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2-14□陈英,杨

山西农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驴肉阿胶存栏

□陈 英,杨 红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驴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新疆驴存栏量为36.41 万头,在中国排名第三位。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驴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驴存栏量直线下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驴产业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兔、鹅、绒毛用羊、马、驴等特色草食畜产品,满足肉用、毛用、药用、骑乘等多用途特色需求。目前驴产业按照养殖主体划分,可分为农户散养模式、专业养殖户中小规模养殖以及企业经营化规模养殖。在技术研究方面,以东阿阿胶集团为主导取得了驴高效繁殖、疫病防控等一系列成果,但由于缺失专业人才,使得此类技术不能大面积推广[1-2],新疆发展驴产业技术水平严重落后。

1 新疆驴产业发展现状

1.1 驴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驴国之一,在我国,驴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其母系起源是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并不是亚洲野驴。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最初在新疆南部养殖,成规模养殖起始于汉代。《史记·匈奴列传》中写道,“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扆、驴、骡、駃騠、騊駼、驒騱”。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力耕》中也曾这样描述,“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在1956 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了唐代的蓝釉陶驴。这些资料足以证明驴在汉代就已存在于我国并发展成为役用工具。

1.2 新疆驴存栏量的变化

数据显示,新疆驴存栏量的峰值出现在2001 年,其存栏量为126.06 万头;2012 年存栏量急剧下降,为97.97 万头;在2018 年存栏量为14.77 万头,达到最低点;2019 年存栏量为36.14 万头,有回升趋势。环比增长率变化趋势与驴存栏量保持同步,常年趋于平稳,在2015 年开始出现较大波动,降为负值见图1。

图1 新疆1978—2019 年驴存栏量变化

1.3 养殖规模超万头的县(市)

2017 年,新疆共有13 个地区的驴养殖数量超过万头,养殖规模超过3 万头的地区有莎车县、皮山县、叶城县以及和田县,均分布在新疆南部。由此可知,南疆驴数量充足,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若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开发驴产业,必能有效增加当地驴养殖户的收入(见图2)。

图2 新疆2017 年养殖数量超万头的县

1.4 驴产品价格变化

由于驴肉造假、驴皮走私等事件的发生,使驴产品受到一定影响。由图3 可知,活驴批发价格大体呈平缓上升趋势,受外界影响程度小,价格波动不明显;驴肉批发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基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价格在小范围内逐年增长;驴皮价格受影响程度最为明显,价格波动十分剧烈。随着阿胶行业的兴起,驴皮价格从2013 年一路飞升至最高点。2017 年驴皮价格骤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驴皮走私现象严重,受到政府的管制;二是阿胶制造厂囤积过的驴皮,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驴皮需求量减少。

图3 2012—2020 年驴产品价格走势

2 存在的问题

2.1 交易方式落后,品质参差不齐

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品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甘肃、内蒙古、辽宁、新疆和河北等省份是驴的主要集散地,市场交易由经纪人主导,采购价格多为估价或眼力价,缺乏科学与规范的交易制度。不少地区在实施采购时哄抬价格,而有些地区出售驴时,将一些质量较差的驴“以次充好”卖给顾客,造成不良影响。

2.2 产业成熟度低,产品不成熟

目前,后续产业有待开发,产业链条仅驴皮制作阿胶技艺相对成熟,其他驴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初级或未开发阶段,如驴肉产品较为单一、驴奶产品刚刚起步、饲料和兽药的自主化程度很低。通过养殖进入产业链的总体价值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驴的相关产品,提高驴的综合经济价值。

2.3 集约化转型面临困难

驴产业由原来散养向高效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会面临群发疾病风险、繁殖性能下降、营养及饲喂管理落后、活体开发不足以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等诸多问题。与其他大畜相比,目前对驴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少、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技术水平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于集约化养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2.4 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驴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蒙东辽西、晋冀蒙交界、陕甘宁交界、南疆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驴养殖以传统的散养模式为主。近几年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开始出现,由于产业兴起时间短,目前较为常见的养殖模式有家庭散养、公司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合作社+农户”型养殖等,缺乏科学饲养与繁育技术指导,总体水平落后。由于驴的繁殖期较长、增长速度较慢、价格受外界因素波动较大等特点,致使规模化养殖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者大多都在观望,很难进入市场,限制了驴产业发展。

2.5 产销区域逐步分工

我国养驴的主阵地在西北边远山区、丘陵及少数民族聚居地,但驴肉的消费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北、山东、河南等东部地区以及南方大、中型城市,饲养和消费地域跨度大、产品运输受到限制、交易环节繁杂、产品成本增加。如遇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状况,迫使交通运输中断,对驴产品的销售影响较大。

2.6 市场环境有待治理

自阿胶产业兴起以来,不法商家大肆进口、走私活驴、驴皮,该现象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不仅因驴皮质量影响了阿胶道地性,而且也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指责。除此之外,阿胶销量与口碑遭遇滑铁卢,养殖户的收益大大减少。目前我国驴业市场环境还需严加整治,屠宰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政策仍需完善。

3 对策建议

3.1 改变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驴肉、驴奶、驴皮的价值及用途。驴肉与牛肉、羊肉、猪肉相比,具有“三高三低”特点[3];驴奶的最大特点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钙、富含硒[4];驴皮主要用于生产阿胶,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宝”,是传承了3 000 多年的滋补类名贵中药材。驴奶可加工为奶粉、奶片,驴肉可制作为风干驴肉等零食,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新疆地域宽广,运输时间长,因此为保证利益持续流入,线上销售渠道应尽快打通,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延展产业销售链条,打开驴产品销售市场。可开通电商渠道,例如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通过地方官员、名人直播带货对驴产品进行线上销售。

3.2 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产品成熟度

纵向来看,驴产业链较短,增效不明显,前向后向延伸不足,应加强驴养殖业与其上游种植业、下游加工业、销售业融合发展,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横向来看,驴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与传承,新疆驴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汇聚了许多文化因素,应加强驴产业与文化业、信息业、旅游业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宣扬驴的价值,提升驴产业融合度,使驴的相关产品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3.3 完善驴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行业方面,中国驴交易所于2016 年12 月在山东上线,以“互联网+驴”的方式覆盖全球,驴可在线上进行交易[5]。

在标准方面,颁布《精准扶贫驴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2021 年1 月1 日起实施《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驴》(NY/T 3743—2020)。

在保重育种方面,将24 个驴品种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6]。但新疆出台的驴产业相关政策较少,销售、屠宰、驴肉进入市场条件尚不明确,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驴产业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实施驴产业补贴政策,保护现有驴企业的相关权益,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使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7]。

3.4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

近几年,因外界因素对驴产业的冲击较大,驴皮价格波动剧烈,企业盈利受阻,母驴不断抛售,使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持续降低[8]。因此,应支持已有龙头企业,例如新疆巴里坤花麒奶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力扶持驴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崛起,提高养殖水平,达到集约化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克服驴产业弱周期性特点,使其发展步入正轨[9-10]。

猜你喜欢

驴肉阿胶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介休市郝家堡牛驴肉食品有限公司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伤心肴驴肉
哪些女性不宜吃阿胶
驴肉火烧
冬食阿胶