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美术情境教学
——以人教版九上“异彩纷呈”一课为例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创设美术素养

滕 龙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江苏南通 226017)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意蕴

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已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素养的凝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与美术学科教育相结合的产物。美术的核心素养,即对图像的认知,基于生活的审美态度,通过美术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对美术文化的基本了解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是培育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是视觉艺术,情境教学可以放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能够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进行感受,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在美术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在课堂中借助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在人教版“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节课中,教师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用心感悟我国古代美术文化的绚丽多姿与博大精深,进而升华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1]。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1.对接生活

生活即教育。生活为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认知理解的前提,教师的教学也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生活和学习既独立又统一,学生学习可以更好地生活,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经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的结晶,是高于生活的。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考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生活,以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为出发点,以知行合一为终点。这便像茶饮一般,知识为茶,生活为水,借水激发茶的清香。生活无味,知识的加入可以增香,学生亲身经历的“增香”过程便是实践。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更能体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2]。

2.运用实物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实物展示,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直观,提高学生对情境的真实体验感。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按照课题的内容,准备好在教学中所需要的实物材料。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无法全部还原真实情境,但可以准备情境片段中具有典型性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实物展示创设情境。学生在通过视觉系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对实物的触摸进行感知。教师在课堂中添加实物展示的教学环节,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美术基础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热爱[3]。

3.借助图像

基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图像的识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图像是可视性教学资源,美术也是视觉性艺术,可以说用借助图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基础方法。图像所表现的内容即一个情境的定格,在一定时间内对情境的再现。图像可以多元呈现,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也可以是挂图展示;可以是静态呈现,也可以动态播放。图像相对文字来说,能够更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尤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短时间需要体会不同情感表达的情况,如喜、怒、哀、乐、惊、恐、思、忧中跨度较大的情绪转换,通过图像创设情境,优点更突出。图像是初中美术课堂中最朴素的素材,运用得当,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况且也是高效地展示美术功能的一种方式。

4.动作体验

一堂好的美术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情境的创设也需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借助行为动作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是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强有力的手段。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仅通过视觉虽然可以感知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种感知仅存在于学生的思与想的阶段,若想加深印象,获取更大感染力莫过于感同身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动作模仿,从而获得最原始的体验。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动作体验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感受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关联。同时,教师也是用动作体验创设情景进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行为动作的展示,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动作的展现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设计,才能创设最佳的情境,行为动作展示要有所准备,学生的动作体验应以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促进学生学习为准则[4]。

5.语言感知

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运用艺术语言也能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现象感知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者,学生更不是一个被动的语言接受者,教师通过语言可以助力学生架起一座连接知识与所在环境中的桥梁,这架桥梁就是语言情境。语言呈现的方式也应多元化。除教师描述外,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还可以借用课堂所处环境中的自然声音。通过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本身的独特性,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觉配合视觉在学生心中进行融合,促进学生对事物感知。

三、情境教学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情境导学,激趣赋力

美术的学习,始于兴趣爱好,贵在持之以恒,长于点滴积累,勤于探讨研究。在九年级美术课程标准中,“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属于“欣赏·评述”教学领域。教师力求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兴趣,贯穿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之中。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先播放课前制作的博物馆藏品“快闪”,借助现代媒体流行艺术形式创设博物馆藏品展示新高度,抓住学生对现代社会潮流的敏感性、好奇心,结合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趣味组合,营造“零压力”学习环境,学生享受课程,兴趣养成。

2.情境助学,合作探究

(1)身临其境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所呈现的内容为中国历经千年的文化沉淀,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与此还有一定距离。教师通过多种媒介,结合信息化教学创设情境,可以拉近同学们与这些文化的距离。例如,在中国古代雕塑部分,教师借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跃马》的创作历史背景,借助音频模拟作品周围的环境,请学生闭上眼睛进想象眼前的《跃马》,进行头脑风暴,将学生所想内容进行情境构建。在脑海中对《跃马》进行立体欣赏,并取粗糙的石料请学生触摸,用心感受其质感。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编排融合,学生的学习由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对作品进行深度感知、理解、学习。“学生的思想,也不再是禁锢在小小的教室。”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冲破想象的枷锁,在广阔的思想原野上驰骋。再如,在唐代甘肃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的学习中,教师请学生身着唐朝服饰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大唐雄风。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与唐朝雕塑进行对比分析,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唐朝宗教彩塑的艺术特色与魅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化,如果仅单纯地从一方面进行学习,可能印象不够深刻,或者是在内心留存的时间不长。这正是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方式,进行情境创设的原因。

