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屏山村多元价值挖掘与空间营造研究
2022-02-14刘燕燕
文/刘燕燕
引言
十九大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营建特色旅游业有利于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已成为共识。但现有的发展模式都存在着诸如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特色亮点凸显不足、村落环境营建不足、空间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极大影响了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发展。
屏山村是一处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徽州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物质承载者,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以屏山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亟须符合其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共生的发展体系。
1 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的意义与方式
1.1 文旅融合的意义
“文化旅游”这一特殊产业形式,是以文化内涵作为旅游产业吸引力和表现形式,其项目内容和游览场所与特色文化内容息息相关。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共生,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和核心,既能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承扬找到续航方式,也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找到新出口,是两者共同的发展方向,也是共同繁荣的途径[1]。
1.2 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的方式
无论对于文化还是旅游体验来说,其对象和主体都为人。文化旅游强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2],因此应充分从两者共同的主体的体验出发,以旅游产业的使用主体——人的体验作为切入的重点,让文旅产业的评价主体——游客的文化体验更加原生、丰富、亲近、趣味,从而真正给予游客良好的文化之旅。
(1)旅游产业要融入文化内涵。赋予景点以艺术性的名称和文化故事,开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等。
(2)旅游产业要融入文化设施。旅游景区、景点、公共空间等的设计与营建,应设计营造较为完善的相关配套设施,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3)旅游产业要融入文化景致。优美独特的地域风光、雅致的自然景致能带来心旷神怡的旅游体验,旅游路线与景点的设置应充分展现良好的村落特有的原生景观,注重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的留存、维护和升级,营造别具特色的自然文化景观。
(4)旅游产业要融入文化产品。加大农家宴、文化民宿、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等文旅产品开发力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打造村落智能旅游系统;结合传统村落独有的风格元素进行文创设计和产品研发,实现文化价值变现。
但文化与旅游并不会天生发生关系,要形成文旅新业态的成熟运营模式,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各空间的多元价值,通过设计一系列艺术场所和艺术行为,提供特定的文化场景,营造浓郁的文化情感氛围,引发游客一系列文化体验和消费行为。
2 屏山村现状与多元价值挖掘
2.1 屏山村落景观特点与村落保护建设现状
图1 多层次、多可能的自然文化网(图片来源:作者所在课题组自绘)
图2 农田景观改造(图片来源:作者所在课题组自绘)
图3 营造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图片来源:作者所在课题组自绘)
2.1.1 村落景观特征屏山村处于西递宏村一线的中心,作为传统徽州风格的典型村落,具有相对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整座村庄坐落在宽大的谷地中,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村落中拥有大量徽派建筑,具有典型的传统原生的徽州村落特征。
(1)肌理:以水街为中心向两侧扩散,逐渐形成以西侧祠堂区域为核心的村落肌理。
(2)道路:屏山村有一条溪水顺延的水街,村落中还较为规整地排列着东西向五条主要道路,道路之间还连接着很多巷道。
(3)水系:主要水系为贯穿全村的吉阳溪以及入口处的长宁湖。
(4)农田:分布于村落周围,主要在村落入口前,村内也有部分小面积围篱菜地。
2.1.2 村落保护建设现状
屏山村未进行特定的突出和保护,古建筑等物质空间载体规划不够合理、建设力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文化特色定位,没能很好地串联村落一线整体文化旅游路线。因此,屏山村的文旅产业发展需发掘自身文化底蕴,找准文化定位,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村落品质。
2.2 屏山村多元价值挖掘
(1)历史价值:屏山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完整的古徽州历史遗迹,民居、祠堂、亭廊等古建筑数量众多历史价值极高,是徽州传统村落繁华与变迁的典型代表。
