开展智能制造系统的构建,从而推动公司高速发展。

(二)A公司标准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

1.单位标准成本的确定

A公司根据产品工艺和生产计划确定标准工时定额、标准材料定额,根据计划价确定标准材料价格、标准费率等基础标准数据,计算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2.材料成本的核算

(1)原材料的核算

通过ERP系统的材料模块核算,原材料到达公司后是依据标准价格计入原材料科目,实际价格和标准价格产生的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车间领用材料是按照标准价格领用,按产品分单位进行归集,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和性质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月末按照材料耗用和材料库存差异配比原则,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生产成本,使材料耗用成本还原成实际成本。

(2)半成品的核算

半成品通常包括外委和自制两部分。外委半成品按照标准成本计入自制半成品,与实际外协加工费用产生的差异计入差异;自制半成品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月末根据各车间当期完工半成品的定额料费和工费对比完工产品领料和当期实际发生的人工、动力燃料、制造费用等计算车间材料差异和工费差异。最后,将当期产生的外协差异和车间的材料差异和工费差异分摊到当期完工产成品,使产成品成本还原成实际成本。

3.人工成本的核算

人工成本的核算是通过ERP系统的薪酬模块核算,依据各部门上传的工资单按部门归集工资、五险一金,计算福利费、工费经费等,按照部门、员工服务性质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4.动力燃料成本的核算

A公司对动力燃料成本的核算是依据各车间各部门实际消耗的风、电、气,分别按领用单位计入相应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制造费用的核算

对于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其中固定制造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取暖费、安全生产费等,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各车间报销差旅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租赁费、内部运输费、设备修理费等。目前,A公司将其总装分厂加工产成品完工后按产品标准成本结转入库,将产成品中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转入产成品成本,并根据当期完工的产品按重量分摊当期的外协差异、材料差异和工费差异,使产成品成本还原成实际成本,最终完成产品成本的核算。

三、A公司标准成本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一方面,企业缺乏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全局意识淡薄,仅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和费用,强调生产过程中减成本、控费用,而未从煤机生产的全过程中考虑成本消耗,就比如企业的生产工艺布局,原材料需经过预热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而下一道工序车间,距离预热车间具有一定距离,不仅增加了企业内部运输成本,还使下道工序加工效果降低,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质量隐患,直接影响企业长远经营与决策。

另一方面,企业的成本管理满足于事后核算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对于加强成本预算、成本考核认识有限,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思维。管理水平的优劣因人而异,由于统一性、协调性差,经常存在关键节点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因为没有达到闭环管控,实际执行效果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过程成本控制的整体工作效果。

(二)成本核算人员任务繁重,核算结果不可靠

煤机制造作为典型离散制造,具有生产工艺复杂、作业环节众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煤机企业从装备制造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本及费用,使煤机企业成本管理难度较大。由于企业信息分散,大部分成本数据仍处于手工核算的状态,例如成本费用的计算、归集和分配都是由各会计核算人员手工完成。但是煤机装备的产供销与人、财、物各环节又紧密联系,采用人工方式管理各环节的信息交互活动,往往存在数据传递及时性差,因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及时归集成本数据存在困难等问题。这使得产品成本数据核算速度慢,核算周期长,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管理者成本信息需求,同时手工核算降低了产品成本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成本数据复杂,使得会计人员需要在大量的成本数据之间进行取舍,成本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也极易导致人为出错,使得会计核算人员在不断地纠错和再核算之间循环,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也影响员工工作的效率,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可靠。

(三)成本核算细化程度低,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求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成本核算的支撑,但目前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以财务会计为主要服务对象,对成本管理的需求考虑不足[2]。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成本管理基础数据缺失。目前标准材料定额和标准材料价格、标准工时定额和工时标准费率相对完整,但是核算制造费用的基础数据欠缺,比如燃料费,燃料的基本用量、下一道工序等待的间接消耗量、燃料单价等信息,在成本核算时很难看到的,仅采用业务手工台账,影响成本管理的精准性,也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二是对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的区分有待细化。并不是所有的低值易耗品均可作为不可控费用管理,它是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但不完全成正比例关系,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数据集成化程度较低,成本核算质量差

