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中的文字符号应用与表现研究
2022-02-14张程贺
文/张 滨 张程贺
引言
文字作为人类社会以符号的形式记载与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在人类的发展脉络中,已经演化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公认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承载文明的重要意义。又因文字符号的视觉形象呈现为多元化的审美价值,使得在公共景观中对文字符号的应用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文字符号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被应用在公共景观中,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景观主体内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内涵。
1 公共景观中的文字符号功能特性
文字的字形与字义是区分文字符号种类的基本方式,各文字类别独特的“形”与“义”构成了文字符号应用在公共景观中区别于其他设计元素的功能特性,而文字符号的功能特性也是它在公共景观中的表现基础。本文将公共景观中的文字符号功能特性总结归纳为标志性、意象性及装饰性。
1.1 标志性
文字作为记载和表达语言的符号,能够直接、准确地传递信息和表达观念。在公共景观中具有帮助人们辨别信息和了解环境的标志性功能,文字符号的标志性也是它在公共景观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频繁出现的匾额体现了文字符号的标志性,它根据环境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文字内容和题写方式,除了可以增强建筑的文化意趣与审美价值外,呈现的内容通常直观地定义了建筑的属性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现代社会中基于文字符号的标志性衍生出的商号招牌、道路指示牌等,在实用性上表现为指引导向和说明提示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符号传播作用,能够强化人们对于景观所处空间的整体印象。
1.2 意象性
意象性指人们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的客观形象与已有印象中的概念相联系,形成视觉和感知的连接。文字的字形源于对图形的不断改变和提炼,而最初的图形符号更多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再现,因此在视觉形象上文字符号就具有一定的指事功能。
汉字作为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最早出现的汉字是作为象形字的甲骨文,在现代汉字中还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象形特征;另外,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英文字母,经过不断的变迁,它基本的象形意味仍有所保留。早期文字的象形性赋予了文字符号独有的象征意义,使文字在公共景观中以符号形式呈现时可以激发人们广阔的感知空间。相较而言,观者的心灵感知往往比视觉可见更重要,因为一切艺术的产生都来源于人们的心灵感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非出自于视觉可见的世界本身[1]。
1.3 装饰性
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空间的美化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公共景观装饰功能的要求甚至超过对它实用功能的要求。而文字符号不同于图形符号的字形美感与艺术表现力,形成了它在公共景观中特有的装饰性意义。
不同文字符号体系在公共景观中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由汉字的方块字结构衍生的书法艺术和装饰文字赋予了汉字符号极高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蕴,为它在公共景观中的呈现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而拉丁字母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字母文字体系,经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在景观中也表现为繁多的装饰字体形态。
2 公共景观中的文字符号应用策略
2.1 构建文本内容
文字符号所组成的文本是视觉可见并可以被阅读和感知的词组或句子,相对于单独出现的文字,以文本的形式传达的信息更为完整和多义。在理论层面上,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生成的可能性,因为文本的编码和解码往往由不同主体共同完成,而编码者与解码者在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差异,在理解同一文本时会因此产生不同意义的解读[2]。在公共景观中应用文字符号时,根据表现意图及景观所处的人文环境恰当地构建文本内容,对于公共景观的主题概念传达有着显著作用。
位于德国柏林的“ 文字花园”(Der geschriebene Garten,图1),是设计机构Relais Landschaftsarchitekten 的设计项目,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在融入基督教文化的基础上,以一种深刻的、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呈现一个意义丰富的花园景观。设计师以金色德文字母符号组成的文本构成了花园中的步行通道,内容紧扣主题并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有序排列,整个通道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可以阅读和感知的巨大文本,呈现为具有神秘空间氛围和独特象征意义的语言交际空间。
