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现代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4刘江云
陆 叶 刘江云 张 健
(苏州大学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药物的科学。它主要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生药的基源(来源)、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一门学科。而现代生药学的发展还增加了许多研究领域,如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研究、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生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
而现代生药学课程是为药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旨在介绍生药学先进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认知和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求学的精神。为了培养优秀的综合性药学硕士人才,现代生药学课程由相关专业的一线优秀教师组建成教学团队,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整合、优化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现象,还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立德树人”,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也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育人”要先“育德”,教师应该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思政教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引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作为教育主要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1]。“协同育人”是课程思政的理念,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又强调了这一教育理念。教育部在2020年5月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教育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课程思政的思维是一种科学创新思维,它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为了探索现代生药学这门课程如何进行思政教学,该课程除了主要介绍生药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研究进展,还注重深挖课程中的一些思政元素,并与生药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做到教育“润物细无声”。教学方法上,做到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中要求教师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但是,在现实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这三者往往被割裂开了,更注重知识传授。而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将这三者统一的一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生药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是在教学中通过一些中医药科学家的研究贡献、中药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等,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的同时,努力学习,树立民族自信等。
那么,探索现代生药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的方法是:通过高水平文献研读、优秀研究生的案例教学、自由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式学习还有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多方位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创新突破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思辨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中的精神,努力培养德才兼备高质量的优秀研究生[2]。
(1)讲故事:用生动、真实的故事,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①讲述著名生药学家的有关科学研究的故事。通过介绍传统的生药学鉴定方法、现代生药学前沿的方法和技术,引领研究生关注最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还把传统的和现代的技术、现代的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内容中介绍了著名的生药学家徐国均院士的成就及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徐老师的扎实做事,把一件事做好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讲述我国著名的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赵燏黄先生的故事,引导研究生像赵燏黄先生一样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还可以讲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故事,可以在后续课程中补充和更新。②讲好自己的科研故事。教师团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例如,有的课题组可以介绍15年来研究开发白头翁皂苷新药的亲身历程,讲述中药新药研发的传承与发展、挑战与机遇,引导学生借鉴身边研究者的科研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交流和沟通等。③讲述一些中药的故事。例如,介绍中药新药研发的法规动态内容过程中,引进国家在相关法规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传承的举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内容为素材讲故事,分析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就、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引导学生树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等,激发学生研究中药的热情。
(2)案例教学: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立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等[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了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团队教师精选优秀案例,集体备课,整合资料等。①采用课题组研究生课题为案例,如生药学方向课题组着重介绍中药材中含有的多糖、黄酮和皂苷等有效成分的肠道菌群代谢调节学术研究进展,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微生物制药方向的课题组,则可以重点介绍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以研究生课题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等。②以青蒿素、桑枝总生物碱、小檗碱、新药971等中药新药的研究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为案例,介绍生药药效物质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关注有效成分的发现、研究和开发应用等。③以课题组在器官芯片技术方面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案例,介绍高通量筛选、3D器官芯片评价新药有效性等生药药效的新评价技术等,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新药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多学科多方位交流融合。总之,通过课题组研究的案例和前沿学术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生药的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就与机遇、挑战,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激励奋发向上、专业报国的精神,开阔视野,拓宽研究思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内化学习的一种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知识传递和内化吸收率[4]。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来自英文“Flipped Class Model”,也称为“颠倒课堂”,是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颠倒”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线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不用单纯地依赖老师去讲授,或者老师把一部分知识放在课前预习,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老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科阶段有些课程会采用一些翻转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小班教学。研究生阶段,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很多老师因为学时限制等,不太喜欢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如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极大地增强。而且,在翻转课堂上,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和内化知识等。现代生药学在授课中会开展几次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反映收益很多。例如,分子生物学与生药鉴定部分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和整合资料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良好的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等。学生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和激发一些新的研究灵感等,有助于学生课题研究的下一步开展等。
(4)专家讲座:邀请校内外生药学方面的国内外大咖进行线上或线下的相关讲座,让学生聆听专家智慧。学生可以在聆听讲座中学习各个研究领域专家的好的科研思路、好的科研方法设计,以及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拓宽科研视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等。例如,开设“药理学名家论坛”等介绍药物研究的作用机制等,介绍疾病相关新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确证以及转化医学研究等,还有基于中药的创新药物发现策略与实践等;还会邀请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等方面的讲座,规范学生关于论文的写作诚信、格式和投稿等技巧,对学生发表科研成果提供极大的帮助等。此外,建议学生在与专家交流环节多多提问,多多交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5)课外实践: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走出去进行课外实践是必要的。带领学生参观生药学相关的药企,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熟悉将来工作企业的理念模式、工作要求等,熟悉一线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参观引导学生有目标、有兴趣、有动力地去做一些科学研究,要学习企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夯实基础,锻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将来步入企业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6)撰写综述:课程考核是以撰写一篇综述作为要求和标准。教师会发布综述的题目及具体要求,当然也可以学生自己选题,尤其建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或者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为主的题目,切记要求学生不要为了撰写一篇综述而泛泛地完成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文献,了解撰写综述主题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注重梳理研究思路、阐明自己的分析思考等[5]。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熟悉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相关前沿性问题,拓宽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读研阶段要为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科研,提高学生整合资料、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在科研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总之,现代生药学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有很多新的技术和方法,目前仅有一本2006年由李萍老师主编的《现代生药学》,年代有些久远,很多内容没有更新。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积极参加新的《现代生药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或录制与课程相关的短视频用于现代生药学的微课群建设,为后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也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