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以许昌学院为例

2022-02-14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许昌赛事应用型

林 云 飞

(许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开篇的第一章就明确指明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1]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与突发情形貌似已经成为“常态”,循规蹈矩的发展路径显然不符合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因此我国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走创新国家发展之路径。基于此,我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反思与重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许昌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探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其面临的桎梏,以期在回归创新创业教育初衷的基础上,重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探索

许昌学院地处中原地区一地级市许昌,是该地级市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从地理位置来看,许昌学院的发展与该地级市的发展休戚与共。许昌学院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大环境,因此许昌学院将自身定位为地方性院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基于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鼓励与倡导,许昌学院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有效互动的有效桥梁。因此许昌学院不论是从管理层面、教学研究层面、孵化基地抑或是赛事组织层面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一)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方面的规划与指引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进行统筹安排与计划指引。为了有步骤、有规划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许昌学院于2015年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彰显了许昌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该学院开始着手建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提升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理论与素养,创新创业中心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程;为了提升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科学研究;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空间,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许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成为该学院进行转型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河南省同类院校中亦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学校教育通常围绕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而展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需要相关课程体系的支撑。许昌学院在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课程类别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主要包括三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2”与“创新创业实践”。其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1”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2”为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为实践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1”开设在第1学期,每周2学时,共开设7周,总计14学时,学分为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基础2”开设在第2学期,共开设6周,总计18学时,学分为1学分。“创新创业实践”由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果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认定学分,学分必须达到2学分,否则不能获取毕业资格。另外,在第7学期,各二级学院需要开展就业讲座。总体而言,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上需要修满4学分。除了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许昌学院也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丰富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如《许昌学院转型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院政教〔2016〕2号)所设立项目就包括创新课程与创业课程,以项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丰富与发展,同时推动学校向应用型转型。

(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便利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许昌学院为大学生创建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当前,许昌学院已经有了两大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实行团队申请评审入驻与动态考核机制(每年5-6月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团队要退出孵化基地,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当前,60多家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参与到其中的学生千人左右。一些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毕业之后仍在坚持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许昌市东城区欢欢图文广告设计中心”就是从大学生创业团队逐渐发展壮大,承接工程设计,商标设计等业务,服务质量在当地也有不错的口碑。可以说许昌学院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很多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许昌学院于2022年又建立一个全新的许昌大学科技园,倾向构建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的相互融合,提倡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可以说许昌学院开始尝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打磨团队,积累经验

除了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许昌学院积极鼓励并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竞赛,打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积累经验。关于比赛的规模,包括许昌学院自行组织策划的创新创业比赛、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互联网+”相关比赛。不论是何种层次的比赛,许昌学院均高度重视。在赛前,进行赛前动员会与赛前培训,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比赛,并对赛事的各种要求进行培训,使得学生了解各种比赛的要求;同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比赛进行热身。针对省赛与国赛,许昌学院首先进行校内筛选,对于入围的项目材料,许昌学院组织专家评审进行修改意见反馈,由大学生团队修改后再提交省级相应赛道。近些年在创新创业赛道中,许昌学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诸多荣誉。国赛、省赛均获奖多次,诞生了诸多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与指导教师。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桎梏

许昌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高校50强。但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的积淀。许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历经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目前进入沉淀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唯有突破这些桎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基于对许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考察,当前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在管理层面、教学研究层面、孵化基地层面与赛事组织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需要突破的桎梏。

(一)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未充分发挥,相关文件贯彻力度不足

毋庸置疑,许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均离不开创新创业中心的统筹管理。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需要高校多部门协同互动,但如何互动,具体在哪些层面进行对接,这需要创新创业中心作为管理媒介进行协调。当前创新创业中心面临的困境是在很多情形下是依靠一己之力在推动,这显然是不够的。其次,许昌学院为了建立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诸多相关文件,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创新创业专家顾问团的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工作考评与奖励等方面。可以说文件内容丰富,内在关联度比较紧密,但是实施力度呈现“高开低走”现象,这都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仍然处于薄弱地位