(2)沉浸体验

在美术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沉浸在课程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在巩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质保量。中国古代工艺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舞蹈纹彩陶盆》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教师通过抛出一系列逻辑关系紧密的问题:这件彩陶上绘制的是什么?在做什么?怎样做?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邀请大家模仿《舞蹈纹彩陶盆》中的舞蹈,完成课堂中的篝火晚会。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沉浸其中,唤醒学生内心的自主意识,做课堂的主人,感受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3)感同身受

情境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中国青铜器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赋予青铜器新的生命,让文物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有传承,有发展。例如,即教师身为商代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全体学生作为西周青铜器《大盂鼎》,二者进行沟通交流。师说:“我是尊,叫《四羊方尊》。”生说:“我是鼎,叫《大盂鼎》。”师说“我很方,口外张。”生说:“我很圆,口内敛。”师说:“与我相关的文化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生说:“与我相关的文化有君无戏言,一言九鼎,朋友有难,鼎力相助。”师说:“我全身刻满纹样,中轴对称。”生说:“我内腹刻有铭文,即书法字体演变历史中的金文,有助于我们研究书法艺术,记录的内容是史实,为研究分封制的重要史料。”在本环节创设商朝和西周青铜器对话的情境,教师为主导,全体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载体,互动为要务,感受青铜器的温度、生命、价值为核心。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当然,情境的设置也需要把握课堂切入点,和落脚点,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在美术课堂中,再现情境的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是单纯地增加课堂中情境的痕迹。情境是推动师生在课堂中知到行的催化剂,但也要考虑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运用,学生的感同身受固然重要,但通过感同身受所汲取的养分更重要[5]。

在商代不仅有青铜器,还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宋代文人辈出,经济繁荣,瓷器也异彩纷呈,典型代表有五大名窑:哥、官、定、汝、钧。在此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钧窑仿品实体的观察和对钧窑真品图像的欣赏,总结出钧瓷特点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世上无双。在对汝瓷特点的教学上,借助音乐歌词“天青色等烟雨”来引发学生对天青色烧制成功的思辨。哥窑的主打瓷器表面有美妙的金丝铁线纹,这些自然而充满美感的裂纹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借助道具鸡蛋壳,请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对自然裂纹的模仿制作,再通过欣赏来加深学生对宋瓷美感的印象。随后,教师通过手机希沃助手投屏多媒体,链接生活。教师化身网络淘宝主播,学生则为南通文庙古玩市场上的摊主,课前学生准备好的各类瓷器实体都是摊主的货物。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和古玩摊主沟通交流所拥有的瓷器宝物,可以给学生一种走出课堂之外,跨出思想禁锢牢笼的感觉。这种场景设定所营造出来的情境的效果,也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生活中有地方古玩市场痕迹的并不多,但网络为我们开辟了一个途径。因疫情原因,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学习环节,利用网络资源云游故宫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从课堂中的理论学习到生活场景的实践,也是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指标,学生在由生活场景演变的情境中认知事物就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指标要求。

3.情境享学,异彩纷呈。

在情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美术课程的学习。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施教和学生的研习更加自然,拒绝传统的知识灌输,学生在情境中亲身经历过的场景,记忆更加深刻,对内容的掌握也是水到渠成。课程整体设置为教师带领学生,踏上探索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征程,在时间中漫步,空间中穿梭。这样的美术课程设计具有更多的魔力,在时空穿梭漫步的情境中,体会情境中的情境,如梦中梦。新奇的教学方式展现异彩纷呈的内容,学生乐享其中,为原本静态的知识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结语

采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美术课程中,运用多元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对“美术素养”的吸收,夯实“美术核心素养”。情境更是培育学生“美”的基础,有助于“美”育“美”,“美”传播“美”,促进学生对美的沉思,对生活的热爱。

猜你喜欢

创设美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