成本统计不能直接从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收集、处理数据需要人为操作。每块钢板的材料利用率及余料二次利用率,无法得到有效统计;生产系统及排产软件相互独立,没有建立有效的连接,原材料领用数量及产品产出数量不能按照实时生产情况及时进行智能化的归集,数据转接仍需依靠人工录入。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只能通过手工方式把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总额分摊,无法精准到每一个订单合同、每一个产品之中,这些都会影响成本管理的精准性,也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能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A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各部门对于钢板等原材料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有的部门统计原材料吨位、材质、厚度、尺寸,而有的部门只统计钢板重量;因生产计划变更频繁,与实际生产进度和排产节奏存在时间差异,在钢板已投产的情况下,还需要根据生产计划不断更新该产品的下料套图。

(五)成本差异分摊粗放,产品成本存在失真

A企业是一家老工业企业,设备成新度低,与机器相关维修费、机物料消耗等费用逐年增加,为了简便核算,通常把这些间接费用直接分摊到产品成本中,这种粗放的分摊方法造成了产品成本不精准,使产品成本存在失真。由于涉及制造费用的部门多,发生费用项目杂乱,财务记账时不能准确匹配到各个产品,直接导致制造费用与产品的勾稽关系相对较弱,分摊关联性差。有的制造费用发生与产品生产工艺有关,有的与产品设计缺陷有关,有的与设备使用有关,在分配相关业务时,很难做到采用较为合理的分配口径进行分配。

四、A公司标准成本法的改进与运用

(一)转变传统思维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过程中,必然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全面性,始终认为会计就是算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企业其他部门毫无关系,因此转变思维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途径,为企业成本核算。作为老国企,有很多历史遗留的老问题、老方法、较为陈旧的思维方式,有的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要及时改变现有想法,需要及时树立新技术“互联网+”思维,将企业的产品成本利用现有新技术,做到精细化核算,取得实时数据。

(二)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能力

成本核算人员要参加业务会议,及时了解业务的需求和变化,根据业务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核算的方法,制定适合业务的成本核算方法,才能提供反映业务事实的成本数据。

成本核算人员要全面了解产品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产品构成、加工工序、材料比例、毛利率等信息,才具备判断成本核算可靠性的基本素质。

成本核算人员要了解成本核算的原理,提高核算水平。通过业务培训或轮岗工作的方式让成本核算人员了解成本核算的全流程和成本核算的原理,提高核算的水平,而不是个别人员的全面了解。

(三)推行标准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

煤机企业成本管理实现信息化必须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的模式管理。一方面,将成本和费用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和录入,形成有效的信息流,而非部分采用系统核算,部分采用手工核算。另一方面,各生产车间的费用都需要被统一的数据平台所覆盖,使各环节都能及时上报、汇总成本数据信息,将成本信息精细到每个费用发生的角落,选择合理方法进行分摊,确保无重无漏。如此,标准化、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成本数据。

(四)搭建信息化平台,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

要想得到准确有效的成本信息,就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来获得可靠的资源消耗数据。建立并使用适合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清晰记录产品信息流转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实现信息的共享,达到信息流、实物流、账务流的协调一致。未来应在数控机床和软件之间建立数据集成接口,搭建末端信息平台,随时追踪产品资源消耗情况,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生产过程实时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降低人为错误率,为调控生产计划、协调排产提供决策依据。

(五)细化间接费用分摊规则

对于间接费用的分摊,可以适当地采用作业成本法,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先通过资源驱动因素、作业驱动因素把车间的间接费用分摊到具体产品。根据不同车间不同班组的用工数量、机器开工数量、耗电量等把资源耗费分配到各个班组,然后针对不同的费用科目采用不同的驱动因素分摊到产品之中,比如修理费、电费、机物料消耗的驱动因素是机器工时定额,质量检验费的驱动因素是检验次数或检验时长等,优化当前费用分摊方法,提高间接费用分摊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材料利用效率,深耕信息化、数字化财务建设,通过成本精细化核算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制造费用分摊成本法
考虑公平性的两阶段系统固定成本分摊DEA模型
房产测绘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方法和实践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探究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基于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环境成本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
刍议生产制造型企业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
共同配送下成本分摊影响因素的计算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