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2-02-14崔波
崔 波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教育局 吉林通化 134003)
从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难度来看,数学这门学科必然是时间最长、难度最高的学科之一。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是一门基本学科,其在高考、考研上的难度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合适的教学途径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一、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课堂情况,把握课堂进度,做到课堂进程张弛有度
以学定教,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吸收能力、思维的活跃程度、课堂活跃程度以及课前预习情况等,来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但前提是教师需要对班级及其成员有一定的了解,加以适当的教学策略,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充分利用以学定教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到课堂情况,根据大部分学生对课堂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数学的理解程度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增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条理性和阶段性,学生也能更好地抓住课堂,跟紧教师思路。初中学业较为轻松,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任何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问题都可以让教师来解答,所以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数学的知识大多从课堂教学获取而来,那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高度,以学定教从此观之便更有教学实践意义。
(二)学生对课堂的知识更容易吸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当前教育体系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开展高效课堂,即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万不可脱离学生,教学计划和内容的设置与排布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故以学定教便是一种折中的方式,一边考虑到了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一边也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做到了课堂、教师以及学生的相互结合。根据以学定教而设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宛如一个个根据学生身高订制的阶梯让学生向上走得不费劲,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初中的数学教学往往课程安排十分充裕,每节课稳扎稳打,一章章、一节节地教学,对于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显然绰绰有余。所以课堂教学必定会有重复,然而,若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教学内容很有可能原地踏步,或者跳跃性过大,使得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三)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能发挥出数学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讲往往较为枯燥,数学的学习大多是一些繁杂的计算步骤,或者令人眼花缭乱的证明方法,抑或一些枯燥乏味的计算公式等,不像其他学科一般,有着更强的生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厌烦,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上课无疑是痛苦的。若教师无视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不屑于听教师讲的,觉得过于简单,学习困难的学生听不懂教师讲的,索性不听。长此以往,则会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则失去了意义。所以以学定教的实施既有可靠性,也有必要性,以学定教的实施能发挥出数学的学科优势——只要学通一道题就能学会一类题。以学定教的教学实施,更能使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学习,从而产生豁然开朗的解题感受,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数学独特的学科优势也带来了数学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一道例题的探讨来完成对一系列题目的理解和一系列公式的运用,以学定教就对例题的选取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向,使得教师选取的例题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增加课堂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偏离实际,课堂枯燥无味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比比皆是,所以可能数学教学在早期还是非常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但是随着数学研究不断加深,在生活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就例如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函数的概念和模型后,学生就很难再找到具象化的数学模型和例子,这必然导致了数学的学习大部分只能在书本或者纸张上进行,数学的教学也走向了概念化。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和从书本中提取有效部分对应到实际的能力较低,就需要教师来完成这一任务,在生活中选择恰当的例子,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例如函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商品买卖的事件,引入利润、成本、出货量等概念对函数进行具象化。然而如果教师不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脱离实际,剥离了生活气息,课堂就难免走向空泛,学生对课堂味同嚼蜡,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就会降低,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二)课堂学习分散,思维不能产生碰撞
相互交流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数学的学习本身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运作,课堂上的讨论不光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甚至可以给教师不同的解题思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数学教学很容易就陷入沉闷的解题氛围,要是碰到较难的题,则会陷入思想的停滞,如果这时课堂仍然不讨论,则会让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则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旋涡。分散学习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通病,很多学生认为自学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水平提高,其实是混淆了分散学习和自学的概念,课堂上的讨论不等同于不自觉,反而是让思维更加活跃,解题眼光更加长远。
三、以学定教,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教学调查,制订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方案
郭沫若说:“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因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那么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学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构建学生为心中的数学体系,让学生对待数学不会感到陌生。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开火车回答问题,学生提问教师作答,或者小组比拼等互动环节。由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公式及其定义,如果不经常运用,就会使得学生对于公式的了解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那些知识以及定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来,遇到问题的时候跟同学老师一起积极地进行讨论分析。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下,学生自然能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听讲,教学质量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可以得到很好保证。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现象”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对于这一名词会感到很陌生但同时也会存在好奇心理。于是教师就可以先指出抽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即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便称之为轴对称图形,且直线为其对称轴。在面对这一复杂的概念的时候,学生肯定会充满疑惑,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我们见过的圆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腰梯形等一系列的图形都属于轴对称图形,然后可以带领学生动手裁剪一些图形出来,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哪些不属于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对自己裁剪出的不同图形进行上下左右对折,判断该图形具有几条对称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轴对称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且找到学习轴对称的乐趣所在,减少对这一学科的抵触心理,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当中来,让学生拥有无限的学习动力,才能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的本质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座独木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对于课本知识的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师觉得无聊,学生更无法接受,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构成它的体系与概念有很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教学速度跟方法来接受知识,因为在这么一个学习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无法形成自己完整的数学观,学习效率逐渐低下,不会的知识也越积累越多,新的知识跟不上进度,旧的知识无法进行消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逐渐失去信心。所以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消化知识,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以及课后实践等方法,将学习方法与学习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数学学习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进度以及难度,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比如,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着做笔记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则不做笔记,一整节课都跟随着教师的课堂进度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却选择将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再进行系统的研究学习;有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难题会将其记录在错题集上,而有的学生却注重理解题目,举一反三,将一种解法推广到其他难题上。这些做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构建合适的学习情境,为以学定教创造良好的条件
情境教学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教师须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构建,将学生引入一个学习知识的氛围当中,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自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学生普遍对于周围的事情很感兴趣,因此情境的构建需要围绕着实际问题来展开。这样不仅能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为教师后续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此,教师可以引入自创的教学案例,使得学习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师开展后续的以学定教模式。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当先引入相似性的概念,再通过举例子证明什么是相似性,比如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不同大小的圆形等,引导学生理解“相似”这一概念,再引入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地图的比例尺,如何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如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及作用,再逐渐引申到三角形的相似上面,通过证明的方法加深对三角形相似的理解。比如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通过投射在地上旗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并确定旗杆的实际高度,或者不想通过直接测量,而是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某一教学楼的实际高度,就可以先测量观察角度以及部分数据,然后再计算出教学楼的实际高度,这样就不用拿着刻度尺到教学楼上去实地测量了。对于以上实际问题,教师均可以构建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测量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这种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使其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同时也为教师开展以学定教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
结语
总的来说,以学定教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但是随着教师们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完善以学定教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同时,作为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