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02-14□王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江苏省小镇

□王 康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自特色小镇概念提出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江苏省也在第一时间开展了省级特色小镇的谋划工作,力求彰显江苏产业特色、突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1]。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正是江苏省级特色小镇规划中的一环,充分保障其高质量发展对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1 特色小镇发展历程

1.1 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

2014 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云栖小镇举行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特色小镇”的概念首次被提及。在新常态发展形势下,浙江省积极利用自身的山水资源、信息经济、历史人文等多方面优势特征,加快引导并创建一批省级特色小镇,该决策完全符合浙江省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并且对于加快浙江省新旧动能转换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是当时浙江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1.2 特色小镇的发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建设特色小镇已经逐步被各级政府列为重点项目,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建设特色小镇的浪潮席卷全国,已然成为政府引领企业投资的热点项目。然而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短时间内出台大量鼓励性政策以及大批资本进入,使各地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各地区的优势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建设能力等差异较大,短期内没有较多的成功建设案例,因此在各地努力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同时,存在特色不明显、发展定位不准确、规划概念不清晰、产业结合不密切、过度房地产化、急于追求成效等问题,尤其是现代农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多处于种植核心区域,规划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产生的冲突也日益明显。

为了加强对各类特色小镇建设的顶层设计、激励约束以及规范化管理,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意见进行引导。

201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努力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疏解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融合、与特色小镇的规划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连接的发展政策,从而带动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就近城镇化[2]。

2020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准确认识特色小镇的建设内涵,充分发挥建设要素成本较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建设体制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打造出现代新型城镇化的全新发展空间和城乡融合建设发展的支撑点[3]。

2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2.1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概况

江苏省提出争取在3~5 年内分批培育创建近百个产业特征明显的特色小镇,建设类型聚焦现代农业、高端制造、创意创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自2017 年发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来,江苏省相继发布了3 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计61 个省级特色小镇,其中现代农业类型的特色小镇4 个,分别是第一批创建名单中的淮安盱眙龙虾小镇、南通吕四仙渔小镇,第三批创建名单中的常州天目湖白茶小镇、镇江丁庄葡萄小镇。

然而进入名单并不意味着正式命名。江苏省在制定政策之初,为了防止出现“千镇一面”、防止部分地方搞“形象工程”、防止不良企业借机“圈地造城”,提出按照“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验收命名”的原则,分批创建特色小镇[4]。每年度开展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公布达标小镇的名单,对考核达标的特色小镇兑现相关政策,完不成年度目标的特色小镇退出创建名单,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2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情况分析

2.2.1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线及长江下游区域,虽然区域总面积以及人均国土面积都比较小,但是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而且江苏省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较少,整体经济沿长江靠黄海进行发展,公路、铁路、航道等运输网络密集。各种优势条件的叠加以及江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江苏省成为经济大省以及农业大省。

虽说江苏省总体面积不大,但是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多样的生态资源,区域内涌现出非常多品种独特、品质特殊、区域特定的极具特色农产品,而且很多农产品类型已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农业农村部已经认定并公布的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包含了盱眙小龙虾、阳澄湖大闸蟹、阳山水蜜桃等12 个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质产区。

江苏省一直在努力优化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努力做大做强区域内极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规划并打造一批农产品特优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2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及考核情况

淮安盱眙龙虾小镇拥有产品特色十分鲜明的龙虾产业,生产模式成熟,拥有相对较高的品牌价值。小镇依托龙虾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行规划建设,以打造集合龙虾产品生产、龙虾饮食文化交流、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为目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南通吕四仙渔小镇重点打造以海产品生产、水产品加工、海洋进出口贸易等为主的综合港区,以建设海鲜美食、休闲度假为主导的风景旅游区为目标,充分利用吕四港镇在历史文化、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方面的长期优势进行规划设计,要努力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先进、生活美好的“三生”合一综合型产业基地。

常州天目湖白茶小镇位于“天目湖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小镇依托自然山水资源以及白茶产业进行建设,以白茶为主要产品,以茶文化引领的休闲农业为主导,打造茶旅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建设形成以茶艺文化、白茶产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创意区。

镇江丁庄葡萄小镇位于风景旅游资源丰富的茅山镇,该区域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典型的农业镇,长期种植生产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在葡萄小镇迅速发展,再加上天然的低山丘陵带来的地形优势,共同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小镇始终立足葡萄产业,以产业促旅游,努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各小镇在规划之初均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进行设计,希望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取得飞跃发展,然而建设特色小镇是非常系统性的工程,任一建设要素不达标都有可能影响特色小镇整体的建设效果。