图1 “文字花园”(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2 塑造文字形态
如前文所述,公共景观需要具备一定的装饰功能,因此在应用文字符号时除了要考虑它的使用要求,还要能够满足精神和审美的要求。利用文字符号特有的装饰性表现塑造它在景观中的形态,是在公共景观中应用文字符号的关键环节。
首先,因为文字符号在视觉形象上具有自身的字形美感,所以在应用文字符号时,可以直接挪移文字符号原有的形态进行设计。以西班牙雕塑家乔玛·帕兰萨(Jaume Plensa)位于中国上海的作品“记忆之屋”(House of Memory,图2)为例,帕兰萨挪移了古汉字、现代汉字、拉丁字母等多种文字符号的原有形态,如轻、虫、糸等汉字的篆文形态,“国”“爱”“山”等现代汉字,以及“W”“X”“K”等字母符号。其中汉字的美感在古、今两个阶段有所区别:古汉字有模拟物象或事象的意味,呈现出感性的诗意烂漫之美;现代汉字则凝练为几种基本元素的组合体,表现为理性的秩序之美[3]。帕兰萨将各类文字符号通过尺寸、方位的变化拼接为一个巨人的形象,它们具有的不同美感在景观中相互交融,表现为有机统一的、共性之中有个性的视觉形态。
图2 “记忆之屋”(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在公共景观中对文字符号形态的拆解或异化处理,表现适度的模糊与不完整,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引起人们进一步辨认和欣赏的兴趣。如纬图设计机构为重庆龙湖两江长滩原麓项目设计的文字景观,利用了汉字符号拆分后仍具有一定象形表现的特征,将它的偏旁部首结构拆解后悬挂于空中。
2.3 引申文字意义
对文字意义的引申表达,需要设计师深度挖掘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内蕴,凸显文字符号的意象性功能,使得它不只能够表达自身原有的字义,还能够延展出另一重乃至多重意义被人们所感知和思考以丰富公共景观的精神内涵。
比如在上文分析的作品“记忆之屋”中,帕兰萨使用多种文字符号的意图不仅仅是让它们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更在于以此传递深层的人文意义。因为文字承载着人类文明,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景观中多种文字符号的共生除了表现为视觉上不同文字形态的交融,同时也是不同文化的并置,有着世界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团结共生的象征意义,人们可以通过景观感知到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此外,对古、今两个阶段汉字符号的应用,也指向了汉字演变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
3 文字符号应用在公共景观中的作用表现
3.1 个体的参与及表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密度的集中化,公众对公共空间环境越来越重视,与个体的互动成为公共景观的主要标准之一。文字作为表达语言的符号,同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记忆有着紧密联系,为景观与个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可读的甚至是可写的互动关系模式,为人们更多地参与及表达提供了可能,有效扩大了景观的受众范围。
设计师加文·麦克威廉(Gavin McWilliam)和安德鲁·威尔逊(Andrew Wilson)的设计项目破土花园(Breaking Ground Garden)有多达170 名学生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景观项目中墙壁上波浪状的文字符号正是来自惠灵顿公学的学生们所书写的,其内容表达的是他们对于下个世纪的美好愿景。该项目充分体现了公共景观需要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拉近了公众与景观之间的距离。
3.2 城市形象的营造
文字符号的标志性功能使得文字景观在城市中极其常见,它在公共景观中的表现形态直接制约着城市空间的整体美化程度。另外,作为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文字符号视觉形象可以被感知的意象性决定了它对城市形象的营造有着深远影响。虽然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因文化、价值取向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就人类文化而言是共通的,人们在共通的文化基础上对城市感知进行着演绎,进而形成城市形象[4]。
例如日本东京城市街道(图3)形式风格多样的户外文字招牌,设计师在对文字招牌的设计中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体现当地风貌和商户个性的视觉形象,常常使用较为鲜明或浓郁的色彩,又追求表现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古朴意蕴,现代美学与传统文化的视角在其中互相融合,呈现出多样变化、形态各异的文字招牌。同时,招牌经常从建筑表面延伸而出,使得街道更具活力,所表现的整体形象地方特色鲜明、富于变化又兼容有序,直观地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居民的思维方式,成为了象征东京形象的城市标志符号。
图3 日本东京城市街道(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结语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的文字符号具有多样的表现形态与象征意义,是每个个体的文化记忆和国家、民族代表性的文化标志。根据文字符号的功能特性创造性地应用它,可以极大地丰富公共景观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蕴,对启发公众的审美和感知、继承发扬各地区的区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符合当下人们对公共景观人文性、艺术性和公共性的多方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