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过程中总分馆制的研究分析
2022-02-14孙小童穆冠男
孙小童 穆冠男
(威海市图书馆 山东威海 2642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也越来越丰富。而根据社会文明发展的最新要求,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理念的主要传播者,因此,应当继续推动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工程,提高文化建设管理水平,为民众生活创造更良好的文化服务。而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也可看出,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视解决民众的人文需要,并逐渐地把人文服务延伸至高校、社会、街道、企事业等单位,已经形成了总分馆制综合业务系统。可以说,通过构建总馆与分馆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充分发挥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宣传功效,进一步彰显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属性,为解决民众的人文需要创造了便捷,有效保障民众的人文权利。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总分制,是指公共图书馆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机制。它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在欧美国家流行。经历史研究证实,它有着相当的可行性。所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总分馆制,是指由一家或众多的单位在某个合理的地域单元中组成“公共图书馆群”,共同建立图书馆服务体系,并提供社会普遍而平等的公共服务。在这种制度中,某个区域的分馆均由总馆统一管理与协调,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制度。在文献领域,我们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服务价格、统一业务规范。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各地人民政府一般并不直接负责管理公共图书馆。而是托管专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对所属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实施具体的管理与规划。图书管理员承担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与行政事务。
在实际运营流程中,网络资源的分配由主数据库系统完成,分馆必须整理网络资源,并增加对主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普通图书馆进行监督。总而言之,这种模式比以往的模式更为有效,能够实现网络数据的共享。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共享。公共图书馆系统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信息共享”。所以,这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
1.直管型
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管理有着高度的系统性。一般而言,总馆可直接建设分馆,并对分馆实施监管。分馆的全部人力、经费、硬件设备和软件基础设施等都由总馆直接负担,而分馆的全部人事或建设资金均归总馆所有。但由于实行直接管理的分馆,必须在总馆的严格监管下进行更具体的管理工作,相应人员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管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这样,管理才能顺利开展。
2.联办型
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并加强了业务管理和指导工作。共同管理的公司和分支机构,要求为城镇或社区提供人力资源和适当的服务场所。总馆还应当为分馆服务提供必需的书刊文献资料,并强化对分馆服务的督促引导。联合模式将能够有效减少碎片化问题,进而提升总馆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效益,让总馆服务切实地深入村部和社区,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在统一模式下的分馆建立中,总部仅需要提供相对较少的资金,从而使得这种模式的开展更加简单。
3.托管型
托管模式,主要是指对分馆的托管与管理工作。在托管模式下,主要图书馆和分馆机关必须与有关单位达成相关约定,把原来分属一个单位或机关所管辖的图书馆托管给总馆实施改造与管理等工作,使分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相关合同履行过程中,分馆的人力资源、硬件设备和软件基础设施等的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拥有,而分馆的经营管理资金和使用权则归主馆方拥有。在托管模式下,将分馆人员的工资和经营所需资金由托管方直接移交至综合图书馆,从而使综合图书馆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
4.加盟型
综合合作也是加盟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特许分馆以总馆服务联盟管理模式为基础,以强化与各级馆之间的服务协同合作。各分馆须在人力资源与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与市有关行政部门达成相应约定,并加入总馆服务系统,共同接受总馆的监管。
三、公共图书馆主分馆制的意义
1.满足读者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人民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愈来愈高。这不仅要求本馆具备优秀的阅览资源和读书环境,而且要求阅读更加方便。但是,根据统计,在我国相应行政区划的各省、市、县都只是一家普通公共图书馆,大型图书馆可达8公里内,小型图书馆可达4公里内,很难使用公共图书馆经验来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通过总分馆制,在主分馆周围建立大量的分馆或网上书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人们可以在家里看书。
2.保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行公共图书馆分馆制度,并在十九大期间加强了重视,重点关注。以目前全国各地的经济实力水平来看,如果贯彻公共服务、便民、平等的基本原则,并大力实施总馆分馆制度,既可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人文权利,也可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
3.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低成本也是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优点。公共图书馆制度是政府财政大力支持的重要公共服务项目,需要最少的经济投资和最高的便利效益。此外,总分馆制的开展还能够推动对公共图书馆中文献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等,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建设滞后
人员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建立的主要前提条件。公共图书馆唯有通过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能力,才能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更加科学规范地运用于实践管理工作中,从而达到总分馆制的有效建立。目前,人才建设的落后程度依然是制约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系统完善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比如,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中,部分人员依旧采用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运用最新的技术进行相应管理工作。由于效率低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所构建的价值也无法完全实现。