(2)文化价值:屏山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乡风淳朴、民俗活动丰富,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3)工艺价值:独具魅力的砖、石、木、竹“四雕”艺术,精致繁复的雕刻技艺,凝集了古人智慧的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方式,更体现了徽州别具一格、精妙绝伦的技术工艺。
(4)艺术价值:屏山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恬静淡雅的建筑装饰风格,灵巧雅致的村落布局、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精致繁复的雕刻作品,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基于屏山村具有的多元价值,通过设计和艺术介入,研究出各空间的布局设计,从而给游客带来良好的空间场景和旅游体验。
3 屏山村空间氛围营造与建设方法研究
3.1 生态空间的空间营造策略
筑力营造屏山村自然文化链,艺术设计手法介入村落营建中,发扬屏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联合打造屏山村与周边村落的文化旅游链,营造更为丰富的点、线、面文化景观节点,形成影响更为深远、层次更为丰富、区域无限延伸的自然文化网,从而强化屏山村的生态景观旅游体验。
在屏山村入口打造一处连接长宁湖和长宁阁的公园,以兼具雕塑等艺术品展示和提供村民日常游憩所需要的功能,从而激活村落入口区域。经过设计,闲置的长宁阁恢复了以往的功能和活力,大大提升了屏山村的生态旅游价值。
对屏山村的水巷空间进行改造,将吉阳溪的溪流截面基本保持原有不变,在溪流过窄地方适当加宽,将水街旧时修建的下水洗衣用的石板形式保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设计,延伸出不同形式的亲水平台,给予游客以不同的亲水体验。
3.2 生产空间的空间营造策略
针对大片原始农田,将水口公园与耕作农田联系起来,增设一系列农业景点,让游客可以深入田间观赏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展示农耕、采摘等乡村耕种生活的全过程,将原本大片空置的农田变成了有活力的农业景观。
沿水街两岸进行产业的重新整合分配,将其规划为最主要的商业街区,以此唤醒水街的活力和村民的生活印记。同时以此为核心营造屏山村系统连贯的商业空间,让商业街巷有重点、有差异地系统分布在全村落中,形成良好的屏山村商业步行街游览体系。
以“互联网+”理念指导产业多元融合。依据村落的环境地域特点与文化内核进行互动性融合与营造,打造线上下统一协和的科技型旅游消费模式,形成便捷智能的游览体验。
3.3 生活空间的空间营造策略
徽州传统村落中很少出现高楼宽巷,而都以和谐宜人的小尺度进行街巷设计和空间营造。屏山村可以根据徽州传统空间格局和邻里特征,以院落的自然边界或以道路为边界,打造一系列尺度宜人的半开放小街巷“徽空间”开放交流空间体系。
屏山村内的绿地景观和公共设施的配置规划也要体现徽州传统模式,在不损害村落空间肌理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便捷的公共设施、营造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成熟的、更具现代性和参与性的公众交流空间体系。对建筑组团进行改造重组,建筑合理环绕形成院落,留以舒适的日常活动场所。
依照村落内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徽空间建设与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结合起来,激发居民与游客的参与热情,突出徽州传统历史文化的个性和活性。以“文化+”丰富村落内涵,在村落改造上突出文脉传承,赋予历史文化古村落“活化”的文化内核、文化精神、文化属性、文化形态,为村落各景点输入文化活力。
将村落文化信息“活态”化,将“建筑”与“功能”相结合,将村落“活态”内容纳入文化保护的范畴,保留和延续古村落居住功能和居住聚落。重塑庭院、天井、亭廊等小空间,保护和加强传统居住文化的回归性培育,保证屏山村传统徽州古村落的原汁原味,展现传统徽州风情的灵魂,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成为特殊的文化景观,使文化遗存保护与传统生活气息保护共赢共生。
在屏山村内设置文化体验路线,主要包括舒光裕祠、御前侍卫祠、咸宜堂等古祠堂、古民宅景点,营设浓厚的文化体验氛围。如在咸宜堂对面设置艺术展示庭院,进行艺术作品及村落进程的展示,以达到现代艺术与古村落文化的交融。咸宜堂的寓意与旧功能被延伸至此从而重获新生。
根据屏山村的季节特点和旅游节点制定特色活动策划,打造具有村落特色的主题活动月。这种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形式,可以增加村落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参与度,让村落的传统民俗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此外,结合徽州屏山古村落中的徽派风格元素进行文创设计和产品研发,如文化衫、帽子、信奉、手提袋、钥匙扣等,在屏山村内和网络上进行售卖,实现屏山文化价值的变现。
结语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以屏山村为代表的优质传统村落的必然发展前景。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可以大大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参与感,增强旅游吸引力,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有助于提高村落文旅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个传统村落都应着力找到自己的特色方向,营建适宜的特色旅游环境,形成独有的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