许昌学院在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规定了应修学分,课程性质既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得以基本确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纵深发展正是契合了其应用型转型发展目标。但是,当前许昌学院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单一,不论是课程数量还是学分标准均需要提升。同时,在创新创业教学层面,许昌学院也对今年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度反思,比如存在师资不足、教学内容实践性不足、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创新创业发展实践中不断反思,努力克服课程体系及教学层面的不足。

(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受益的大学生覆盖面不高,中期考核有待加强

许昌学院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场地便利。通过近两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能够入驻孵化基地的大学生数量相对于许昌学院大学生整体数量仅仅是一小部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中,有强烈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需要后续进行进一步的动员与鼓励。同时,在对孵化中心进行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项目组并没有相关人员在场,孵化中心出现“闲置”状态,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也违背了孵化中心创建的初衷。此外,从入驻孵化中心项目组成员来看,少数项目组存在大学生成员数量较少,校外成员占主体的现象。这同样违反了孵化中心构建的宗旨。“闲置”状态与大学生非项目组主体现象说明孵化中心的创新创业项目中期考核仍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比赛的教育效果不高

许昌学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其初衷是通过比赛带动创新创业教育。许昌学院在创新创业比赛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对参与其中的学生也起到了重要的教育目的。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创业比赛的教育效果对于未参与比赛的大学生相对薄弱。未参与比赛的大学生仅仅通过校园网浏览获奖相关信息,除此之外并无过多的“内心波澜”。究其缘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比赛的参与欲望不强,他们认为比赛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多,顾虑无法完成;另外比赛获奖率不高,担心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对于学生们的种种顾虑,许昌学院需要高度重视,优化赛前、赛中与赛后的各种保障机制,消除学生们的顾虑,真正实现以赛促教的目的。

三、回归创新创业教育初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在此背景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构与深度发展,需要回归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功利主义范式下的以追求创业率为目标,而应该是“‘唤醒、激发、培养个体以创新创业活动指引自身获得幸福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2]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职能

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内核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回归于“关注人的发展”的背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应对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发挥其统筹规划职能,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式发展规划。此规划应避免面对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低效率化,同时避免针对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大学生的功利化。作为统筹中心的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同时应加强与学校其他主管部门直接的协调,如在制定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方面需要与教务处共同审定;在开展创新创新教育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各个二级院系的沟通协调;在开展创新创业各级赛事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处进行积极协调。总之,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职能,积极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式发展。

(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增强与专业的融合

许昌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培养方案中的单独模块,课程数量不多,学分也有限。在回归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本质的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新审定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首先,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在各种不确定状态中寻求相对稳定因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将功利性色彩从创新创业教育中剔除。其次,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可以与专业进行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在与专业的融合中,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再者,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训,提升创新品质与创业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有机融合。

(三)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相对于创新创业课堂教学,通过项目的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更多的是倾向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通过组建团队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项目运行,能够真实体验到团队协作、团队管理运用、风险防控等各个层面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如何进行突破,如何进行创新,如何解决问题;在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大学生个体自我价值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这也正是创新创业教育追求的本质——关注大学生个体的品质的成长与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于地方,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应该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可以通过设置孵化基地实践课程的方式得以实现。

(四)拓展赛事级别,完善赛前、赛中与赛后事宜,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

实践已经证明,创新创业比赛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赛事来激发赛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作用。首先,拓展赛事级别,将赛事引进课堂。为了更好地发挥赛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可以拓展赛事级别,将赛事引进课堂,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通过这种参与式样的创新创业比赛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得到了相关的锻炼。其次,对于校级及以上的赛事,学校要做好事前宣传,并进行相关讲座培训辅导,增加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再次,在比赛过程中,除了团队自身的指导教师外,学校组织专门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反馈,帮助其不断完善比赛方案,增加大学生的信心。此外,组织赛后获奖的大学生团队进行校内宣讲,介绍赛事经验,激励其他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赛事中来。如此,将赛事引进课堂,同时完善赛前、赛中与赛后机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赛事中来,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广大大学生勇于自我突破,积极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许昌赛事应用型
本月赛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到许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许昌诗群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许昌青春诗会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