2.管理技术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构建的重要基石。公共图书馆唯有把领先的科学与技术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加合理地建立总分馆制,实现馆藏资料的共建共享,从而统一、标准化和规范了区域公共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工作。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制建设中更重视自身的建立与发挥,而不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总体建设。尽管能够引入部分领先的新技术与设施,但由于各区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仍无法推动部分地区图书馆系统建设的顺利进展。
3.制度建设滞后
完善的运行制度保障了公共图书馆基地与分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业务运行的统一、标准化与规范。目前,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构建总分馆制的进程中,对总分馆制构建的特点还缺乏进一步认识。尽管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实现了对馆藏资源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但工作协同机制的不足以及系统建设的落后,仍然影响着公共图书馆对总分系统建设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共图书馆针对总分馆制建设的科学研究与实验活动仅限于相应服务内容与服务项目,对工作制度建立缺乏关注,使得相关建设工作无法开展,没有彰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价值与功效[1]。
五、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优化策略
1.提高认识并向政府寻求资金
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保存和查阅文件。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政府需要加大管理和投入。只有在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支持下,才能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分馆系统管理者,定期与政府负责人进行协调和沟通。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向政府部门明确公共图书馆建设中总分馆制的发展目的和路线,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图书馆的文化事业,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2]。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总分馆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总分馆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现实工作需求。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确保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素养,使之能正确地认识并执行本馆的工作规范,科学专业地开展阅读业务,从而做到公共图书馆业务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还应保证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质,并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员工不但要熟悉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办事程序,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才可以很灵活应用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体系的建立夯实基石[3]。为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品质,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注重人员的招聘与使用。公共图书馆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准入制度,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管理水平。
第二,应注重人才培养。公共图书馆要按照总分馆制发展的需要,经常举办培训讲座,支持人才提升专业知识素养,适应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具体需求。
第三,注意吸引高层次人才。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薪酬福利制度,留住高素质人才,降低公共图书馆人才流失率。
3.重视技术创新,为总分馆制建设创造条件
现代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技术物质基础。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创造条件。在实际实践中,公共图书馆还应该重视文献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而文献资源的共享和交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能力。这样,公共图书馆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总部与分馆内部资源的有效共享,适应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要。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该积极开展文献资料数字化建设,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优化文献资料编目方式,便于读者随时检索。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该重视自身业务功能的扩展与延伸[4]。因此,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在进行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加合理地扩大和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4.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每个图书馆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将受众与受众结合起来,找到一个与当地相匹配、满足公共阅读心理和需求的长期可持续的建筑模式。同时,还可以采用图书馆合作建设模式,有利于图书馆之间资金的相互周转,解决人员短缺或流失的问题。
统一管理模式主要实现分馆归属于总馆。图书馆馆长负责分馆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图书的采购、编辑和发行由主馆统一进行。主馆和分馆可以相互借阅卡片并共享一张卡片。分馆要对读者负责到底,充分发挥读者的责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分馆人员进行协调、分配和管理[5]。
5.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高总分馆制建设质量
目前,全国地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仍处在起步时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破解。公共图书馆要从根本上提升总分馆制建设能力,构建监测评估制度,实现分图书馆系统的良好发展。一方面,主要分馆人员要定期检查各分馆的任务,保障服务内容落实;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人员要按照各自的要求和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基层员工和读者开展业务指导,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总分馆制的效率。
结语
建设公共图书馆,是公有社会主义文化服务结构的基本建设之一。而公共图书馆主总分馆制的建立,离不开地方政府职能的引导。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