自2017 年公布创建名单开始,2017—2020 年都针对小镇完成目标情况进行考核,在现代农业产业分类中,考核结果并不理想,第一批创建名单中仅淮安盱眙龙虾小镇于2018 年进入了合格名单,其余均不合格;第三批创建名单只进行了2020 年度的考核,仅镇江丁庄葡萄小镇为合格。由此可见,已公布的4 个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的创建质量较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3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农产品良种规模化繁育体系不完善。在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繁育良种是关键,对保障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扎实做好优质种质资源繁育,做大做强种质资源的创制以及繁殖体系,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出现了只重视品种引进,不重视品种选育的情况发生,采用直接引进的方式固然简单和高效,但是极易导致种质资源逐年退化,逐渐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死循环;部分农业生产主体为减少成本进行种苗自繁,由于对育种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难以保证良种的供应量,同时容易导致种苗携带有致病菌,极大威胁了后期产量以及产品品质。以小龙虾生产为例,目前在我国选育的小龙虾良种较少,优质小龙虾种苗的供应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通过自繁自养的苗种供给方式占有较大比例[5]。

二是亟待建立标准化建设体系。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且特色小镇的运行是在时刻发生变化的,而且特色小镇这种新形态的建设方式因其发展时间短暂,可以利用和借鉴的优秀发展经验相对较少,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规划和建设特色小镇时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通过深入运用共性以及特性的建设标准来指导特色小镇建设。2017 年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特色小镇评定规范》,这是特色小镇领域的第一个省级标准,该标准规范了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历史经典、环保、金融、健康、旅游和时尚8 类产业特色小镇的评定,对于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仅仅这一项标准还不足以充分指导建设特色小镇。截至目前,江苏省尚未发布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省级标准,导致在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出现了概念内涵认知不准确、创建方向出现偏差、缺乏工作手册式的指导方案,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目标的偏移,产业发展不扎实、建设内容不聚焦,偏离了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培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6]。

三是现代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已然不同于传统小农户的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生产机械、经营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信息滞后有可能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以及品质。目前,江苏省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农业知识储备较少,对于新兴农业技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从年龄分布来看,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50 岁以上的人员较多,这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以小学、初中居多,对于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独立判断和解决能力较差。镇江丁庄葡萄小镇也存在此类问题,葡萄种植及管理人员多为本地居民,专业养护技术和基础文化素养已然跟不上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缺乏人才阻碍了现代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和发展[7]。

3 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建议

3.1 坚持种质资源自主创新与良种繁育

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应建立专业、高效且颇具规模的种质资源创新和繁育团队,时刻关注相关品种的选育新技术、新方式,与农业相关高校、科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发掘优质基因,结合传统及现代先进育苗手段选育优势品种,共创共建种质研发及评价平台;吸引种苗繁育企业入驻,将生产关键环节设在小镇内部,协助种植户与种苗生产企业之间建立良性沟通渠道,稳定种苗价格,给种植户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种苗,同时逐步建立常用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掌握规范的种苗繁育流程,保障种苗创制与繁育的高质量开展[8]。

3.2 逐步建立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标准化建设体系

建设标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参考浙江省发展特色小镇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江苏省地区属性和特色,制定江苏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的标准框架,按照发展需求以及问题出现较多的领域,以轻重缓急的顺序编制相关标准。具体可以从创建指南、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耕文化传承、休闲服务要求、生态环境保护、运行管理机制、验收命名等部分具体开展,每个部分根据需求制定相关标准。制定标准前需要进行技术论证,切实考虑江苏省的发展现状,确保标准条文的高质量落地[9]。

3.3 建立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模式

培养和引进人才不能只依靠纸面的政策制定,要落到实处。

在人才培养上,可以借助农业类型高校优异的教学资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围绕职业相关的关键节点,重点提高教学管理机构水平、实训基地规模、田间学校质量,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相关职称评定[10]。

在引进人才上,利用相关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安心回归农村,培养“新农人”,引导农业科研项目多与乡镇产业结合,从而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致力于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11]。

4 结束语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在我国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下提出的,也逐渐成为各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特色小镇,能够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吸引更多农村群体返乡就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自2017 年公布第一批江苏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起,经过5 年的发展,4 个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并没有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发展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各发展主体可以系统研判并对症下药,充分利用江苏省优越的地理资源特点,在种质资源创新、良种繁育、标准体系建立、培训和引进农业人才等方面多下工夫,促进江苏省现代农业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并带动省内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江苏省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CK小镇”的美好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